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1703200000031

第31章 隋朝大业(2)

612年,四方应征的兵士全部到达涿郡。杨广令左右各12军分为24路,向平壤出发,全军共113万人,号称200万,运输粮饷的民夫比兵士加倍。二月初九,第一军出发,以后每日发一军,前后相距40里,连营渐进,实际上经过40日,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衔接,鼓角相闻,旌旗相望,长960里。御营分6军,最后出发,长80里。《隋书》说“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杨广依据高丽会投降来部署战争,严令诸将:凡军事进止,都要奏报等待命令,不得专擅。又令诸将:高丽如请降,必须抚慰,不得纵兵进攻。隋兵渡辽河进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守城军每遇危急,就声称要投降。隋军不得不停攻,驰奏请旨,等到请旨回来,守军补充完备,又坚实拒战。如此再三,杨广还是深信高丽会投降,辽东城和其他城池也就一个不曾攻取。隋大将来护儿从海路到平壤城下,被高丽守军击败。大将宇文述等军渡鸭绿江,攻至平壤附近,又被高丽军击败。来护儿所率攻城精兵4万,逃回船上者仅数千人,宇文述等所率30万人,除卫文升一军不败,其余溃军逃回辽东城下,只有2700人。杨广大怒,率残余军回洛阳。第一次征高丽失败。

失败并没有使杨广接受教训,他在退兵时就下令继续搬运黎阳、洛口、太原诸仓谷物北上。613年,再次在全国征发兵士集中涿郡;四月,杨广再渡辽水,和上次一样攻围辽东城,一个多月仍没有攻下;六月,在黎阳督运兵粮的杨玄感起兵攻东都的消息传到前线,杨广有后顾之忧,只好退兵。同时,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第二次征高丽失败,不但使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分裂了。同年八月,杨玄感败亡。但农民起义军却风起云涌,隋王朝处于崩溃前夕。

杨广妄想以对外的胜利来扭转危亡的命运,于614年发动了第三次东征。三月,杨广又到涿郡,七月到达怀远镇。高丽虽两败隋军,却因连年战争,所受损失也非常严重,所以立即遣使请和,并交送隋的叛将斛斯政。这次战争是在义军遍地的形势下发动的,征集的士兵多因道路阻隔,不能如期到达,有的根本没有来,来的又因沿途多有逃亡,以致兵员不足,实是凑合成军。杨广也感到无法把战争进行下去,只好因高丽请和乘势收兵。

隋文帝统治时期,民众辛勤地积累起来的财富,被隋炀帝用游玩、扩张、侵略三种形式,迫不及待地加以消耗,特别是三次侵略战争,民众死亡流离,实在不能再容忍下去。要摧毁这个残暴统治,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农民大起义。

隋末大起义

隋炀帝三次攻高丽,在全国范围内连年征发兵士和夫役,每一个劳动民众穷困以外再加上死亡的威胁,有些人为求免于死亡,甚至自断手脚,称为福手、福足。暴政惨毒到这样的地步,大规模起义也就蓬勃地发动起来。

616年,南方林士弘、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等,都在本地区显出高于其他首领的力量,农民起义军有逐渐形成几个大势力的趋势。隋朝官吏也在这一年里开始割据称雄,成为推倒隋朝的另一种势力。到617年,农民起义和隋官割据摧毁了隋统治,隋炀帝只好在江都等待死亡。

李密反隋

李密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作为魏国的都城。魏将孟让夜袭洛阳外郭,烧掠丰都市,洛阳居民都迁入宫城,抵御魏军。李密招集了大量豪帅,蒲山公营的纪律对这些豪帅是没有约束力的。李密缺乏驾驭群帅的才能,也就是缺乏引导群帅遵守纪律的才能,因之,归附的豪帅愈多,李密的反隋行动愈受到牵制,最后归于失败。

隋大将裴仁基率兵降李密,李密使裴仁基、孟让率兵2万人袭破回洛仓,烧天津桥,纵兵大掠。当时越王杨侗留守洛阳,有兵20余万,足以守卫城市,李密军烧掠,更使隋军守城愈益坚固。李密退归洛口,杨侗搬运回洛仓米入城,李密再取回洛,形式上逼近洛阳,实际是顿兵坚城之下,陷于被动。隋炀帝令关中出兵救洛阳,有人劝李密使翟让守洛口,裴仁基守回洛,自率精兵入关,袭取长安。既得西都,号令天下,可以成大业。李密说,这确是上策。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杨侗得关中援兵,大破李密军。李密逃回洛口,形成与洛阳相持的局面。

李密率众攻向洛阳,大破隋兵,又取回洛仓。隋炀帝令王世充率江淮精兵救洛阳。李密遣徐世率兵袭破黎阳仓,开仓赈济饥民,10天内得兵20余万人。王世充统率各路救兵,会同洛阳兵共10余万人击洛口,与李密军夹洛水互击,各有胜败。

翟让起义在瓦岗

翟让,河南东郡韦城人,曾任隋朝东郡法曹(古代司法官员),后来犯了罪被判死刑,关在牢里等候执行。看管他的牢头叫黄君汉,是个侠客,认为以翟让的才能,会成就一番事业,死于牢狱实在可惜,于是晚上偷偷放了翟让叫他逃走。翟让也很有义气,不肯走,说如果自己走了,官府追究责任一定会连累救命恩人。黄君汉大怒,说道:“我今日救你不是为了别的,只是看你是个大丈夫,在这乱世里能救百姓之命,你以后努力自勉就是对我的报答了,何必现在作此儿女之态!”于是,翟让逃到东郡境内的瓦岗聚众起义。

在单雄信、徐世(后来被李渊赐姓李,改名为李世,他与翟让起兵时年仅17岁)的辅佐下,翟让的瓦岗军发展迅速。由于瓦岗地近运河,是舟商漕运的要道,翟让等据此夺取运河上公私船只的货物,所以军资充足,来归附的民众有万余之众,成为河南、山东一带义军中最强的一支。此时,因参加杨玄感起事而亡命雍丘一带的李密投奔瓦岗,为翟让出谋划策。翟让接受李密的建议,先说服附近小股起义军来归附,然后攻下荥阳的金堤关和附近一些小县城,一时瓦岗军声威大震。

窦建德河北起义

窦建德为清河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人,出身农民,因帮孙安祖反官府,全家遭杀害。611年,窦建德率200人投奔高士达义军,与高士达共同起义。在高士达与另一河北义军首领张金称被隋军杀害后,窦建德成为河北义军的领袖,有部众10多万人,转战于河北中部。

617年初,窦建德在河间称长乐王,年号丁丑,攻占信都、清河等郡。杨广命涿郡留守薛世雄带兵3万驰援洛阳,欲击瓦岗军。薛部行至河间,遭窦建德义军埋伏,窦建德又亲率精锐袭击隋营,隋军大乱,自相践踏,损兵折将。这改变了河北地区官军与义军的力量对比,义军声势大振,而官军主力被消灭。这一次战役有力支援了瓦岗军对东都洛阳的进攻。同年,窦建德改称夏王,建权“夏国”,设置百官,控制了整个河北。他劝课农桑,发展生产,自己布衣素食,艰苦朴素,深为河北人民爱戴。

宇文化及杀杨广

在起义军的猛烈攻击下,隋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众叛亲离,许多地方官纷纷起兵反隋。被农民起义军吓破了胆的杨广躲在江都不敢回长安,天天心惊肉跳。

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乘机在江都发动了兵变。三月的一天,一个宫女跑来向杨广报信:“不好了,宇文化及造反了!马上就要杀进宫来了!”杨广浑身发抖,急忙换了一身衣服,逃到西阁。宇文化及杀进宫来,杨广看到哗变的士兵手里明晃晃的刀,哆嗦着说:“我犯了什么罪?”士兵说:“你发动战争,荒淫无度,还说没罪吗?全国百姓都痛恨你这个昏君,人人都要杀了你!”杨广怕挨刀,自己从身上解下一条绸带,士兵们用这条绸带把他绞死了。

杨广被杀以后,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立秦王杨浩为皇帝。这时候,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另一方面,义军首领翟让残忍贪财,部属离心。李密听信谗言,在宴会时杀死翟让。翟让的贪暴,即使比一般豪帅更坏些,但终究是瓦岗起事的首领,推戴李密,也显示在短时期内并无夺位的野心,李密不能感化翟让,又不能包容翟让,用阴谋杀人,只能说明李密智短量窄,不足以成大业。翟让死后,李密部属开始心怀疑惧,李密也开始妄自尊大,疏远旧将,不爱惜士卒,一时勃兴的气象转变为败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