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成长课:杰出青少年要克服的54个人性弱点
1704400000020

第20章 告别盲目明确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1)

他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之后,还没有锯到两三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

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不见他回来了。

后来人们发现,贾金斯无论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他曾经废寝忘食地攻读法语,但要真正掌握法语,必须首先对古法语有透彻的了解,而没有对拉丁语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想学好古法语是绝不可能的。

贾金斯进而发现,朝三暮四:用心不专必定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很有限的,掌握拉丁语的惟一途径是学习梵文,因此便一头扑进梵文的学习之中,可这就更加旷日费时了。

他从未获得过什么学位,他所受过的教育也始终没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辈为他留下了一些本钱。他拿出10万美元投资办一家煤气厂,可造煤气所需的煤炭价钱昂贵,这使他大为亏本。于是,他以9万美元的售价把煤气厂转让出去,开办起煤矿来。可这次又不走运,因为采矿机械的耗资大得吓人。因此,贾金斯把在矿里拥有的股份变卖成8万美元,转入了煤矿机器制造业。从那以后,他便像一个内行的滑冰者,在有关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滑进滑出,没完没了。

他恋爱过好几次,可是每一次都毫无结果。他对一位姑娘一见钟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迹。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开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学校上了一个半月的课,但不久便自动逃遁了。两年后,当他认为问心无愧、可以启齿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给了一个愚蠢的家伙。

不久他又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个妹妹的姑娘。可是,当他上姑娘家时,却喜欢上了她的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后一个也没谈成功。

用心不专是一个人生活中的大忌。一事无成是人常常用心不专的恶果。一位智者说,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最强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终也将一事无成。就该像学打靶一样,迅速瞄准目标;像激光一样,把精力聚于一束。世界上无数的失败者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不是因为他们才干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全力以赴地去做适当的工作,他们使自己的大好精力东浪费一点、西消耗一些,而他们自己竟然还从未觉悟到这一问题:如果把心中的那些杂念一一剪掉,使生命力中的所有养料都集中到一个方面,那么他们将来一定会惊讶——自己的事业上竟然能够结出那么美丽丰硕的果实!

成就事业要专心致志、锲而不舍,不能见异思迁,一暴十寒,没有常性。认真就是你用生命,用真实的感情,用全部的热情,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的态度。

抱一守终必有所得

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一入社会就善于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让它消耗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就有成功的希望。

在这方面,蚂蚁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它们围着一大颗食物,齐心协力地推着、拖着它前进,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难,要翻多少跟斗,千辛万苦才把一颗食物弄到家门口。蚂蚁给我们最好的教益是:只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结果。

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惟有如此方能实现目标;明智的人也善于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百折不回的决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人们的生存竞争中去获得胜利。

那些富有经验的园丁往往习惯把树木上许多能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一般人往往觉得很可惜。但是,园丁们知道,为了使树木能更快地茁壮成长,为了让以后的果实结得更饱满,就必须要忍痛将这些旁枝剪去。否则,如果选不准目标,若要保留这些枝条,那么将来的总收成肯定要减少无数倍。

那些有经验的花匠也习惯把许多快要绽开的花蕾剪去。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花蕾不是同样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吗?花匠们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后,可以使所有的养分都集中在其余的少数花蕾上。等到这少数花蕾绽开时,一定可以成为那种罕见、珍贵、硕大无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样,青年朋友们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看准一项适合自己的重要事业,集中所有精力,埋头苦干,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绩。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众人叹服的领袖,成为一个才识过人、无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脑中许多杂乱无绪的念头。如果你想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得伟大的成就,那么就要大胆地举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无奇的、毫无把握的愿望完全“剪去”,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面前,即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须忍痛“剪掉”。

无论是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很多成功的人,他们在一生中能够成就一项事业,其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善于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善于专心致志地进行每一时刻的研究、学习和努力。

到处凿浅井不如用尽心力去凿一口深井

当我们赞叹、羡慕、向往和崇拜天才人物的成功时,不如从培养自己集中注意力这件小事开始。

两军交战,甚至是两个国家之间进行战争,自然有整体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以及政治实力的对抗。然而,战争的胜负还要决定于指挥者具体的军事指挥。在军事上一个术语,叫做集中兵力。

比如,你方100人,我方也100人。你的100人分散在100个地方,我却能集中我100人中的30个人,先消灭你方的1个人,又消灭你方的1个人。在每一个战役中,每一个点上,决定胜负的都是这种力量对比。

做任何事情都与战争一样,要解决问题,必须一个一个解决。而在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时,必须相对地集中我们的力量。在学习中、工作中解决任何一个问题,要相对地集中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思维力,我们的精力,包括我们的时间。

一个军事家,将自己的兵力分散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任敌人集中兵力来攻击自己,只有失败。

如果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思维不能够在一个一个具体的目标上予以集中,我们就不会解决问题,不会有成效,不会有成功,不会有学习上的高水平和高效率。

所以,专心致志的能力是我们特别重要的一个成功素质。

怎么才能培养专注的习惯,克服“今天想干这个,几年的时间会一晃而过。如果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明天想干那个”的朝三暮四的毛病呢?以下三点建议可供借鉴。

不要为别人的某些成功所诱惑

干事业,最忌见异思迁,而造成见异思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别人的某些成功所动。正确地做法是认准自己的目标,执著地追求。

不要为一时不出成果所动摇

许多人一心想有所成就,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急切地盼望成功,则容易走向反面。事实上,干任何事情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也有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开始写作时,收到退稿743篇,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和决心,坚持写下去,他终于取得成功,一生中出版了560多本书。如果他看到700多篇退稿而退却下来,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了。

不要怕艰辛,要舍得吃苦

有些人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羡慕不已,却很少琢磨他床下几麻袋的演算草纸;有些人对NBA球员的声誉津津乐道,却很少去想他们每人究竟洒下了多少汗水。因此,千万不要光羡慕别人的成果,要准备下些苦功夫才行。

你要是做过凸透镜聚焦的实验,一定知道,酷暑的阳光,不足以使火柴自燃;而用凸透镜聚光于一点,即使是冬日的阳光,也能使火柴和纸张燃烧。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又进一步把柔和似水的光汇集一束,这就成了无坚不可摧的激光武器。

你看,这一散一聚,使光的作用和力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自我迷失:要有所成就首先要了解自己

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很难成就大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只有清清楚楚地了解自己,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淡化自己的弱势,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不自知

有只不可一世的狐狸,总认为自己是森林中最伟大的动物。

一天下午,它独自散步,走着走着,它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身影很巨大。这个新发现让它很高兴,它更相信自己是森林中最了不起的动物。

正在得意忘形之际,来了一只狮子。看到狮子时,它一点都不怕,它拿自己的影子和狮子相比较,结果发现自己的影子比狮子还大,就不理睬狮子,自得其乐地在那里继续散步。

狮子趁它毫无防备时,一跃而上,把正在得意忘形的狐狸咬死了。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清醒地认识自己,保持理智。

用心不专将一事无成

好多年前,有人要将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自大无知只能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毁灭。永远记住:越是肤浅的越得意忘形、自命不凡;越是深厚的越诚信笃行、保持低调。

选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发挥

山里人有一尊巨大的石像,石像面朝下躺在门前的泥地里,他毫不理会。对于他来说,这不过是一块石头。

一天,一个城里的学者经过他家,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了石像,便问这个人能不能把石像卖给他。这个山里人听了哈哈大笑,十分怀疑地说:“你居然要买这块又脏又臭的石头,我一直为没法搬开它而苦恼呢!”

“那我出一个银元买走它。”学者说。山里人很高兴,因为他得到了一个银元,又搬走了石头,这使他的门前场地宽敞多了。

石像被学者设法运到了城里。几个月后,那个山里人进城在大街上闲逛,看见一间富丽堂皇的屋子前面围着一大群人,有一个人在高声叫着:“快来看呀,来欣赏世界上最精美、最奇妙的雕像,只要两个银元就够了,这可是世界上顶尖的作品!”

于是,他付了两个银元走进屋子去,想要一睹为快。而事实上他所看到的正是他用一个银元卖掉的那尊石像,可是他已无法认出这曾经属于他的石像了。

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像天空中的繁星,都有自己的位置,虽然有的灿烂,有的暗淡,但是只要换一个位置,我们就能发现星星各自的光辉。对于成功而言,最关键的有时是选准自己的位置和目标。

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

如果有谁向我们说:一个中枢神经残废,肌肉严重衰退,失去了行动能力,手不能写字,话也讲不清楚,终生要靠轮椅生活的青年,凭借一个小书架,一块小黑板,还有一个他以前的学生作助手,竟然在天文学的尖端领域——黑洞爆炸理论的研究中,通过对“黑洞”临界线特异性的分析,获得了震动天文界的重大成就。对此,我们一定会感到惊奇,然而,这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他为此还荣获了1980年度的爱因斯坦奖金。

他的名字叫史蒂芬·霍金。史蒂芬·霍金是个英国人,当时只有35岁。更有趣味的是,作为天文学家,他从不用天文望远镜,却能告诉我们有关天体运动的许多秘密。他每天被推送到剑桥大学的工作室里,干着他饶有兴味的研究工作。

霍金赢得了科学界公认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的最高荣誉。就是体魄健全、研究工作条件一流的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工作者们,又能有几个获得这样的殊荣?

不论你的生存条件如何,都不要自我磨灭自身潜藏的智能,不要自贬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要锲而不舍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地,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坚定地前进!

盲目行动:找准目标再开始行动

没有找准目标就行动,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样命中目标的几率当然会很小。动力,只有在操纵自我意识的目标里才能开启。目标不是别人的希望,到处乱闯,不是他人的要求,只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能动性构想。

盲目行动很难实现目标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里四处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道:“你在寻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个金币。”他回答。

“你把它丢在房间的中间,还是墙边?”第二个人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了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他又回答。

“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

“因为那后面没有灯光。”

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很可笑。然而,我们中的有些人每天都在错误的地方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一个想要找到金矿的采矿者,如果他认为在海滩上挖掘更容易,而因此就在那儿寻找金子的话,那么他找到的肯定只是一堆堆的沙土,而绝对不可能找到金子。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付出你全部的精力,若要有所收获,必须选择正确的目标。

我们有时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看到的太多,想得太多,禁不住太多的诱惑,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一个人只有专注于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你才会得到它。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指南针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要转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做了一个实验,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如何。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渺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吉特的青年,这个青年人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汉子,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北面那颗最亮的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吉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