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地理未解之谜(大全集)
1699900000048

第48章 曾经的辉煌——探访神秘消失的古文明残片(2)

奥尔梅克文明被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为日后的社会提供了许多文明财富。但最卓著的当属奥尔梅克特有的雕像,这些雕像以巨大的石头头部雕像工艺见长,大都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明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碑。

雕像的高超工艺,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叹为观止。它们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尤其令观者震撼的是,这些雕像所用的石头均来自很远的地方,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圣洛伦索,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了10米高的石头头像,其中的力量与智慧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像是文明的标志。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有的智慧。

3000年前,就在地球上的大多数角落仍然处于文明的黑暗中时,而奥尔梅克却在古远的城市中创造了自己的文明,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他们曾经很强盛,但到公元前900年前,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突然消失了。他们的遗迹中也没有任何遭到外敌入侵的痕迹。所以科学家猜测也许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河流由于淤泥堵塞而改道,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里,远走他乡。据说今天的墨西哥城圣洛伦索就建立在它的遗址之上。

神秘消失的玛雅古文明

玛雅文明的遗址位于现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而又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璨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玛雅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中建造了一座座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当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以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气势之恢弘更是无与伦比。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尺寸、数量竟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但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的一切都使人感到,玛雅的确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人类的文化都可从它本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找到渊源,而惟独高度文明的玛雅文化例外,它的历法数系、纪年和医术在地球上难以找到可以实际运用的印证。玛雅人有两个历法,一个是太阳历,计算出1年有365.2420日,远远精确于欧洲人使用的凯撒历;一个是传统的历法,规定每月20天,1年有13个月。这个传统历在地球上毫无用处,为什么玛雅人却代代相传?难道他们过去在某个地方就用传统历?

玛雅人的纪年体系也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它一共分9段,最高一个阶段是最低一个阶段的230.4亿倍,这样天文般的数字对于丛林中的土著居民显然是无用的,而只有在宇航时代,在星际交流中才会运用到。而且其纪年起点有过几次,每次新的起点都始于一次毁灭性的破坏之后,最后一次纪年始于公元前3113年,是他们在中美洲定居下来的日子。1969年苏联科学家发现了一具据测定是10万年前的骷髅,经研究认为玛雅人对此人生前做过一次成功的胸外科手术。考察者还在秘鲁发现一幅石画,外科专家称它为玛雅人时代的“胸透”。

玛雅人创造出了一套精巧的数学,来适应他们按年记事的需要,对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以期充分利用贫瘠的土地。他们的数学技巧,在古代原始民族中,真是高明得令人吃惊。

玛雅人除对地球历法了解得十分精确之外,对金星的历年也十分了解。金星的历年就是金星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玛雅人计算出金星历年为584天,而今天我们测算金星的历年为584.92天,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能有如此精确的历法,这意味着什么?

在社会和生产的实践中,绝大多数民族根据手指的数目,创造了10进位的计数法。而玛雅人非常古怪,他们是根据手和脚20个指头的启发,创造了20进位的计数法,同时,他们还兼用18进位计数法,这个计数法受何启发?根据何在?没有人能够回答。

还有,玛雅人是世界上最早掌握“0”概念的民族。要知道,数学上“0”的被认识和运用,标志着一个民族的认识水平。玛雅人在这方面的才能比中国人和欧洲人都早数千年。

玛雅人依照自己的历法建造的金字塔,实际上就是一种祭祀神灵并兼顾观测天象的天文台。

位于彻琴的天文台是玛雅人建造的第一个、也是最古老的天文台。塔顶高耸于丛林的树冠之上,内有一个旋梯直通塔顶的观测台,塔顶有观测星体的窗孔。其外的石墙装饰着雨神的图案,并刻有一个展翅飞向太空的人物浮雕。这一切,不禁令人遐思万千。

如果你还了解到玛雅人在当时的情况下竟然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存在,你不感到惊讶吗?他们的彻琴天文台的观天窗口不是对准最明亮的星体,而是对准银河系之外那片沉沉的夜幕。

他们的历法可以维持到4亿年之后,这究竟有何用意?另外,他们是从何处获悉并计算出太阳年与金星年其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之后第4位数字的?

很明显,这一切知识已经超过了农耕社会的玛雅人的实际需求而令人不可思议。既然超出他们的需要,就说明这些知识不是玛雅人创造的。那么,是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玛雅人的呢?在那个全世界各民族仍处于蒙昧的年代,又是谁掌握了如此先进的知识呢?

考古学界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突发疾病、气候变化等,专家们各执己见,他们的假设也给玛雅文明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专家们普遍认为:玛雅社会曾经相当繁荣。农民开垦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粮食的能力足够供养激增的人口;工匠以石块、兽角、兽骨和贝壳等原材料制作艺术品,他们甚至还能够生产棉织品,雕刻石碑铭文,绘制陶器和壁画;在玛雅社会,商品交易也曾一度盛行。但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了。

随着政治联姻情况的增多,除长子外的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挤。一些王子离开家园去寻找新的城市,其余的人则留下来争夺继承权。这种玛雅民族内部的争斗由原来的为祭祀而演变成了争夺珠宝、奢侈品、王权和美女的战争。绵延数代的争战致使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市和村庄被毁灭,农业生产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但是上述的这些原因都不能完全解开玛雅文明的湮没之谜。玛雅文明的消失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所发生过的最不可思议的重大事件之一了。

玛雅,这个在公元前1000年前,由简朴的农渔社区发展出辉煌的文化,而又在不知名的摧残下沦于衰亡的民族,究竟得自什么力量,让它们能在石器时代创建出傲世的文化?又遭遇何种苦难,让它们消失在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中?

这也正是无数科学家长期以来孜孜不倦地研究的课题,他们都在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

大津巴布韦遗址之谜

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津巴布韦的马斯温戈省,距首都哈拉雷250公里,它证明南部非洲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黑人文明,是非洲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头城建筑群体。“津巴布韦”一词源于班图语,意为“石屋”,或“受敬仰的石头城”。津巴布韦及其周边共有200多座规模不同的石头城。当地人把石头城引以为自豪,不论从国名、国旗、国徽和硬币上,石头城都被当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1871年,来到这里探险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莫赫最先把这个奇迹公之于世。他说:“那是一大片聚在一起的石造建筑物,全没屋顶,都用灰色的花岗岩石块以精巧的技术建成,有些石块还曾雕琢。山上那些高大的石墙,分明是欧洲式的建筑。”莫赫进入城内作了一番考察,认为有证据显示石头城的最初建造者们生活富裕、势力强大。然而,对于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以及为什么要建造这么庞大的石头城等诸多疑问,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大津巴布韦遗迹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统,占地达一万多亩,共有三组建筑:第一组是一连串如堡垒般的城墙,内有复杂通道、石级和走廊,这组建筑现在一般称做卫城。城墙与一个大孤丘结合在一起,随着岩石起伏,以精湛的技术把花岗岩石堆砌起来,顺其自然之势与大孤丘混为一体。站在卫城顶上,可把整个津巴布韦遗址风光尽收眼底,可见当初设计者的别具匠心。第二组是一处椭圆形花岗石围墙,称做神庙。围墙的东北、南、北三面分别有一个进出口,围墙高约6米,东面城高约9米,围墙底部宽约5米。神庙位于卫城下的平地上,至今仍然完整无缺,充分显示出当初建造者的艺术才干和建筑水平。庙内有一座气势庄严的高塔。第三组介于围墙和神庙之间,包括好多小的房屋。

据最初记载,大津巴布韦卫城上有七座实心塔,现今只剩下四座。这四座塔的真正用途,人们至今仍弄不明白。更令人费解的是神庙里面的圆锥塔,此塔高二十余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考古学家和前来企图在塔内搜寻黄金宝藏及古物的人,曾千方百计想钻进去探查,却无法找到一个入口。近年来,又有人前来对此塔“刨根问底”,有的在地下挖了一条壕沟穿过塔底,也有人为寻找塔内的通道在塔内搬开了许多石块,但还是找不到一个进口,最终不得不认定这是个实心塔。离圆锥塔不远处有一祭塔台,据说,在原始社会,这里是举行生殖崇拜的场所。对塔的作用,专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瞭望台,有人认为它是宗教象征,有人认为它是粮仓的模型,还有人说它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但这种种说法都缺少足够的依据,至今人们仍不明白它的真正用途。

事实上,不仅圆锥塔,就是那整座的石头城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人们至今也没能真正弄明白。有人说这是一个消失了的帝国的皇帝住所,有人说这是宗教场所,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代人开采、提炼黄金的地方。由于这些石头建筑上没有文字,历史上也没有记载,这种种说法都不过是人们的推测和设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大津巴布韦以及其他石头废墟是历史上已经湮没的一个帝国保存的全部遗迹,是古代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它代表着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

那么,这样一系列辉煌的建筑究竟是什么人建造的呢?

有人认为它是由公元前来自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建造的,也有人认为是阿拉伯人建造的,但更多的人则认为是非洲黑人建造的。根据历史记载,最后在津巴布韦这个已颓败的城市居住的民族,由于战争的原因,大约在1830年“祖卢战争”期间,早已被全部赶走了。后来声称拥有大津巴布韦的阿孟瓜人,实际上并未在当地居住过,这里现在生活的是马绍纳族人的一个分支——卡兰加人,但他们至今还住在低矮简陋的窝棚中,他们的生活似乎和这些建筑毫无关系。而这一古迹的真正建造者,随着历史的烟云似乎已无从寻觅。

神秘的特洛伊古城

特洛伊古城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希沙立克山丘下,紧临碧波万顷的达达尼尔海峡,隔海与巴尔干半岛相望。然则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是《荷马史诗》中虚构的一座城市。直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考古学鼻祖海因里希?谢里曼的卓越考古发现,才使这座荒丘下的古城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谢里曼(1822—1890)出生在德国北部麦克伦堡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个贫穷的新教牧师。在谢里曼7岁那年,其父买了一本叶勒尔写的《世界历史》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他,这本书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据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蒙之子帕里斯趁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短暂不在的机会,拐走了他的娇妻海伦。“人间王”阿伽门农决定为弟弟墨涅拉俄斯以及家族受到的侮辱复仇,遂从希腊各地召集阿卡亚人(即希腊人)组成联军,渡海到小亚细亚,征伐特洛伊,将它围攻10年才攻陷。在特洛伊沦陷前的20天里,希腊元帅阿伽门农强夺了主将阿喀琉斯的妙龄女奴布丽赛丝,两人遂结怨生仇,阿喀琉斯拒绝参加战斗,特洛伊人频频获胜。阿伽门农非常着急,派人向阿喀琉斯讲和,请求他出战,但遭到拒绝。后来,特洛伊人将希腊人逼到海边时,阿喀琉斯情急之下,准许他的部将帕特洛克纳斯借用他的甲胄出战,然而智勇双全的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不但杀死了帕特洛克纳斯,还剥去了他穿戴的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