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1701700000004

第4章

诗可以抒情,可以言志,可以寄托哀思,也可以探索人生之迹。《长城之巅》就是一首探索人生的诗。本诗创作于上个世纪20年代。抒写的是诗人游历长城的所见所感。王统照的许多诗作都把探索人生当作创作的基本主题。他在这人生的探索旅程中,经历了苦闷,仿偟和矛盾。这首诗便明显地打上了此种烙印,所以这首诗宛如一粒橄榄,乍入口中。皮肉多苦涩之感,但仔细品评,一股醇厚的甘甜便接着而来,使你感到含蕴相当深邃、富有韵味。本诗分四节,以“丛合回抱中辉凝,雾集,/绛褐色交织下群峰逶迤。/要掩却这古垒残基圮倾谷底,/可掷不破混沌宇宙中的残粒。”开头,用鲜见的词组,深色凝重的色彩,错落有致的音节,表现诗中凝重深沉的主题,并以粗疏的线条勾勒出长城之巅的景观,给人以雄浑、苍茫之感。把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揉捏在一起,在对客观事物进行真实的描绘中渗透出作者的主观意识,恣意发挥诗的主题,让景物为作者的思想服务。第二节以两个连问为一句开头,以“血迹殷斑”照应前面的“绛褐色交织下君峰逶迤”。在“天风猎猎”中,寻问“英雄”的梦想何在。“看,阳云腾飞;听,壑中回响——在空堡上独立”。道出了长城今昔的巨大变化,让主题落在“空堡上独立”,“空”是这里的关键词,这既是历代帝王将相们的雄心美梦落空,也有诗人热烈地追求真善美,期望以艺术途径达到人生彼岸的理想的落空。在这首诗里,用几种意象的叠加,既具有清淅具体的事物,又含有景象外的主观意识,使整首诗抹上一层朦朦胧胧的色彩,似乎不太容易读懂。其实这并不难,只要记住诗的开头,寻到诗人叠加的印象,渲染的氛围,就能抓住诗的内涵。如本诗的“天风猎猎”第二、三、四节,都有。似乎是从主题立起来之后,就在吹,正是为了注解一个“空字”,什么都被风吹跑了,他说“吹醒了我们的怅思!”其实依我看并没有吹醒,因为诗的结尾“天空中的羊鸣三只,两只,知欲归何处?”表明诗人仍然是迷茫的,今天只不过是因游历长城,发表了一番感慨,最后得到的还是个“空”字。另外,要注意到本诗第二、三节句式比第一、四节长。而第四节比第一节长,这也是表现这种沉重的人生主题的,“诗形”与“递进”的需要是创作史诗类的雄奇作品,必备的艺术技巧。

(黄跃文)

繁星(节选)……………………………冰心

(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六一

风呵!

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

我的家还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

三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磐石

裂成两半了。

五五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七七

小磐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

五四

我的朋友!

起来罢,

晨光来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

七○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嗓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三四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

四五

言论的花儿,

开得愈大,

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八八

冠冕?

是暂时的光辉,

是永久的束缚。

十二

人类呵!

相爱罢,

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

向着同一的归宿。

二五

死呵!

起来颂扬他。

是沉默的终归:

是永远的安息。

四九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八七

知识的海中,

神秘的礁石上,

处处闪耀着怀疑的灯光呢。

感谢你指示我,

生命的舟难行的路!

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一○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六四

婴儿,

在他颤动的啼声中有无限神秘的言语。

从最初的灵魂里带来,

要告诉世界。

一三○

希望那无希望的事实,

解答那难解答的问题,

便是青年的自杀!

一四○

小小的命运,

每日的转移青年;

命运是觉得有趣了,

然而青年多么可怜呵!

[鉴赏]

冰心(1900-2001)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进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后并入燕京大学,改学文学。1920年起发表短篇小说,小诗。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23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同时写成《寄小读者》等散文。1926年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东渡日本。1951年秋回国。1960年后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早期诗歌多取材于童年生活,讴歌童心和母爱,文学清淅,感情真挚,风格柔美而自然,是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中,影响最大的诗人。主要诗作有《繁星》《春水》。

《繁星》共164(首),曾连载于1922年1月1日到1月26日的北京《晨报副镌》的《新文艺》栏。冰心在创作《繁星》时,曾受到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曾自述创作《繁星》仿用《飞鸟集》的形式,通过这种类似“小杂感一类的东西”,来收集自己“零碎的思想”。因而《繁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辛勤探索。也因她曾就读于教会学校,即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所以“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地形成了我的‘爱’的哲学。”这种“爱”的哲学反映了冰心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憎恶和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繁星(一)》形象地体现了冰心早年“爱”的哲学。在冰心的想象中,星星尚且相亲相爱,“互相颂赞”,那么,人类更应当清除隔阂,互敬互爱了,这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这首诗蕴含的哲理。但是,在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旧社会,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不过是诗人美好的主观愿望,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抓住夏夜星空的特点,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繁星闪烁,太空深邃,星星互相颂赞的生动而又优美的画面,为读者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广阔空间。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融情于景,赋予星星以人的行为与情感,使诗篇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繁星》中的作品并不限于对爱的宣扬与颂赞,也有一定数量的作品表现出明确的现实关怀。这一主题主要承载于一些勉励青年、可以作为青年思想与行动指南的小诗之中。

《繁星(十)》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小诗选取了三个在自然界有代表性的意象:芽儿、花儿、果儿,并赋予其人格化的特征。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是生长的全过程。作品用这一过程象征青年人的成长经历。是非常殷切的。通过三个意象之“口”,对青年提出勉励,激励他们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发展,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深刻的人生真谛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使说理充满了形象性,避免了枯燥单调的说教,易于读者的接受。

全诗分三节,在形式上采取了反复的手法,即每节在文字格式上大致相同,但通过意象或其他关键词语的转换,加强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在《诗经》中早已被使用,称作复沓或复叠,沿用至今,成为诗歌抒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与《诗经》中使用反复手法的作品相比,这首小诗的反复不是并列式的,各小节表现出的思想内涵是递进的,体现为层进式的反复。这样的处理方式使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得以不断深化,最终实现升华。同时,作品使用短句,且句式均齐,节奏紧凑,动感强烈。将深刻的内涵寓于简洁明快的诗句中,这也是冰心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

《繁星(十二)(二五)》从生命哲学和人类的爱出发,表达了生与死的哲理。

在这二首诗里,佛教和基督教的教义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诗作多少染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思想色彩。诗,它可以是响彻云天的号角,也可以是悠扬的芦筒;它既可以是大海的怒涛,也可以是潺潺的流水。但是,不朽的诗篇,总是时代的音响,人类的心声,引导人们前进的灵魂的导师,陶冶仁人志士感情的熔炉,或具超常的诗美,否则,难免不被历史所淘汰。

“五四”,是新诗的开创期,是中国诗体大解放的年代,又是诗体百花齐放的年代。冰心的诗,对中国新诗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繁星(三四)(四五)(八八)》居于哲理诗,它们没有明显的时代感,但具有辨证法的思想,启迪与深化了人们对事物的感悟。

《繁星(五四)》实际上是新思潮、新思想的象征。诗人希望人们用新思想来洗刷自己的旧思想,这与鲁迅当时提出的“先改造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号召,与郭沫若提出的“快把那陈腐了的皮囊,全盘洗掉”的主张,精神一致。

《繁星(三六)》意指魔鬼的手,遮不住时代和真理的阳光,重压下的刺果树苗由于阳光的引导,也终于伸出头来了,那“坚固的磐石”也被冲破, “裂成两半”了。这里,用诗的形象揭示了一个真理:被压迫的弱小的事物,只要你向往光明,敢于反抗、斗争,就能推翻压在头上的东西。“五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以这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不能说有《女神》那么大的冲击力,然而,也能给人以斗争的力量和信心。

作为小诗的代表作《繁星》中的诗,从形式上看,最短的只两行,最长的一首达十八行;一般为二三至五行,有的以写景为主,有的以叙事为主,有的以抒情为主;大都写一地的景色, 一时的情调,一刹那的感觉。冰心的诗,大部分有点像他自己在一首诗中所说: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繁星(四九)》这种诗,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容量小,大多比律诗还短。

旧体诗中绝句、律诗,为了在很小的篇幅里,尽可能多装进些内容,克服字句少的局限,有时,就用典故,用两个字或一句诗,概括一个故事,这可以说是把生活浓缩在诗里。新诗不用典,完法用这种“浓缩”,即使是出自精炼之笔,小诗也只能表现一点小景,一点情绪,点滴思想。很难充分表现时代的滚滚洪流,诗人在《繁星(五五)》里所抒发的诗意是深刻的。任何成功之花,都来之不易,都是经过奋斗和牺牲得来的。这种诗,具有鼓舞人们努力奋斗、不怕牺牲的力量和作用。冰心的诗,并不是柔中无刚,也有柔中具刚之作,而且这类诗,在冰心的《繁星》、《春水》中,并非绝无仅有。

《繁星(六一)》作家从“爱”出发,往往用她那善良的女性心理去感受生活。她在诗中,通过诗的特殊的多种途径,表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险恶,并以不同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忧虑或怨愤。

《繁星(七七)》则是用另一种意境,宣传了顽强奋斗的精神。不学水上浮萍,不效墙上小草,要做经得起狂涛巨浪冲击的坚固磬石,正是革命时代人们的可贵品质。

《繁星(八七)》把知识比作是海洋,把人生道路比作船行的航道,把人生的难题比作礁石,意境是有机的统一体,并且很完美。苏轼称赞王维的山水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冰心的一部分诗是具有这种特色的。它可以使读者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绪上激起波纹,印象上获得美感。诗,顾名思义,应该是讲究诗美的,哲理诗,以哲理人诗,除“理”必须是正确的外,还应精深,应有意境、警句、格言,如果富有诗味,仍不失为好诗,但如过于直露,一泄无余,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广泛联想,毫无回味之处,势必味同嚼蜡。

冰心早期信奉“爱”的哲学,“爱”由母爱、童心、自然这三个方面组成。

《繁星(六四)》这首小诗便是一支童真的赞歌。

婴儿,是人类的花朵。一个婴儿的降生,带给人们无限的喜悦和希望。

婴儿天真烂漫,纯洁可爱。作为一个热情讴歌母爱的女诗人,冰心对婴儿充满母爱。她十分珍视童心,纵情歌颂童真。她曾说:“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玩笑,低下头来弄水……总是活泼泼地,笑嘻嘻地。”在这首诗中,冰心以女性诗人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感受到在婴儿颤动的啼声中有无限神秘的言语。她要将这些从最初的灵魂里带来的无限神秘的言语告诉世界。诗篇形象地告诉人们,婴儿纯洁无邪,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而是神圣的。和某些入世较深、对黑暗现实了解较多的作家、诗人不同,冰心在创作中更侧重于对“爱”和“美”的追求,她在此诗中要“世界”(实即指所有成人)倾听婴儿的“语言”,希望用“童真”来感化“世界”这固然反映了她的天真与幻想,也表明了她对人类的未来、祖国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繁星?一三○》告诫青年不要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繁星(一四○)》是从“命运”与青年的矛盾来提出问题。当时,掌握着青年的“命运”的,是反动的统治阶级,诗人对“命运”的指责,也就是对社会的支配势力的诅咒。不管诗人是如何抽象化哲理化地表达,人们也会理解诗作的具体含义:社会的支配势力——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一手掌握着青年的命运,他们残酷地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青年的痛苦之上;他们愈是“有趣”,青年的处境则愈悲惨。对社会的憎恨和谴责,与对青年的同情和怜爱,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繁星(一五九)》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在你的怀里。

二三四五这四行,是强、弱、强、弱,先扬后抑,二三与四五,外形是对称的。节奏旋律是相同。艺术手法上说,二三是起比兴作用,因整个诗的节奏旋律有一次反复,使读者有余音绕梁之感。

冰心的诗,不注意押韵。不押韵,特别是不拘旧诗韵,这也是“五四”新文学战士的共同主张。在这个问题上,确有矫枉过正之处。拘于古诗韵,会束缚新诗的发展,而且既然不用文言,用白话写诗,当然不能套用古诗韵;但完全不押韵,则效果不大好,会导致削弱诗的音乐美,影响新诗在读者中的传颂。

冰心的诗,很重节奏。这一方面,在相当多的新诗人中,也是共同的、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的生命。

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这节奏在诗的研究上是顶大的一个问题,也就是美学上的一项顶大的问题”。冰心的诗的节奏,同郭沫若强调的力的节奏不同,它主要是表现在情调和声调上,它的特点是较为沉静、柔和、自然、但各首之间变化甚多。

小小儿的请求……………………………应修人

不能求响雷和闪电底归去,

只愿雨儿不要来了;

不能求雨儿不来,

只愿风儿停停吧!

再不能停停风儿呢,

就请缓和地轻吹;

倘然要决意狂吹呢,

请不要吹到钱塘江以南。

钱塘江以南也不妨,

但不吹到我的家乡;

还不妨吹到我家,

千万请不要吹醒我底妈妈,

——我微笑地睡着的妈妈!

妈妈醒了,

伊底心就会飞到我底船上来,

风浪惊痛了伊底心,

怕一夜伊也不想再睡了。

缩之又缩的这个小小儿的请求,

总该许我了,

天呀?

——沪甬航道,船上,1920,9,24——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