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1700500000041

第41章 反间计——在对手内部制造乱局

间能裂敌,间可制敌。如果摒弃间中的贬义,会用间、善用间,还是反败为胜之道。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猜忌之心,殊不知纷攘喧闹之中伏有多少隐患!何不敞开心胸、开阔起来!

1.适时用间,间可临阵裂敌

“反间计”是非常可怕的兵家之计,它可以使君臣离心;朋友反目;兄弟成仇。春秋战国数百年血腥争杀,受离间之计而死去的英雄豪杰不计其数,由此可见,反间计的“杀伤力”之大。其实在为人处事中大可不必过分疑心猜忌,以诚待人,人亦以诚待我。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秋天,曹操亲率80余万大军想夺取江南东吴。东吴的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统兵迎战,双方在三江口安营扎寨,对峙于南北两岸。一天,周瑜在左右的护卫下,乘坐楼船前往江北探看曹军水寨,发现曹操水军阵容严整有序,不禁大吃一惊道:“深得水军之妙也!”便问左右曹操水军都督是谁?左右回答说是蔡瑁、张允。周瑜听罢心想:蔡瑁、张允二人久居江东,熟习水战,必须先设法除掉蔡、张二人,然后才能大破曹兵!于是,便命令楼船返航,回到本寨。

第二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忽然接到军报,说是曹操军中有故人蒋干前来拜望。原来,曹军和东吴见过一阵,结果曹军大败而归,挫动锐气,曹操便聚众将和谋士商议破敌之策。帐下有一位姓蒋名干字子翼的幕宾,站出来说:“我自幼与周郎同窗,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到江东说服此人来降。”曹操大喜,置酒菜与蒋干送行。蒋干葛巾布袍,带一小童,驾一只小舟,径往周瑜寨中,这就是蒋干来访的目的。周瑜何等聪明,岂能不知,笑着对在座的众将说:曹操的说客到了。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对众将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就带领随从数百人,前呼后拥地出寨迎接蒋干。

周瑜把蒋干迎到寨中,相互寒暄礼毕后,便大张筵席,盛情款待,还请在座的文武官员出席作陪。周瑜对在座的文武官员说:“这是我的同窗好友,虽然从江北大营而来,却不是曹家的说客,请各位不要疑虑。”并解佩剑交与部将太史慈,令其监酒,交待说:“今日我与故人相会,只叙友情,不谈军政,如有违反者,立斩不赦。”蒋干听了这话,吓了一跳,不敢多说话。周瑜又说:“我自从军以来,滴酒不沾,今天见了故人,又无顾虑,当一醉方休。”说罢大笑,开怀畅饮。蒋干本是奉主公曹操之命,以故旧之情前来劝说周瑜归降的。谁料周瑜一下就把门给封死了,只好饮酒谈笑。一时间,在座文武,杯觥交错,谈笑风生。

饮至半酣,周瑜拉着蒋干的手,走出大帐,见左右军士都全副武装,持戈执戟而立。周瑜说:“我东吴士兵,威武雄壮吗?”蒋干说:“果真是熊虎之士!”又拉着蒋干到帐后,望着堆积如山的粮草。周瑜说:“我军的粮草足备吗?”蒋干说:“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周瑜佯醉对蒋干说:“假使苏秦、张仪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剑,也不能打动我啊!”说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周瑜又拉蒋干入帐,同诸将再饮,并指着诸将说:“这些都是江东豪杰。今日宴会,可称之为‘群英会’。”一直饮宴到晚上,点上灯烛,周瑜亲自舞剑作歌。歌罢,满座欢笑。一直闹到深夜,蒋干辞谢说:“我已不胜酒力。”周瑜命人撤宴散席,诸将辞出。

这时,周瑜佯装酒醉,对蒋干说:“子翼(蒋干的号),难得今日老友相聚,今晚就与我同眠一榻吧!”边说边拉着蒋干朝自己的大帐走去。到了帐里,周瑜自顾和衣躺在榻上,呕吐不止,满地狼藉,不一会儿,便呼呼地“睡熟”了,蒋干却睡不着,听到军中已打二更,便借着帐内残灯起身张望,猛然见到书案上堆着一卷文书。蒋干偷偷地看了看,全是军中往来信函,于是,便悄悄起来翻阅偷看,见其中一信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蒋干大惊,偷偷阅读,信上竟写着这样一段话: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覆。

不看便罢,一看之后,蒋干的心不由得猛然往下一沉,心想:原来蔡瑁、张允竟是暗通东吴的奸细!于是,把信藏在衣袋里,正要再翻动其他书信时,周瑜在床上翻身滚动,蒋干急忙熄灯就寝。周瑜依然躺在那里深睡未醒,还在说着梦话:“子翼,数天之内,我教你看看曹贼的首级!”蒋干勉强应答。周瑜又说:“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贼之首……”说完又打起鼾来了。蒋干听了这些梦话,更是又急又气,却不敢声张,只得再和衣躺下,假装入睡,也想在暗中再探个究竟。

到了四更时,朦胧中,忽见外面有人进入帐内,将周瑜轻轻叫醒,周瑜如梦中刚醒,忽见床上有人,便问:“床上睡得是什么人?”来人答道:“都督请子翼同榻而睡,难道都督忘记了。”周瑜懊恼地说:“我平日不曾饮酒,昨天是不是酒后失态说了一些什么话!”来人悄悄说道:“江北有人到此。”周瑜连忙示意来人住口,又低声唤蒋干:“子翼!”见蒋干并未答话,这才放心。起身与那人走出帐外。蒋干又模模糊糊听到那人在帐外对周瑜说:“蔡、张二将说,‘急切下不得手’……”不一会儿,周瑜回到帐内,走到榻前叫了蒋干几声,蒋干只是蒙头假睡,不予理睬。周瑜见蒋干不“醒”,自己又躺下睡着了。到了五更天时,蒋干眼看天将大亮,便偷偷起身,走出大帐,带上随从,一溜烟儿驾船回到曹军大寨。

回到大寨后,曹操询问此行去南岸游说周瑜归降情况如何?蒋干回报说:周瑜心志雅量很高,并非言词所能说动。曹操听了很不高兴道:“游说不成,岂不反被耻笑!”蒋干便接又说:“主公且勿忧虑,这次过江,虽然游说不成,却为您打探到一件极重要的事。请丞相退掉左右!”说着,便拿出从周瑜帐中偷来的信给曹操看,并将昨夜所见所闻——向曹操秉报。曹操不听则已,一听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将蔡瑁、张允叫来帐中,厉声说道:我命你二人今日进军东吴!蔡、张二人不知底细,便回禀道:“眼下水军尚未练熟,不宜轻进。”曹操听罢大怒,喝道:“等到水军练熟,我的首级早已献给周瑜了吧!”蔡、张二人听了这话,一时摸不着头脑,慌忙之中,也不知如何应答,正在犹豫之时,曹操下令将二人立即推出辕门斩首。

但曹操何等精明,马上意识到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急唤刀斧手,却为时已晚,蔡、张二人已被斩首了。

周瑜用的反间计,其实并不十分高明,但是,却使曹操杀掉了两个能与东吴抗衡的水军都督。其实曹操并没有仔细分析蒋干所盗之书,其中疑点有四:第一,周瑜是何等人物,明知蒋干来劝降,岂能与蒋干同榻而眠,而不另置别寨;第二:大敌当前,身为三军都督,又岂能与客人饮酒致醉;第三:两军交兵,元帅的大帐应有重兵守卫,外人又怎能随便出入;第四:蒋干离别东吴之时,无人送别、无人阻拦、无人通报,而任其自行出入,这就已经让人怀疑了。

如果曹操能识破周瑜的反间计,也许赤壁之战会是另一种结果,也许曹操真的会统一天下。

周瑜的计策虽不高明,但是它抓住了曹操的弱点——疑心重,相信自己的旧将,怀疑新投降的降将,因此计策能成功。由此可见,做事要考虑清楚,不可随便猜忌他人,不然悔之晚矣!

2.用人不疑,疑是取祸之道

一个有创业雄心的人,必须要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勿用”,凡事“疑神疑鬼”,对他人充满怀疑会很难得到别人的真心辅助。不仅如此,多疑的人还很容易中他人的离间之计,这样对成就大业就更加不利,所以,要想成就大业的人,必须摒弃善猜疑的坏习惯,敞开心扉接纳你需要的人才。

秦朝末年,自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以来,便慢慢展开了一个群雄争霸天下的局面。所谓乱世出枭雄,也就是这个时候,涌现出一大批以刘邦、项羽为首的杰出人才,其中更有诸多有名的谋士辅臣,其中陈平就是其中的一个。

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自幼聪明好学,而且有远大的志向,自陈胜起义后,天下大乱,他认为机会来临,于是前去投奔魏王咎,被任命为太仆,替魏王执掌乘舆和马政。他想在魏国做出一番成绩,谁知多次献策都没有被魏咎采纳,而且经常遭人诋毁。他最终认识到魏咎不是一个能成大业之人,所以,连夜出走,投到项羽麾下,在项羽的手下,他的才华才得到彰显,他参加了著名的巨鹿之战,跟随项羽进入关中,击败秦军。立下了大功,项羽加封他一级爵位,但是陈平知道,这些都是徒具虚名,根本就没有实际的权利。

楚汉战争爆发时期,殷王司马印背楚降汉,项羽一怒之下,拜陈平为信武君,率一路大军进击殷王,收降司马印。陈平不负厚望,很快收复殷地及司马印,项羽大喜,封陈平为都尉,赐金约镒。

但是,没过多久,刘邦又率部攻占了殷地,司马印再次被迫投降。项羽恼羞成怒,把对司马印怒气全部迁到陈平身上,扬言要将参加收复殷地的全体将士一律斩首。陈平一方面害怕被杀,另一方面也看出项羽缺乏成就霸业的胸怀,于是,便将项羽赐予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而后,背着简单的行装抄小路逃走了。在渡过黄河的时候,艄公见陈平仪表非凡,又单身独行,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以为他身上一定藏有银票,于是,便心生谋财害命之意。陈平何等聪明,怎么能看不这艄公心怀歹意,经过思考后心生一计,他将身上的衣服全部脱掉,袒露全身,假意帮助艄公去撑船。如此一来,再笨的人也能看他身无分文,所以,陈平躲过了一劫。

陈平上岸后,直奔刘邦部队的驻扎地。通过魏元知的引荐见到了刘邦。刘邦对陈平的韬略及功绩早有耳闻,于是问陈平:“你在楚军里担任什么官职?”“都尉。”陈平答道。刘邦说:“好,现在我也封你为都尉,做我的参谋,主管监督联络各部将事宜。”陈平感激不尽……

但此事一传出,刘邦手下将领议论纷纷,“大王竟然重用一个逃兵,还和他同乘一辆车子,让他来监督我们这些老将,这太不公平了。”谁知,刘邦听了这些议论后,不但没有疏远陈平,相反与陈平更加亲近,而且还同他一道东伐项王。这样一来,将领们越发不服气。

于是,推举出周勃、灌婴晋见刘邦说:“虽然对陈平的功绩有所耳闻,但有谁知道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而且我们听说他在家时就德行不佳,与嫂子通奸,并且,行事反复无常,不能在魏国容身而投奔楚王,归顺楚王仍然不行,现如今又来投靠大王您,看您重用他,他就利用职权,大胆接受将领的贿赂。这样的人,大王为什么会重用他呢?”

有道是众口铄金,刘邦怎么可能不受这些流言蜚语的影响,所以,也开始对陈平产生怀疑,于是,就把推荐人魏元知叫来训斥了一番。但是,魏元知凭着自己对刘邦的了解,对刘邦说:“臣给您举荐的是有才能的人,而陛下所问的都是有关品行方面的事情。得天下靠的是才能,所以我给您推荐了奇谋之士。”

刘邦本身就非常宽宏大量,并且求贤若渴,听魏元知这么一说,也觉得不无道理,便赐给他酒食,让他吃完回去休息了。

刘邦正准备休息时,陈平来见,说:“大王,我有要事对您说,这件事不能挨过今天。”刘邦听他这么说,就让他坐下来,陈平没有直接说出他的计谋,而是和刘邦谈论天下大事,两人谈的非常投机之时,陈平才说:“项王身边有几个刚直不阿的臣子,像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人。如果大王肯用几万金,行使反间计,离间这几个人与项王的关系。项王生性多疑,容易听信谗言,这样,必定会引起内讧,而导致军心涣散,我们就趁此机会进攻,刘邦听了陈平的分析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就在当晚便拿出4万斤黄金给陈平,让他细心安排此事。”

陈平第二天就着手安排,他一方面派间谍前往楚国,另一方面用重金在楚国收买了楚军中的舻士,让他们到处散布谣言:“范增、钟离昧等人战功显著,却没有裂土封王,因此他们有意同汉军结盟,消灭项王,将楚地瓜分后各自为王。”

项羽听了这样的谣言果然心生不安,立刻派使者到汉军刺探。陈平马上让侍者准备上等的好酒好菜,自己亲自端去,可谁知一见是楚使便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说着,端着酒菜走了,过了一会,让侍者端上一份制作粗劣的食物。楚使非常气氛,立即回去将情况如实禀报给项羽,“事实”摆在眼前,项羽怎么可能不相信,于是开始怀疑范增,所以,在范增建议项羽迅速攻下荥阳城时,他就是不同意这样做,范增一气之下说:“大王,既然现在天下大事大体定局,以后就您自己干吧!请赐我这把老骨头,退归乡里吧!”谁知,项羽竟然毫不犹豫便答应范增的请求,在回家途中,因病猝然而死。

陈平略用一个小小的离间计,便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可见,这一计的效力极高。

猜忌是人之弱点,所以,人们在做事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谗言,以防中离间之计。相反,利用对方善猜忌的心理,巧妙使用一些策略,往往能够轻易战胜强大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