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1000问
1703100000022

第22章 扫平六合 一统天下——秦时明月汉时关(7)

《汉书》纪事起于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迄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历12世、230年。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内容恢宏,结构严谨,其纪、表、志、传四部分的编排体例与《史记》相差无几,“纪”和“表”用来叙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志”述典章制度,“传”写各类人物及少数民族的历史。《汉书》将《史记》中“世家”一体废除,而改“书”为“志”,有意突出了“帝纪”对全书的统率地位,增强了“纪”的纲领性,同时“传”更加充实,“志”也更加明晰。

谁是中国最早的无神论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自幼就很聪明,6岁开始读书识字,8岁到书馆学习,品学兼优。因此,被保送到京师太学深造,跟大学者班彪学习,后来游学洛阳16年。王充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他在批判当时的神学迷信中,捍卫和发展了先秦以来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建立了元气自然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成就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本人也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通明博见”的无神论者。

窦皇后是怎样邀宠害政的?

窦皇后是汉章帝刘炟的皇后,传说非常美貌,而且从小就会读书写字,很有见识。她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的曾孙女,只是她出生时,家中已经发生了变故,再无往日的显赫了。她生长在破落的名门里,自然也有一种不顾一切向上爬的野心。进宫后,她因为美貌和聪明,不仅受到刘炟的宠爱,而且得到了马太后的赞赏,赢得宫廷上下的一片赞扬。一年后,被册立为皇后。

窦皇后当上皇后以后,她的哥哥和弟弟都被提拔为高官,从此开启了东汉外戚干政的历史。窦皇后没有儿子,后宫之中只有宋贵人和梁贵人生了儿子。宋贵人的儿子刘庆居长,先被立为太子。

窦皇后深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就到刘炟那里陷害宋贵人,说她让母亲买了菟丝子行厌胜之术。厌胜之术是一种巫术,在东汉宫廷里被严令禁止。刘炟起初不信,但窦皇后又拿出一封模仿宋贵人笔迹写的信来。刘炟看后大发雷霆,把宋贵人赶出了太子宫,太子刘庆受到牵连,被废为清河王。之后,刘炟另立梁贵人的儿子刘肇为太子。窦皇后又怕梁贵人和她娘家将来得势,一直想找机会除去梁贵人。

后来,窦皇后与自己的兄弟内外勾结,大肆诬陷梁贵人的父亲要谋反。刘炟深信不疑,下令追查,结果梁贵人含冤而死。梁贵人死后,太子刘肇就名正言顺地成为了窦皇后的儿子,窦皇后的地位更加巩固。因为窦皇后的关系,窦家权倾朝野。

蔡伦是怎么发明纸的?

蔡伦(63—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从小因家境贫困,被送进皇宫做了一名小太监,成为皇太子刘肇的侍从。章帝刘炟死后,刘肇做了皇帝,是为和帝。蔡伦被提拔为中常侍,兼任少府的尚方令,负责监制宫中御用的军械、用具和器皿。蔡伦本来就喜欢发明创造,如今让他负责用具、器皿的制作,正合他的心意。他看到写字用的绢帛太贵,丝棉纸也不便宜,竹简太笨重,麻纸又不宜书写,就想制造出一种既廉价又适宜书写的纸来。

蔡伦先研究了民间制造麻纸的技术。蔡伦发现制造麻纸很简单,只要把麻捣烂,压成薄片就行了。可这样造出来的纸太粗糙了。于是,蔡伦就把工艺弄得精细些,把麻捣得很烂,这样做成的纸是细腻一些了,可是麻里还有一些粗纤维捣不烂,做成的纸仍然不适宜写字。蔡伦想,麻能造纸,是因为它有纤维,那么,破布、破鱼网、树皮也有纤维,是否也能造纸呢?他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浸在水里,用水煮,煮软后捣烂成浆,再用清水漂,然后把捣烂的纸浆刷在细帘子上,等细帘子上结了一层薄薄的而又均匀的纸浆后,把它晾干,揭下来就成了一张洁白细腻的纸了。这样,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试验成功了,造出的纸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轻薄耐用。

虞诩破羌靠的是什么?

公元114年至119年,西南方的羌人发动武装起义,进攻汉朝的城池,汉安帝刘祜派任尚为中郎将,到与羌人交界的地方去驻守。朝歌长虞诩建议任尚成立骑兵。任尚把虞诩的计划写成奏章,向刘祜请示,刘祜立即批准实行。任尚按虞诩的办法,精选出一万骑兵,率领这一万多人进攻丁奚城(在今宁夏灵武南部),首战大胜。城中叛军首领杜季贡开城逃跑,被汉军杀死四百多人,夺得大量的牛马财物。任尚又将这次胜利的情况向皇帝详细报告,叙述虞诩的功劳。刘祜加封虞诩为武都太守(在今甘肃),命令虞诩立即上任。

虞诩接到任命后,立即率领下属到武都去上任,走到陈仓时,接到报告说前面有几千羌兵驻守,不能通过。虞诩叫随行人停下来,说要去调集大队人马保护自己,又假造了一封信,信中说支援的兵马很快就到,却故意让羌兵知道。羌兵已经在丁奚城吃了一次亏,赶快撤兵到别的地方去了,虞诩才顺利地通过了陈仓道。

通过陈仓以后,虞诩叫部下的士兵加紧赶路。虞诩到了武都,一查兵员数量,不足三千人,非常着急,只好加紧训练。不久就接到报告:羌兵几万人正在进攻赤亭(在今甘肃),情况很紧急。虞诩先不忙着去救援,却派出一支战斗力很弱的部队去赤亭进攻羌兵。两军一接触,汉兵立即败退逃回武都城中,羌兵随后追来,又把武都围住。

羌兵围住武都以后,开始向城内进攻。虞诩命令士兵放箭,羌兵攻了几次都没攻进来,反而死伤了许多士兵,只好暂时退下,等候机会再来攻城。

虞诩见羌兵退走,知道他们还要再来,便又使了一条疑兵计。第二天一大早,虞诩将城门大开,把三千士兵全部带出城外,命令士兵们一会儿出东门进北门,一会儿又出北门进东门,每出一次门,就换一次衣服和旗帜。羌兵远远看到汉军不断进出,穿的衣服、旗号又不同,认为汉兵在布置进攻,也不知道有多少汉兵在城中,不敢继续进攻,连忙后退。

当羌兵退到一条浅水河滩上时,汉兵就乘势追赶,羌兵大败逃走,虞诩赤亭、武都一战扬名天下。

《说文解字》是怎样的著作?

《说文解字》是东汉学者许慎独立编纂完成的大型字书,该书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此书完全改变了周秦时代训诂词典的方法,开创了全面系统解释字的形、音、义的新体例,构成了严整的字典编纂格局。全书以小篆为主体分析字形结构,分列为514部,始一终亥,部与部的排列顺序以部首的笔画和形体结构近似为准则。

许慎科学而有条理地分析阐述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文字的功用、汉字的构造等,在实践和理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所收的字有经书(特别是古文经)中的常见字,包括篆文、古文、籀文、俗体等,既有先秦的字,也有汉代新产生的字,为后代考查汉字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材料。近代识别甲骨文、金文,多依赖于这部工具书。

张衡有哪些成就?

张衡,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公元100年,23岁的张衡回乡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负责处理日常公文。公元111年,张衡被召到京师,先后担任郎中、太史令和公车司马等官职。其中,担任太史令时间最长,前后达14年之久。太史令是掌管天文、历法、气象以及朝廷祀典等事务的官职。这为张衡从事天文历算研究,提供了便利。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于公元117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天象的“浑天仪”。浑天仪主要是用铜铸成的一个圆球,上面刻划着赤道、黄道、南北极、日月星辰以及二十八宿和二十四节气。铜球装在一根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旋转。铜球转动一周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同。铜球外面安有一个水平的环,表示地平线。铜球由东往西运动,刻在上面的恒星就从东方升到地平线以上,又向西落到地平线以下,和天空里恒星东升西落的情况完全相符。这样,人们坐在屋里,便能从浑天仪上看到天体运动的情况。

东汉时期,地震比较频繁。张衡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公元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探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这架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内部中央立一根上粗下细的铜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道中安有发动机关,仪体外部周围铸有八条龙,按八个方向布列,每个龙嘴里都衔着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铜蟾蜍蹲在地上。哪个方向要发生地震,正对着这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铜球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地震的警报。

公元138年二月初三,地动仪西方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了下来,可是住在洛阳的人丝毫没有感到有什么地动,有些学者怀疑地动仪的灵验。没过几天,陇西来人报告那里发生了地震,使大家极为信服。欧洲的第一架地动仪是1880年制成的,比张衡晚了一千七百年。

张衡还创造出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相风铜鸟。相风铜鸟是在一根五丈高的竿顶上安放一只衔着花的铜鸟,可以随风转动。鸟头所对,就是风的方向。张衡创造的相风铜鸟和欧洲的候风鸡相仿。欧洲的候风鸡是公元12世纪才出现的,比相风铜鸟晚了一千年。

梁冀为何毒杀汉质帝?

梁冀是汉顺帝梁皇后的哥哥,官任大将军。他总揽朝政,骄横无理,欺压群臣,鱼肉百姓。当时的许多士大夫为了躲避监牢之灾和杀身之祸,被迫归乡务农。

公元144年,顺帝死后,梁太后抱着他两岁的儿子刘炳即皇帝位,史称汉冲帝。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独揽了朝中大权。冲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夭折了。朝中群臣都要求立汉章帝的玄孙清河王刘蒜为帝。刘蒜已经17岁了,梁冀认为他要是当了皇帝,自己就没有掌权的机会了。为了维护梁家专权的地位,梁太后与梁冀密谋,又从皇族中选定了一个8岁的孩子立为皇帝,是为汉质帝。从此,梁冀气焰更加嚣张,卖官鬻爵,专横跋扈,为非作歹。

汉质帝自幼很聪明。他即位后第二年,一天梁冀在朝堂上打击和压制直言进谏的大臣,盛气凌人、不可一世。汉质帝便当着群臣的面指着梁冀说他是跋扈将军,并指出了他的许多过错。梁冀和梁太后知道质帝早晚会脱离他们的控制,于是下狠心将毒药放在蒸饼中,毒杀了质帝。接着他们又另立了15岁的刘志为帝,即汉桓帝。

梁冀因何被抄家?

汉桓帝即位后,梁冀认为自己已经彻底掌握了朝中的大权,没人再敢和自己对抗,便放心地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来。不光生活豪华奢侈,梁冀还无穷无尽地搜刮财富,有时是明要,有时干脆就抢。在朝廷中,谁敢反对梁冀,梁冀就把他罢官免职,或治罪杀头,或派人刺杀,许多敢讲话的大臣都不明不白地被整死了。

公元159年,梁太后去世后,梁冀等人失去依靠。汉桓帝与宦官唐衡、单超、左悺、徐璜、具瑗联盟发动政变,把梁氏一门,不分老幼,都斩尽杀绝。接着,汉桓帝抄没了梁冀的家产,统计后发现,梁冀的家产竟相当于全国半年的租税收入。然后,又将五个太监同时封侯,称为“五侯”,共同掌握朝政大权。

“党锢之祸”是怎么一回事?

梁冀死后,几年间宦官势力几乎达到独霸政权的地位。内外重要官职多被宦官党徒把持,官僚集团的道路比梁冀死前更狭窄了。耿直派官僚、名士、太学生以及地方官学生、私门学生结成广泛的士人集团,展开了士人、宦官间的斗争。

耿直派官僚大都是名士出身。有些人已经做了大官,仍保持名士身份。如李膺做河南尹,与名士郭泰等人交结,被士人推为名士的首领。另外太学生3万余人,以郭泰、贾彪为首领。郭泰等人结合陈蕃、李膺等耿直派大官僚,评论朝政,褒贬人物,公卿大臣竭力接待士人,希望免受恶评。166年,汉桓帝指名士李膺、范滂等200余人为党人,下狱治罪。167年,汉桓帝赦党人回家,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陈蕃等人死后,汉灵帝大兴党狱,杀李膺、范滂等一百余人,禁锢六七百人,太学生被捕一千余人。党人五服内亲属以及门生故吏凡有官职的人全部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对士族的打击是惨重的,内外官职几乎全部被宦官集团占据了。

领导黄巾起义的人是谁?

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弄得社会极不安定,再加上各地水灾、旱灾和蝗灾不断,豪强地主乘机兼并土地,无数灾民没了活路,离乡背井成了流民。公元184年,汉灵帝刘宏在位的时候,终于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

黄巾大起义是张角领导的。张角是巨鹿(在今河北)人,太平道的首领。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他们信奉中黄太一之神,以《太平清领书》作为他们的经典,宣传“黄天太平”思想,认为只有到了太平的时代,人们才能不愁吃穿,过无忧无虑的日子。张角本人懂点医道,常常免费给农民治病,病治好了,他就劝人家参加太平道。穷苦农民为了摆脱困苦生活,把张角看成是救星,都纷纷信奉太平道。

黄巾起义军每打到一个地方,就焚烧当地的官府衙门,攻打豪强地主的坞堡,捕杀为非作歹的官吏和地主。地方州郡的长官和大地主吓得纷纷逃窜。虽然黄巾起义最后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了,但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张仲景为什么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在今河南)人。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

有一天,张仲景遇到闻名当世的才子王仲宣,当时王仲宣有20多岁,张仲景看了看他,对他说:“你已身患疾病,到40岁时就会落眉毛,落眉半年之后就会死去。”并且告诉王仲宣服用五石汤可免一死。王仲宣不相信他的话,拿了五石汤但没有服用。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仲宣,就问他:“你服药了吗?”王仲宣说:“服了。”张仲景说:“从你的气色看来,你并没有服药,你为何这样轻视生命呢?”王仲宣依然不相信,后来过了20年,果然如张仲景所说,王仲宣开始落眉毛,187天后死了。

汉灵帝在位时,张仲景被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并因此出任长沙太守。公元195年以后,大规模的伤寒病又开始在全国各地漫延流行,不到10年时间,仅张仲景自己家族200多口人就病死了134人,单因害伤寒而死的就有90多人。在家乡疬疫暴行的情况下,张仲景毅然辞去太守之职,返回故里,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

外科祖师华佗是怎么行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