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1700500000023

第23章 擒贼擒王——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不论多么复杂的事情,哪怕是千头万绪,也能找出其根本和症结所在,这就是擒贼擒王之计。任何事情只要找准关键点,能够做到牵一发而动其全身,一切难题都可迎刃而解。

1.射人先射马,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种做法在战争中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无论是一支多么强大的队伍,如果没有人指挥,也只能像一群无头苍蝇乱撞,所以,如果能够擒住敌人的首领,那么,也就赢得战争的一半了。

曹操杀了西凉太守马腾后,引得马超兵犯潼关。潼关守将钟繇派人飞报曹操。曹操命曹洪、徐晃增援潼关,临行吩咐:“你二人先带一万人马,替钟繇紧守潼关。如十日内失了关隘,皆斩;十日外,不干你二人之事。我统大军随后便至。”二人领了将令,星夜便行。

曹洪、徐晃到潼关,替钟繇坚守关隘,并不出战。马超领军来关下,把曹操祖宗三代都骂了。曹洪大怒,要提兵下关厮杀。徐晃劝谏道:“这是马超的激将法,万万不可与之厮杀。待丞相大军到来,必有退兵之策。”马超军日夜轮流来骂。曹洪还要厮杀,徐晃苦苦挡住。到了第九日,曹洪见西凉军都弃马在关前草地上坐卧;曹洪便引三千兵马杀下关来。西凉兵弃马抛戈而走。曹洪在后面追赶。当时徐晃正在关上点视粮车,听说曹洪下关厮杀,大惊,急引兵随后赶来,大叫曹洪回马。忽然背后喊声大震,马岱引兵杀来。曹洪、徐晃急忙撤兵,鼓声四起,山背后两军杀出:左是马超、右是庞德,混杀一阵。曹洪抵挡不住,折军大半,撞出重围,奔到关上。西凉兵随后赶来,曹洪等弃关而走。庞德直追过潼关,撞见曹仁军马,救了曹洪等一军。马超接应庞德上关。曹洪失了潼关。

这时曹操引兵到了潼关,见失了潼关,欲斩曹洪,众将告免。曹操令砍伐树木,起立排栅,分作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渊,曹操自居中寨。

第二天,曹操引三寨大小将校与西凉军交战。两边各布阵势。曹操出马于门旗下,看西凉之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又见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上首庞德,下首马岱。曹操暗暗称奇,对马超说:“你乃汉朝名将子孙,为何反叛?”马超咬牙切齿,大骂:“曹操老贼!歉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说罢,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出迎,战二十合也败走。李通出迎,马超神勇无比,一枪刺李通于马下。马超把枪往空中一举,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曹兵大败。西凉兵来势凶猛,左右将佐,皆抵当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曹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曹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马超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曹操听完,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一骑赶来,回头视之,正是马超。曹操大惊。左右将校见超赶来,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马超厉声大叫:“曹操休走!”曹操惊得马鞭坠地。马超从后使枪搠来。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曹操已走远。马超纵马赶来,山坡边转过一将,大叫:“勿伤吾主!曹洪在此!”轮刀纵马,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逃脱。曹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夏侯渊引数十骑随到。马超独自一人,恐被暗算,于是拨马而回,夏侯渊也不来追赶。

马超知道擒贼擒王的道理,所以他没有把精力浪费在追杀那些小兵小卒上,而是紧追曹操不放,当然最终没有抓住曹操是个遗憾,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这种作战方法是正确的,而且在现代做事中,也值得借鉴一下这种处世手段。

在一支军队中,首领的作用是巨大的。首领不仅是全军将士的表率,也是全军将士的精神领袖。如果首领英勇无敌、斗志昂扬,将士便会迎难而上,为首领分忧;如果首领贪生怕死,神情沮丧,将士也会丧失信心,丢盔弃甲。

无论是在古代作战中还是在现代经商中,只要能够征服对方的核心人物,便能够有力地征服对方。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找对人,找不到“一家之主”花多少力气都是白费。

2.抓住根本,一针见血

无论面对多么棘手的问题,都要想法找到它的突破口,然后将所有力量集中起来冲破突破口。一旦突破口被攻破,其他的阻碍也就随之消失了。

中国古代的两个大商人:其中一个“商圣”陶朱公,另一个是“亚商圣”胡雪岩。二者做生意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胡雪岩,生逢乱世,能八面玲珑,不论官、商两道皆能呼风唤雨,可谓经商策略高明至极的典范。

与胡雪岩关系最好的当属湖州巡抚王有龄,王有龄这个官就是胡雪岩冒身家性命为之捐来的。王有龄对胡雪岩自然感恩戴德。

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知府以来,与上面的关系可谓做得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尽巴结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可这天巡抚竟把他拒之门外,是什么道理呢?王有龄十分纳闷。

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讨原因。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抚院打探。于是起身到了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交情,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了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治湖州府今年大丰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看。

这周道台到底是什么人物,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

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补道台。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出事,念及亲情,留在巡抚衙门中做个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见其好,也不见其坏,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惯例,哪知竟会有这种事,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摘下来。

对此,胡雪岩却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折子,填上两万两银子的数目,派人送给巡抚黄大人,说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将银子存入钱庄,只是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

黄巡抚收到折子后,立刻笑逐颜开,当即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饮。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他担心有周道台这个灾星在黄大人身边,早晚会出事。

王有龄何尝不想采取行动,只是周是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得要动他,恐怕还真不容易,所以犯起难来。

胡雪岩想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附上千两银票,派人送给何师爷,何师爷半夜跑过来,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谈了一阵,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龄,告诉他周道台近日正与洋人做生意,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做军火生意原本没什么,只是周道台犯了官场的大忌。

原来,太平天国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船。按道理讲,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知晓,但浙江藩司与巡抚黄大人有隙,平素貌和神离,各不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是他的老师,正因如此,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这次事关重大,购买炮舰,花费不下数十万,从中回扣十万,居然不汇报巡抚,所以浙江藩司也觉得心虚,虽然朝中有靠山,但这毕竟是巡抚的治下,于是浙江藩司决定拉拢周道台。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周道台财迷心窍,居然也就瞒着巡抚大人答应帮藩司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机密,不巧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事关重大,也不敢声张,今日见胡雪岩问及,加之他平素对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全盘托出。

王有龄听后大喜,主张原原本本将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要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人。况且传出去,人家也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两人又商议半晌,最后决定如此如此。

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梦,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他这几日为跑炮船累得要死,半夜被吵,心中很是气愤,打开门一看,却是抚院的何师爷。

何师爷见到周道台,也不说话,从怀里摸出两封信递给他。

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刷白,原来这竟然是两封告他的信,信中历数他的恶迹,又特别提到他同洋人购船一事。

何师爷告诉他,今天下午,有人从巡抚院外扔进两封信,士兵拾到,正好何师爷路过拆开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来通知他。

周道台一听顿时魂飞魄散,连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暗思自己在抚院结怨甚多,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必定还会来报复。心急之下,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指条明路。

何师爷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对他说,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所以他并不反对买船。如今同洋人已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府中肯定是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资助,日后黄大人问起,且隐瞒同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他周道台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在浙江一带,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此事难办。

何师爷借机又点化他,说全省官吏中,惟湖州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浙江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一提王有龄,周道台顿时变了脸色,不发一言。

何师爷知道周道台此时的心思,于是又对他陈述其中的利害,听得周道台又惊又怕,想想确实无路可走,于是次日凌晨便来到王有龄府上,王有龄虚席以待,听罢周道台的来意,假装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协助,只是所获好处,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

周道台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声明自己是一片真心。

两人推辞了半天,周道台无奈只得应允了。于是王有龄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道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借资给浙江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办。

巡抚一听又有油水可捞,当即就应允。

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觉形秽。办完购船事宜后,亲自到王府负荆请罪,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胡雪岩知道,如果把周道台背后的勾当面告诉黄巡抚,可能以后对自己更加不利。原因有二:其一,周道台本来就对王有龄、胡雪岩有意见,这样更加深了双方的矛盾,结果对胡雪岩不利;其二,胡雪岩如果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巡抚,自己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周道台是黄巡抚的亲表弟,他不会对周道台做出什么过重处理,这样胡雪岩与黄巡抚之间的关系就不像原来了,反而变得复杂微妙。为此胡雪岩断然否定了王有龄要对黄巡抚全盘托出的计划,而是制造声势,无中生有,把周道台逼到绝地,从背后把话堵死,使其只有按自己设计的圈套一步一步走进来。

事毕,周道台不但不恨王有龄、胡雪岩,而且还万分感谢,双方都有好处,同时又借花献佛,使黄巡抚牢记,叫人为之叫绝,与公、与私、与情、与理都恰到好处。

黄巡抚虽然握有实权,但他不是问题的关键点;周道台虽然有个虚职,但却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胡雪岩正是选对了问题的突破口,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从而为自己以及的经商之路铲除了障碍。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根本。只有抓住了根本,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掉。也只有抓住了根本,才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