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1000问
1703100000042

第42章 兴衰有凭 国运无常——走向世界的隋唐文明(8)

公元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杀了,立了他的儿子李恒做皇帝,就是唐穆宗。穆宗即位后,又进行进士考试。那年的主考官叫钱徽,是个很正直的人。考试之前,朝中两个大臣因为有熟人参加考试,私下托钱徽照顾,钱徽秉公处理,没理睬他们。正巧李宗闵的一个亲戚应考,却被钱徽选中了,那两个被拒绝的大臣怀恨在心,就在穆宗面前告钱徽徇私舞弊。穆宗问翰林学士,李德裕出于报复,说这事是真的。穆宗很恼火,就降了钱徽的职,把李宗闵也贬谪到外地去了。

李宗闵知道是李德裕害了他,心里自是愤恨不已。牛僧孺很同情李宗闵,就与他结为同盟,又联络了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处处与李德裕对着干。李德裕也不甘示弱,也就同士族出身的官员联合起来,与李宗闵、牛僧孺针锋相对,两下里明争暗斗,弄得越来越厉害。

过了几年,唐文宗即了位。李宗闵依靠宦官的支持,当上了宰相。然后,他又向文宗推荐,把牛僧孺也提为宰相。这两个人大权在握,一同排挤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往西川。

文宗的皇位是宦官立的,上了台之后又处处受到宦官的控制。对此,文宗很是气恼,就一心想除掉宦官。于是,就发生了“甘露之变”,文宗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了。在这之前,文宗就被宦官操纵,对到底是用李德裕,还是用牛僧孺没个主见。这样一来,文宗被宦官看得更死,什么都得听宦官的。因此,哪一派与宦官的关系更密切,哪一派就得势、就掌权,而另一派就没好日子过。两派势力在朝廷上就像走马灯似的,转来转去,把朝政搞得一刻也不得安宁。

文宗去世,武宗即位。李德裕又得了势,当上了宰相。他一上台,又大肆排斥李宗闵、牛僧孺,把两个人都贬到外地去了。

公元846年,武宗病死,宦官们立了武宗的叔父李忱做了皇帝,就是唐宣宗。宣宗对朋党之争很是反感,武宗时期的大臣一概不用。直到这时,这场朋党之争才算收了场。然而,40年的争吵、动荡,使日趋没落的大唐王朝更加混乱,不好收拾了。

你知道“甘露之变”的经过吗?

公元826年,宦官王守澄等拥立穆宗第二子李昂即位,是为唐文宗。文宗在位期间勤勉听政,倡导节俭,一心一意想除掉辖制自己的宦官。

公元830年,文宗任用宋申锡为宰相,要他秘密铲除宦官势力,但因时机不成熟,计谋破产。后来,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王守澄手下有个官员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起来。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夫。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官员,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便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宰相。

文宗既重用郑注、李训,便准备倚重二人剪除宦官。公元835年,郑注建议文宗剥夺王守澄的实权并将他毒死。两人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与王守澄有矛盾,奏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接着,李训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后,文宗给了他一杯毒酒,将其毒死。

接着,郑注和李训计划在下葬王守澄的时候,要求所有宦官都为王守澄送殡,然后以所率亲兵怀藏利斧将其全部砍杀。但李训求功心切,决定抢先下手。公元835年,李训提前在宫中部署了兵力,等文宗上朝后,假称大明宫左金吾大厅之后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甘露是预示天下升平的祥瑞),诱使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前往,想一举诛杀宦官。没想到,被仇士良看出破绽,他们立即返回大殿,挟持着文宗直往内宫夺路而逃。待缓过神来之后,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追杀所有参加预谋的官员,李训、郑注全家都被杀害,与事变有关无关的朝廷官员也有上千人被杀。

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诛杀弄权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了,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唐武宗会昌灭佛导致了怎样的局面?

公元845年,即唐武宗会昌五年七月,武宗颁发了一道禁佛的诏令,随后又派出御史多人,分赴各道,监督执行。天下百姓苦佛日久,闻风而动。御史们乘着驿马还未出关中,朝廷已闻捷报:全国寺庙多拆毁,连墙基也被刨掉种上庄稼了。诗人杜牧赞扬说:“僧佛在中国为害已达六百余年,我生有幸,亲眼看见圣人一挥手,僧佛就被铲除了。”诗人的心情同当时黎民百姓的心情是相连的。不久,朝廷颁布了禁佛的诏书,历数佛教罪状,公布了灭佛的成果。凡废毁大、中寺院4600多所,小的寺庙4万余座。僧尼还俗260500人。没收良田数千万顷,放免寺院奴婢15万人,并给土地自谋营生。

会昌灭佛,摧毁了寺院经济,解放了劳动力。当年朝廷控制的户口数字,比会昌初年增加一倍多,达495万余户。那时的户口数字未必确凿,但户数迅猛增加的趋势是可以相信的。这肯定同灭佛有关。

会昌灭佛,实际并未全灭,在长安、洛阳都留下了几所寺庙,每州也留下一所。这些寺庙的隶属关系也从祠部改为主客。祠部是主管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主客是负责外国朝贡的。这样的变更,意思是朝廷已不再把僧侣视为中国人了。唐代佛教从此一蹶不振。

唐宣宗即位之前是如何韬光养晦的?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原名李怡,成年后被父亲宪宗封为光王,是穆宗的弟弟、武宗的叔叔。宣宗的母亲原是反贼的小妾,叛乱平定后被宪宗收入宫中,后来产下李忱。出身卑微的宣宗自幼严重寡言,在皇族中有“白痴”的绰号。文宗、武宗兄弟在位的时候,经常于宴饮享乐时逗他说话,以供取笑。公元846年,武宗去世后,宦官们以为“迟钝”的李忱容易控制,于是拥立他为皇帝。然而,宣宗即位后仿佛换了个人,原本失望的朝廷大臣们这才看到他以前隐藏起来的刚毅决断,让心怀不轨的宦官们懊悔不已。

宣宗即位时已经37岁了,他在青年时期曾出家为僧,在登基后不久,便将鼓动武宗“灭佛”的道士赵归真等人处死,随后下诏恢复天下佛寺。为了给父亲宪宗报仇,宣宗又派人毒死了郭太后。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体现出宣宗谋定后动、一击制敌的做事风格。然后,宣宗着手解决了著名的“朋党之争”。

宣宗以勤俭治国,多次减少赋税,还注重人才选拔,使唐朝的上下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他还趁吐蕃、回纥衰微的时机,派兵收复了河湟之地,打败了吐蕃,使唐朝出现“中兴”局面。在唐朝的历代皇帝中,宣宗是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

历史上谁是发现氧气第一人?

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人是中国唐朝的炼丹家马和。马和认为:空气成分复杂多样,主要由阳气和阴气组成,其中阳气比阴气多得多,阴气可跟可燃物化合,在空气中消失,而阳气则可安然无恙地保留。阴气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钾)等物质中,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来。阴气在水中也大量存在,只是很难把它们取出来。马和所讲的阴气阳气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氧气”和“氮气”。

马和的发现比欧洲早1000多年。马和把毕生研究的成果记录在一本名叫《平龙认》的书中,一直流传到清代,后被德国人乘乱抢走。

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使唐朝灭亡的吗?

公元875年,濮州(今山东鄄城)人王仙芝率领几千人在长垣(在今河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很快攻占了曹州(在今山东)和濮州。附近农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一下子发展到几万人。

在王仙芝起义军占领的冤句(在今山东)有个私盐贩子黄巢,年轻时曾经到长安应考科举,没有考上。黄巢在长安愤慨地写下了一首《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显示了推翻唐朝的决心。这时,黄巢看到王仙芝起义,也组织几千人起兵响应。

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朝廷提议招降王仙芝。王仙芝准备接受朝廷招安,黄巢一气之下,自己带领队伍作战去了。王仙芝的力量大大削弱,朝廷便不再理会他。不久,王仙芝兵败被杀,余下的残兵就投奔了黄巢。大家推举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太保均本大将军”。

黄巢带领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官军力量空虚的南方挺进。他们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一直打到了广州。然后,起义军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打到了洛阳,洛阳官员马上开城投降了。接着,黄巢又下令向长安进军,走小路攻破了潼关。唐僖宗由几百个士兵保护着,慌慌张张地逃往成都去了。黄巢带领起义军开进长安,百姓兴高采烈地欢迎起义军进城,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黄巢在长安当了皇帝,国号叫大齐。新政权建立了,但控制的地方却非常小。黄巢一直流动作战,打下的地方都没有派兵把守;他一走,这些地方又被官军占领了。

唐僖宗逃到成都以后,集结军队把长安包围起来。几十万起义军挤在一起,粮食都吃光了。后来,黄巢手下的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唐僖宗又调来了沙陀族酋长李克用的骑兵,击败了起义军。黄巢见形势不利,就撤出了长安,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