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穷什么
1703400000006

第6章 观念陈旧落后——穷人的观念(1)

穷人总是按照惯性思维。因此,思维上的局限,观念上的陈旧,成了横亘在穷人与时代面前的一道巨大的鸿沟。“穷则思变,变则思通”的古训在穷人这里并未得到贯穿。他们反倒是抱着那些自以为是的观点,坐“享”其苍白无力的人生。

1.穷人为薪水工作

纵观那些事业颇有成就的富人,往往并不是那些只为薪水而工作的人,而是那些有高尚目标的人。那些只为薪水工作的穷人,做什么事,只会用钱去衡量,他的眼光很狭隘,看不到更远的东西。

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有一些穷人,当他们初入社会时,也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也想得到上司的重用,也想得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他们在工资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工资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但逐渐地,穷人开始对自己现有的状况开始感到满意。觉得工资已能解决自己基本的温饱问题,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追求更多的东西。

也许是耳闻目睹父辈或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穷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上一代人更冷酷、更严峻,因而也就更加现实。在他们看来,工作就是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东西,曾经要想致富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以报复他们的雇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挣的工资,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对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穷人对于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穷人因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已够生活所用,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赚取薪水只是生存的一种需要,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薪水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穷人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温饱只是人最低层次的需要。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满足了温饱的需要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件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穷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穷人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振奋的事情。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俗了。

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安。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将工作仅仅当作赚钱谋生的工具,这种想法本身就会让人蔑视。

富人成功的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2.穷人赚钱最辛苦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当我们花钱的时候,感觉没有花多少,但当我们挣相等的钱的时候,才感觉钱是花着容易赚来难。

唐敏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贸易公司担任秘书,去上班的那天早上她兴高采烈,晚上回来却哭丧着脸对男友说:“原来钱这么不好赚,想想还是读书的日子好过”。

为什么她会这么想呢?因为在学校里花父母的钱,体会不到钱难赚,当自己养活自己才能体会到。

钱的确是不好赚的,穷人要生活就得早出晚归,有时还要加班,放弃私人生活。甚至有些穷人为了上班赚钱,把小孩锁在家里而酿出不幸。此外,还要看老板的脸色,又要和同事维持和谐的关系,更怕工作绩效不好而被降级、炒鱿鱼……钱怎么会是好赚的呢?

表面看上去,那些富人多好,稳坐钓鱼台,大把大把的钞票就哗哗地进来了。但是,富人的钱来得容易,但也有可能血本无归的时候,天底下没有“稳赚”的生意,仅就这一点,富人就要大叹钱不好赚。而为了维持企业的营运,富人无不绞尽脑汁开拓业务,有时连赔本的买卖也要接。此外也要应付同行的竞争,更怕好的人才留不住……有很多富人全身是病,这都是为了“赚钱”而惹出来的,钱哪会是好赚的呢?

穷人或当富人赚钱都不容易,那总也有一些“好赚钱”的行业吧。

非法行业看来好赚,像开赌场、贩毒,出卖肉体,一本万利,可是这种钱也不好赚,一是国家法律不允许,二是他们怕警察来抓,又怕黑吃黑,每天担惊受怕;这种钱绝对不是好赚的,也不能赚。

因此,真正好赚的钱就是去买彩票,可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运气吗?所以说,天底下没有“好赚”的钱。

前面,之所以洋洋洒洒写这么多,是要让穷人体会到“钱难赚”的事实,那么当你工作遇到瓶颈时,才不会怨天尤人,对工作才能兢兢业业,也不会有侥悻之心,不会对钱抱着太大的期望,那么就不会有太深的挫折感了。同时也因为钱不好赚,所以每一分钱都会珍惜,花钱容易赚钱难哪。

那么要让“难赚”的钱“好赚”一些,穷人应该如何呢?

①穷人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有“钱难赚”的认知,严肃地对待工作或事业。态度严肃,做事便不会草率轻忽,事情就容易做成功。

②穷人要有扎实的知识,过人的才能;只懂皮毛的穷人可能赚皮毛钱和运气钱,真正要赚大钱,还得要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若只是半瓶醋,谁会那么傻把钱送到你手上呢?

③穷人要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不要想一出手就要赚大钱。所谓“三十岁前赚满一千万”的说法一般人是达不到的,而这种口号也只会害死穷人。赚钱要有“长期规划”是指不求一时赚大钱,而先求根基打稳,根基稳了,自然会有发展,钱自然就会进来。而打根基也不能速成,可给自己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时间拉长,就不会有赚钱的压力,赚起钱来也越轻松。而事实上,真正赚大钱的人都在四十岁以后,这一点只要你仔细观察即可明白。

④穷人勿以钱小而不赚。赚大钱不易,赚小钱不难。不要不屑于小钱,因为赚小钱也需要能耐,而这正是磨练赚大钱能力的“基本功夫”。有位大企业家就曾说过“赚大钱先从小钱赚起,做大事先从小事做起”,像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最早是卖米的,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台塑王国的。赚小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时间久了,小钱也会变成大钱。

谁都想成为富人,有谁不想出人头地,但除非天上掉“馅饼”,否则钱都要一分一毫慢慢地赚,如果穷人没有“馅饼”可捡,那么先死了当“富人”这条心吧。

3.穷人不愿争利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穷人往往就是那些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人,他们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生活上严谨自好,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单位的领导眼里往往也算是很听话的人,在家里也是老好人一个。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却总是吃亏。也就是说,遵守规则的人并没有得到奖励,而违背规则者却获利甚丰。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却很普遍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久而久之,反倒成为正常现象。为什么穷人总是吃亏?这与穷人羞于争取自己份内利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联系。

有些穷人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认为自己去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标准。而对道德标准的遵从,使他误以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为就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去争取利益。

而且,有些穷人还总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争”便是不道德,因为道德的行为是讲究无私奉献、只讲付出、不求索取的。但事实上,争取自己的份内利益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问题,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乃是天经地义的公理。而穷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以道德感来评判一切事物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一切行为取向,因此,在他们眼里,争取利益就变成了一件不具道德优势的事。

还有些穷人,也认识到了应该去争取一下自己的正当利益,但是却苦于无计可施。因为在争利的过程当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势必要运用一些超出群体规范的技巧和手段,而这一点乃是最不能接受的。于是乎,在某种程度上,穷人把争利的过程与小人行为等同起来,这样,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就不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优势的举动了,而且更成为可耻、可恨的事。

然而,这种“不争”的道德之举,却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这些后果从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甚至还很有不道德的因素在内,这大概是始料不及的。

就穷人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得之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第一,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穷人都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平凡人,穷人要活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肚皮咕咕叫的问题。如果穷人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分的房子未分,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害。

第二,对自己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的人,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作积淀。如果穷人羞于争利,就等于是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这样少登一个台阶事实上很可能就相当于少登了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台阶。无疑,这对我们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要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穷人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对此穷人应有足够的认识。

而从对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不争”之举其实是助纣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正所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实际上,穷人只讲独善其身,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这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不争应得之利,会使不公平的行为逐渐演化为不公平的规则。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天生的规则,一切有关人类行为的规则都是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同一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以后,它就会变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再经过长期地大范围地实行,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对人产生外在的强制力。穷人不去争取自己的应得之利,而不应得者却大得其便,获利甚丰,这就构成一种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类似行为中,穷人可能仍旧不能获得自己的那部分正当利益,而不应得者再次从中获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东西则固化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这样,穷人的忍让和退缩,就不仅仅是一种不利于己的行为,而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行为。自然,在这其中,穷人将成为更大的受害者。

这就需要穷人对社会运行的真实现状有一个客观的审视。可以说,现实并不理想,因为人本身就充满了缺陷。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点,社会上总存在着大量超出正常状况的争取私利的情况,并且他们往往又能取得成功。这些现象,从短期来看是不道德的、反进步的,而从长期来看又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动力,因此是难以杜绝的。现在,世界上还不存在这样一个组织或群体,它可以彻底贯彻某种公正的原则。

面对如此无情的现实,穷人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呢,还是奋起一搏呢?笔者认为,当然是要扼腕而起,坚决捍卫,绝不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穷人应该冲破自己的那种僵化静态的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确保自己的分内利益,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但有利于穷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社会公正法则也是一种切实有力的支持和维护。只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只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方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每个穷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牺牲品,敢于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利可争、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天下才会更加太平,社会才会更有秩序,老百姓才会活得更加心情舒畅。可以说,确保自我正当利益的实现,就是对社会的一种一定意义上的奉献。

4.穷人没主见

“凡事都与人商量”的观念从本质上来说是对自己的怀疑和不确定,处处依赖别人,企图从别的意见里寻找安慰,殊不知人多嘴杂,众人的智慧到头来却并不是最好的答案,反倒因此而走漏风声,葬送机会,得不偿失。

有些穷人在遇到难题时往往主要找几个朋友来商量,这是一般情况,但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有局限,所以富人才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质,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去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

首先,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第二是人多嘴杂,容易走漏风声、葬送机会。

商鞅变法就是这样的情景。当时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秦国的大臣都不太欢迎。商鞅就对孝公讲一番道理:“对于一般人,事情开始的谋划,和他们谈不拢,只能成功之后和他们共同享乐。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于俗人,建立大功大业的人,不必和普通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