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红楼梦
1702000000004

第4章 金陵十二钗中的闺阁精英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描写的十二个优秀的女子的通称,实际上指的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女子。另有副册、又副册。正册中的都是贵族女子,副册和又副册中的都是小妾和丫环。如果单提“金陵十二钗”,一般指的是正册(又称“正榜”)中的十二位女子。

金陵,古代邑名,后来成为南京的别称。钗,本是女子头上的饰物,后来“金钗”“裙钗”就经常用作为女子的代称。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首次出现“金钗十二”的提法,用来形容女子发髻饰物之多。“金钗十二”后来又经常用来代指女子。因为《红楼梦》中的贾府的祖上生活在金陵,在南京的时候贾府进入鼎盛时期,贾母等老人常常回忆当年在金陵时的风光,而《红楼梦》中其他大家族王、史、薛家,过去也在金陵居住并处于荣雄时期,所以《红楼梦》将贾府中的十二个优秀女子列入为“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中。她们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这十二个女子是《红楼梦》中地位最高、才貌双全的优秀女子,她们不是千金小姐就是正室少妇。其中才貌最出色的无疑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四位女子,她们是金陵十二钗中的精英,也即精英中的精英。

1.终生还泪的绛珠仙草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悲剧中的主角。她的母亲是贾母的最小的女儿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孩子。贾敏年纪很轻就因病亡故了,丢下年幼的女儿黛玉。贾母心疼早故的心爱的女儿,对这个幼年丧母的外孙女就更为怜爱了。她来到贾府依附贾母,可是她在贾府从万分得宠沦落到悲惨病死,成为贾府悲剧中的第一女主角,其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虽也是侯门后裔,但已降落到做一个扬州的监政官这么一个一般的官吏。林如海的社会地位是所谓“书香门第”,也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中等人家,当的也是不大的官,是不能和王、贾、史、薛那种大门豪族相比的。

《红楼梦》一开始就指出林如海膝下无儿,只有黛玉这个独生女。他对这聪明绝顶的小女孩特别钟爱,尤其是妻子贾敏死后,父女两人相依为命。林如海为黛玉请了老师,把她当儿子一样教书;却又因她体弱,不能严格课读。这样就造成了黛玉自幼就孤独,任性,而没有接受一般标准的规范教养,所以她一点也不懂得世故人情。这样的性格使林黛玉丧失了应有的人生智慧,在封建专制力量的压制下,林黛玉不由自主地走向了毁灭。

● 正直率真,才智过人

林黛玉刚进入贾府时,她的头脑颇为清醒,她自知寄人篱下,“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第三回)她知道必须谨慎小心。可是刚住了没有多少日子,她就忘记了自己初来时的警戒了,她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多心,并因为多心而流泪。(第三回末)。

一个人处世待人,做任何事,都是下决心易,执行却难。天下事,非常复杂,常常是“知易行难”,就是懂得道理不难,但执行这个道理却难。故而黛玉后来却并没有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原则,在长辈前有时还勉强做到一些,因为封建社会下辈对长辈必须循规蹈矩,唯唯诺诺,在大多的场合下,她对长辈也并没有做到这点;而在平辈中,因为粗心、多心,还经常与人斗气,造成到处树敌,孤家寡人的不利局面。

粗心,也就是无心,待人处世一点也没有心机,清人张新之评论说“通篇都写黛玉乃一无心人,为极不善处世,不善提防;以致堕人术中者示警,与宝钗作大对照也。而人手偏说‘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不多行’,作是想者乃死机,作是想而究不能如其想行者,乃所以死机。”意思是讲黛玉本来“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不多行”,这本身是消极、被动挨打、要处于死地的一种想法,人应该积极处世待人,做一个强者,而黛玉身处吃人的社会中,险恶的环境中,连这样的消极被动的防备也做不到,那她走向灭亡的结局就是必然的了。而更危险的是,林黛玉还要多心,多心,意味着无事生事,自找烦恼,还要无故开罪、得罪别人;林黛玉还直率、任性,多心了还要心直口快地讲出来,这样就会以挑战的口吻向对方发难或指责,这也就渐渐造成了四面树敌的严重后果。

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林黛玉第一次暴露她的多心的心理弱点的是薛姨妈送珠花那一次。周瑞家的要向王夫人回报刘姥姥的事,王夫人正在梨香院与薛姨妈闲谈,周瑞家的汇报后,薛姨妈想起她有一些宫里头的新鲜珠花,她就托周瑞家的送给各房小姐和凤姐等。周瑞家回来时就按路过的顺序将花送给各人。周瑞家的最后给黛玉送珠花,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一起解九连环(一种玩具,用金属丝制成一狭长的方圈,上套九个圆环,可解下套上,手续极繁,玩时以能全部解下圆环者为胜)顽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薛姨妈家是皇商,所以有这种宫制的装饰品。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第七回)

周瑞家的并不是存心要最后的给她,别人也没有做特别的挑选,不是挑剩下来才给她的。而且,即使是挑剩给自己,黛玉也应该心胸开阔些,不必计较,再贵重的东西也应有谦让的态度,这才是做人的正理。退一步说,即使心中计较送礼的先后,礼品的好坏,嘴巴里也没有必要将不满出来,已经是最后一个拿到礼品,礼品是捡剩下来的,再表示不高兴也已经无法挽救了,何必多此一举,讲一些不满的、得罪人的话呢。对此,《红楼梦》甲戌本脂(脂砚斋)评夹批说:“在黛玉心中不知有何丘壑。”批评她心中毫无城府。甲戌本眉批又说:“将阿颦之天性,从骨中一写。”指出她的天性多疑,又不善考虑后果,出言不慎。

黛玉多心,怀疑心重。她又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再厉害的话也当场说了出来。周瑞家的,作为一个中年的仆妇,老练,能沉得住气,听了黛玉这种无理的指责,一声不吭,不做任何解释。她心中明白,做解释也没用,黛玉是不会相信的,而且直接反驳,更会得罪这个娇小姐;但事实上她也没错,更不能随便承认自己有错,所以索性一声不吭。可是她心中必定已经对黛玉有了不好的看法,甚至还会怀恨在心。周瑞家的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的陪嫁丫头,她是王夫人的心腹,黛玉一点也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一点也不考虑随便指责对方的后果,是非常愚蠢的。尤其是古人说过:“情愿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周瑞家的还是一个善于忖前顾后的成熟的妇人,还不是一个只讲势利、喜欢害人的小人。可是黛玉的这种表现,在无意中也得罪了许多小人,还有非常有心机的人。譬如薛宝钗。

有一次,林黛玉去看望宝钗,因为宝钗最近身体有些不舒服。恰巧宝玉也去看望宝钗,他和宝钗正在说笑,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座,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黛玉这话本来是讽刺宝玉殷勤看望宝钗、并自责自己在他们两人开心说笑的时候来打扰的,她被宝钗反问后,自知不妥,做了巧妙的解释,这个解释表面上理由实足,对宝钗却无用,宝钗早就听懂了黛玉话中的意思,她不是靠这样的表面解释可以打发过去的。接下来,黛玉不断的犯同样的错误。宝玉因见她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宝玉无心问了一句,黛玉马上疑心他看到自己来了,他和宝钗两人不能单独、开心地说话了,于是就要走了。宝玉从不计较她的这种态度,诚恳的做了解释。可是黛玉心中仍然不快,还是不断的要找机会攻击他。

接着薛姨妈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鸭信:鸭舌头,可制成名菜。信:舌头。)。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宝玉贪方便,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即打颤儿,发抖)。”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环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地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环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面对宝钗出于对宝玉关怀的好心,劝他别吃冷酒,劝的在理,宝玉当然应该听从,黛玉竟然当着薛姨妈和宝钗的面讽刺宝玉听从宝钗的规劝,一点也不顾及薛姨妈和宝钗母女的脸面,薛姨妈还是长辈,边上有丫环、仆妇听着,她不顾一切的吃醋、奚落宝玉。宝玉本人虽然不计较,别人全部都会反感的。

黛玉的智力属于上等,口齿伶俐和凌厉。讲起话来,滴水不漏。她在讽刺、讥评别人时极善机变,《红楼梦》清代三家评本的眉批说:“‘来的不巧’,旋即解释,何等敏捷。由其胸有慧珠,所以能口如炙毂。”对黛玉的解释,眉批赞扬:“具见玉儿机警,可谓辩才无碍。”但对于宝玉听从宝钗的话,则借机讽刺,当场开销,眉批也认为太过分了,所以尽管依旧赞赏其借机发挥时“心灵口敏”,仍忍不住批评说:“舌上有刀,我不愿见此种。”也被薛姨妈当场批评:“你是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有这些心。”

林黛玉锋芒毕露,到处讽刺挖苦人家。例如对于那个人人感到有趣的刘姥姥,黛玉叫她做“母蝗虫”,如此刻薄地挖苦一个善良多智的农村老妇,未免太缺乏厚道了。对于画画低能的惜春,黛玉说这大观园盖才盖了三年,如今画起来,又要研墨,又要蘸笔,画两年不为多。黛玉固然是最擅长于解颐的妙语,尖刻的讽刺,能够赢得一时的笑声,黛玉在贾府的不得人心是极为自然的事。湘云说她:“专挑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小红说她:“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袭人说:“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浑说!”可见她口才所换得的不过是别人深重的反感。她用口去诅咒和讥笑一切,只懂得对自己孤芳自赏,却不懂得用心去衡量别人;她随口撕裂了别人的脸面,也撕裂了别人和自己的关系。

林黛玉本人的不足固然已经相当严重,宝钗的到来更使她处于不利的地位。宝钗刚到贾府,就显出她的性格和气度的优越,黛玉与她相比未免相形见绌。小说描写:“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没有一点隔阂、矛盾)。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第五回)

宝钗的出现更显出黛玉的缺点,“宝钗浑然不觉”还不要紧,她是对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尚浑然不觉,可是独门心思的黛玉,只知与宝钗争风,而不知自己的弱点,这就非常危险了。

对于黛玉的弱点,造成“便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甲戌本的脂砚斋侧批:“此一句是今古才人同病。如人人皆如我黛玉之为人,方许他妒。”“此是黛玉缺处。”指出这是古今才子常见之病,他们往往自恃清高,逞才使气,瞧不起周围所有的人,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林黛玉心高气傲,使小心眼,得罪了许多人,当然也包括多次得罪了薛宝钗。对于样样在行得令人钦佩的宝钗,大家都十分欣赏她,只有黛玉杀她的风景,当宝钗为惜春画大观园出谋划策,还提出一张包括铁锅、水缸、箱子这许多画具的单子的时候,黛玉说恐怕连她的嫁妆也开上了吧?她见缝插针地挖苦讽刺别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和嗜好了。

林黛玉的头号情敌是薛宝钗,幸亏薛宝钗性格深沉,智慧超群,处事明智大度,所以不与她一般见识,不与她计较,遇事还每每避让她三分,有一次——

宝钗来寻黛玉,看到宝玉正好走进潇湘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第二十七回)

如果宝钗像黛玉一样不肯忍耐,要与她针锋相对,睚眦必报,凭宝钗的心机才智,加上后台硬,相助者多,而黛玉树敌极多,孤立无援,黛玉的日子要苦多了。

可是林黛玉得罪的人太多了,甚至包括史湘云这样心胸开阔的豪放女子,还连累宝玉受到指责。这是贾母为庆祝宝钗的生日,特地为她设宴演戏。那天宝钗特地挑选贾母喜欢看的热闹戏目,演得又非常精彩——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屈了我。若是别人,哪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甩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愤愤的躺着去了。

宝玉没趣,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宝玉随进来间道:“凡事都有个缘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缘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缘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吱一声。

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想到其间也毋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宝玉不理,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因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宝玉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的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也与我无干。”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不觉泪下。袭人见此光景,不肯再说,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第二十二回)

本来宝玉是好意调解此事,史湘云发火,还有点道理,说这个“戏子”与黛玉相像,本是凤姐启示的,她不过将大家的想法说了出来,她并没有讲错;黛玉指责宝玉显得忒过无理,她将今日贾母为宝钗过生日,还大演其戏的妒忌和不满,对史湘云的怀恨在心和对宝玉公开说她“多心”的不满,一起发泄到宝玉身上。宝玉被黛玉搞得里外不是人,黛玉不反思自己小心眼的性格弱点,一点不管宝玉维护、爱惜她而得罪了史湘云的情意,气得平时一味迁就她的宝玉也灰心透顶了,气得大哭起来。

而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她稍一争吵,就将矛盾扩大化,竟然说“一辈子也别来”,可见她小题大做,恶化矛盾的习性。如果不是碰到宝玉这样特别与她知心、脾气又好的出奇的恋人,如果换做别的人,一万个恋人也要被她踹掉了,一万个恋人也要逃之夭夭,对她敬而远之了。

总之,林黛玉最不智的是经常有意无意地误解宝玉,不和宝玉做必要的沟通,不和宝玉联手奋斗,缺乏慧眼和慧心,终于酿成爱情的苦酒。

● 认准情人,生死与共,却缺乏慧眼和慧心

林黛玉认准宝玉为情人,愿意和他生死与共,这是她的心气高傲,凡事追求完美的反映。宝玉容貌出众,性格温和,因为她与宝玉从小生活在一起,互相了解得比较彻底,她熟悉宝玉。

她与宝玉有思想上的共同点:反对热衷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又都想通过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父母长辈包办、由媒妁之言来决定婚姻。这两条,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叛逆性。

可是后面一条,他们的这种婚姻观的产生,也是贾母创造的条件,她让他们自小一起亲密地共同生活,让他们相互有了知根知底的了解,并在耳鬓厮磨的亲密相处中产生了爱恋的感情。

由于贾母对他们两人的特别的亲密、疼爱,特别的保护和庇护,于是在贾府众人的心目中,都认为宝玉与黛玉的婚事是必然的事。直接议论宝玉与黛玉婚事的就有好几次。如:

一次,宝玉的脸烫伤了,众人不约而同地去看望。聊天中,凤姐笑着与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第二十五回)凤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向黛玉开这个玩笑,影响是非常大的。

另一次,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向尤二姐介绍贾府的情况时也说宝玉已经“有了(婚姻的对象),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六十六回)

可是,黛玉的性格缺陷,竟然使她与性格温和、万事忍让的宝玉也会经常地发生龃龉、冲突,甚至激烈的争吵。

开头,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彼此感情融洽,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因要求完美而常有责难,因相处亲密而常有料不到的矛盾)。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第五回)

后来渐渐地产生越来越大的心理隔阂。甚至还互相产生了极不应该的不信任。尤其是张道士与贾母议论宝玉的婚事,他热心地要为宝玉推荐女家。为此黛玉心中不快,与寻事宝玉生气,不欢而散。那宝玉因见林黛玉又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不时来问。林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林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若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林黛玉说了这话,倒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

宝玉本是个没有心计,不会揣摩别人心理的人,他对黛玉有这样的心理的隔阂确不应该。林黛玉也有同样的缺点,她听宝玉如此说,便冷笑了两声,“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呢。”宝玉听了,便向前来直问到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林黛玉一时解不过这个话来。本应该心细的黛玉也粗心对待,伤害了宝玉,宝玉又道:“昨儿还为这个赌了几回咒,今儿你到底又准我一句。我便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林黛玉一闻此言,方想起上日的话来。今日原是自己说错了,又是着急,又是羞愧,便战战兢兢的说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作者评论说:原来那宝玉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没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因为种种语言之间的误会,两人虽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如此之话,皆他二人素习所存私心,也难备述。

这一次,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往地下,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

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巴物件。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二人闹着,紫鹃雪雁等忙来解劝,见比往日闹大了,少不得去叫袭人。袭人忙赶了来,才夺了下来。

他们两人这么赌气斗口,误会越闹越大,越收不了场。袭人聪明能干,善于思考和揣摩人的心思。她听宝玉冷笑道:“我砸我的东西,与你们什么相干!”袭人见他脸都气黄了,眼眉都变了,从来没气的这样,便拉着他的手,笑道:“你同妹妹拌嘴,不犯着砸他,倘或砸坏了,叫他心里脸上怎么过得去?”

袭人一语中的,讲准了宝玉不善体会黛玉、体贴黛玉的错误之处。林黛玉一行哭着,一行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宝玉连袭人不如,越发伤心大哭起来。心里一烦恼,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

紫鹃忙上来用手帕子接住,登时一口一口的把一块手帕子吐湿。雪雁忙上来捶。紫鹃道:“虽然生气,姑娘到底也该保重着些。才吃了药好些,这会子因和宝二爷拌嘴,又吐出来。倘或犯了病,宝二爷怎么过得去呢?”宝玉听了这话说到自己心坎儿上来,可见黛玉不如一紫鹃。

紫鹃也点中了黛玉的毛病。总之,宝玉和黛玉都不善为对方着想,都只着眼于自己所受的委屈。

宝玉心疼黛玉,又见林黛玉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宝玉见了这般,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心里想着,也由不的滴下泪来了。

聪慧善良忠诚的袭人见他两个哭,由不得守着宝玉也心酸起来,又摸着宝玉的手冰凉,待要劝宝玉不哭罢,一则又恐宝玉有什么委屈闷在心里,二则又恐薄了林黛玉。不如大家一哭,就丢开手了,因此也流下泪来。紫鹃一面收拾了吐的药,一面拿扇子替林黛玉轻轻地扇着,见三个人都鸦雀无声,各人哭各人的,也由不得伤心起来,也拿手帕子擦泪。四个人都无言对泣。

宝玉和黛玉不善于共同相处,将极其有利的关系弄僵,还连累聪明丫头束手无策,只好陪着流泪。

接着还是聪明灵慧的袭人设法打破僵局,她勉强笑向宝玉道:“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林姑娘拌嘴。”

这本是打破僵局的妙语,袭人让宝玉找到具体的题目来检讨,然后给林黛玉以台阶。不想林黛玉听了,也不顾病,赶来夺过去,顺手抓起一把剪子来要剪。袭人紫鹃刚要夺,已经剪了几段。林黛玉哭道:“我也是白效力。他也不稀罕,自有别人替他再穿好的去。”袭人忙接了玉道:“何苦来,这是我才多嘴的不是了。”

黛玉在这种时刻,智慧不够,她不仅未能与袭人配合默契,听着袭人的赞扬,只要不响即可。她却愚蠢地继续扩大事态,逼得宝玉更为生气,于是宝玉向林黛玉道:“你只管剪,我横竖不带他,也没什么。”

他们只顾里头闹,谁知那些老婆子们见林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砸玉,不知道要闹到什么田地,倘或连累了他们,就要大倒其霉了,便一齐往前头回贾母王夫人知道,好不干连了他们。那贾母王夫人见他们忙忙的作一件正经事来告诉,也都不知有了什么大祸,便一齐进园来瞧他兄妹。急的袭人抱怨紫鹃为什么惊动了老太太,太太,紫鹃又只当是袭人去告诉的,也抱怨袭人。

那贾母,王夫人进来,见宝玉也无言,林黛玉也无话,问起来又没为什么事,便将这祸移到袭人紫鹃两个人身上,说:“为什么你们不小心服侍,这会子闹起来都不管了!”因此将他二人连骂带说教训了一顿。二人都没话,只得听着。还是贾母带出宝玉去了,方才平服。

宝玉和黛玉的无端争吵,连累袭人和紫鹃互相怀疑、埋怨。幸亏她俩聪慧善良,器量大,品格高于常人,日后并未造成疙瘩,如果换做两个平常的丫环,双方由此结成怨家,斗个你死我活,他们两个做主人的岂不更要麻烦和倒霉。这两位可爱忠诚的丫头,因为主人的愚行而无端受到严厉责备,宝玉和黛玉在一旁噤若寒蝉,或者继续赌气,竟不为两人辩白,如果换成别的丫环,以后谁还愿继续为他们在危急时出力?

袭人和紫鹃是极其难得的忠诚无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丫头,她们以后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护、帮助他们。这种优秀的仆人是非常难找的,他们有着这么好的侍候人,白白浪费了她们的心血和能力,造成自己彻底的失败,其中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宝、黛两人的错误还在继续发展。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宝玉因得罪了林黛玉,二人总未见面,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采的,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因而推病不去。林黛玉不过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气,本无甚大病,听见他不去,心里想:“他是好吃酒看戏的,今日反不去,自然是因为昨儿气着了、再不然,他见我不去,他也没心肠去。只是昨儿千不该万不该剪了那玉上的穗子。管定他再不带了,还得我穿了他才带。”因而心中十分后悔。

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

老人家急得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这话传入宝林二人耳内。原来他二人竟是从未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语,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都不觉潸然泣下。虽不曾会面,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却不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像这样的大吵大闹,闹得贾府惊天动地,宝玉和黛玉是非常不明智的。害得贾母如此哀叹,有的评论家强调,这充分说明贾母最爱他们两人,充分说明贾母坚决要将他们两人配婚。可是,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一厢情愿的。她很可能就因这次争吵而在心里认为宝玉和黛玉的婚姻是不适当的,这两人如此经常争吵甚至大吵大闹,怎么放心两人成家以后的共同生活?即使贾母当时还想让他们继续相爱,到日后,也会想到这个问题,他们的多次惹气、争吵,岂不逼得贾母非要对他们的婚姻投反对票不可?

贾母给黛玉安排了一个紫鹃做贴身丫头,贾母的慧眼果然不错,紫鹃尽心尽力侍候黛玉,比黛玉从苏州带来的雪雁更忠诚、贴心和灵活。看到宝玉和黛玉相爱的进程一直陷于僵局状态,她主动、热情地出手给以有力的帮助。紫鹃先是试探宝玉,为黛玉探知宝玉对黛玉忠贞不贰的心。接着她又正面规劝黛玉要抓住时机,主动出击,争取将与宝玉的婚事尽早定局。

夜间人定后,紫鹃已宽衣卧下之时,悄向黛玉笑道:“宝玉的心倒实,听见咱们去就那样起来。”黛玉不答。紫鹃停了半晌,自言自语地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

黛玉啐道:“你这几天还不乏,趁这会子不歇一歇,还嚼什么蛆。”紫鹃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黛玉听了,便说道:“这丫头今儿不疯了?怎么去了几日,忽然变了一个人。我明儿必回老太太退回去,我不敢要你了。”

紫鹃笑道:“我说的是好话,不过叫你心里留神,并没叫你去为非作歹,何苦回老太太,叫我吃了亏,又有何好处?”说着,竟自睡了。黛玉听了这话,口内虽如此说,心内未尝不伤感,待她睡了,便直泣了一夜,至天明方打了一个盹儿。(第五十七回)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第314页)这位紫鹃身居深宅大院,了解许多富贵人家的婚姻悲剧,她通过亲自的试探,深知宝玉的真情实意,真切地为黛玉孤苦无依的命运长期担忧,处心积虑地为她着想。她以众多公子王孙玩弄女性的惯例,为黛玉分析找到像宝玉那样知心的丈夫的不易,又为黛玉分析贾府的形势,尤其是贾母年高,只有快刀斩乱麻,将与宝玉的婚事落实下来,才可高枕无忧。

护花主人评论说:“紫鹃试宝玉,深信其必娶黛玉。”季新《红楼梦新评》说:紫鹃“舍为黛玉打算之外无思想,舍遂黛玉爱情之外无志愿。”紫鹃推心置腹的分析和建议,讲到了黛玉的痛处,黛玉不仅不认真考虑她的建议,无所作为,还威胁要向老太太告发,将她赶走。这种思路,紫鹃不懂:“叫我吃了亏,(你)又有何好处?”竟然将无限忠诚和热心的紫鹃往外推,令紫鹃冷心。

其实,按林黛玉的出众才智,她如果和宝玉成婚,她是能够担当起治家的任务的。黛玉在与宝玉评论探春治家时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闲时在为贾府考虑经济账,而且清醒理智地看出了贾府存在的问题,她赞赏探春,看出探春治理措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那么,黛玉很可能也有探春一般的理家才华,即使没有探春的创造性,黛玉善于向探春学习,她在今后的治家实践中,也能瞻前顾后,舒展自己的才华的。

● 留得青山在,才能幸福: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心灵坚强的关系

林黛玉本有着非常浓厚的人生资本,上关待她不薄,容貌亮丽,明艳动人,“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第二十六回)具卓绝才华,史书诗词,琴艺女红,无所不精。她应该知道自己超过别人的才貌双全的优势,珍惜自己的优长,心情愉快地成长。

可是林黛玉性格和心理都未能健康成长,她的性格缺陷是孤高自许(第五回),孤标傲世(第三十八回),发展到孤僻、悲观,平时还养成了喜欢皱眉的不良习惯,宝玉初次会面,一见就说她“眉尖若蹙(cù,音促,皱)”,所以给她取了个雅号叫“颦颦”,简称“颦儿”。她更喜欢哭,心情长于处于悲悲切切的状态。

她刚进贾府,大家就看出她“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纷纷关切地问她吃些什么药。她本来身体就弱,从小多病,再加上这样的性格和爱哭的习性,病情就不断严重了。黛玉身体之差,远近闻名,兴儿曾相尤二姐介绍她:“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第六十五回)这个“多病西施”,刚到贾府时,在宝玉的眼中是:“两弯似蹙非蹙罥(juàn,音绢,缠绕,牵挂)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病态和悲切的神情已经毕现。

对于她的这种悲切的心情,侍候她的丫环“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屈,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第二十七回)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林黛玉的孤僻性格,喜散不喜聚。洪秋蕃却表扬说:“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散时岂不冷清?待到冷清伤感,不如不聚的好。比如花开时令人爱慕,花谢时令人惆怅,倒是不开的好。此高见也。岩栖穴处之士不求富贵利达,亦以富贵有时而尽,利达有时而穷,与其富贵而尽,利达而穷,不如不富贵利达之为愈也。故不求绚烂,但安其平淡之常,此正情之深,非性之僻也。下士闻道大笑之,世人哪得知其故。”这完全是不切实际的书呆子的观点。人是社会的一员,怎么可以孤家寡人地不与别人打交道?黛玉有时也会打破这个局限,当大观园众姐妹兴办诗社,来约请她参加做诗时,她也高兴地参与其中,还多次夺冠或与宝钗并列冠军。这种快乐的文化活动,极其有效地调节了黛玉的情绪,名冠群芳,使好胜的她极有成就感,使她的心绪昂扬起来。写诗是投其所好的高智商的有益活动,黛玉还是乐意参加的。

反过来,宝玉是喜聚不喜散的。有时聚集会筵,大家无兴散了,他就心中闷闷不乐,回至房中长吁短叹。

宝玉和黛玉,喜聚和喜散,都有性格缺陷。一个人,应该适当的喜聚,还要适当地喜散。应该既能与人群处,享受集体带来的快乐,与亲朋好友多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又要善于独处,一个人认真地读书、学习、思考,这样才能才识兼备,智勇双全,做一些有益于社会、人类的事情,自己也有一番事业。

再说林黛玉是大观园中与宝钗并列的头号才女,做诗经常列为第一。可是言为心声,黛玉的诗歌的格调往往太过悲观。例如她那著名的《葬花诗》开首就即说: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后又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评论家分析此诗:“花人相依,花人相融,花之态即是红楼女儿自然本真的存在状态;风摧雨送,花落人亡,花之飘落便是红楼佳人惨遭压抑、扭曲后的象征性毁灭。由花及人,由花落而见人亡,黛玉既从葬花之中读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悲哀,又体悟到爱情难求、知音难觅的感伤,既预感到前途命运的茫然,又渴求坚持人格尊严的执著。触景生情,境深意远,她凭吊的丰富性在对不幸命运的悲吟之中凝聚着多层次的典型与延伸意义。推而广之,此种悲悼的普遍性即对红楼群芳的命运进行了谶语式的写照,由是强烈地生发出一种‘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凄楚感受。”(莫天《只眼看虚实》,《书屋》2005年第3期)另有评论家分析:“林黛玉的《葬花吟》是进入大观园后不久就写下的。从全书来看,《葬花吟》并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哀歌,而是唱给大观园里众女儿的哀歌。她虽然没有对宝玉絮叨刻苦读书、求取功名、经事济世一类的混账话,但她像巫婆一样一再提醒宝玉,‘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姐姐妹妹们难道一辈子都不出嫁?都陪他在大观园里?这些丫环奴婢难道一辈子都不撵出去配小子?退一万步说,即便有‘白头宫女话玄宗’的一天,她们年老色衰,不是照样让男人厌恶嫌弃吗?袭人借家里要赎她出去的机会,规劝宝玉说:‘就是朝廷宫里,也有定例,几年一挑,几年一放,没有长远留下人的理,别说你们家。’可是贾宝玉始终没有明白林妹妹的禅机。黛玉只好自己唱出了她们的结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大观院里的女儿们的生活。她手把花锄,提前埋葬了她们的冰肌玉骨,像晴雯和金钏,‘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林黛玉为他们唱出了一首挽歌。”(付少武《论黛玉葬花在整体结构中的意义》,《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3辑)

这样的评论,揭示《红楼梦》和林黛玉的诗意和深远的象征意义。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说,是很对的。可是从人生智慧的角度来看,就不对了,生活不等于艺术。风催雨送,花落人亡,自然界的生物和任何社会中的人,都是这个命运,谁能逃脱这个命运?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认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自然界的鲜花并不是这样的命运,她们也有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否则即使爆出花蕊也不能开出鲜花,没有花开,也谈不上“花落”了。林黛玉本人也根本未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在贾府是贾母的掌中明珠,谁敢明里和暗里欺侮她?诗可以这样写,因为诗允许夸张,诗必须超越生活。正因如此,诗不等于生活。人不能一直沉浸在诗中生活。如果林黛玉见月伤心,看花落泪,作为诗人可以,而即使是诗人,也不能日日如此,时刻如此。而作为现实中的人,平时一直由这样悲观凄切的情绪陪伴,是有害身心健康的。

一个诗人或者业余诗人作家,可以写作一些悲切题材的作品,也应该写豪放雄浑的诗歌和作品。青年人处于成长阶段,更应该热情向上、乐观开放、积极豁达,不应该终日悲悲切切,无端伤坏。辛弃疾《丑奴儿》词说:“少年不知愁滋味”。青年人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朝气蓬勃。

在任何历史时代,在任何社会,职业生涯和现实生活中的竞争永远是激烈的。在封建社会,妇女不像当今那样可以驰骋职场,林黛玉只是在情场上遭遇竞争,她所面临的竞争是正常的。她的竞争对手有史湘云、薛宝琴、妙玉和宝钗四人。史湘云和薛宝琴都已定了婆家,妙玉是方外之人,她们都已没有竞争的条件,只有宝钗一人是她真正的竞争对手。黛玉的才貌和宝钗不分上下,各逞千秋,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得到贾母由衷的宠爱,赢得了宝玉真正的爱情,她的有利因素远远超过宝钗。她最终还是失败了,她败给宝钗,就因为无事伤心,无故怄气,遇事悲观,并因此而使诸病恶化,最终丧失健康,使贾母失望。而宝钗性格坚毅,处事冷静得体,凡事皆能忍让,以柔克刚,做人乐观向上。

像林黛玉这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不仅不能担当起妻子的职责,有事无事还要和丈夫争闹,没有精力和器量来治理家政和管理府中众人,也不能担当生儿育女和培养生理、心理健康的儿女。对于富有生活经验的贾母来说,她为了宝玉和贾府的前途着想,她最后只能忍痛放弃黛玉,选择宝钗。

贾母本来对黛玉是非常喜欢和疼爱的。那天,贾母陪同刘姥姥在大观园内到处参观,来到潇湘馆内,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第四十回)贾母笑指黛玉对刘姥姥说“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时,对黛玉是既怜爱又自豪,是何等亲密的感情。贾母在理智上改变对黛玉的看法,在她与宝玉的婚姻上投不赞成票,都是黛玉自身的原因。

黛玉的性格是如此悲凄,无法理喻,就好像《红楼梦》开首所说的,她前世作为绛珠草欠了宝玉日日用甘露浇灌的情,这世天生是个悲悲戚戚的终身还泪的美人,泪还完了,人也就死了。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心理的脆弱,决定了她的健康的必定损坏,决定了她早死的命运。

人的身体有病,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落入悲观的境地。黛玉从小多病,母亲早丧,后又父死,这些悲伤的事情更加重了她的悲观情绪。她又缺乏有力的开导,不懂摆脱悲观的必要性,悲观束缚了她的思维的正常发展,她陷入了悲观思维的怪圈,遇到任何事,看到任何物,都从悲观的方向去理解、体会,反过来再影响和发展了自己的不正常的悲观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损害了自己的生命。

林黛玉还非常不理智地自毁自戕。当雪雁听到错误的过期消息,说宝玉已经与人定亲了,被黛玉听到。她以为宝玉真的已与宝钗定亲,马上感觉自己如同将身撂在大海里一般。思前想后,竟应了前日梦中之谶,千愁万恨,堆上心来。左右打算,不如早些死了,免得眼见了意外的事情,那时反倒无趣。又想到自己没了爹娘的苦,自今以后,把身子一天一天的糟蹋起来,一年半载,少不得身登清净。打定了主意,被也不盖,衣也不添,竟是合眼装睡,紫鹃和雪雁来伺候几次,不见动静,又不好叫唤,晚饭都不吃。点灯以后,紫鹃掀开帐子,见已睡着了,被窝都蹬在脚后。怕她着了凉,轻轻儿拿来盖上。黛玉也不动,单待她出去,仍然褪下。

次日,黛玉清早起来,也不叫人,独自一个呆呆地坐着。紫鹃醒来,看见黛玉已起,便叫醒雪雁,伺候梳洗。那黛玉对着镜子,只管呆呆的自看。看了一回,那泪珠儿断断连连,早已湿透了罗帕。她感到只有自己和镜中的自己孤独相对: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紫鹃在旁也不敢劝,只怕倒把闲话勾引旧恨来。她的自闭心理和悲观到极点的心绪,拒人于千里之外,连最忠诚、贴心的爱护她、像最亲密的姐妹一样的紫鹃和雪雁也无法接近和劝慰。

迟了好一会,黛玉才随便梳洗了,那眼中泪渍终是不干。又自坐了一会,叫紫鹃道:“你把藏香点上。”紫鹃:“姑娘,你睡也没睡得几时,如何点香?不是要写经?”黛玉点点头儿。紫鹃道:“姑娘今日醒得太早,这会子又写经,只怕太劳神了罢。”黛玉道:“不怕,早完了早好,况且我也并不是为经,倒借着写字解解闷儿。以后你们见了我的字迹,就算见了我的面儿了。”说着,那泪直流下来。

紫鹃听了这话,不但不能再劝,连自己也撑不住滴下泪来。

原来黛玉立定主意,自此以后,有意糟蹋身子,茶饭无心,每日渐减下来。宝玉下学时,也常抽空问候,只是黛玉虽有万千言语,自知年纪已大,又不便似小时可以柔情挑逗,所以满腔心事,只是说不出来。宝玉欲将实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

那黛玉虽有贾母王夫人等怜恤,不过请医调治,只说黛玉常病,那里知她的心病。紫鹃等虽知其意,也不敢说。从此一天一天的减,到半月之后,肠胃日薄,一日果然粥都不能吃了。黛玉日间听见的话,都似宝玉娶亲的话,看见怡红院中的人,无论上下,也像宝玉娶亲的光景。薛姨妈来看,黛玉不见宝钗,越发起疑心,索性不要人来看望,也不肯吃药,只要速死。睡梦之中,常听见有人叫宝二奶奶的。一片疑心,竟成蛇影。一日竟是绝粒,粥也不喝,恹恹一息,垂毙殆尽。(第八十九回)

后来事实澄清,黛玉也发现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反而又听说老太太的主意是亲上做亲,又是园中住着的,她分析下来,非己莫属。她又想活了,可是她本是多病之人,受此折磨,身体状况就更差了。这种情况,使王夫人反对宝玉和她配亲的理由非常充足,连一心想帮她的贾母也无法反驳。任何人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孙与一个病恹恹的人结婚,成婚不久就办丧事。

总之,她的心理、病理交相作用,互相促退,终于造成爱情的失败和自己的毁灭。

造成她毁灭的另外还有她与世俗反对的叛逆思想、由这个叛逆思想决定的叛逆的恋爱观和人生观,可是这些都不足以造成她的毁灭,因为她得到了贾母的保护,她的毁灭更因为是她缺乏应对毁灭她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而且,黛玉的“反叛”和宝玉一样,是极其有限的,她仅仅在心里有着自己选择理想配偶的想法,在行动上却瞻前顾后,不敢有任何动作。她既不敢向宠爱自己的外祖母讲出自己的心事,请她出面主持,达到与宝玉成婚的目的;她明知宝玉已经真心相爱,又不敢向宝玉表白自己的爱,然后两人商议如何说服家长成全她们。她只能毫无作为地痛苦地等待家长做主,全靠父母之命(她自痛自己没有了父母,但希望由宝玉的父母之命,贾母的命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自由”婚姻。于是她等到的只是失望和绝望。

当黛玉确切知道自己的彻底失败,贾母和王夫人等决定宝玉娶宝钗为妻,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与宝玉两人只能相对傻笑,回到潇湘馆,离门口不远,就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此后她就迅速走向生命的尽头。

她只会自戕,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反抗精神,面对抛弃她的长辈,甚至连埋怨的话都没有。她和宝玉更缺乏自救的智慧,寻求帮助的智慧,只会等死而已。

但是我要提醒读者,黛玉缺乏人生智慧,而智慧与感情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

黛玉在爱情的问题上,具有宗教的神圣感和庄严感以及崇高感,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她与宝玉的爱情感天动地,感动了古今无数读者。天地间需要有真情。

黛玉的爱情有失败的一面,也有成功的一面。诚如王蒙所说的:宝黛两人“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呜呼,这是怎样真诚的痴呆,这是怎样真实的交流!到这个时候,世界已不复存在,社会已不复存在,环境的桎梏镣铐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颗滴血的心,交相映照,交相勉力支持,交相释放出无尽的苦水,交相浸泡!这就是一个没有爱情、不允许爱情(贾母说,这女孩儿‘心病’也是不可以有的)的环境中的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婚礼!他们这样对坐了,傻笑了,表白了,他们的爱情已经成功了!薛宝钗即使当一百年的二奶奶,与宝玉生下二十个大儿子来,她也不可能得到一秒钟这样的心贴心,心哭心,心换心的刻骨铭心的境界和体验!究竟是谁可怜?”(王蒙《红楼启示录》第248—249)黛玉赢得了宝玉的心,这是她一生的最大成功。

黛玉临终时,她对宝玉的千言万语只归并为一句,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一缕香魂渐渐离体。她的一声“你好”,才真正是一句顶一万句。她对宝玉的最后谴责或者说思念,只用了两个字的一句话,充满了智慧和灵心,对宝玉其人具有无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力量。这一声召唤,直使个后来宝玉最终抛弃宝钗、抛弃欺骗他的母亲,抛弃一切,出家当了和尚,用一生的光阴来还情,来赎罪。

从这个角度说,黛玉是爱情上的胜利者。唉,天下事太复杂,黛玉在爱情上既失败,又胜利,到底是失败还是胜利也讲不清。这要看你从哪个角度讲,看你用什么层次的智慧来认识这个问题。

王昆仑先生《红楼梦人物论》中的《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一文总结林黛玉一生的悲剧道路说:“由于人丁衰落,父母相继亡故,使这幼小的黛玉姑娘非去长期依靠外祖母家不可。一个不适宜于寄人篱下又不惯于处人多场合的黛玉,初到贾府之后,贾母对她特别爱怜,宝玉对她非常体贴,更使这小姑娘不懂得顺应环境。她内心抱着无父母姊妹兄弟身世孤零的悲戚,而生活上却是既不缺乏衣食供养,又不受到别人的制压。她原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却又无人教以人情世故。她不知道当时的家庭所需要的是‘无才便是德’的贤良女性,而说笑话、赏风月、做诗词等等玩意儿,不过是一般贵族小姐无聊消遣和多余的点缀,不消说更绝对不允许一个姑娘去自由恋爱了。黛玉在贾府成为一个锋芒毕露争强取胜的出众者,同时在精神上也抵触了封建社会所给予妇女的规范,结果就以自己脆弱的生命去尝试那时代的冷酷的摧残,担任了《红楼梦》悲剧主题中的主角。(《红楼梦人物论》第184页,团结出版社2002)”

总之,我们对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选择应该尊重,天地中需要这样的高洁的正气,社会需要这样对现实不满、有叛逆思想的人来推动前进。至于她的性格缺点和智慧局限,我们也应该吸取教训。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意思是人的性命和健康最重要。只有留得青山,才有可能幸福。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灵坚强有紧密的关系,而具有这种意识,并作为不懈的追求,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智慧。

2.德智双全的完美女性薛宝钗

著名学者王昆仑先生在其红学名著《红楼梦人物论》中的《薛宝钗论》开首即感慨地说:“直到今天,不少中国人还有‘取妻当如薛宝钗’之想。诚然的。宝钗是美貌,是端庄,是和平,是多才,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贤妻。如果你是一个富贵大家庭的主人,她可以尊重你的地位,陪伴你的享受;她能把这一家长幼尊卑的各色人等都处得和睦而得体,不苛不纵;把繁杂的家务管理得井井有条,不奢不吝。如果你是一个中产以下的人,她会维持你合理的生活,甚至帮助你过穷苦的家计,减少你的许多烦恼。如果你多少有些生活的余裕,她也会和你吟诗论画,满足你风雅的情怀。她使你爱,使你敬,永远有距离地和平相处度过这一生。不合礼法的行动,不近人情的说话,或是随便和人吵嘴怄气的事,在她是绝不会有的。寻找人间幸福的男子们大概没有不想望着有宝钗这样一个妻子的理由。”(《红楼梦人物论》第167页,团结出版社2002)

我们可以补充说,可惜贾宝玉不争气,兼之才华也不够,他的学问和见识还很不及宝钗。如果贾宝玉能够出将人相,担任国家要职,薛宝钗还能够为他出谋划策,做幕后高参;如果在现代,她还能开展夫人外交,成为丈夫有力的臂膀。

薛宝钗出生于皇商之家,即所谓“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家乃巨富的薛家。

她的父亲早亡,其母薛姨妈是王夫人的胞妹,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薛家仅有薛蟠和宝钗兄妹二人。薛家的亲戚还有他们的堂弟薛蝌和堂妹薛宝琴。

● 慷慨仁慈,处事大度

宝钗待人处事稳当,性格仔细、温和,器量宏阔,所以他在贾府八面玲珑,得到人人的赞赏并不用刻意追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宝钗刚到贾府,就显出她的性格和气度的优越,她在贾府众人心目中的地位马上就超过了黛玉。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没有一点隔阂、矛盾)。宝钗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局面。人们认为这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第五回)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宝钗的优点更显出黛玉的缺点。再以本书上节谈及的黛玉拿到礼赠的宫花反而发火来说,她无理责怪周瑞家的,迫使周瑞家的默默无言。而宝钗则礼数周到,不以身份取人。有一次,她正伏在炕上描花,见周瑞家的进来,便放下笔,转身来满面堆笑让座说:“周姐姐坐。”何等殷勤!周瑞家,不过王夫人陪房耳,其优礼如此;宝钗在贾府博人欢喜,可是清代的评论家除脂砚斋外,多庇护黛玉,丑诋宝钗,他们认为:这样的对比性描写,“以见宝钗谦卑,黛玉直率,名誉虽由此而有损益,品格却以此而判高低。”这样的评论未免显得很不公正。

而当代多数红学家公认最权威的、深知曹雪芹创作思路并对曹雪芹极有影响的脂砚斋,却拥护宝钗,批评黛玉。如宝钗知识丰富,对养生之道也十分精通,甲戌本夹批称颂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知命知身,识理识性,博学不杂,庶可称为佳人。”宝钗这番爱护宝玉的好意,被黛玉指桑骂槐地挖苦一番,“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掼了的,也不去睬她。”甲戌本的脂评本的侧批赞扬:“浑厚天成,这才是宝钗。”(第八回)

《红楼梦》对宝钗的描写也是公正客观的。如第八回写宝玉听说宝钗身体不舒服,特地去看望她,只见宝钗闺房的门前吊着半旧的红绸软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鬟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宝钗生活简朴,不事奢华。不事张扬,做人低调。周瑞家的首次到她闺房,看到她穿着半旧的衣服。宝玉第一次去探望她,首次与她接近时,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她为人简单,不喜打扮,不喜使用香料(古代没有香水),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

藏愚,不愿显露自己的识见和本领。守拙,谦词,意谓安于自己的朴拙,不去用心与世周旋。可是她每次关心和劝诫宝玉,可从不罕言寡语、藏愚守拙,而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当场批评“一个药也是混吃的?”劝他不要吃冷酒,劝他要用功读书,在仕途经济上用心。她对别人也是如此,该劝的地方还是要劝。在协助探春治家时,也是如此。

可见,宝钗对人讲话是分别对待的。像宝玉这样忠厚老实的,探春这样真诚坦率的,她都直率相告,而且“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她要么不讲,要讲都是正确精辟的。她只是对不能真心相待的,对耍小心眼,动辄发火生气的,才藏愚守拙,罕言寡语。

有时她藏愚守拙,是维护大家欢乐的气氛。例如有一次,元春差人送来灯谜,命大家不要说出来,只是暗暗的写了,一齐封送进宫里,她来看是否对。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感到并无新奇,但口中少不得称赞一番,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早猜着了。她故意装作猜不出,深含着对大家的美意。如果她卖弄聪明,将所有的谜语全部迅速猜光,一个人将金牌全部包梢,在贵妃面前突出自己一个人最聪明,你说其余众人还有什么味道。这是她温和谦让,大度豁达的表现。

宝钗待人温和谦让,大度豁达,别人包括黛玉即使讽刺挖苦,和出言不当,她都能忍让。但是她也是有原则的,这些言语的来去,都是小事,如果碰到原则问题,她是决不肯姑息的。

有一次宝玉竟然以杨贵妃来比喻宝钗(第三十回),宝玉虽是她最喜欢的人,她也怒不可遏地反击。洪秋蕃评论宝钗的态度说:“宝钗因宝玉杨妃一比勃然大怒,既骂宝玉,又骂靓儿,复骂黛玉,恶声冷语,不遗余力。若非宝玉十分羞愧,形景改变,更将摇唇鼓舌,喋喋不休,何无尽让涵养至此!回思以戏子比黛玉,觉黛玉含容之量,令人服其休休。”这个观点是错的。当时众人比黛玉为戏子,是在大家一致喜欢和赞叹这个戏子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无伤大雅,而黛玉的火气也够大的了,她狠克宝玉,并不罢休。而杨贵妃是什么人?她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可是她是唐明皇的宠妃,以妒忌、风骚闻名,又被封建时代古今舆论一致指责为魅惑皇帝,造成天下大乱,最后被逼自尽的祸国殃民的“祸水”。用这样一个臭名远扬,死于非命的风骚女子来比喻她,是非常轻薄无礼的行为,而且非常不吉利,宝钗焉能不勃然大怒,而且这个比喻还出之于贾宝玉之口,是可忍,孰不可忍?黛玉因此而幸灾乐祸,她当然也恼恨万分。她如果不用愤怒来抑制住,刹住这种乱比的歪风,以后宝玉就会成为习惯,讲话不知分寸,她就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庄重。

在抄检大观园时,宝钗并未被抄,第二天她立即拂袖而去,而被抄的黛玉反而无动于衷。照理黛玉平时十分孤傲,竟然遭到无理抄家,应该大发雷霆才是,可是她竟然甘然接受,是否因为抄的是丫头,她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呢?她的等级观念也太强了,对丫环的贱视,丧失了她应有的自尊,与探春相比,表现太差了。而且还抄出宝玉在她们处留下的旧东西。宝钗的态度强硬,可与探春媲美。第二天,宝钗找李纨解释母亲有病,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做伴儿。李纨就客气地说:“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指宝钗在大观园内的房子蘅芜苑)。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尤氏道:“可是史大妹妹往那里去了?”宝钗道:“我才打发他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他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他。”

宝钗看到李纨说,如果宝钗不回大观园来住,就要“落不是”,即被人责怪。她马上借题发挥说:这是人之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分明是讥刺抄检大观园这件恶行,是对这件恶性表示抗议的声明。

正说着,果然报:“云姑娘和三姑娘来了。”大家让座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尤氏忙笑道:“我今儿是哪里来的晦气,偏都碰着你姊妹们的气头儿上了。”探春道:“谁叫你赶热灶来了!”因问:“谁又得罪了你呢?”因又寻思道:“四丫头不犯啰唣你,却是谁呢?”尤氏只含糊答应。探春知他畏事不肯多言,因笑道:“你别装老实了。除了朝廷治罪,没有砍头的,你不必畏头畏尾。实告诉你罢,我昨日把王善保家那老婆子打了,我还顶着个罪呢。不过背地里说我些闲话,难道他还打我一顿不成!”宝钗忙问因何又打他,探春悉把昨夜怎的抄检,怎的打他,一一说了出来。(第七十五回)

众多评论家都认同宝钗此人平时不搅和是非,“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第五十五回),可是这时她明明听出探春打人的事背景复杂,故而口气非常严厉,为什么马上应口而问“因何又打她”这个敏感复杂的问题?就因为抄检这事是对大观园中众姐妹的尊严和人格一网打尽的恶劣行径,她也住在园中,虽然免于抄检,但别地没有抄到脏物,也许有人会认为大约在她的蘅芜院中到有这些东西。所以她没有抄过,也受到了这种侮辱。她询问探春,让她再神气地讲一遍,就是对她无声的支持。而探春赶她出去别回来,也是借题发挥,探春和宝钗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话头配合得极其默契。

可见宝钗讲话,该泼辣时就泼辣,需露锋芒时露峥嵘。绝不毫无原则地和稀泥,绝不圆滑处世。她的温和礼让,是尊重人,素养好而已。她的温和和泼辣,都受智慧的指挥。

宝钗平时为人冷静恰当,温和礼让,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宝钗在对待宝玉与黛玉的爱情问题上,也是大度的。这事我们在下面再谈。

宝钗对人处事平和谦重,不仅赢得贾府各等人众的好感,连精于世故,阅人无数的老祖宗贾母也给予礼遇。贾母喜欢宝钗稳重和平,便自己捐资二十两,为她欢庆来到贾府后的第一个生日,命凤姐具体操办。过生日还要看戏,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欢喜。

至于她点戏全照贾母的好恶,也并不是像不少评论家讲的会拍马屁,故意讨好贾母。首先她孝敬老人,是一个美德;其次,她对其他人也是一贯谦让,善于为他人着想的,不单单是对贾母一人好。第三,她点的戏目,都是精品,值得欣赏的,有的对一般人来说比较冷僻,她也点唱,其中包含着引导人家要有广泛的艺术趣味的美意,如宝玉没有看过的《醉打山门》就是清代传奇(昆剧)的杰作。

宝玉挨打后,贾母亲到怡红院看望宝玉,薛姨妈和宝钗正好也来看望,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宝玉笑道:“若这么说,不大说话的就不疼了?”贾母道:“不大说话的又有不大说话可疼之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贾母分析一通之后,表扬宝钗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确,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第三十五回)宝钗称颂贾母,不是奉承拍马,而是英雄识英雄。贾母也表扬宝钗,她是慧眼识英雄。她们两人互相赞扬,是惺惺惜惺惺。鲁迅先生说评论家“举英雄为英雄,不算捧,贬娼妇为娼妇,不算骂”。此之谓也。

事实上,宝钗对所有的人都尊重关爱。送礼时,她不忘送给人人讨厌的贾环一份。(第六十七回)品螃蟹时不忘送给被人轻视、遗忘的赵、周二位“苦瓠子”姨娘。(第三十八回)这些人都是贾母不喜欢的人,她也一一放在心中。

对于史湘云,宝钗是不喜欢她的,她嫌厌湘云嘴多聒噪大大咧咧,批评说:“疯湘云之话多”(第五十回)。但宝钗同情史湘云在家中没有亲娘的苦楚,体会她寄人篱下的苦楚。当大家诚邀湘云在贾府多玩几天时,只有宝钗想到她要受婶娘的责备,催她赶快回去。(第三十六回)当史湘云应承主办诗社,她却没有经济能力时,她主动为她设计诗社的计划,慷慨赠助大批硕大螃蟹,让她做东,举办蟹宴,节约而又体面的度过了难关。(第三十八回)对于她尊重喜爱的朋友,她更竭力相帮。邢岫烟经济拮据,无法度日,将衣物也当了出去,她偶然问知后,慷慨为她赎当。(第四十九回)。

即使对“情敌”林黛玉,她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黛玉极其感激。

总之,不管谁发生了困难,只要她知道,她都给予关心和援手,还不要人家的感谢。

宝钗的仁慈慷慨,是她做人的原则,所以每次帮助别人都做的自然,深情,往往感人至深。她待人做到真情、深情和平衡关系、应酬八方相结合,所以她不分亲密还是疏远,都能以诚相待。

宝钗为人慷慨,在古时最珍贵的补药人参的见识可见一斑。凤姐大病初愈时医生让她服上等人参,大补元气。凤姐和王夫人都没有好的人参,只好问贾母去要。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可是这人参藏的时间太长,已经成了糟朽烂木,失去了药效。王夫人只好命人重新去买。宝钗因在座,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于是宝钗亲自去关照购买。王夫人自是喜悦,因说道:“‘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说毕长叹。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王夫人点头道:“这话极是。”(第七十七回)

王夫人平时为人仁慈,也不小气,所以送掉过不少人参,但当自己要用时竟然没有了,四处求人不得,临时还要去买,十分麻烦,她不禁有些后悔似的,长叹起来。在实际生活中行善,往往也会遇到这种情形,不免又气又好笑,有时就会后悔当初的善行了。宝钗马上鼓励她的善行,指出为善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予及时有力的支持。她平时对一切应该留心和细察、了解的都不放过,所以知道药方舞弊的情形。什么事情,经过宝钗的手,都瞒不过。

宝钗待人慷慨,自奉甚严。她的房间布置得极其素朴,没有任何摆设,家具和衣着都陈旧。

所以宝钗待人能做到八面玲珑,不是因为她的圆滑,而是她出于她心地仁慈,仁厚爱人的人生智慧。她为人心地仁厚,乐于助人,是个外冷内热的人。

由于她的学识广博而又智慧过人,宝钗的仁厚心胸,还体现在她善于用智慧助人。

● 学识广博,智慧过人

就在她的生日庆宴时,贾母又命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恼五台山》,这折戏又名《山门》或《醉打山门》,是昆剧中非常有名的花脸戏。宝玉批评她只好点这些戏,宝钗抢白他,并告诉他这折戏的好处:“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还不领会,宝钗就告诉他此戏之妙,尤其是《寄生草》一曲更美。宝玉请她将唱词念给他听,宝钗当场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摇头,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第二十二回)

宝钗学问宽广,文学艺术的素养极好,对昆剧名梅瞭如指掌,名篇佳句,倒背如流,宝玉钦佩不已。宝玉真诚地请教,宝钗一点不卖关子,不藏愚守拙,倾心指点。

宝钗在协助探春治家和改革时,更表现了过人的智慧和见识。

宝钗在协助探春改革时,因为探春是个爽利明理的人,所以她讲话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她说:“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明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遇到探春不明白处,又在批评中夹带分析、计算和建议,她笑着说道:“却又来,一年四百,二年八百两,取租的房子也能看得了几间,薄地也可添几亩,虽然还有富余的,但他们既辛苦闹一年,也要叫他们剩些,粘补粘补自家。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像。所以如此一行,外头账房里一年少出四五百银子,也不觉得很艰啬了,他们里头却也得些小补。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园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长蕃盛,你们也得了可使之物。这庶几不失大体。若一味要省时,那里不搜寻出几个钱来。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如今这园里几十个老妈妈们,若只给了这个,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我才说的,他们只供给这个几样,也未免太宽裕了。一年竟除了这个之外,他每人不论有余无余,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他们就替你照顾了。”她作了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将措施和之所以要用这些措施的道理讲的非常透彻。

洪秋蕃认为在掌权治家时,“宝钗不用私人,是其乖处,亦是其明处。”他批评有的官员虽然政绩卓然可观,但后来任用亲私,终于失去人望,坏了公事,最终遭人弹劾而被免官。

宝钗协助探春改革,两人大谈宋代大学者朱熹的理论,李纨笑她们说:“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平时深敬李纨的正直、公道和谦和,所以一本正经的提高她的认识说:“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这真是极其精辟的观点。

宝钗对李纨和探春是真心人讲真心话,她毫不藏愚守拙、罕言寡语,而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既谈学问,又谈实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护花主人对此评论说:“探春有才,宝钗有识,中间夹叙学问一段,是作者指示经济必须(从)根底学问中来,方能兴利除弊,不失大体。”这个评论非常精彩,讲到了根子上了。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具体分析和发挥宝钗的学问切合实际,善于运用到实践中来,他说:薛宝钗协助李纨、探春理家,先说了一句“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可谓至理名言。她们从赖大家那里获得启发,原来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赖家的花园子比贾府大观园小许多,但就靠着把一切东西皆转化为金钱的经营方式,除了自家戴花、吃笋等不用外买节约出许多开销,还可将多余东西外卖出二百两银子来。天下东西皆可用,宝钗接着说“既可用,便值钱。”探春算起账来,越算越兴奋,于是三人就计议了一番,在大观园实行兴利剔弊的新政,实施承包责任制,以提升大观园的收入。承包的前提,是将个人责任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说破了,也就是首先承认人皆有私心,人性中皆有恶,因此顺其心性,加以驾驭,“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因为所承包的事项关系到自身收益,所以会尽心尽力,一定会努力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升技术、珍惜收益,一个一个的承包者皆是如此,则大局一定繁荣。用宝钗的话说,光一年下来的总收入,就“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曹雪芹的厉害,就在于他不仅写出了敏探春、时宝钗她们的“新政”之合理一面与繁荣的效果,也用了很多笔墨,写出了因为没有真正建立起公平分配机制,所形成的大大小小的风波。仅从看角门的留杩子盖头的小么儿与柳家的口角,就可以知道承包制使大观园底层仆役的人际关系比以往更紧张了,一个个两眼像那黧鸡似的,眼里除了金钱利益,哪里还有半点温情礼让?

薛宝钗是个头脑极清醒的人,所谓“时宝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摩登宝钗”,就是既能游泳于新潮,又能体谅现实的因循力量,总是设法在发展与传统之间寻求良性的平衡。她一方面肯定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又提出了“均富”的构想,这构想细化为三:一,大观园里的项目承包者,既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不用往府里的账房交钱;但他们也就不能再从账房那里领取相关的银子或用品。比如原来他们服侍园里的主子及大丫头们,要领的头油、胭粉、香、纸,或者是笤帚、撮簸、掸子,还有喂各处禽鸟、鹿、兔的粮食等等,此后都由他们从承包收益里置办。二,承包者置办供应品外的剩余,归他们“粘补自家”。三,除“粘补自家”外,还须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散与那些未承包项目的婆子们。薛宝钗在阐释这一构想时,一再强调“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失了大体统也不像个样子”,“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她特别展开说明,为什么要分利与那些并没有参与承包的最下层的仆役:“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人,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粘带些的。”(刘心武《大观园里的承包与均富》,《光明日报》2005年9月16日)

● 深爱宝玉却能深藏心中

宝钗对待爱情的极其理智冷静的思路和态度也令人肃然起敬。

薛宝钗的慧眼,当然也看到宝玉的诸种优点,她在心中对宝玉很有好感,甚至深爱宝玉。但她心地广阔,城府很深,从不暴露。只有一次,她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狐狸的尾巴”。那是宝玉因金钏和蒋玉菡之事挨毒打后,宝钗来探伤,在安慰他时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心疼情急之下流露了暗藏的心声,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宝钗劝慰之后,临走时又拿了药来交给袭人。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并特地嘱咐“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宝钗做事不肯张扬,这是她一贯的做派。

焙茗猜测宝玉因蒋玉菡出逃而挨打,这是薛蟠挑唆了人来告宝玉才暴露的,袭人和宝钗都觉得可信,于是都怀疑起薛蟠来。宝钗就找薛蟠查问和规劝。虽然这次薛蟠的确是冤枉的,薛姨妈和宝钗也相信了他,但宝钗依旧给予合情合理的指点和批评。薛蟠无法辩解,就讽刺宝钗看中宝玉,什么都护着他。宝钗非常委屈气愤,但怕母亲不安,克制自己,回来后哭了一夜。(第三十四回)

薛蟠情急之下,说她看中宝玉,她哭了一夜,并非是女孩被说中心事的害羞,而是她心中明白这是没有希望的事,她心中也的确喜欢宝玉,除了宝玉,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中意的人,她心中也是焦急的,只是面上不露而已。现在薛蟠还以此来讽刺她,好比黄狗踏痛脚,岂非雪上加霜,这才是她痛哭一夜的真正原因。

以宝钗的聪慧和灵敏,她深知宝玉与黛玉深深相爱,宝钗在对待宝玉与黛玉的爱情问题上,也是大度的。她尽管对宝玉非常有好感,喜欢他,可是她从不丝毫流露出来,不做竞争者。她对宝黛相恋,不管他们如何露骨,她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没有讽刺和作梗。有一次宝钗来寻黛玉,看到宝玉正好走进潇湘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第二十七回)

宝钗知道贾母深爱黛玉,贾府也流传宝玉和黛玉的配婚的前景。她对他们两人都依旧深怀关怀,以姐姐的身份真心地爱护和帮助、劝导和指点他们。

对于宝玉,她坚决支持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她本人只要有机会发言,总要劝导宝玉一番。她在起诗社时公开批评宝玉是“富贵闲人”、“无事忙”。语言幽默而传神。

宝钗劝导宝玉要认真学习儒家经典,着力于仕途经济,结果被宝玉恶声恶气地抢白,说是“禄蠢”。袭人事后因史湘云劝导宝玉也受抢白时,回忆说:“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她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她生分了。”(第三十二回)她好意相劝,宝玉反而和她生分(疏远)了。

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原则,一有机会就相劝,杨罗生《漫说薛宝钗的“冷”》认为她对宝玉“深知其不可劝而劝之,体现了儒家‘铁肩担道义’的孜孜汲汲精神,更体现了视宝玉为‘真人’、为亲人才恨铁不成钢的深挚之情。”这个观点是对宝钗劝导宝玉的心理的准确把握。

宝钗起先是深爱宝玉的,但后来因为宝玉不听宝钗和袭人的劝诫,坚决拒绝认真读书,所以宝玉并不是宝钗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她后来对宝玉不仅没有热心追求,实际上是彻底放弃了。后来嫁给宝玉也是被动的不积极的。宝钗并不像众多评论家所认为的那样,为了将宝玉抢到手而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根据宝钗本人的品性和素养,可以看出,宝钗理想的夫君是学问深广、品德高尚、性格坚韧、有负责精神的英雄人物,是治国能手、爱民好官。宝玉则胆小、无能,不懂世事,遇到人生难题就束手无策。他连身边的女子也一个保护不住,他需要的是别人的保护。这样的人物,怎能真正获得宝钗的芳心?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一开首也指责宝玉一类的人物在“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魇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这就是代宝钗对他的谴责,也是宝钗后来放弃宝玉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薛宝钗的善良和智慧,她对林黛玉也是真心关心和爱护的,尽管黛玉因为宝钗和宝玉各有“金玉”的巧合,曾一度怀疑宝钗会与她争夺宝玉,曾经不止一次地刻薄过她(如三十四回末、三十五回开首)。

宝钗对黛玉的疾病也非常关心。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这年秋季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她,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她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她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而宝钗依旧经常去看望她。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宝钗精通药理和医术,已经使黛玉佩服,宝钗真切的关心,更使黛玉感动。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讲得轻快,“看人挑担不吃力”,她不知一家有一家的难处。宝钗经常要为这个不成器的哥哥烦恼,他使母亲生气担忧,宝钗还要费心劝慰。薛蟠的妻妾,这两个母夜叉捣蛋起来,黛玉碰到是要被活活气死的。宝钗为她分析今后形势,是十分实际的,叫她不要愁,心怀好意。

所以当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依旧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宝钗真心解释,她就多了一个母亲,这点比黛玉强,实际上大家都是孤苦伶仃的,所以说“同病相怜”。如果加上薛蟠这个哥哥,不仅没有帮助,还有极大拖累,有了他,宝钗有母亲的优越性也已经可以说抵消了。

宝钗又说:“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是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第四十五回)她们两人这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犹如结义姐妹的情谊。黛玉感谢她多情如此,宝钗谦虚地说:“这有什么放在口头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意思是我还不能为每个人这样做,我对你是像每个遇到的人一样的,并不是待你一个人特别好的意思。(第四十五回)

后来,薛蟠到南边去做生意,回来时买了一些南方的土产。宝钗给众人分送土仪,特特将黛玉的“加厚一倍”,宝玉同着黛玉道宝钗处来相谢。宝玉见了宝钗,便说道:“大哥哥辛辛苦苦的带了东西来,姐姐留着使罢,又送我们。”宝钗笑道:“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是远路带来的土物儿,大家看着新鲜些就是了。”黛玉道:“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宝钗因笑道:“妹妹知道,这就是俗语说‘物离乡贵’,其实可算什么呢。”(第六十七回)这话将得轻巧,是实足的客气话。这些土产千里迢迢带到北京来是不容易的,平时根本享受不到的。物以稀为贵,宝钗大方地送给众人,尤其是让从南方来的黛玉享受家乡的物品,以解思乡之渴。

后来她打发婆子送荔枝蜜饯壹瓶给黛玉,袭人也正好来看望黛玉。那婆子将一个瓶儿递给雪雁,又回头看看黛玉,因笑着向袭人道:“怨不得我们太太说这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一对儿,原来真是天仙似的。”袭人见他说话造次,连忙岔道:“妈妈,你乏了,坐坐吃茶罢。”那婆子笑嘻嘻地道:“我们那里忙呢,都张罗琴姑娘的事呢,姑娘还有两瓶荔枝,叫给宝二爷送去。”(第八十二回)

● 对自己和家庭都能尽心负责

宝钗对自己是非常负责的。她有胎里毛病,就仔细地用冷香丸控制。平时十分注意健康,所以熟知不少医药知识和饮食知识。

她对自己的娘家也尽心负责。宝钗因父亲已经亡故,哥哥薛蟠不学好,常常在外面惹事,家里又有夏金桂和宝蟾这两个泼妇、淫妇,闹得很不太平。薛蟠还两次若出人命官司,最后家办的商务因此彻底垮掉,家里为相救他倾家荡产。薛姨妈缺乏主见,每次都是宝钗冷静理智地劝慰母亲,给母亲出主意。

如“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那一次,薛姨妈见薛蟠被柳湘莲痛打,又是心疼儿子,又是发恨,骂一回薛蟠,又骂一回柳湘莲,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治罪。宝钗忙劝道:“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酒后翻脸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子打,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的无法无天,人所共知。妈不过是心疼的缘故。……如今妈先当件大事告诉众人,倒显的妈偏心溺爱,纵容他生事招人,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薛姨妈听了道:“我的儿,到底是你想的到,我一时气糊涂了。”宝钗笑道:“这才好呢。他又不怕妈,又不听人劝,一天纵似一天,吃过两三个亏,他倒也罢了。”薛蟠睡在炕上痛骂柳湘莲,又命小厮们去拆他的房子,打死他,和他打官司。薛姨妈禁住小厮们,只说柳湘莲一时酒后放肆,如今酒醒,后悔不及,惧罪逃走了。薛蟠听见如此说了,气方渐平。(第四十七回)

宝钗尽管不知此事的起因是哥哥的见色起意,凌辱了柳湘莲的人格,才惹气吃打,她却能将这件事的性质确定得恰如其分,让薛姨妈和任何人听了都心服口服。她的智慧和识见真是不同凡响。她又以她一贯宽厚豁达、冷静理智的处世态度,用真切的话警醒和劝止了薛姨妈,制止一场了不义的过火的报复行动,避免了一场无谓的冲突。古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正因此事给对方充分留下了余地,以后在薛蟠生意途中遭遇劫匪时,巧遇柳湘莲拔刀相助,两人还成了结义兄弟。

能够做事负责有担当的人,必是冷静坚毅的人,宝钗就是如此。不久尤三姐为柳湘莲自杀,柳湘莲为此出家、失踪,贾府内外轰动,人人惊恐,薛姨妈心甚叹息,特地告诉宝钗。不想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回来几个月了,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她的沉着镇静,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风度。清代评论家洪秋蕃忍不住谴责说:“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失踪,闻者无不骇然,独宝钗听了,并不在意,若非矫情镇物,即是天下忍人。”这种评论不切实际,我们不能孤立地只看这一件事,要看全人,才能下正确的结论。她感到尤、柳两人都是非同凡响的孤高之人,她能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所以才淡淡地做了极为冷静客观的评论。要紧的是不要耽搁正事,她提醒母亲和哥哥,不要怠慢伙计们,一为感谢,二讲信誉,这才是眼前要做的急事。宝钗是做总经理的人才,由此可见。

当王熙凤与王夫人商议,得到贾母的同意,用调包计举行宝玉和她的婚礼时,宝钗是不积极的,她深知宝玉爱的是黛玉,但她知道自己不能用这个理由拒婚,只能听从摆布。她嫁的是一个患有深度痴呆症的宝玉,婚后她任劳任怨地侍侯宝玉,规劝宝玉,过着万分艰辛的生活。她的深厚感情,终于感动了宝玉。宝玉一度与她有了夫妻之情。所以他们已经有了腹中的孩子。

最后,宝玉去考试,临走时,与众人告别。宝玉讲话中有永别之意,众人顺他的语气讲话,此时宝钗听得早已呆了,这些话不但宝玉,便是王夫人李纨所说,句句都是不祥之兆,却又不敢认真,只得忍泪无言,聪明的宝钗已经听懂了宝玉的意思。

宝玉走到跟前,向宝钗深深的作了一个辑。众人见他行事古怪,也摸不着是怎么样,又不敢笑他。宝钗用心读懂了宝玉的内心想法,所以“只见宝钗的眼泪直流下来”。可是众人更是纳罕。他们还是又听宝玉说道:“姐姐,我要走了,你好生跟着太太听我的喜信儿罢。”宝钗道:“是时候了,你不必说这些唠叨话了。”宝玉道:“你倒催得我紧,我自己也知道该走了。”……宝玉仰面大笑道:“走了,走了!不用胡闹了,完了事了!”众人也都笑道:“快走罢。”独有王夫人和宝钗娘儿两个倒象生离死别的一般,那眼泪也不知从那里来的,直流下来,几乎失声哭出。

王夫人痛苦,是母子之间的心灵感应,宝钗是用智慧测知她与宝玉的这次分手是生离死别。在这样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场面,宝钗依旧用理智、智慧挺住。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一人抚养儿子,生活是极其艰难的。性格坚韧、智慧超人的薛宝钗,什么样的艰难困苦能够难倒你啊!

薛宝钗是曹雪芹深深喜爱的一个可爱的人物,他将薛宝钗描写成性格和智慧上都十全十美的可爱少女。她的言行和待人处事处世态度,其中所包含的情商和智慧,在去除时代赋予她的局限之后,都是青年读者学习的榜样。生气动怒的时候,看一段关于宝钗的描写;遇到艰难困苦时,看一段关于宝钗的描写;碰到坏运时,甚至在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时候,细细读读关于宝钗的描写,你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好像会感到这位灵慧多智的姐姐在亲自劝慰你、指导你的言语和行动一样。

3.机关算尽的泼辣女将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和贾宝玉并列的两大主角之一,人称“凤辣子”,她在贾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熙凤出身豪门,为都统制县伯之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她的爷爷是负责外交和对外贸易的,担任的是当时非常时髦、获利丰厚的职务。她曾经非常得意地自诩:“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做过京营节度使,九省都检典,后来还入阁拜相。

王熙凤还是一个出众的美人,她家里却从小当她男孩来教养,可惜的是不让她读书。她竟然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清代评论家洪秋蕃评论她:“凤姐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王熙凤,何以胸无点墨,想见小时顽不受教。”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嫁到贾府,成为了国公府长孙贾琏的夫人,贾母的孙媳。她的姑妈是荣国府次子贾政的夫人,即王夫人。她与这位王夫人结成同盟,操纵着全府的大权。她还能超越王夫人,独家操纵全府大权,是因为得到贾母的信任和全力支持。

● 处事待人的足智多谋和八面玲珑

王熙凤在全书第一次出场就以她的出色智慧而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光彩照人。

(林黛玉从苏州来投奔外祖母史太君,刚进贾府,正与贾母、王夫人等见面。贾母说到黛玉身体不好,要配药丸给她吃。)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第三回)

在这个迎接远来亲戚的场面中,王熙凤已经舒展了她的浑身解数,让我们领略到她那处世待人的全套敏慧的才智。我们看到随着贾母见客的众多女眷和丫环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说明贾母治家严谨,大家都拘谨守礼,只有凤姐敢于打破常规,谈笑自如。

这个“谈笑自如”,可不是随随便便做得到的,必须每句话要大方得体、智慧出众,或者幽默,或者动人,体贴人情,或者话锋锐利,出人意料之外但又合乎情理之中,必令大家心服口服,否则马上就会失去听众并给人剥夺了发言权。通观《红楼梦》全书,王熙凤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人物。遥想当年大观园内隆重开张诗社,凤姐虽没有文化,更没有学过写诗,但大观园众位才女邀请她当监制,奉她为诗坛领袖。大家在即景联句时,给她面子,竟然请她起句,她谦虚一番,竟然开口就是佳句:“一夜北风紧”。这句平易不起眼的句子,却富有泼辣的生气,正是文如其人,大家不禁佩服地一致称赞:“不但好,而且留下了多少地步与后人。”还被众人誉为“这正是会做诗的起法”。

即以本段描写来说,她人尚未到,却先闻其声,一声“我来迟了”,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简洁明快,现在也早已经成为日常的名句了。

凤姐的衣着打扮,与众不同,富贵华丽。蒙府本评:“大凡能事者,多是尚奇好异,不肯泛泛同流。”在打扮得体的前提下,她的美貌出众从黛玉这个目光敏锐的少女的眼光中描出,风韵卓著。

凤姐讲黛玉的标致和气派都像是贾母的孙女,而不应该是外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甲戌本侧批和戚序本批语都说:“却是极淡之语,偏能恰投贾母之意。”她极能体会讲话对方心底的感情和意味,故能恰如其分地投其所好。

接着又伤心落泪,洪秋蕃评:“凤姐于贾夫人(指黛玉之母)情而两疏,乃见黛玉而念及,且至用帕拭泪,此仰体贾母痛女之心而为是假惺惺也。希意旨,工趋奉,于此已见一斑。”她的伤心装得极其逼真,贾母也深信不疑,劝她敛哀,甲戌本侧批:“反用贾母劝,看阿凤之术亦甚矣。”她忙自责说:该打!接着关心地问起黛玉的情况,赶快转移话题。她还亲为年幼的黛玉捧茶捧果,态度热情,关心入微,礼仪周到。她的礼仪周到,能注意从细节上着手,所以有着极好的现场效果。

有大本事的人和只会奉承拍马的小人的不同之处是,开玩笑管开玩笑,开玩笑是让大家笑得畅快过瘾,但遇到正经事,遇到大事、繁难事,做事要和讲话一样利索干脆。王熙凤就是这样。

王熙凤对黛玉来访,早作了准备,王夫人言及尚未为黛玉准备衣料,王熙凤立即回答“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使得王夫人非常满意,无话可说。王熙凤做事机警,有备无患。蒙府本评:王熙凤“先为筹划,写其机巧。”

凤姐在迎接黛玉到来这件事上,她已圆满地表演了全套的唱功和做工,她从大处着手,却懂得小处圆满,处处细小的地方都浸透了做人的智慧。她对黛玉之事如此用心,就因为黛玉是贾母最心疼的女孩。

● 对待贾母的讨好奉承和卖乖弄巧

凤姐在贾府中最为老谋深算的是拍住贾母,得到贾母的赏识和信任,于是她就“挟天子而令诸侯”,在贾府中掌权无往而不利了。

凤姐不识字,又看不懂《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她怎么会学会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这高明的一套?比起以钗黛为代表的大观园女儿们,凤姐作为文盲,的确远所不及,但文化修养并不是绝对是以认字多少、看书多少为标准,她出身和成长于诗礼世家、豪门大族,只要肯认真学习,耳染目濡,都是治世文章。她又像贾母一样,也看戏听书,从中可学的人生知识和治世知识,也车载斗量,应有尽有。王熙凤天性聪慧,再有心无心地将世家豪门世代积累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吸收于心,造就了她的见多识广、粗雅兼具的深厚教养。

凤姐所禀赋的主要是高层次的贵族文化,她又通过看戏听书。听到仆人、仆妇言谈笑骂,懂得民俗市井之情态,学会俚俗声口,甚至骂人粗口。

无论要笼络讨好皇帝后妃还是达官贵臣、巨富大贾,甚或任何尚有见识能力的上级,乃至任何交际,首先要能说会道,谈笑风生。对待聪明绝顶、历练深厚的贾母,凤姐首要的是发挥语言智慧。而凤姐的说话水平之高,通观古今,也罕有伦比,在贾府中已无敌手。运沂总结凤姐的说话水平之高,说:凤姐有一张犀利的口齿,她的语言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周瑞家的称凤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这一点也不夸张。她能说多种风格的语言,她的语言的基本特色是明快尖利,揭示事物往往一针见血,或阴险冷峻,或如疾风骤雨,有很大的力度,很高的透明度,锋芒所及,往往使对手尴尬难堪,心惊肉跳,望风披靡,一下子就解除了武装。至于叙事分析的明快简断,说笑话的机智风趣,应承贾母的匠心独运,应酬宾客的大方得体,等等,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她是个当之无愧的语言艺术家。(运沂《潘金莲与王熙凤形象之比较》中国江苏网·文化·博古,2005年3月15日)

所以王熙凤雅俗兼具的深厚修养,首先体现在她的语言中。有时她对症下药,嘴里讲出村俗的语言,在贾母跟前的言谈亦有放纵、随意之处,必要时还可恶骂一声,或者讲一些出人不意的话。宝玉挨打后,贾母来怡红院看望,临走时关心地问到宝玉的饮食,还与也来看望的薛姨妈说:“想什么噢,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了来咱们噢。”薛姨妈谦让了一句,凤姐儿笑道:“姑妈倒别这样说。我们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若不嫌人肉酸,早已把我还喫了呢!”一句话没说了,引的贾母众人都哈哈地笑起来。袭人凑趣笑着赞赏:“真真的二奶奶的嘴怕死人。”(第三十五回)

书中凤姐在贾母面前谈笑风生的众多话语,如果收集起来,可以说是蔚为大观,美不胜收的。对于凤姐的谈笑风生和插科打诨,慧眼识人的贾母是她的知音。贾母曾中肯的肯定她说:那是大礼不走儿,日常居家娘儿们说笑应活泼一些,“原该这样”的。我们略举数例,以见阿凤言谈的风采和智慧。

她有时还故意讽刺嘲弄贾母几句,有时还用批评的口气来表扬贾母,赢得贾母畅心的笑声。例如贾赦逼娶鸳鸯时,贾母很生气,凤姐儿就“指责”贾母说:“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凤姐儿笑道:“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贾母笑道:“这样,我也不要了,你带了去罢!”凤姐儿道:“等着修了这辈子,来生托生男人,我再要吧。”贾母笑道:“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凤姐儿道:“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

这番对话,不仅用批评法赞扬贾母,而且善于用自贬法来抬高和赞颂对方。这是凤姐比别人棋高一着的出众智慧的又一体现。

● 对付情敌的多种手段和志在歼灭

凤姐对丈夫贾琏是荣国府长房贾赦的儿子,贾母的长孙。尽管贾琏的才能不及她,凤姐给予贾琏应有的作为夫君的尊重。贾琏与其他不成器的贾府子弟相比较,他还有一些办事能力。贾琏尊重凤姐的治家地位和才华,喜欢她的美貌和风流,凤姐也爱这个丈夫的,他们的感情很好。故而他们甚至在中午短暂的休息时,也会公然发生愉快的性爱。

不仅对贾母,凤姐对丈夫贾琏也能用伶俐聪慧体贴的语言笼络,她绝对不是只会撒泼的河东狮吼。例如贾琏送黛玉去苏州后回来,凤姐经过协理宁国府,还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此事凤姐与丈夫久别重逢,她的情绪特别好,见内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这里代指报告消息的人)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一面平儿与众丫环参拜毕,献茶。贾琏遂问别后家中的诸事,又谢凤姐的操持劳碌。凤姐道:“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褪,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没经历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得我连觉也睡不着了。我苦辞了几回,太太又不容辞,倒反说我图受用,不肯学习了。殊不知我是捏着一把汗儿呢。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多走。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况且我年纪轻,头等不压众,怨不得不放我在眼里。更可笑那府里忽然蓉儿媳妇死了,珍大哥又再三再四的在太太跟前跪着讨情,只要请我帮他几日;我是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至今珍大哥哥还抱怨后悔呢。你这一来了,明儿你见了他,好歹描补描补(指说话办事有不周到处,事后加以解释弥),就说我年纪小,原没见过世面,谁叫大爷错委他的。”(第十六回)

她全用自谦的口吻,却全是反话,得意洋洋的神态跃然纸上。洪秋蕃评凤姐的这段话说:“是自谦,却是自矜语。”一针见血。她用这样的方法来自我表扬,是很聪明的。

可是凤辣子毕竟是辣子,是胭脂虎,洪秋蕃评:“妇人泼辣不足畏,美人而泼辣,难乎其为丈夫矣。”(第三回)凤辣子其他事情还可以做一点让步,唯独丈夫拈花惹草,她最不能容忍。她预防在先,首先是要想牢牢控制丈夫,不准他在外采野花,稍有风吹草动,就要醋劲大发,毫不留情地跟踪追击。

凤姐平时掼会吃醋,就在这次贾琏刚送黛玉去苏州后回来,平儿和凤姐谈起香菱,贾琏笑道:“正是呢,方才我见姨妈去,不妨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子撞了个对面,生的好齐整模样,我疑惑咱家并无此人。说话时因问姨妈,谁知就是上京来买的那小丫头,名叫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凤姐道:“噯!往苏杭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些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去拿平儿换了他来如何?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也因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我倒心里可惜了的。”

洪秋蕃评:“凤姐检点大毛衣服,交昭儿带与贾琏,又嘱道:‘别勾引他认得混账女人,回来打折你的腿!’谚云:丈夫丈夫,管妻只得一丈。今凤姐欲管夫于数千里外,不亦奇哉!”

她对贾琏的警惕心是非常高的,可惜鞭长莫及,管不了很远,加上她自己管理贾府的事情繁多,也无法紧管。于是贾琏先则与仆妇通奸,后来偷娶尤二姐。

就在凤姐生日那天,贾琏乘她和亲眷们在欢宴,他偷偷溜回家中,与鲍二的老婆幽会。凤姐听到这个信息,已气得浑身发软,忙立起来一径来家。刚至院门,只见又有一个小丫头在门前探头儿,一见了凤姐,也缩头就跑。凤姐儿提着名字喝住。那丫头本来伶俐,见躲不过了,越性跑了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凤姐儿道:“告诉我什么?”那小丫头便说二爷在家这般如此如此,将方才的话也说了一遍。凤姐啐道:“你早作什么了?这会子我看见你了,你来推干净儿!”说着也扬手一下打的那丫头一个趔趄,便蹑手蹑脚的走至窗前,往里听时,只听里头说笑。那妇人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道:“他死了,再娶一个也是这样,又怎么样呢?”那妇人道:“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贾琏道:“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曲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

凤姐听了,气得浑身乱战,又听他俩都赞平儿,便疑平儿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愤怨语了,那酒越发涌了上来,也并不忖夺,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她平日醋劲十足,压着平儿,不让贾琏亲近平儿。她不思自己的蛮横霸道,反而怀疑平儿背后也有怨言,当场将气出在她的头上。

打过平儿,凤姐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厮打一顿。又怕贾琏走出去,便堵着门站着骂道:“好淫妇!你偷主子汉子,还要治死主子老婆!平儿过来!你们淫妇忘八一条藤儿,多嫌着我,外面儿你哄我!”说着又把平儿打几下,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得干哭,骂道:“你们做这些没脸的事,好好的又拉上我做什么!”说着也把鲍二家的厮打起来。贾琏也因吃多了酒,进来高兴,未曾作的机密,一见凤姐来了,已没了主意,又见平儿也闹起来,把酒也气上来了。凤姐儿打鲍二家的,他已又气又愧,只不好说的,今见平儿也打,便上来踢骂道:“好娼妇!你也动手打人!”平儿气怯,忙住了手,哭道:“你们背地里说话,为什么拉我呢?”凤姐见平儿怕贾琏,越发气了,又赶上来打着平儿,偏叫打鲍二家的。平儿急了,便跑出来找刀子要寻死,外面众婆子丫头忙拦住解劝。这里凤姐见平儿寻死去,便一头撞在贾琏怀里,叫道:“你们一条藤儿害我,被我听见了,倒都唬起我来。你也勒死我!”

凤姐大哭大闹,最后贾琏虽然表面上道歉,可是贾母承认富贵人家男子三妻四妾的合法性,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如此,凤姐对此毫无办法。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凤姐整死了鲍二家的不久,贾琏索性在外偷娶尤二姐,给凤姐造成更大的威胁。

幸亏凤姐知晓得早,她在侦破贾琏偷娶尤二姐之事后,设计了一整套的步骤,及时整死了这个情敌。

她先是乘贾琏远出的机会,将尤二姐骗入家中。她用突然袭击的手法,来到尤二姐的秘密住处,花言巧语地欺骗她说:“皆因奴家妇人之见,一味劝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卧柳,恐惹父母担忧。此皆是你我之痴心,怎奈二爷错会奴意。眠花宿柳之事瞒奴或可,今娶姐姐二房之大事亦人家大礼,亦不曾对奴说。奴亦曾劝二爷早行此礼,以备生育。不想二爷反以奴为那等嫉妒之妇,私自行此大事,并不说知。使奴有冤难诉,惟天地可表。前于十日之先奴已风闻,恐二爷不乐,遂不敢先说。今可巧远行在外,故奴家亲自拜见过,还求姐姐下体奴心,起动大驾,挪至家中。你我姐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谏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体,方是大礼。若姐姐在外,奴在内,虽愚贱不堪相伴,奴心又何安。再者,使外人闻知,亦甚不雅观。二爷之名也要紧,倒是谈论奴家,奴亦不怨,所以今生今世奴之名节全在姐姐身上。那起下人小人之言,未免见我素日持家太严,背后加减些言语,自是常情。姐姐乃何等样人物,岂可信真,若我实有不好之处,上头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姊妹抽娌,况贾府世代名家,岂容我到今日。今日二爷私娶姐姐在外,若别人则怒,我则以为幸。正是天地神佛不忍我被小人们诽谤,故生此事。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亲妹,和比骨肉。不但那起小人见了,自侮从前错认了我,就是二爷来家一见,他作丈夫之人,心中也未免暗悔。所以姐姐竟是我的大恩人,使我从前之名一洗无余了。若姐姐不随奴去,奴亦情愿在此相陪。奴愿作妹子,每日服侍姐姐梳头洗面。只求姐姐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容我一席之地安身,奴死也愿意。”说着,便呜呜咽咽哭将起来。尤二姐见了这般,也不免滴下泪来。

凤姐在尤二姐面前竟然谦称自己是“奴家”、“奴”,用极其谦卑的话来麻痹尤二姐。毫无心机,善良老实的尤二姐果然完全中计,被她顺顺利利地骗入虎窠。

尤二姐进入贾府后,凤姐调唆丫头仆人虐待她,辱骂讽刺,无所不用其极,最后甚至连饭也不给她吃。同时在外面迂回包抄,一心欲置她于死地:凤姐一面使旺儿在外打听细事,这尤二姐之事皆已深知。原来已有了婆家的,女婿现在才十九岁,成日在外嫖赌,不理生业,家私花尽,父亲撵他出来,现在赌钱厂存身。父亲得了尤婆十两银子退了亲的,这女婿尚不知道。原来这小伙子名叫张华。凤姐都一一尽知原委,便封了二十两银子与旺儿,悄悄命他将张华勾来养活,着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告去,就告琏二爷“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等语。这张华也深知利害,先不敢造次。旺儿回了凤姐,凤姐气得骂:“癞狗扶不上墙的种子。你细细的说给他,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不过是借他一闹,大家没脸。若告大了,我这里自然能够平息的。”旺儿领命,只得细说与张华,逼他到官府去告贾琏。

凤姐在尤二姐面前一直装笑脸,背后则调动丫头仆人隔离她,让她单独吃苦,处于孤立无援的绝望境地。尤二姐受尽虐待,终于成病,她天性软弱,只能以自杀告终。

凤姐及时翦灭了尤二姐这个心腹大患,在此之前,因为胡医生的帮忙,他乱开药方,将尤二姐腹中的一个男胎给打了下来。否则,尤二姐为贾琏生下儿子,凤姐的地位要一落千丈了。

凤姐整死尤二姐,取得了眼前的重大胜利,也埋下了重大的隐患:贾琏因为痛惜尤二姐,和她的感情渐渐淡薄,直至失去,心中对她怀恨不已。她实际上还是失去了丈夫,就等那一天总爆发而已。曹雪芹未完成的《红楼梦》结尾的可能是王熙凤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贾琏休弃了她,她离婚后只能哭着回到家乡金陵去了。

● 女曹操治家的恩威并施和纵放自如

王熙凤受老太太和二太太的委托,主持着家政。她在贾府(荣国府)执掌着实际的权力,并一度兼职管理宁国府,拨乱反正,将宁国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论才干,无人能及得上她,在荣宁两府确是非凤姐莫属。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盛赞凤姐在宁国府协理秦氏丧事的才干说:“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上面我们谈到凤姐治家,充分依靠贾府“最高领导”贾母的信任和支持,用上了曹操发明的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妙法。曹操是怎么样的人呢?《三国演义》中许劭用两句话来评论曹操其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人都谓是确评。涂瀛《红楼梦论赞》借用这两句话来评凤姐的治家之能,概括地形容了凤姐的治家的才华,也可以说是确评。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对凤姐的赞颂比较具体,他说王熙凤“智足以谋天,力足以制人,骎骎乎擅两府,而惟其欲为矣”针对凤姐是女中豪杰的身份,二知道人称王熙凤为“胭脂虎”,传神形象地抓住了她的特点。秦可卿钦佩万分地恭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其实就是“胭脂虎”的雅称。

凤姐协理宁国府,是宝玉的推荐,他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贾珍听了喜不自禁,连忙起身拉了宝玉,便往上房里来,要当场与邢夫人、王夫人和凤姐本人拍板。宝玉做人浑浑噩噩,不懂世事,他只有这件推荐的事办成办好。

贾珍说对王夫人说:“从小儿大妹妹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贾珍深知凤姐的根底,所以敢于将全家的管理大权拱手相让。

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全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

三家评本的眉批说“‘好卖弄才干’五字是凤姐一生受苦处”。这固然是批评凤姐自讨苦吃,实际上也因为能者多劳,能者多是劳碌命。而且对能者来说没有事情干,闲着打发日子,她才感痛苦难受。对能者来说,忙忙碌碌,她感到生活充实有趣。

那凤姐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地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接着凤姐面对王夫人的询问“你可能么”,她恭敬地回答:“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她明知王夫人不及自己能干,还是这样恭维地表白,讲得谦虚而又有理。洪秋蕃评道:“凤姐真善于辞令。官场熟读此书,其应对必无乖迕。”

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得好。”

洪秋蕃评道:“贾珍命取对牌送与凤姐,凤姐不敢就接,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叫接然后接,此亦官场不敢随便体制也。”

凤姐接了任务,她马上在清静处,先冷静思考,要将未来的任务和面临的形势,理出一个头绪来。于是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宁国府存在的问题: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qián音前,锁)束(管制的意思),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凤姐接着思考如何处治。那天,她在考虑好未来面临的问题之后才回去。三家评本的眉批说这五件毛病,“吾谓大家风俗,比比如斯。”意思是这实际上也是众多大户人家的通病。这是旁观者清,身在其中的年轻主妇王熙凤能明察这些问题,是不容易的。凤姐平时是个有心人,她身居荣国府,却对于宁国府的状况和弊病也早已观察久之,所以她事到临头就能很快理出头绪。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曾赞扬凤姐说:“这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周瑞家的听了道:“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第六回)

所以,凤姐尚未上任,消息很快已经传到宁国府,宁国府的奴仆首先有了反响。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

洪秋蕃评:“宁府都总管来升闻知里面请了凤姐办事,因传齐同事人等互相诫勉:不要丢了几辈子老脸,可知家庭之中御下虽不可刻,亦不宜过宽。”管理下属要严宽恰当,讲讲便当,这个道理人人都懂,要做好是极不容易的。而凤姐是成功的,可见她才华出众。

仆人来升和仆人背后议论主子,可见仆人也是难弄的,稍不留意,主人也会栽在仆人手里。三家评本的眉批说:“来升知人,‘烈货’二字奇。”来升这个仆人也很不简单,他敢对凤姐下这个评价,说明他作为总管,在宁国府的仆人中确有威信。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凤姐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擅入,只在窗外听觑。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子”,可知宁国府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治下太宽。凤姐申明要严格处治,她并没有言之不预,而是预留地步。

她对东府积弊,一目了然。平时已有观察和思考,所以能够迅速决断,胸有成竹。

一时看完了花名册,凤姐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慢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指分派奴仆随同死者亲眷一起号哭。举哀本是孝眷的事,但旧时有钱人家为了装潢门面,也令奴仆或专门雇人来一同哭丧,以示悲痛),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照原样赔偿。描:照底样描摹)。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旧时有丧人家,每天按一定时间在灵前烧纸钱,已落黄昏时烧的那一次,叫‘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免除了。(第十四回)

我们看凤姐如此这般具体吩咐和分派仆人的工作和责任,知道豪门大宅里举办丧事的繁杂和头绪繁多:

管客茶二十人,第一项。

本家亲戚茶饭二十人,第二项。

管灵前一切事务四十人,第三项。

管内茶房器皿四人,第四项。

管酒饭器皿四人,第五项。

管收祭礼八人,第六项。

管灯烛纸扎八人,第七项。

管上夜监察三十人,第八项。

共派一百三十四人,余人分派看守各处房屋,以来升家的为总查。三家评本有多条眉批赞扬凤姐:“井井有条。”“精细了当。”“分派职役,井井有条,大有淮阴侯用兵经济。”“后来犯偷懒诸项之禁者着实不少,阅至后半部便知。”

上面评语中“大有淮阴侯用兵经济”的意思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韩信是协助汉高祖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功臣,封淮阴侯。这句评语赞叹凤姐管辖的仆人很多,我们计算出共有134人之多。她能将这群原本是乌合之众的众多的仆人管理得经经有序,得心应手,手段非凡。

是的,凤姐的御下之术,十分细腻周到:

一,分配任务过程,简洁明快。

二,勤者有奖,懒者有罚,先行讲清,勿谓言之不预。

三,损坏、丢失东西要依原样赔偿,不准贪污浪费。

四,办事公正,透明。戚序本回后总评:“大抵事之不理,法之不行,多因偏于爱恶,幽柔不断。请看凤姐无私,犹能整齐丧事。况丈夫辈受职于庙堂之上,倘能奉公守法,一毫不苟,何有不行?”

办丧事如此,其他种种事务也是如此。凤姐做得一丝不乱,她熟悉所有的环节和细节。凤姐安排简明,三家评眉批:“办事有经绪,发端即敏捷。”只有仔细地了解实情,才能指挥和调度众人,安排简明。反过来,外行领导内行,或粗心浮气地办事,就会出乱子。

凤姐熟悉事务,所以她对各项应做的事情都了然于心。有一天,凤姐吃毕饭,就有宁国府中的一个媳妇来领牌,为支取香灯事。凤姐笑道:“我算着你们今儿该来支取,总不见来,想是忘了。这会子到底来取,要忘了,自然是你们包出来,都便宜了我。”那媳妇笑道:“何尝不是忘了,方才想起来,再迟一步,也领不成了。”说罢,领牌而去。每个仆人应该做什么事,她都记着。她的记忆力和责任心都是很强的。

宁国府仆人懒散的弊病积重难返,终于有人知法犯法了。五七正五日那天,凤姐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皇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小的天天都来得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

凤姐且不发放这人,却先问:“王兴媳妇作什么?”王兴媳妇巴不得先问他完了事,连忙进去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络(车轿上用丝线编织成的网状轻饰品)。”说着,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

凤姐方欲说话时,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都是要支取东西领牌来的。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凤姐办事的机警过人,由此可见。

凤姐因见张材家的在旁,因问:“你有什么事?”张材家的忙取帖儿回说:“就是方才车轿围作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凤姐听了,便收了帖子,命彩明登记。待王兴家的交过牌,得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与张材家的去领。一面又命念那一个,是为宝玉外书房完竣,支买纸料糊裱。凤姐听了,即命收帖儿登记,待张材家的缴清,又发与这人去了。

眉批说:“按办来迟之人,从中插入领物诸项事,是文章间架法。”“百忙中又有此等闲事掺杂在内,以见其实实有才也。”凤姐故意先不处理这个犯规者,故意将此人冷落在一边。这是猫抓住老鼠,故意不吃,要玩弄到吓破胆以后,才最后撕咬吞噬的恐吓法。

果然,在打发了所有领东西的人之后,凤姐便回过来再继续处置迟到者说:“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渝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彼时宁国荣国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厉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

眉批表扬凤姐的严厉处置说:“有胆有识,吾畏其人。”“且做一个好样子,咄咄可畏。”这是杀鸡儆猴的常用方法。但要言出法随,严正执法,用得恰当,很不容易。

眉批又总结说:凤姐“如新官到任,立一个下马威。”“办事有决断,绝好吏才。真不愧‘脸酸心硬’。然办大事必须如此。”这个批语评价凤姐管理经验,是很准确的。

但眉批又说:“凤姐逞才招怨极矣。此等女子,我不愿见。”说明要秉公执法,非要得罪人不可。这就需要建立保证执法者安全行使责权的制度,否则,秉公执法就要受到怨恨和报复,以后就无人能够或敢于严格执法了。

凤姐在宁国府中办事,她也没有丢了荣国府的责任。护花主人评:“凤姐在宁府办事,夹写荣府钜细诸事,足见部署裕如、不慌不忙,然皆是有余气象。”称颂她的游刃有余的治理能力。

凤姐在治理家政的过程中间发生了严重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得罪了有关人员和大批仆人,触犯众怒。

她首先得罪了她的婆婆邢夫人。在偌大的荣公府,银钱进出,用人行事,都归她定夺。她一天到晚有许多执事媳妇围绕她,恭恭敬敬地向她回报请示问题。对贾府的一般仆人,她操生杀予夺的大权。她一天到晚受着各式各样人物的趋奉。像邢夫人这样无能之辈,一天到晚没有事情可干,她闲着没事,在旁冷眼看着凤姐左呼右唤,颐指气使,威风凛凛,热闹非凡,十分神气,对她是十分嫉妒的,只要有机会,就要狠加指责。

她也得罪了赵姨娘和贾环这种心肠毒辣,行事蠢笨的人。他们窝囊无能却又贪婪任性,想获取种种好处,从凤姐手里得不到特殊照顾,于是恶意报复。

她触犯了众多仆人的利益。她们要偷懒玩耍,甚至偷盗。

凤姐在荣宁两府的严格管理中,得罪了众多的仆人。评论家一般多因此而指责凤姐的苛刻、凶恶,这是不公正的。

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看治理奴婢的原则,王熙凤的治理手段,从大处来说,都是对的。

首先凤姐没有随意欺凌过仆人,没有无理责打过仆人,更没有害过仆人的人命。她对仆人的清查,是仆人们干活不力,或者发生偷盗,是事出有因的。仆人中的问题的确比较多。她在清查和处理中,因难以查清,想扩大清查的范围,查出后,想严厉处置。有时确也有清查扩大化和处置过重的事例,碰到这种情况,冷静理智而又善良温柔的平儿为她化解了。

第二个严重问题是操劳过度,疾病加重,最后健康崩溃,年轻早死。

三家评本的眉批说:凤姐“劳悴至死,中此数字情弊,所谓恃强讨好,不顾性命者也。”情况不全如此。凤姐要强,喜欢在神气地治家过程中自我欣赏和陶醉。可是凤姐操劳过度,不能说是因为凤姐过于逞能,而是她敬业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她力图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反映。操劳过度,是因为做事阻力很大,但又没有好的副手帮忙,她必须事事自己亲自操劳。即使招待宾客看戏,也如此:“这日伴宿之夕,里面两班小戏并耍百戏的与亲朋堂客伴宿,尤氏犹卧于内室,一应张罗款待,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但或有羞口的,或有羞脚的,或有不惯见人的,或有惧贵怯官的,种种之类,俱不及凤姐举止舒徐,言语慷慨,珍贵宽大,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中无人。”

不仅凤姐遇到了这个问题,古今中外,任何国家、企业和事业,多有这个问题。

凤姐操劳过度对自己造成了伤害,这主要因为凤姐原来的体质不好,她有妇女病。如果她原先没有毛病,她不会年纪轻轻的二十五岁就一命呜呼。她至少可以支撑到四五十岁。如果她在生病时及时注意劳逸结合,她完全可享天年。

凤姐的疾病和她的过度操劳交相作用,加重了病情,然后彻底搞垮了体质。她的忙碌的程度,与事事操劳有关。事事操劳,才能落到实处,将一连串的事情办好:凤姐头天的事情刚“赶乱完了,天已四更将尽,总睡下又走了困,不觉天明鸡唱,忙梳洗过宁府中来。里面凤姐见日期有限,也预先逐细分派料理,一面又派荣府中车轿人从跟王夫人送殡,又顾自己送殡去占下处。目今正值缮国公诰命亡故,王邢二夫人又去打祭送殡,西安郡王妃华诞,送寿礼,镇国公诰命生了长男,预备贺礼;又有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一面写家信察叩父母并带往之物;又有迎春染病,每日请医服药,看医生启帖(陈述事情的帖子)、症源,药案等事,亦难尽述。又兼发引在迩,因此忙的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净。刚到了宁府,荣府的人,又跟到宁府,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到荣府。凤姐见如此,心中倒十分欢喜,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画得十分的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

上面都是凤姐协理宁国府操办秦可卿丧事的情景,另如“荣宁二府中因元春省亲之事,连日用尽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又将园中一应陈设动用之物收拾了两三天方完。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安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二则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挣扎着与无事的人一样。”(第十九回)

第三个严重问题是王熙凤是贾府中的实际掌权者,她的才华足以当之,可惜品德有亏。她本人在管事中贪赃,滥用不当之人。

凤姐善于揽权和弄钱、收礼。贾芸想谋一个种树的职务,他先走了贾琏的门路,却一直没有进展。他就送东西给凤姐,次日来至大门前,可巧遇见凤姐往那边去请安,才上了车,见贾芸来,便命人唤住,隔窗子笑道:“芸儿,你竟有胆子在我的跟前弄鬼。怪道你送东西给我,原来你有事求我。昨儿你叔叔才告诉我说你求他。”贾芸笑道:“求叔叔这事,婶子休提,我昨儿正后悔呢。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凤姐笑道:“怪道你那里没成儿(没指望),昨儿又来寻我。”贾芸道:“婶子辜负了我的孝心,我并没有这个意思。若有这个意思,昨儿还不求婶子。如今婶子既知道了,我倒要把叔叔丢下,少不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儿。”

凤姐冷笑道:“你们要拣远路儿走,叫我也难说。早告诉我一声儿,有什么不成的,多大点子事,耽误到这会子。那园子里还要种花,我只想不出一个人来,你早来不早完了。”贾芸笑道:“既这样,婶子明儿就派我罢。”凤姐半晌道:“这个我看着不大好。等明年正月里烟火灯烛那个大宗儿下来,再派你罢。”贾芸道:“好婶子,先把这个派了我罢。果然这个办得好,再派我那个。”凤姐笑道:“你倒会拉长线儿。罢了,要不是你叔叔说,我不管你的事。我也不过吃了饭就过来,你到午错的时候来领银子,后儿就进去种树。”说毕,令人驾起香车,一径去了。(第二十四回)

凤姐不拿人家的东西,就不给人家好处,雁过拔毛,贪钱成性。凤姐在贾府中的名声很坏,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 对秦可卿、探春和宝钗的惺惺相惜

凤姐在贾府治家,少有敌手,这是贾府的运势不好。

她本来有知心密友秦可卿,秦可卿是她的下一辈人,她的品德好,才华特出,又得到贾府上下一致的好评,足以帮助她治家。可惜她身体不好,难有作为,不久早夭。于是凤姐连一个知心的朋友也没有了。她心中极为痛苦,在秦可卿灵前不禁放声恸哭。护花主人评道:“凤姐灵前大哭是真哭,不是假哭。秦氏灵动聪明,是凤姐知心,其情亦大略相似。惺惺惜惺惺,安得不恸。”

后来探春和宝钗都长成少女了,她们开始舒展治家的才华。凤姐生病时,有了替代,贾府请出探春和宝钗协助李纨治家,实际上李纨仅仅挂名,实际事务由探春、宝钗承担。

她俩毕竟是未经世事的少女,仆人们马上放刁,想捉弄她们。探春予以迎头痛击。她还不怕触犯多方的利益,大刀阔斧地革除弊政。凤姐闻讯,给予坚决地支持,还极有自知之明地与平儿分析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她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若她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戚序本在探春兴利除弊这回的回末总评说:“噫,事亦难矣!探春以姑娘之尊,以贾母之爱,以王夫人之付托,以凤姐之未谢事暂代数月,而奸奴蜂起,内外欺侮,锱铢小事,突动风波,不亦难乎?以凤姐之聪明,以凤姐之才力,以凤姐之权术,以凤姐之贵宠,以凤姐之日夜焦劳,百般弥缝,犹不免骑虎难下,为移祸东吴之计,不亦难乎?——况聪明才力不及凤姐,权术贵宠不及凤姐,日夜焦劳弥缝不及凤姐,又无贾母之爱,姑娘之尊,太大之付托,而欲左支右吾,撑前达后,不更难乎?!士方有志作一番事业,每读至此,不禁投书以起,三复流连而欲泣也!”这番话,归纳凤姐治家的种种优势,和大族之家的当家之难,强调探春治家的艰巨,也用来比喻有志于治国平天下、做一番事业的知识分子(文士)的艰难。

探春改革,没有凤姐的暗中支持是做不成的。她还鼓励平儿,要支持探春向自己开刀,很有远见。在这件事情上,她很有深谋远虑的大局观念。

凤姐对宝钗的智慧和才能,也非常欣赏和支持。

可惜探春必须出嫁,而且是远嫁,她无法给凤姐以根本的长久的帮助。宝钗嫁给宝玉后,贾府已经彻底败落,她已经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了。凤姐本人也已奄奄一息,很快命赴黄泉,谈不上治家了。

● 机关算尽太聪明,却误了卿卿性命

凤姐第一次为了金钱而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就是“弄权铁槛寺(又称馒头寺、水月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破坏张金哥的婚事,害得她和未婚夫都自杀身亡。

凤姐这次本是为秦可卿送殡,来到铁槛寺。寺中老尼便趁机说了张财主的女儿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本不愿管这件事,她说:“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用将不如激将,老尼已经感到没有希望,但她用这话刺激一下凤姐,凤姐经不起激将法,她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连忙答应。

凤姐已经罢休之事,又被老尼挑起兴头。世间不少事情都是这样,一个人本来未起坏的念头,被另一个人一挑,就做起坏事来了,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显现的坏处之一。一个人交友一定要谨慎。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就一起向上,交上一个坏的朋友,就容易一起做坏事。

凤姐贪钱,而贪钱的人,都怕别人说他为了钱干事,都要声明我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什么什么原因。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

凤姐很快勾结贪官,将此事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面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小说最后说:“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暗示凤姐做的坏事不少。

这件事,凤姐背上两条人命的血债。三家评本的眉批说:凤姐的这种表现“断定凤姐一生罪孽”。也认为凤姐以后做了不少此类坏事。

凤姐对于贾瑞的死亡,不能完全算到她的账上,贾瑞是屡教不改,兼之身体太弱,得病后还想入非非,自寻思路,本书后面说到贾瑞时再做分析了,此外,她弄死尤二姐,也是她的责任。

王熙凤所犯的勾结贪官,枉断张金哥一案,是引来贾府被抄家的罪行之一。这次抄家,凤姐是被抄和搜查的重点对象,王熙凤和贾琏历年积累的东西并凤姐的体己不下七八万金,一朝而尽;而且还被抄出大量借券,指挥抄家的赵堂官责问贾政说:“这些借券,实系盘剥,究是谁行的?”

凤姐多年盘剥丫头,她到时不发放丫头的月钱,挪用她们的月钱,拿去放高利贷。她在为贾府办事时中饱私囊。她将贾府中的职务分配给贿赂过她的人,收取人家的钱物。她为人包揽官司,害死人命,收受人家的好处。如此这般,处心积虑,攥下的现金达到七八万之多,还有大量债券,结果全被抄走,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时凤姐本已病得不轻,第一百零六回《王熙凤致祸抱羞惭》描写凤姐财产全失,恶行败露,她又是心疼,又是丢脸,顿时面如纸灰,合眼躺着,吓得邢夫人等都以为她已经死了。

凤姐病重时,刘姥姥正好来看望,刘姥姥说起我们屯里什么菩萨灵,什么庙有感应。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支金镯子来交给她。刘姥姥道:“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凤姐明知刘姥姥一片好心,不好勉强,只得留下,说:“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以前凤姐神气地宣称“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这是病急乱投医,连乡下无名小庙也当救命王菩萨。凤姐这是已经落穷,拿不出现金,狼狈到当场从手腕上取下金镯子,要交给刘姥姥。最后,菩萨并不灵验,凤姐就一命呜呼了。

凤姐的下场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韩国学者蔡禹锡《王熙凤的社会伦理意识》一文说:“《红楼梦》的作者尊重女子、赞扬女子、提高女子地位的思想,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随着历史的进步潮流出现的。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那种完全封建的女子对男子的依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开始出现提高女子地位,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红楼梦》反映了社会的这个现实和女子在这种现实中的新的作为。王熙凤就是敏感地感觉到这个时代风气,在贾府中发挥自己的能量和作用。但其中要有三个条件:第一,她本人不是家长,她要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位家长就是贾母,其次是王夫人。第二,她本人要智慧出众,才华超人。第三,要有让她发挥才华的空间,她得到了。这是因为贾府中的男子,上一代的贾赦、贾政与他们的配偶邢夫人、王夫人和她这一代唯一已经成年的男子贾琏,即她的丈夫,都缺乏治理整个家庭的能力。她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脱颖而出。”

韩国蔡禹锡先生准确分析了王熙凤难得的时代机遇和个人机遇,可是王熙凤没有很好地珍惜这样难得的舒展才华的机遇,她贪婪地攫取和积累私人的财富,还为了这个目的做下不少伤天害理、贪赃害人的坏事,终于引来抄家。她的财富全被抄光没收,她本人也在惊恐和痛苦中一病不起,奔赴黄泉。

4.德才兼备的能干女郎贾探春

探春是赵姨娘生的女儿,是贾政的庶出。她有赵姨娘这样糊涂昏聩的母亲和贾环这样无赖无能的弟弟,不仅出身低了,而且大受他们的拖累,作者说:“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第五十八回)照理她的地位不高,一则贾府民主,不以地位而以品德才华相貌论人,探春是大观园内的一流人物,她的美丽仅次于黛玉、宝钗,她的聪慧则可与黛玉、宝钗并列,是个德才兼备的能干女郎,故而她赢得贾母的喜爱,获得包括凤姐在内的众多姐妹的由衷的尊敬、钦佩和喜爱。

● 对内对外,聪慧泼辣

探春聪慧灵敏。连眼界极高,很少人能入她法眼的林黛玉初见她时也认为“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她处事灵敏。贾母因为贾赦逼娶鸳鸯之事大怒,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赔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

探春及时妙劝,洪秋蕃称赞说:“贾母经探春提醒,知错骂了王夫人”,探春“一言顿霁慈威,毕竟三姑娘能。”

探春不仅在贾母风光时出面帮助,后来在贾府被抄后,独侍贾母,支撑残局。

探春最大的心病是丢人现眼的亲生母亲赵姨娘。赵姨娘平时从不懂得好好照料女儿,还经常惹是生非,败坏女儿的名誉。探春在受命治家的时候,赵姨娘还来无理取闹,她伤心地对李纨说:“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都忙劝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替她扯开,免得她过于伤心。

幸亏探春能干泼辣,聪慧美丽,行动言语得体,赢得了贾府上下一致的由衷尊重和喜欢。所以贾琏的仆人兴儿曾向尤二姐介绍说:“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可见探春的性格聪明泼辣,在贾府中闻名遐迩。

对外聪慧泼辣,表现在大抄检时对王善保家的有力反击和追击。对内聪慧泼辣,表现在看到生母赵姨娘的窝囊、愚蠢和自私,不学她的坏样,还给以公正的批评。

对内的聪慧泼辣,更表现在对贾府复杂的内情有着深刻的了解,清醒的认识,勇敢地面对,需要时也能贡献自己的才智。

对于大家族的复杂,鸳鸯讲起连有着鬼聪明的凤姐也逃不了苦楚和烦恼:“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作的: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公婆又嫌太老实了,家里人也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如今咱们家里更好,新出来的这些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的。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这不是我当着三姑娘说,老太太偏疼宝玉,有人背地里怨言还罢了,算是偏心。如今老太太偏疼你,我听着也是不好。这可笑不可笑?”

探春笑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厉害。”她充分意识到在大家族中的繁难,看到小人家也有其优越的地方。

探春的这个评论,不久得到新的印证。傻大姐拾到绣春囊后,王夫人发动抄检大观园,所有的小姐和丫头都成了搞淫乱活动的嫌疑犯。各位小姐属下的丫头们一一被翻箱倒柜,彻底搜查,大家深感脸面丢尽,但都敢怒而不敢言,只有探春敢于公开抵制、反抗和反击。

小说描写抄检队来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缘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环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她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赔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环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探春灵敏地感觉到必有缘故,在关键时刻,她大义凛然地出面保护自己的丫头,不让她们受侮辱和委屈。她以守为攻,以退为进,责骂自己,庇护丫环,用只让搜自己的东西方法,达到不许搜丫头东西的目的,妙在她拒绝的语言尖利、辛辣、有力而又不乏幽默,令人解颐却又解恨。

探春的话如连珠炮般爽利,她讲完上面一席话,又间不容发地转换话题,揭示此事引起的深远而又恶劣的前景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探春的语言准确、恰切,分析豪门大族的灭亡途径,振聋发聩,有千钧之力。探春揭示的历史经验和兴旺规律,不仅适用于豪富家庭,即使是政党和政权,也是如此,故而有道是:“外贼易挡,家贼难防。”“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内讧或内部出现反叛,破坏力最强。

探春的这番警世之言,对牛弹琴,抄检队众人是听不懂的。但她的气势和道理,压住了众人。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大家只能面面相觑。

还是周瑞家的灵活,她出声打破僵局说:“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赔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赔笑说:“都翻明白了。”

探春对付蛮横不讲理气势汹汹的人,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用蛮不讲理的语气威胁对方,连贾府内最厉害的凤辣子也被她指着训斥,平时凶恶万分的凤姐公然退避三舍,赔笑礼让。探春依旧不依,她要将来犯者一网打尽,气势凛然地责问众人,这时她已改为以攻为守了。还是周瑞家的最聪明,她配合默契,呼应凤姐,给探春以台阶。

凤姐和周瑞家的给足探春面子,遇到强手,也为自己找到退路。可是积极挑动大抄检,在抄检过程中间又上蹿下跳的那个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她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癫癫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

探春面对王善保家的猖狂举动,立即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迎头痛击,一记巴掌打出了威风和气势,打出了性格和风格。同时又索性彻底揭出对方惹是生非的老底,骂得痛快,骂得简练而又淋漓尽致。

不宁唯是,她一边说着,一边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她一举得手,再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用扩大事态的方法,给以有力反击。

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癫癫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程高本此句改为:又忙劝探春:“好姑娘,别生气。他算什么,姑娘气着倒值多了。”)聪明伶俐的凤姐和平儿边责备王善保家的,边乘势批评王善保家的冲撞王夫人的往事,边用抬举和体贴的语言安抚和劝慰探春,边赶王善保家的出去,格开双方,以便快刀斩乱麻地结束此事。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探春继续用以退为进法,怒斥王善保家的。

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

王善保家的已经被逼得没有退路了,就胡乱找几句话来自寻台阶,可怜她已经语无伦次了。

可是探春并不罢休,绝不给这类害人精留半点面子,非要让她出丑到底为止。她立即喝命丫环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她的丫头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察考姑娘,折磨我们呢?(脂评本只有前三句,后面四句为程高本所加)”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小丫头们平时在探春有意无意的熏陶下也伶牙俐齿,赢得了平时也以伶牙俐齿而自豪的凤姐的由衷赞叹。

针对凤姐对自己丫头的赞扬,探春冷笑道:“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探春的这几句话,乘胜追击,即使聪明伶俐如凤姐要帮,也无回手的余地。凤姐只有不响了,平儿连忙也赔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几位聪明伶俐的女子一齐赔笑相劝,探春才罢手,凤姐直待亲自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别处去了。

探春的大智大勇,折服了凤姐、平儿和周瑞家的这几位能干出众的女子。

第二天,在逼迫王夫人发动大抄检的邢夫人的媳妇尤氏和宝钗等人面前,探春故意议论到昨天的抄检和自己打了王善保家的情况,并冷笑着指出:“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她充分而清醒地看出贾府像众多豪门大宅一样,充溢着钩心斗角和你死我活的利益争夺。

探春少有的灵慧和智谋,不仅体现在以上的认识和行动,更表现在她颇有补救豪门大宅衰亡的苦心孤诣的志气和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 少女治家,初露才华

因为凤姐患病数月不息,王夫人便命探春与李纨一起治家。探春与李纨见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想帮。当时贾府内的形势是“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她们看见凤姐,还有个惧怕,现在凤姐生病,不能治事,如今她们又该取便了。如今她们二人每日卯正至此,午正方散,凡一应执事媳妇等来往回话者,络绎不绝。

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各各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尽管这几天连日有事,王夫人贺吊迎送,应酬不暇,前边更无人。李纨和探春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至王夫人回方散,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他三人如此一理,更觉比凤姐儿当差时倒更谨慎了些。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玩的工夫都没了。”

仆人们心中恼恨,在行动上就会寻机捣蛋,要与探春和李纨斗斗。这日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如今他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青年的姑娘,所以只说出这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

探春出于对李纨的尊重,就先问李纨的意见。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她忙上急着要走,探春早已看出问题,但沉住气不响。

等她开步要走,这时探春才开腔,叫她回来问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一问,吴新登家的便都忘了,忙赔笑回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账去,此时却记不得。”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厉害,也就是算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像我们没主意了。”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这时她们才真正感到探春的厉害。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账目。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让李纨搞清楚了账目,她才决定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账留下,我们细看看。”探春不让仆人钻孔子,以免将来发生矛盾。她还乘机留下账本,仔细查看。

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也就是探春的亲舅舅,探春不徇私,她按前例的规定只给20两银子。可是赵姨娘马上寻来吵闹,开口便说探春和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欺凌她了。

“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显然是仆人中有人去通风报信,赵姨娘知道了本来按袭人母亲的标准可得40两银子,是探春卡到了20两。探春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我也没什么没脸之处。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面说,一面不禁滚下泪来。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便与她无理取闹地瞎吵。

正在这时,凤姐要给探春面子,想给她权力,给她舅舅多一些银钱。凤姐还特地派平儿来传话:“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

探春早已拭去泪痕,忙说道:“又好好的添什么,谁又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不然也是那出兵放马背着主子逃出命来过的人不成?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的做人情。你告诉他,我不敢添减,混出主意。他添他施恩,等他好了出来,爱怎么添了去。”平儿一来时已明白了对半,今听这一番话,越发会意,见探春有怒色,便不敢以往日喜乐之时相待,只一边恭恭敬敬地垂手默侍。探春告诉她刚才发生的事情的全过程,平儿马上责备众仆的不是,众仆表白说:“姑娘,你是最明白的人,俗语说‘一人作罪一人当’,我们并不敢欺蔽小姐,如今小姐是娇客,若认真惹恼了,死无葬身之地。”平儿冷笑道:“你们明白就好了。”又赔笑向探春道:“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找看的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她立即代表凤姐向探春检讨,支持探春的改革。

接着探春又下令免除贾环、贾兰他们在拿了月钱之后每人又到学校里支取八两银子,作为一年里在学校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的钱。她认为“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并关照:“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平儿忙笑者说道:“早就该免,旧年奶奶原说要免的,因年下忙,就忘了。”从此众媳妇们方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

护花主人评:“写探春才能见识超出诸姊妹之上,已暗伏将来远嫁绝无依恋,必能相夫理家。”大某山民称赞:“探春于议事厅上侃侃而谈,既无支离,亦无畏缩,裙钗中具此隽异,不枉称玫瑰花儿。”

探春治家时的改革,得到凤姐的充分理解和高度赞赏,凤姐与平儿分析说:“这正碰了我的机会,我正愁没个膀臂。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服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比不得环儿,实在令人难疼,要依我的性早撵出去了。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按正理,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些益。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凤姐分析了贾府中众多兄弟姐妹的情况和府中的形势,高度评价探春此人的品德和智慧。

凤姐又叮嘱平儿道:“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凤姐认识到探春超过自己强的优势,她决心支持探春大刀阔斧的治理,为贾府增强一些活力。她果然没有看错探春。探春仔细分析贾府的经济形势和状况,对症下药,兴利除弊。

刚才第一件事是革除爷们在学中重复领取的银两,接着第二件事,她细心地分析小姐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而小姐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复支出,建议革除。

第三件事,探春在参观赖大的花园时,留心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了解到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探春与宝钗讨论了经书中的根据后,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气,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李纨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探春还说:“我替你们算出来了,有限的几宗事:不过是头油,胭粉,香,纸,每一位姑娘几个丫头,都是有定例的,再者,各处笤帚,撮簸,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不过这几样,都是他们包了去,不用账房去领钱,你算算,就省下多少来?”平儿笑道:“这几宗虽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的下四百两银子。”

护花主人评论说:“探春有才,宝钗有识,中间夹叙学问一段,是作者指示经济必须(从)根底学问中来,方能兴利除弊,不失大体。”

● 远嫁胜于错嫁

旧时代的中国人特别恋乡,不肯远离家乡。又不肯远离父母,“父母在,不远游”。这是一种保守观念。可是古人的看法是如此,所以《红楼梦》中的人物都将探春的远嫁看作是一个悲剧,将远嫁的探春看作是悲剧人物。

贾政为探春找到一个适当的婆家,是他昔日同僚、今在海疆任镇海总制的周琼的公子,才貌双全。(第九十九回)

当贾母闻知探春即将远嫁,说道:“既是同乡的人,很好。”又说:“好便好,但是道儿太远。虽然老爷在那里,倘或将来老爷调任,可不是我们孩子太单了吗。”贾母觉得夫家是同乡人很好,语言和生活习惯都相同,探春嫁过去,容易适应。但现在周家在海疆当官,探春嫁过去,远离娘家,就太孤单了。

王夫人解释说:“两家都是做官的,也是拿不定。或者那边还调进来,即不然,终有个叶落归根。”意思是也有可能对方调动到这里来,最后还可以叶落归根,当公爹退休的时候,就可以回家乡了。这个话对年迈的贾母没有意义,这一天对她来说是太遥远了。她道:“你们愿意更好。只是三丫头这一去了,不知三年两年那边可能回家?若再迟了,恐怕我赶不上再见他一面了。”说着,掉下泪来。古代人怕女儿远嫁,就为的这个原因,交通极不方便,路途遥远,见面太困难,尤其是老年人,感到再也见不到面了,所以非常不舍得。王夫人道:“孩子们大了,少不得总要给人家的。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若是做官的,谁保得住总在一处。只要孩子们有造化就好。譬如迎姑娘倒配得近呢,偏是时常听见他被女婿打闹,甚至不给饭吃。……如今迎姑娘实在比我们三等使唤的丫头还不如。老太太想想,这倒是近处眼见的,若不好更难受。我想探丫头虽不是我养的,老爷既看见过女婿,定然是好才许的。”

王夫人举迎春做例子,最有说服力:嫁得近,但夫君恶劣,日子根本过不下去。娘家也无力帮助。贾母感到王夫人的解释有理,又想这是她父亲亲自定的亲,她父亲还看到过姑爷本人,贾母对此是感到放心的。贾母道:“有她老子做主,你就料理妥当,拣个长行的日子送去,也就定了一件事。”(第一百回)

贾母看到嫡亲的孙女远嫁,这个孙女人才出众,是心里非常喜欢的,她心痛落泪。王夫人不是探春的亲娘,隔了一层肚皮,她并不怎么心疼,但她这样的地位思考问题就客观冷静,看到远嫁胜于错嫁。贾母毕竟是个有决断的智慧老人,她一听就明白王夫人的话是对的,马上表示同意。

除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有这样的识见,在古代也有不少人想通这个问题,女孩子的远嫁有时是必要的,只要嫁得好。远嫁胜于错嫁。如《左传·触酱谏太后》记载赵国的公主嫁给燕国太子,太后虽然心疼,却坚决实施这个婚姻。古代王族和达官贵人为了门当户对,婚姻对象的远近是不考虑的。

可是王夫人尽管认为远嫁胜于错嫁,她还是认为远嫁当然不如近嫁,远嫁总是一件遗憾的痛苦之事。

宝钗在场听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对话,只是心里叫苦:“我们家里姑娘们就算他是个尖儿,如今又要远嫁,眼看着这里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宝钗作为探春的嫂子,不仅舍不得这位闺中之友,从长远看,作为女中尖子的探春如果嫁在近处,双方可以有照应,这样聪明勇敢的小姨子,在遇到困难时很需要的。她的远嫁,对贾府来说,是一个颇大的损失。无怪脂砚斋在探春断线风筝的灯谜之下评论说:“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远嫁对探春并无大的伤害,可是她远走高飞之后,远水不救近火,她对贾府可帮不上忙了。

时代前进了,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了,走向远方应该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之事了。可是当今还有不少父母希望儿女永远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不要离开自己。但是有出息的孩子多要离开父母,到远方读书,到上海、北京求学,甚至出国留学;到远方去谋生,例如到上海、北京寻职谋生,甚至在遥远的异国创业。不少没有出息的子女长年找不到工作,喜欢紧贴在父母的身边,住在父母家里,当“啃老族”。在现代社会中,优秀青年志在四方,远走高飞是必然的选择之一。

探春本人在离家出嫁时并不伤悲,宝玉深表难舍难割,她临走时多方劝慰,放心而走。三家评本的眉批赞扬说:“探春远行,独无依恋,写得矯矯不群。”

探春在贾府诸女中是唯一结果最好的。只有巧姐与她相似。她的景况要超过巧姐,因为不仅夫君有才,待她很好。后来夫君陪她回来探亲,众人见她“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第一一九回)此后如果她的婆家再让她发挥治家的才能,她的才华必能得到夫家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