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1703300000027

第27章 戊戌维新派为何求助于袁世凯

甲午战争,中方的战败结果就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涉及的赔款金额和割地面积之大,皆前所未有,在国内掀起了巨大的反对声浪。当时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得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激愤不已,委托维新派领导者之一的康有为代表数百志士上书清政府,陈述变法主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从康有为的变法主张中,光绪帝似乎看到了清朝振兴的希望。所以,他决心支持康有为,执行新政。戊戌变法遂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整个变法过程中,一开始,慈禧等保守派并没有阻挠,因为变法对清廷的统治并无伤害。但不久之后,戊戌变法便触犯了一些守旧派的利益,守旧派甚至开始派人散布“皇上病重”和“皇上与维新派阴谋加害慈禧太后”的谣言,又去向慈禧报告新政的流弊以及众大臣的意见。慈禧对变法一事本来就持观望态度,既不明显支持也不反对,就是要看光绪到底怎样变,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结果,竟然传出这些说法,慈禧当然不能容忍。于是,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与荣禄借天津阅兵之机发动了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在瀛台。七天后,慈禧下令将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维新派人士处死。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也是为维新变法流血的第一批人。

在光绪帝被囚禁之前,维新派已经得到风声,荣禄将会做出对己方不利的举动。于是,维新派便去找荣禄的党羽袁世凯帮忙。袁世凯却背叛了维新派,致使“戊戌六君子”被抓。袁世凯如此人品,为何当初康有为和谭嗣同就相信他会帮忙呢?这其中是有许多原委的。

甲午海战中国失败,还签订了《马关条约》。参加这场海战的袁世凯心中并不好受。袁世凯认为,清廷失败原因有二:其一是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工作,其二是装备不良。倘若朝野上下能够同心协力,国家怎么会面临如此灾难。袁世凯深感日本的野心不止于此,必将再犯中国,也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敌人。中国唯有自强,才能守住江山。恰在此时,维新派提出种种政策有自强之意。袁世凯觉得维新派主张甚合自己的心意,便主动结交康有为等人。康有为早已知晓袁世凯手握军事大权,又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若是能将其拉拢到维新派一边,于变法大大有利。

袁、康双方都想互相利用,便有了二人义结金兰这一幕。但袁世凯的用心不仅仅是这一层,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飞黄腾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也相当清楚清廷是慈禧太后在掌管,便主动接近慈禧的亲信兵部尚书荣禄,成为荣禄麾下一员得力干将。也正因为如此,当康有为等人截获荣禄将要囚禁光绪帝的消息时,便立刻想到去找袁世凯帮忙。

袁世凯本来并不是不帮康有为,而是从李莲英那里得知慈禧太后属意要除掉维新派。他想,维新派再强、光绪帝再有权力,那也强不过、大不过慈禧太后,要是帮助康有为,很可能连累自己。权衡利弊之下,袁世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背叛了维新派。

一些人认为,维新派之所以会失败,跟袁世凯有很大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诸多学者都曾总结过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三种观点。其一,康有为的维新理论可以从《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看出,康氏在两篇文章当中言论大胆,说中国历代相传的儒家经典都是假的,这对于几千年遵循孔孟之道的中国社会无疑很有冲击力。他希望通过这种说法来颠覆人们的观念,但遭到守旧派的极力排斥,给变法带来很大的阻力。其二,康有为的思想是用“西学为营养,哺育出来的思想”,但他又披上中国古老学术的外衣。这就导致中西方思想在结合的时候有些脱节,过于理想化而不符合社会实际。其三,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是不可能令国家除旧布新的。

因此,这时再看袁世凯对戊戌变法失败所起的作用,或许是康有为等人有眼无珠错信了袁世凯,但就算袁世凯不去告密,维新变法也不可能迎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