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1000问
1703100000046

第46章 前有黄袍加身 后有壮烈投海——封建文明巅峰的两宋王朝(2)

宋太宗知道辽兵被打败,就派兵攻打太原城。北汉皇帝刘继元得到辽兵惨败的消息,万般无奈,只好投降宋朝。于是,刘继元率文武百官到北城外恭恭敬敬地迎候宋朝皇帝一行,听候发落。不料,正当受降仪式接近尾声之时,在太原城楼上传出一声大喝:“主子投降,我不投降!誓与宋朝战个你死我活!”众人闻声皆向城楼望去,赵光义也不禁抬头相望。只见太原城楼上有一员金盔银甲的大将,威风凛凛、煞是雄武。旁边知情人立即告诉赵光义,此人便是刘继业。刘继业本姓杨,只因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屡立战功,被北汉主刘崇赐姓为刘。他现任北汉建雄节度使,名震南北。赵光义对他早有耳闻,爱才心起,便派朝中德高望重之人进城对其好言相劝,特别指出为保全城中百姓不要再战了。刘继业是忠义之士,这才大哭一场,开门放宋军进城。赵光义见招降了刘继业这员大将,万分高兴,当即封其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同时厚厚赏赐。从此,刘继业恢复原姓为杨,他就是世人传颂、颇具传奇色彩的杨令公。至此,北汉灭亡了。

宋代是谁小小年纪就能“三步成诗”?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以生活奢靡著称于时。宋朝政治家、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进士,宋真宗时任宰相。

寇准从小天资聪慧,人皆称为“神童”。一天,其父大宴宾客,饮至正酣时,有一客人提议道:“闻令郎善诗,请即席吟一首,如何?”主人乘着酒兴答道:“好吧,让孩儿作诗助兴,也好当面向诸位请教。”于是命家人唤出小寇准,让他对客吟诗。其时,寇准只有7岁,他若无其事地笑着说道:“请出题。”客人说:“我们这儿离西岳华山不远,就以华山为题,作一首《咏华山》吧。”寇准在客前踱步思索,一步、两步,刚迈出第三步,高兴地说:“有了!”一首五言绝句便随口而出,诗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举座闻之,交口称赞:“三步诗!三步诗!这是一首三步诗!”“超过史青五步,更超过曹植七步。”“兼且是小孩呢!”“还有,‘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诗中佳联,道出了西岳华山之险峻雄奇!”大家都为寇准的才华叹服,异口同声地对其父道:“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果不其然,7岁已三步成诗的寇准,40出头就成为宰相了。

真宗设置市舶司的目的是什么?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各类商品交换特别活跃,对外贸易非常发达,泛海而来的外商日益增多。为了完善对外贸易的管理,公元999年,宋真宗赵恒诏令在杭州和明州(今浙江宁波)两个沿海港口设立市舶司,使外来商客经营得到方便。市舶司,又叫市舶使司、提举市舶司,它的管理官员有市舶使、市舶判官等。掌管的主要事务有:收购海外运来的货物,用来专卖或上缴;接待各国贡使,招待外商,并对外国商人的经营进行管理和监督;管理本国商船及海外贸易征税;等等。设置市舶司的港口一般选择在近海受潮汐影响小而又能通航的河口,为后来中国沿海通商口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杭州港和明州港是宋朝针对朝鲜、日本等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后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北宋政府经常在沿海口岸设置新的市舶司,到北宋末年已经增至6个。

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萧太后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迫使宋朝求和。出兵之前,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绪又指挥了传统的“射鬼箭”仪式,然后命令大军向南进发。辽军攻势迅猛,宋军难以抵挡,辽兵所向无敌,连续攻下唐州、瀛州、祁州,然后向澶州(在今河南濮阳西南)进兵。

寇准向宋真宗赵恒建议,应当派兵先守住天雄(今河北大名),牵制敌人,不让辽军深入至黄河岸边,并建议让主张迁都的王钦若带兵驻守天雄。赵恒同意,命王钦若去要地天雄,王钦若吓得魂飞魄散,但又不敢抗旨,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

萧太后在逼近澶州途中,得到王继忠转达宋朝的求和之意,当即表示同意讲和;但命令辽军继续进兵,以增加和谈的份量。不久,辽军占据澶渊。

赵恒听说这个消息,忙派大臣曹利用到辽营议和,同时下诏宣告天下:他要御驾亲征。就在宋朝使臣曹利用来到辽营之际,萧太后得报:大将萧挞凛中箭身亡!萧太后大惊,但很快镇定了情绪,与宋朝使臣谈判。曹利用与萧太后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理:一个说辽军不该占据宋朝国土;一个说这些地方石敬瑭已送给辽朝……萧太后说:“如此看来,只有开战解决了?”曹利用忙说:“臣此来之目的为和不为战。如太后同意议和,财帛多少可以商量。”

萧太后让曹利用先下去休息,她同皇帝沟通一下意见。耶律隆绪问:“母后,我们求关南之地,大概宋朝不会答应。如果肯进贡财帛,可订和议吗?”萧太后说:“这次南伐,就是要迫使宋朝订盟,使边界两朝人民过安定的生活。我也料到他们不会轻易让出关南数州。倘若为了争夺这几个州城,战争何时才会平息?再说,萧挞凛又阵亡了……”萧太后说到这儿,伤心落泪。一会儿,向丞相韩德让下了命令,在两天内攻下通利军城(在今河南)为萧挞凛报仇;又命令韩杞为使臣随曹利用去见宋朝皇帝,商谈议和条件。

赵恒已率大军到达澶州,听说辽军就在附近驻营,吓得又提起迁都之事。寇准只得再次给赵恒打气壮胆。赵恒勉强答应不迁都了,但坚持议和。

辽朝使臣韩杞来到澶州行宫谈判,赵恒让寇准负责和谈,可以贡钱百万。寇准对具体参加谈判的曹利用说:“皇上虽然说可给辽百万,但你与韩杞谈判如果答应给财帛过30万,我就立即杀了你!”

曹利用害怕寇准,自然不敢多给,最后达成协议:宋朝每年送给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辽不再追索关南数州;辽帝称宋帝为兄,宋帝称辽萧太后为叔母。自此,辽朝与宋朝结束了多年的相互征战。

宋真宗在哪座名山封禅?

澶渊之盟后,宋朝国势趋于平稳,王钦若为了排挤宰相寇准,亟言澶渊之盟为莫大耻辱,寇准遂被罢相,而宋真宗赵恒也常为难以洗刷城下之辱而怏怏不乐。王钦若等迎合真宗想建功立业的心理,竭力鼓吹为圣人的神道设教。当时宰相王旦对此表示反对,真宗特诏王旦共饮,临走又送他一坛黄封御酒。王旦拆开一看,竟是一罐耀眼的珍珠!王旦长叹一声:“皇帝行贿,要堵住我的嘴,奈何?”从此违心地依从真宗,对这类蠢事不再发表异议。

公元1008年,正式议定行封禅,宋真宗命枢密院王钦若、参知政事赵安仁同为封禅经度制置使,权三司丁谓掌度封禅所需粮草,王旦等主持有关的礼仪。大兴土木,修筑道路,建立行宫,东行泰山封禅的各类准备活动由此全面展开。同年十月,真宗一行自澶州(今河南濮阳)至泰山,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封禅。之后,又进行祭孔活动,真宗亲谒孔子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十一月回京,前后47天。自封禅还后,满朝文武官员争相献贺功德,真宗则大行赏赐,举国若狂。此次封禅共耗费830多万贯钱,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

梅妻鹤子指的是谁?

林逋是宋朝著名诗人,出生于儒学世家,少年时聪明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唯独不会下棋。林逋性情淡泊,爱梅如痴。他种梅360余株,将每株梅树上所结的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之中,每天取一包作为生活费。等到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

林逋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这句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

除了梅花,林逋还喜欢仙鹤。他从家乡带去杭州两只仙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每天早上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傍晚复归笼中。林逋常常泛舟游览西湖,每有客人来访,书童请客人入座稍候,然后打开鹤笼。林逋看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

林逋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当时的人说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

柳永成于何事败于何事?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柳永年轻时一心追求功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惜运气不好,屡考不中。柳永一再落榜,极度失望之下,曾写了一首《鹤冲天》的词自我解嘲: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游荡,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词虽然流露出柳永名落孙山之后的愁闷情绪,但主要表达了他看淡功名利禄,向往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听人唱完此曲,很不高兴。后来,有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柳永本来已经榜上有名,但殿试时点到他,赵祯说:“这个人喜欢在花前月下‘浅斟低唱’,又何必要这个‘浮名’?我看他还是填词去吧。”

此后,柳永就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三变虽然仕途不畅,却占尽了词坛风流。他本来就精通音律,善于写歌词,对当时民间广泛流行的新曲调非常熟悉。每来到一个都会,出入秦楼楚馆,他就文思如潮,以自己非凡的文学才华,为歌伎们填制了许多词曲,四处传唱,以致当时的人纷纷传言,只要有水井处,就会有人唱柳词。

包拯令人称道的是哪一点?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公元999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包拯自小严守父教,刻苦读书,28岁时考中进士,由此登上仕途。包拯担任过权知开封府、三司使、枢密副使等多种重要职务。因为他曾被授予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等官衔,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包待制”、“包龙图”。在包拯的宦游生涯中,有许多品行是当时的官吏难以比拟的,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就是他的铁面无私。

包拯在做庐州知府时,接到许多合肥县人控告包拯的舅舅抢占民田,横行不法的状纸。包拯问合肥县令:“这些案件为何不审理?”县令说:“那些人都是无理取闹,我已经命人把他们赶跑了。”包拯听了很生气,转身拂袖而去。数天之后,包拯派捕快将舅舅缉拿归案,亲自审理。他把平民百姓送来的状纸一份份都摆在面前,又令衙役找来原告和证人,然后让衙役将舅舅带上大堂。舅舅抬头一看,坐在堂上审他的竟是自己的外甥,气得扑上前去要打包拯,立刻让衙役拉开了。但舅舅嘴里还在骂包拯不仁不义,包拯怒喝道:“大胆罪犯,你为非作歹,扰乱乡里,不但不老实认罪,反辱骂本官,是何道理!拉下去,打!”衙役们立刻将舅舅拉下,重打四十大板。从此,他那些亲戚们再也不敢仗势胡为了。

毕昇发明泥活字有什么意义?

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第一套活字印刷系统。据《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用胶泥刻字,字的厚度薄如铁钱,每字一印,用火焙烧使之坚硬而成活字。排版时,先在铁板上放置松脂、蜡和纸灰,铁框排满活字后,用竹条楔入塞紧,放在火上加热至药熔掉,用一块平板按压字的表面,使整版字平如砥,最后在字表上面压一张纸,即可印刷。活字印刷的优点主要是减少反复雕刻字模的过程。用泥活字可印刷许多书籍而不会磨损字模,从而大大提高印刷效益。后代的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均由泥活字发展而来。

毕昇发明泥活字,比德国丁·谷腾堡发明铅活字早了400多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一次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西夏国为什么始终被宋朝压制?

公元1038年,赵元昊正式宣布自己为皇帝,国号为大夏。因为大夏国在宋朝的西北方向,历史上就被称为西夏。赵元昊就是夏景宗,都城在兴庆(在今宁夏)。西夏控制着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和陕西、内蒙古的一部分。赵元昊仿照宋朝的制度建立了西夏的官制,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西夏文字。

公元1041年,元昊亲自领兵攻打渭州(在今甘肃)。宋朝大臣韩琦在那里指挥,范仲淹劝韩琦以守为主,但韩琦却主张主动出击,结果导致了好水川战役的失利。宋朝既要和辽作战,又要和西夏作战,并且都打了败仗,不得不花钱买和平。由于连年打仗,党项族的生活也很困难,加之赵元昊看到自己的力量灭不了北宋,不如答应议和。于是,公元1044年年底,宋和西夏立下盟约,西夏对宋称臣,但宋每年要赐给西夏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赵元昊名义上是宋朝封的王,而实际上就是西夏的皇帝。两国议和后,在边境上开设了许多市场,西夏人通过市场和内地人做买卖,西夏的政权不断稳固。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军队所灭,前后共统治了90年。

什么事件是王安石变法的铺垫?

公元1043年,宋仁宗赵祯面对内外困局,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欧阳修等为谏官,“欲更天下弊事”,实行改革。范仲淹在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的支持下,综合自己多年来的改革思想,于当年九月写成《答手诏条陈十事》,呈给赵祯,作为他改革的基本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考核官吏,整顿吏治;惩办贪污,裁汰冗官;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提倡农桑,减轻徭役;发展军屯,加强国防;等等。随后,宋朝进行了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方面的改革,时称“庆历新政”。

在政治上,范仲淹主张严格考核各级官吏,限制特权势力。在经济上,为了挽救财政危机,范仲淹主张“劝课农桑”,减轻徭役“以宽民力”。在军事上,范仲淹主张“兵在于民,且耕且战”和“择将于伍”。

庆历新政的措施侵犯到一些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宰相章得象联合台谏官员攻击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是“朋党”,说他们“欺罔擅权”、“怀奸不忠”;夏竦诬陷富弼密谋废仁宗。范仲淹、富弼被迫出朝,反对派乘机排挤拥护新政的官员。公元1045年,杜衍、韩琦、欧阳修也先后遭贬出朝,“庆历新政”以失败而告终。庆历新政虽然没有改变大宋王朝的内外交困,但却为王安石变法吹响了前奏。

狄青为什么能从士兵做到枢密使?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赵元昊称帝以后,宋朝抽调了一部分禁军到山西去防备西夏的进攻,狄青是这批禁军中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一次,西夏兵进攻保安,狄青主动要求担任先锋,出击西夏军。狄青上阵之前,总要先把发髻打散,披头散发,再戴上一个假面具,只露出两只眼睛。他手拿长枪,带头冲进敌阵,东挑西杀。西夏士兵本来看到狄青这副打扮就很害怕,再看到狄青这么勇猛,顿时阵脚大乱,纷纷败退。狄青带领宋军冲杀过去,打了一个大胜仗。从此,西夏士兵一听到狄青的名字,就吓得不敢上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