书城养生本草纲目养生智慧(大全集)
1698200000041

第41章 冬日养生,养肾进补正当时(1)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同时,冬季也要滋阴。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想要进补的人士不妨抓准冬季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机。

冬季阳气“收藏”,养肾防寒是重点

进入严冬,天气寒冷,祖国医学认为冬季是阴盛阳衰之时。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阳气是生命之源,不可损耗。因此,冬季养生提倡“阳气收藏”、“养肾防寒”。

入冬后,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而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代谢也相对缓慢。正如《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逆之则伤肾。”

冬季自然界阴寒之气旺盛,而人体的阳气蓄于内必虚于外,即阳气闭藏了,那么对形体、器官等有形物质的保护作用也相应的减弱了,所以我们更要注意避寒保暖,穿着上要去寒就温,起居上要早卧晚起,运动要以静为主,少做剧烈的活动,尽量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减少肾精的消耗。精神上要平和,使情志藏而不露,勿大嗔大悲大喜,使志若伏若匿。

另外,根据五行原理,冬季为水,对应于肾,对应的味是咸,根据五行相克,水克火,而火对应的是心脏,对应的味是苦,所以冬季饮食上应少咸,冬季本肾气旺盛,多食咸会助肾之旺,转而为亢,亢盛就是不正常的了;宜增苦,因为水克火,所以食苦可以助心气,以防旺盛之肾水克伐心火;要忌食辛燥发散之物,以培补阳气。同时又要注意防止温补太过,郁积化热,所以宜适当吃些滋阴潜阳的食物,如黑木耳、鳖甲等。

冬季的季节特点是寒冷、阴湿。万物阴阳的变化是阳气闭藏于内,人体也应这样。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眼于一个“藏”字。如何才能“收藏”体内阳气,在冬季做到健康养生呢?建议如下:

一.养肾为先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二.精神调养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黄帝内经》中“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意思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三.起居调养

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四.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

五.防病保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除了注意精神、饮食运动锻炼外,还可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法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冬寒也常诱发痼疾,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痹证等,也多因触冒寒凉而诱发加重。因此防寒护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冻伤。

六.做好保暖

冬季要作好保暖,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要头部保暖。如果不注意头部保暖,头部血管会因为天气寒冷而收缩,产生头疼等症;二是要背部保暖,不然会出现颈椎、腰椎疼痛;三是脚部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肤温度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

七.学会放松

平日繁忙的工作令人神经紧绷,可利用简单肌肉松弛法,使人专心注意到自己身体肌肉的变化,藉以达到全身松弛状态。如找个地方坐下,将心思集中在放松上,快速地拉紧身体某一块肌肉持续5秒钟,然后再慢慢放松。反复进行肌肉拉紧放松的动作,从头、眼睛到脚趾,全身肌肉都可以进行。

八.运动锻炼

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但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是最佳的进补季节。正所谓“秋收冬藏”,冬季是人体处于收纳的时节,这时补充的营养更容易吸收,是机体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时的进补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冬季进补是我国的民俗之一。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说,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一年四季中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

如在这个季节进行调补身体,则从某种程度上可起到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旺盛脏腑的气血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所以民间流传着“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俗语,这种说法是包含着一定科学道理的。

冬令进补的食物应该恪守三种功能: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

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补呢?冬季进补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如果盲目乱补,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还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进补之前,最好先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这样才能补得有效。

体质较差者,例如气虚型,包括脾胃气虚或肺气虚者,比较适合食用人参、北芪、淮山等。“因为这类型人常易疲劳、胃口差、精神状态也不佳,所以适宜食用这些补气的药物。”杜主任说,其中,人参是较为名贵的补气药物,有“大补元气”之功。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有调节人体胆固醇代谢和抑制高胆固醇血症。

血虚型则适宜食用补血类的药物,例如当归、阿胶、鹿胶、熟地等。据介绍,血虚型的人常见的表现症状为瘦弱且面色苍白,唇色、指甲颜色淡白,并且还会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症状,女性还会伴有月经颜色淡且量少的特点。

而阳虚型则适宜食用温补阳气的食物或者药物。常用的有羊肉、狗肉、巴戟、杜仲等,其中,羊肉的营养极为丰富,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而且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元素,被人们喻为冬季食补佳品。“阳虚类型的人在冬季非常怕冷,四肢冰凉,所以,这些补阳气的食物和药物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御寒能力。”杜主任说。

体质特别虚弱者可食用鹿茸。鹿茸是雄性梅花鹿、马鹿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是一种名贵的药材。鹿茸中含有胶质、激素、脂肪酸、氨基酸,及钙、磷、镁、钠等成分,其性温而不燥,能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体弱患者,有较好的强身作用。

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鹿茸具有“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等功效,是体内阳气不足,肾气亏虚者的冬季进补良药。现代研究表明,鹿茸能提高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并能减轻肌肉的疲劳,又具有类似性激素的作用。

冬季进补除了因人而异,还有地区的差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人体生理特点和病理改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饮食及进补方面也应有所避就,才能达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冬季一般采用温辛回阳的食疗方案,在西北严寒地区,用量宜多;在东南湿热地区,用量宜少;而在高寒、高湿地区,宜食辛温、辛热、助火、补阳类食疗原料,忌食具有寒凉降泻作用的食物。

介绍几种冬季家庭常备药品

冬季天寒,人们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得病,但不是所有的病都要去医院,如果家里常备一些药品,有病时就可以不去医院看病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看病不求医”!

冬季需要在家里随时准备以下药物,应付不时之需:

感冒药

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有: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等。感冒伴有发热的病人,可选用正柴胡饮、双黄连口服液或紫雪丹等。一些西药如扑尔敏、新康泰克、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白加黑感冒片也可以酌情配备。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感冒药早期应用效果最好,使用时患者要多喝开水,注意休息。

胃病用药

治疗胃病的药有:胃苏冲剂、气滞胃痛颗粒、温胃舒、摩罗丹等,可用于风寒袭胃或饮食不节引起的胃部疼痛不适;普鲁本辛654~2用于胃痉挛导致的胃痛剧烈难以缓解,但不要长期服用。

止咳化痰药

风寒咳嗽,可选配橘红片、急支糖浆、杏苏止咳糖浆、通宣理肺丸、蛇胆陈皮散等;伴有气喘的,可配备桂龙止咳胶囊、消咳喘、固本咳喘片等。

消炎镇痛药

消炎镇痛药的药有:元胡止痛片、阿司匹林、去痛片、消炎痛、布洛芬等可用来缓解关节痛、感冒头痛、风湿痛,但不可以作为主要治疗药物来使用。

外用药物

冬季关节疾病多发,可准备一些风湿膏、伤湿止痛膏、麝香风湿膏等。还要准备一些云南白药、创可贴、红花油等处理外伤的药物。

冻疮药

推荐“绿药膏”。治疗范围广泛,临床用药证明:对皮肤粘膜的化脓溃烂,炎症,红肿,过敏 性皮炎,搔痒,湿疹,老烂脚,蚊叮虫咬,冻疮,烫伤,皮肤皲裂,肛裂,痔疮 及老年性皮肤干燥等症均具良好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药

推荐“喘康速”。可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其它伴有支气管痉挛的肺部疾病。

推荐沙丁胺醇气雾剂:主用于支气管哮喘,也可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支气 管痉挛等。

关节炎药

推荐“奇诺力”:适用于下列痛症的急性或长期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强硬性脊椎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周的疾病;急性痛风关节炎;疼痛的低背综合症等。

滋阴进补药

推荐“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推荐益肾丸:调和阴阳,培补肾元,益气固精。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阳痿早泄,腰背酸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四肢发凉、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发白早脱,尿频,夜尿增多,尿失禁,中年早衰,以及男女性功能减退等症。

以上几类基础药品,可以选择购买,另外还要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搭配一些必备常用药品。在购药前一定要向药师咨询所买药品的使用禁忌和使用方法,回到家后认真阅读说明书,正确服用。另外,家庭备药量不宜过多,一般够三五日剂量即可,以免备量过多造成失效浪费。

上面介绍的几种药一般是针对成人而言的,对于有孩子的家庭,那些药品是不够的,因为幼儿的体质差,在冬季最容易得病了。要想成为一个细心的好妈妈、好爸爸,就应该买好幼儿的常备药。

轻微感冒 (喷嚏、流涕) 药

有: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

感冒、发热药

有:好娃娃感冒颗粒(小儿新)、牛磺酸颗粒、保婴丹。

感冒、咳嗽药

有: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药

有: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严重鼻塞、脓涕药

有:鼻渊舒、滴宁、0.5%麻黄素滴鼻(禁用滴鼻净)。

退烧药

有:泰诺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儿退热贴。

发热、扁桃体炎(咽炎)药

有:小儿咽扁冲剂、舌苔厚、内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儿七星茶、小儿七珍丹等。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

有:婴儿健脾散(婴儿素)、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小儿七星茶。

积食(乳食疳积)、厌食、消化不良药

有:四磨汤、小儿化食丸、小儿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导赤丸、婴儿健脾散。

腹泻药

有:妈咪爱、金双歧、思密达、乳酸菌素、丽珠肠乐。

非感染性腹泻药

有:脾可欣、醒脾养儿、婴儿健脾散、思密达、合生元。

受惊、夜啼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