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穷什么
1703400000010

第10章 做人缺少品位——穷人的处世(2)

家园被毁,亲人被杀,可以说没有比此更大的仇恨了,这种仇谁都想报。可是,当这位农户的儿子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找到凶手时,才发现那位凶手已疾病缠身,躺在床上,失去了抵抗能力。他请求农户的儿子给他致命的一枪。然而,农户的儿子把枪举起后又颓然放下了。

结果是,农户的儿子沮丧地走出破烂的小木屋,在洒满夕阳的大草原中沉思:我放弃了一切,虚度了十几年的光阴,为的就是报仇雪恨,如今我也老了,报仇,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乐于忘记是一种心理平衡。有一句名言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必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了。乐于忘记是富人的一个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乐于忘记,也可理解为“不念旧恶”。人是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人与人之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意,诚惶诚恐,你不念恶,礼义相待,进而对他格外地表示亲近,也会使为“恶”者感念其诚,改“恶”从善。

的确,复仇是很劳心费力的事情,如果为报仇而绞尽脑汁、劳力伤财,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第一,报仇需要精神投入。

每天筹划着报仇这件事,要耗费多少精力,想到切齿之处,情绪心神的剧烈波动,更有可能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弄不好仇没报,自己还得了精神分裂症。

第二,报仇需要财力投入。

有人为了报仇而放弃一辈子的事业,大有玉石俱焚的味道,就算不丢下一辈子的事业,也要花费半辈子的财力,以筹划报仇的事情。

第三,报仇需要时间投入。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因此,有些仇不是说报就能报,可能三年五载,八年十年,甚至几十年都报不成,就算报成了吧,自己也年华已逝,青春不再。

既然如此,人为何还要去报仇,害得自己元气大伤呢?

还有,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轻重,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有意义、有价值,报仇这件事虽然可解心头之恨,但心头之恨一旦失去,他也可能丧失自我,那报仇还有什么意义?

再说君子是劝人向善的。时间是仇恨的惟一解药,对那些心怀深仇的人,讲道理是无用的。怎么办?君子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既给了报仇者此时不报仇的借口,也给了报仇者思考的时限。同时也救了被恨的人。一句话挽救了两条性命,这正是君子之所为。

再往后说,怨怨相报何时了,十年后,报仇的人若还是去报仇,真的解了恨,之后呢?活着的理由没有了。

可见,仇是大不应该报的,不过有些仇还是不应该忘记的,因为心中有仇恨,就能激发你奋发向上的斗志,刺激你尽快地成长,让你可以用成就来报仇!而一旦你的力量比仇人更大,你的仇人自然不是逃之夭夭就是前来请罪,因为你的成功成为他心头最大的阴影——他怕你哪一天真的下手报仇!所以不报仇才是穷人最好的报仇方式!

7.穷人的“酸”

不知何时起,“穷”和“酸”连在了一起。说穷人,就用“穷酸”来形容。可见穷人的“酸”是突出的,这也是穷人缺品味的一种表现。

酸,有自然属性上的酸,有社会属性上的酸。

前者是指物质的一种化学属性,通常说的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电离而给出水和氢离子的化合物,这就是酸,具有醋的味道。一般人们可以通过味觉、嗅觉辨别出来。这种物质自然属性(甜酸苦辣)中的酸,本无好坏,有人喜爱,有人讨厌,纯是一个中性词。

而社会属性上的“酸”,则多用来对人的品行和做人方式的一种评价,因此,如果将“酸”字用到一个人的身上,称“这个人真酸”时,就纯粹是一个贬义词了。古时候,人们习惯上将一些迂腐、寒酸的文人称作“酸秀才”,在范成大的诗中,就有“洗净书生气味酸”的句子。

当然,“酸”这个字,不仅仅用到“酸秀才”的身上,当有些人的行为(或是做人方式)令他人感到不舒服、肉麻时,人们往往就将“酸”字与这个人联系在一起了。

于是,就有“这个人太酸”的评价。

那么,什么叫做人做得“太酸”呢?因为这纯属个人心理上的感觉和评价,评价标准也就千差万别。大致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是“争风吃醋”式的“酸”。

这类“酸”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书生气的“酸”。这类人,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懂社会真情,一遇到问题,便引经据典,之乎者也,满口是老百姓听不懂的词汇,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然而架子却特别大,显示出很有学问的样子,别人反感透顶,他仍然是津津乐道,一股子“酸味”。

另一类是“文痞式”的“酸”。这类“书生”,很聪慧,也很狡猾,明知自己说的“理论”是一种谬论,明知自己写的文章的确有点伤天害理,拿出来只能是有害于社会,有害于民众,然而,为了卖身投靠,为了个人升迁,为了取媚,为了……总之为了一种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自私目的,什么都顾不得了,于是,尽说昧良心的话,尽干丧尽良心的事,装腔作势,陈词滥调,摆出一副吓人的架势,尽说尽写一些没人要听的、“酸味”十足的“屁话”。

这种“酸溜溜的感觉”还多用在表示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中,“吃醋”就是这么来的。实际中,当人与人处于一种“所属关系”,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时,眼看着曾经对自己非常信任的邻居居然变得信任他人而不信任自己(即失宠),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种“说不出口的酸溜溜的感觉”。

当然,这种“酸”,首先是行为者本身的“自我感觉”所产生的一种“酸意”,接着他(她)便很快地将这种“酸意”反映到自己的行为之中,使其行为带上了“酸”的特点,他人也感到“酸味”的存在,于是就有:“这个人真酸!”一说。

二是“献媚式”的“酸”。

一些人,为了个人的特殊目的对自己特定需要的人进行献媚式的讨好,因而做出使人强烈感受到“酸”的事来。

这种“献媚式”的讨好对象,其地位一般是要比自己“大”或“高”的人(尤其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或是现在或将来对自己“用得着”的人。

在这些“用得着”的人面前,这些人一个劲儿地贬低自我,将自己骂得“狗血喷头”(这种“贬”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讨好对象的“伟大”和“雄才大略”)。如此一来,一个本来是堂堂正正的自我“缩”得小小的,老的变小的了,男的变女的了,甚至连自己说话的声调都变得非常地矫揉造作起来,原有的做人的真实面具都被统统地抛掉,露出的只是一副“奴相”(正是孙子的面孔),时间一长,这些人的人格甚至都会可能发生变异,这种人,甚至连一点点起码的人格和自尊都不要了。

这种人往往都是没有人格的人。这类人实际上只想高攀权势,因此,浑身假模假样,说出的话,做出的动作,都是要给人看的,都是要取媚于他人的,缺乏人的自尊,没有做人的骨气,只想做人的“装饰品”或附庸。显然,人们从心底就瞧不起这种人。

总之,做人不能太“酸”,穷人更不能“酸”。

8.穷人的贪婪

人都是有欲望的,正因为有欲望,才能培养出上进心,然后一步步地努力前进。但是,欲望超过限度会造成心理的贫穷,甚至使人毁灭。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穷人,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两位穷人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穷人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个穷人心里一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穷人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穷人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嘛!”“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穷人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嘛!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穷人的一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两个眼睛都瞎掉!

原本,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使两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嫉妒”,左右了心中的心态,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两人瞎眼的“双输”!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

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上帝在穷人的身旁出现了,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上帝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上帝就不见了。在穷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穷人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他想:啊,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

到了第二天,他很饿,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于是,他拎着钱袋向河边走去。

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时,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头发也全白了,脸色蜡黄。

他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终于,他倒了下去,死在了他的长凳上。

物欲太盛驱使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

卡耐基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生活的本质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胸怀。

9.穷人的愚昧

与愚昧相连的通常是贫困。而贫困又通常是导致愚昧的主要原因。比如说迷信,在穷人中的泛滥程度绝对是大于富人群体。尽管也有不少富人求神拜佛,但除了获得片刻的心理安慰,只有他们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自己,而绝非神灵。

迷信,一般指信神信邪。从心理学上讲,指人们对内心中认为生命个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鬼神天命等的认同,祈求以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而这种行为,在穷人中尤其盛行。

陈某,女,二十四岁,无业。多次聚众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被公安机关收审,不知悔改。最近又参与迷信活动,为一患病的六岁女孩治病,结果延误病情导致女孩死亡。虽然她不是主谋,但为此自责,自愿来心理诊所,要求心理医生给予帮助。陈某向心理医生作了如下自述:

“我的父母文化都很低,历来相信命运,说自己今生受穷都是前世所致,还请了算命先生给我算命。后来我从算命书上了解到,人都有四柱八字,四柱就是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都处于一定的天干地支,把每个人出生年份的干支、月的干支、日的干支、时的干支凑成八个字,就是八字。据八字可以推算人的吉凶祸福,每个人的命运都在出生时就决定了。你说玄不玄?本来开始我也不相信的,但在十八岁那年,我身患痼疾,高考落榜,又加上失恋,到庙里去求了个签,求人解了,还真神,每条都说中了。于是,我真的相信了这世界上有神灵。你看,如今我仍穿着红袜,挂着护身符,只要我虔诚,神灵一定会保佑我的,如不敬重神灵,就会被五雷劈顶。”

陈某是由病态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挫折导致其产生了异常心理中的迷信心理。其表现为轻信妄言、受骗上当,相信人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决定了的,相信求签的灵验,相信披红挂绿的驱灾、避邪,相信“不敬神灵,就会五雷劈顶”。迷信是当今社会穷人群体中仍有市场的病态社会心理,它是反科学的愚昧心态与行为,若不加以矫正和制止,一定会害人害己危害社会。

王某,女,三十八岁,农民。下面就是她的自述:

“我们那地区的人都认为‘三十八’是个不吉利的数,说每个人的三十八岁都是生命的一个‘坎儿’,这个‘坎儿’是个招灾引祸的节骨眼。因此,我们那儿就特别讲究在过三十八生日时大操大办,把亲戚朋友都请来隆重庆祝一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这个三十八岁的人顺利度过这一年。许多人虽然知道这些做法无任何道理,却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今年我也到了这个‘坎儿’,过完生日心里就感到不安。在家里、在外头,听见喜鹊叫就满心欢喜,听见乌鸦或猫头鹰叫就惶惶不安。

我每天早晨按时给观世音菩萨上香、参拜,求菩萨保佑我平平安安,求菩萨保佑我的生意能够越做越红火。拜过菩萨后,我心里确实感到踏实得多;若是哪天没拜,就心慌意乱,做生意也老出错。

上个月我生了一次病,乡亲们和家里人都说我是妖魔附体,不让我去看医生,而是请法师巫婆来给我驱妖避邪。巫婆告诉我:‘你是冲犯了土地公公,必须每天到山上去朝着老鹰峰磕二十个头,否则今年过不完,你就得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