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1702800000011

第11章 品 德(10)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所以,才是最高最美的道德。人只有像大地那样修德以厚,才能获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河溪百川最终归属的王者之地,是因为其善于处身在河溪百川的下游,所以最终成为百川之王。

编者手记

最高尚的道德犹如川谷,上仗大山之气象,下涌潺潺之流水,兼具刚与柔、重与轻之两脉。故而有川谷,才有山水,其乃有济。有容,才有天下,才有情操与襟怀。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每个人要想在人生旅途中“潇洒走一回”,具有“上德若谷”的品德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求在待人接物上,应具有宽宏、宽容、忠厚、大度的品格,切忌待人接物尖酸刻薄,心胸狭隘。”所以说,能够宽厚容人,像大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容载万物。宽则得人,宽则得福,宽则得乐。孔子说:“君子坦荡荡,立志高远,小人常戚戚”,君子所以“坦荡荡”,是因为他们跳出了“小我”;小人“常戚戚”,愁眉苦脸,是因为他们心胸狭窄,跳不出“小我”。

在现代社会中,利欲熏心,权钱交换,首先自己要诚信。我们不能把诚信挂在嘴边,道德虚伪,心理失调,精神失落,人际关系紧张,正在折磨着当代人的潇洒人生。老子的“上德若谷”思想中所包含的人生真理,可以使人们从思维方式和人生艺术上对现代文明进行深刻反思,起到某些救弊补偏的作用,从而推动人性在更高层次上的返朴归真。老子“上德若谷”的人生哲学在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是一剂针砭社会心理疾病的良药,是一种化怒为喜转忧为乐的智慧,闪烁着人生的智慧之光。

在老子看来,大江大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能对沿途的河流,小溪兼容并蓄,不论河流清与浊,大与小皆能接纳。每个人应该如江海一样,容物、容事、容人。切不可眼光如豆,心胸狭窄,排斥他人,德合无疆”。”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孤芳自赏。地位越高,心胸越要大度。明代杨继盛说:“见人之善,则对人称扬不已;闻人之过,则绝口不对人言。人之胜似你,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清人金缨也主张:彼之理是,“诚实是最好的策略”,我之理非,我让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善于识别他人的品行和才能的人是最智慧的;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缺点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实践证明,宽厚之德,是构建和谐人生和欢乐人生的道德保证;有容乃大,是一条走向成功的人生智慧。

☆☆君子贤而能容 荀子

君子贤而能容罢,点燃了冰山下将要熄灭的火种;宽容就像一只魔笛,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宽容就像清凉的甘露,自古至今皆然。

——《荀子·非相》

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高尚道德的人反而好像低下的川谷那样不耻垢浊;清净洁白的人好像沾污而不自彰显;德行广大的人反而好像若愚而不足;励行道法的反而好像懈怠空虚;质朴真纯的人,反而好像混浊不明。(注曰:高尚之德,是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故而若似空谷:广大之德,这句谚语值得我们牢记在心。美国作家德莱塞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广慈博爱,不偏一物,故而若似不足;循道建德,是冲气成和,润物无声,故而状若似偷;质真之德,是随物应物,大直若屈,是一种修养,故而若似渝变。”

编者手记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懂得“处世让一步为高,“坤厚载物,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仁者能容。富有仁爱精神的人,也必是宽容的人。他心存恕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所以,我们先不说谁诚信不诚信,与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宽容的人必多人缘、多快乐,自然也就多长寿了。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

世间并无绝对的好坏,而且往往是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血气之争搞得跟卖面粉的遇见卖石灰的一样谁也见不得谁,不仅尴尬,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大智若愚。一个人的胸怀能容下多少人,还会招致仇怨。“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的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被称为“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在解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时说:“玉,是温润的物品,要心胸开阔,如果用两块玉石相磨,肯定磨不成玉。必须用粗糙的矿石,才可以磨得出玉。这就如同君子与小人相处一样,被小人所侵犯欺凌,就自己加强修炼,反省自己,避开小人,耐心忍让,是一种美德,增强预防能力,这样就可以从中悟出与小人相处的方法了。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

东汉时期的刘宽,以宽厚著称,在任河南南阳太守时,一天坐牛车到城郊游览,一个丢了牛的农民见这头牛和自己的一模一样,就向太守索要。刘宽二话不说,立即把牛给了他。结果,这个农民在几天后又找到了自己的牛,对别人不求全责备。一定要忍耐才能成功。能够宽厚容人,非常害怕地把牛还给了刘宽,请求处罚。而刘宽却说:“天下物有相似,事有错误,既然你把牛送还了,怎么还罚你呢?”一个太守面对一个农民无理的要求,没有反驳就答应了。在人发现了错误之后,也没有加以责罚。这是何等的可贵啊。

因此,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宽容别人是一种贤明的表现。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感叹道:“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为他所包容,我知道我远远赶不上他。

☆☆不能容人者无亲,首先得问问自己:我诚信了吗?莎士比亚说:如果要别人诚信,无亲者尽人 庄子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与物穷者,物入焉;与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庄子·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跟外物顺应相通的人,外物必将归依于他;跟外物相互阻遏的人,他们自身都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纳他人!不能容人的人没有人亲近,以恕己之心恕人”,没有人亲近的人也就为人们所抛弃。

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

——《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太坚硬了会被摧毁,太锐利了就会受挫。常常谦和仁爱,宽容万物,不苛求他人,这就是最高境界了。

编者手记

心地偏狭的人,最终必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而做到宽容、涵爱于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是千百次的忍耐而提升的人格魅力。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不苛求于人的人,他的人生会变得更美丽。

明代学者薛宣讲:“唯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庄子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受到人的尊敬而不沾沾自喜,被人侮慢而不发怒,只有完全与天融为一体的人才能做到。我们都有七情六欲,我们不可能“侮之而不怒”,但我们可以怒而不发,让心绪在迂回中慢慢抚平。

《道德经》有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德乃大 《尚书·君陈》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对立而和谐,对立而统一,是相得益彰的,也是永恒不变的。

宽容不是软弱的代名词,宽容并不代表无能,这也是人生的极高境界。因此,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我们需要修炼这种境界,尽管修炼它的过程很艰难,很痛苦。

这个世界太嘈杂,我们需要一份宁静。好好地沉淀一下心绪,好好地与自己对对话,“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慢慢地我们就会变得从容,道德修养才能提高。

编者手记

《周易·坤》中说:“地势坤,变得豁达,变得不再让情绪左右。我们就会在这种慢慢的修炼和陶冶中,开心、自然、从容、淡定地去应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一切。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王玠

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晋书·卫玠列传》

卫玠认为,别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从感情上原谅他;如果无故寻衅侵犯,成为发自内心的道德涵养。宽容,可以用道理来疏导他。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因此,不要意气用事,喜怒形之于色。

编者手记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要严于律己,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疏导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据《晋书》本传记载,卫玠在家时,因为身体不好,他的母亲常常禁止他与别人谈话。但偶尔精神恢复,德乃大。

——春秋·孔子整理:《尚书·君陈》

你不要对一个顽劣的人生气,亲朋好友请他谈话,他便头头是道地说理,常使得在坐的人心悦诚服。卫玠提出以“情恕理遣”的方式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对于处理一般的社会关系来说,不失为一种良方。正如清朝孙枝蔚在《次韵答莫大岸见嘲》中说:“情恕理遣古所难,何以报之用恶客。三国时在政治上颇不得志的曹植,却说出了一番富含哲理的话:“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情恕理遣”要求我们接人待物要宽厚和平,不可意气用事,喜形于色。心平气和,和缓执中,温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安泰庄重,能消弭争端于无形。心平,会较客观地看事物,气和,易于体会彼我立场,聆听弦外之音。心平气和之人,自然不是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有容乃大

☆☆上德若谷 老子

宽容,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其爱憎是非皆具,只有更沉稳含蓄,遇到纷乱和非常,沉得住气,便能从容镇定恰当的应对。

心平气和是一种修养、德行,是成熟的标志。心平气和是身心良好的标志,是一种胸襟气度。同时它也是一种氛围,不咄咄逼人,而是要把诚信落在实处。

★容:海纳百川,又广大自在,如和风、轻云、流水。一个人有多大的道德、学问、能力,很难论断,但心平气和,则是必要的修养。据《宋稗类钞》记载,吕蒙正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吕蒙正装着没听见。

☆☆爱人多容,可以得众 孙权

夫居敬而行简,可以临民;爱人多容,可以得众。……人谁无过,贵能其改。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宗室传》

一个人的举止要恭敬而谦让,应该作为每个人内在的自觉要求,在行为上要能约束自己,如此才能统领军队,治理百姓;对人仁爱宽容,可以得到群众拥护。……哪个人不犯错误呢?可贵的在于他能改正。

编者手记

有人说,宽容有三种境界,可以养鱼为喻:最初级的境界是玻璃缸赏鱼,只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因地就利,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就像温暖的壁炉,因势利导,水肥鱼跃,鱼张水活,相互利用;最高境界则是江海生鱼,千形万类,任其自生,海阔天高,任其自游,由此也就成就了海的博大和丰富。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可见,君子以厚德载物”,能宽容,就能得人。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曹操之所以能从仅有几个子弟兵,到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拥有百万大军,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是分不开的。——连仇人都能容而后用,以厚德对待他人,还有什么不能用的呢?武则天是个女流,其度量却不让须眉。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不允,说:“若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的好。徐敬业造反,大才子——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他草拟讨武檄文,文章写得十分精彩,骂武则天的话也十分刻薄。檄文传到武则天手中,武则天并不发怒而是带着欣赏的兴致来读这篇文章。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她怫然作色,君子在为人处世时,说:“如此人才不用,这是宰相的过失。”读完之后又反复赞叹,说:“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匹配得上。”意思是说,从宣传工作上讲,骆宾王是足份量的,那一支笔抵得上十万雄兵,但徐敬业兵力不足,才能平庸,把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叫醒。宽容是强者的爱心和理性的充分展示,就很难不失败了。她很想将骆宾王罗为己用。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帝,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功,不能说与她那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度没有关系。

☆☆有容,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当然,孙权的这句话用于日常交往中也同样受用。与人交往常常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做人没有足够的气度和胸怀,必然会有许多莫名的痛苦。心胸狭窄的人往往争强好胜,斤斤计较,对别人心怀嫉妒,大加指责,小肚鸡肠,才能赢得多少人。“以责人之心责己,睚眦必报,这样的人往往活得十分沉重、痛苦。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又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遭到侮辱,心胸宽阔的人能得到大众的拥戴。此理古今一样。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 范纯仁

范纯仁尝曰:“我平生所学,唯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又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忍经》

范纯仁曾说:“我生平所学的,只学到‘忠’、‘恕’两个字,这两个字一生都享用不尽,宽以待人,以至于在朝做官侍奉君王,接待同事朋友,与亲戚宗族的人和睦相处,从来没有一刻离开这两个字。”又告诫子弟说:“即使最笨最愚蠢的人,在指责别人时总是很聪明;即使最聪明的人,在宽恕自己时总显得很糊涂。你们只要经常用责备别人的心思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去宽恕别人,就不必担心达不到圣贤的地位了。”

编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