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1702800000033

第33章 观 念(6)

何谓屈?凡事物曲而不直者。如屈膝、屈身、屈意,又理屈、冤屈、委屈。何谓伸?伸与屈相对,即由屈而直者。《易》曰:“引而伸之”。如伸展、伸缩、伸直、伸冤、申辩。予其人言,泛指能大能小,能进能退,能荣能辱,能威能忍,能刚能柔。故谋大事业者,不能不察屈伸之道也。孟子云:“唯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唯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匈奴,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故人不忍者,则乱之以大谋。如人不屈者,必量窄,量窄者不足以谋大事也。这是一种进退之道,正所谓:“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涉世一极安乐法。”

《扬雄传》中讲:“君子遇到圣明之时,就力行其道;遇到政治混乱、君主无道之时,就如龙蛇,可屈可伸。”龙蛇,就是讲一直一曲,一伸一屈。比如说,保持高尚情操,就属于伸的一方面;言语谦逊,就属于屈的一方面。这是说害怕行高于世,必受伤害,所以必须言语谦逊以自屈求全,这就是龙蛇之道。

兵无常胜之兵,将无常胜之将,人无常荣之人,事无常顺之事,故当屈则屈,不屈不伸也。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故人能“屈”者英雄,不能“屈”者常人。所以做人,贵在能屈能伸。这也是一种逆道生存的大智慧。

☆☆退步原来是向前 达亮

五代后梁高僧契此,俗称布袋和尚,他曾经作过这样一首偈子:“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初读这首禅偈,一时迷惑于后两句的涵义,前两句我想只要是见过农人耕田或者亲自插秧的人,一定能体会到禅偈中的意境。但如何做到“六根清净方为道”?何谓“退步原来是向前”呢?清净,不只是物外的安静、清彻,更是自己的内心干净,所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不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来的自然、安详,更能使自心清净。“退步”一般人认为是失败、不成功,才会向后退,但你何不换个角度看世界,再重头来将自己不熟练的部分先完成,把基础扎稳,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这样岂不是加速向前,也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浅释所在了。

农人种稻,手里拿着满把的稻苗在插秧,低头弯腰,倒退着身子,一步步顺次地把秧插进水田。低头弯腰倒退插秧的农人,低下头来才能看到倒映在水里的青天以及水中的自己(低头看到自己的本性)。水中天如镜,人要自觉自悟,使本性清澈显见,才能够“六根清净方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污染,那么你若能时时葆有自性的清净,这就是道,就是修行了。殊不知,修行就是要我们放下挂碍的道理,愈修行放下愈多,竟然获得更多的是进步。也许你心中的挂念少了,心较能平静的思考,智慧自然能产生于其中,不必很刻意、很强求一定怎样才会获得。

农人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后步步退;正因为他手拿着青秧一步步的退,退,退,退,退到田边,退到最后,他就把所有的秧苗全部插好。大家知道,插秧必须低头和退步。正因为低头,便能看清楚水田中倒映的天光;正因为倒退着插秧,虽然是退步,实则是向前。有些时候,退让并不是完全的消极,反而是一种积极的进取。若与人相处,斤斤计较争执,互相排挤诋毁,最终能成就什么?倒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寻求更大的成功。诚然,在恰当的时机,暂停一下,回顾过去的足迹,有什么需要修正的,规划一下未来,如何才能更加地无怨无悔,这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有定力。由此得知,虽是退后,实含积极、进步与开拓的一面。退后是一种转化,往往将危机化成转机。做人处世能够适时“低头”,更能表现谦让与包容的伟大胸襟,因此心中将能经常保持宁静与平和,思想也将更为明睿与清灵。布袋和尚契此所揭示的这首诗的末句,借插秧时以“退”为“进”,暗指为人处世,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在求道的路途上,向前迈进多了。表面看来是描写农人从事农作插秧的情景,实则似退而实进,退步原来是向前,是颇富有哲理意味的。这首诗偈看起来很浅白,实则深藏丰富人生哲理的一首禅诗,深蕴禅机佛理,对寻常人来说,这首诗亦禅亦道,真可谓是比喻贴切,要言不繁。

诚然,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昂首阔步、勇往直前为人生唯一的姿态,而布袋和尚契此以低为高,以退为进,作相对一生的提醒,皈依处是以内心的修持去观照六根清净的自性,才能使眼界更加开阔,果位更加圆熟,这才是上乘。布袋和尚契此以提问的田家人作农事的经验来寄托禅理,以深入浅出的道理来诠释高妙的佛理,简直是一位高明的禅师。

你注意没有,船舶前行,双浆却往后划动。看船夫点篙,或者双手顺着竹竿一节一节地后移,或是身体抵着竹竿在船边一步一步地往后走。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离越远。一支蜡烛亭亭地立着,一豆光亮使它不断地消减自己。虔诚的佛教徒进佛寺礼拜,当他在大雄宝殿里离开时必须弯腰后退,以示他对佛的恭敬。农人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与虔诚的佛教徒弯腰后退离佛寺时的姿势是多么相似,不谋而合。从他们那谦卑而细致的后退中,你是否察觉到每一株秧苗都有佛性的存在。“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而谦卑的姿势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转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悬悬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现的奇迹么?后退的美丽和美丽的后退,时常相伴着人们,启人哲思。

你注意过人生的第一步是如何走的么?孩子在八九个月开始学爬的时候,他动手动脚,手脚并用,目的是想要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但整个肌肉运动结果都是向后倒车。诚然,对人之初来讲,“退步原来是向前”,一点都不假,是因为此禅语对人之初迈出的第一步作了最好的注脚解读,是最恰当不过了。对婴儿而言,爬行是他重要的里程碑。此后,他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挪动身体,不再是静止的小囚徒,而是随时体会活动乐趣的“小爬虫”,并开始扩张自己的领土。退步原来是向前,每个人都是这样走出来的,不是吗?

“向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这是一首老掉牙的流行歌曲《伤心太平洋》中的歌词。任贤齐在歌中唱的好像是爱情,但我听起来却觉得是在唱人生。人生,若能积极前进,固然很好,但是能够懂得回头的空间却显得更重要。平常在我们活动的空间里,大家只知道向前行走,而不知道还有一个退后回头的空间。其实,“人生有两个方向世界:一个是前进的世界,一个是回头的世界。如果你能够同时把握这两个世界,人生便能臻于完美。”一位哲人曾这样指示着我们。

“退步原来是向前”,此诗句借插秧时以“退”为“进”,暗指为人处世,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在求道的路途上,向前迈进多了。

佛经中载:某家来了客人,父亲便叫儿子上街准备菜肴以供食用。儿子出去许久未归,父亲按捺不住,就亲自前往街头探个究竟。出乎意料的是儿子与一人面对面站在桥中间,眼睛互瞪,双手叉腰,谁也不肯退让。父亲目睹此景,叫儿子先回,自己竟接替儿子与那人继续对峙。如此不肯退让一步,结局不想而知。如果事事能忍让三分,能够转念“你有理,我有过失”,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加完美了。若如此,世界一定更为宽广,待人处世也更加圆融无碍了。俗语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粉身碎骨。”要知,忍一时,何等自在!所以,低头的人生,转身的人生,回头的人生,退让的人生,都蕴含着无限微妙的道理。“退后一步是人生”,“退步”(退让)才是真正的向前,而世间确有不少人难以懂得“退一步”义理。“退一步”,这令人省思的金言玉语,大有禅机在焉。

讲到“退步”,容我举个例子更详尽的说明它的道理。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官到文华殿学土兼礼部尚书的张英,某日接到母亲自安徽桐城老家写来的家信,信中诉说家里正准备扩建院宅,院宅旁的矮墙却与毗邻而居的叶家发生纷争,产生了矛盾。因为叶家也欲建房造屋,故此两家相持不下,信中隐约要张英用名位官威压服叶家之意。张英阅毕全信,沉吟再三,急忙写了一诗来劝导母亲,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为了一堵墙而起争执,真是何苦?让人家几尺不就太平了么?你看看万里长城至今还在么?可是当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里呢?你争,跟人家斗气,百年过后什么是你的?不都灰飞烟灭、枯冢一堆么?

张英的母亲及家人,见诗后,深明义理,马上主动把将要砌建的院墙让后三尺。叶家的家人目睹此情此景,愧疚之余,也立即把正欲修建的院墙退后三尺。因此,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巷。张英的一首诗不仅化解纷争,更获得地方乡邻的敬重。此事在一时之间,为世间传为佳话美谈,其美誉也传颂于后世,至今尚被人所乐道。“六尺巷”保留至今,成为桐城一景。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契此禅师的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生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以退为进”,“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

“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们什么时候真正聪明起来,“以退为进”,不再办“傻事”。以“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一句话来说明“转念”的道理。当人在生气时不要用负面的思考,迷悟之间,须学习转念,转成正面的思绪,如此一来会过得比较快乐,因为一直使用负面的思考会让人变的悲观。在这浮躁纷争的时代,只有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不忧愁、不怨恨,随遇而安,境随心转。悟道的不一定非得是玄机与禅。

“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这里的“退步原来是向前”正是一种阴柔、内敛而又洞达、通透的人生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存和处世的智慧。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对此偈悟出的想法也大有差异,您的领悟又是如何呢?

编者手记

自古以来,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行事过于刚直,碰壁夭折就在所难免。世上再难办的事,学会了巧于迂回,曲行前进,就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

俗话说:退一步路更宽。退是为了以后再进,暂时的放弃某些碍大局的目标是为了最后实现更大的成功。这退中本身已包含了进,这退更是一种进取的策略。只退不进难成气候,一味的猛冲容易碰壁。所以,掌握好进退的尺度是自我保全的方法之一。与其处处碰壁,不如迂回通达,适时进退。

人生中自我的地位也总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宠辱无常,生死有命。能否以平和之心善待,能否以忍让之德释然,也是对人的考验。遇事切记“先退一步才能快进两步,先低下头才能抬得更高”的道理。

同理,人生的路途多曲折,往往有诸多困难,绕于其中而难以看清局势,不妨退后一步,更有利于审时度势积蓄力量。要想进步首先要学会退步,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失败。学会在困境中不自扰,正所谓:“进一步山穷水复,退一步海阔天空。”、“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