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1704500000039

第39章 读故事,解读合作与竞争

◎ 听听“反调”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之太郎在一个早上碰头会上,对他的助手及中层管理人员宣布:“今天,我要向大家引见几位新同事,这是……”当他引见完毕,他接着对大家说:“他们的职责是:专门对公司决策发表不同意见,这就是说,我要在身边安排几位‘专门唱反调’者。”松下之太郎解释说:“这样做可以使自己能及时纠正决策中的失误。”闻听此言,不少人大惑不解,不解其中深意。但经过实践证明,大家最终佩服地说:“这真是企业家的精明一招。”

故事解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对于自己的过错,自己往往难以察觉。如果有人及时提醒,指出过错,就能够避免失误,这实在是件幸事。

◎ 蚂蚁之战

清朝年间,苏、杭街头曾有蚁战之戏,令人叹为观止。

艺人在街头置一长条形桌,黑布置面,两端分插一红一白两面小旗,然后将两节竹管管口相向分置于条形桌两端,一蓄红蚁,一蓄白蚁。

游戏开始,艺人抽出管塞,用手指在两节竹管的管口轻叩数下,蚂蚁遂依次爬出,在管口前面站成数行,排列成状。艺人手举一面小黄旗,将黄旗在条形桌中间一挥,红白蚂蚁列阵向对方扑去,两两相扑,拼死撕咬,顷刻间混战一团,难分难解。此时艺人亦在一旁用一竹筷急速敲打一只瓷碟,“得得”声急,蚁战愈酣。蚂蚁相搏,煞是勇烈,虽折须断腿,亦不败退,一蚁倒下,一蚁迅即补上,接着搏杀……蚁战多时,红白两队均有伤亡,亦难分胜负。这时,艺人将小黄旗在两蚁阵前挥动两下,双方即刻休战,转身依次返回己方竹管,伤者随后,拖着断足回营。艺人遂将管口塞上,又用另一木匣将阵亡蚁兵尸体轻轻拂入匣中,小心存放。

游戏结束,艺人手托瓷碟依次向观众收取小钱,收入不菲。

故事解读

对于组织来讲,最大的敌人其实来自于自己。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组织和个人一样,内部的自相残杀已使心灵困顿,心力衰竭,任何外部的出击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 V型飞雁

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12%的距离。

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据统计,诺贝尔获奖项目中,因协作获奖的占2/3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奖占41%,而现在则跃居80%。

故事解读

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合作化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经过优化设计后,整体功能能够大于部分之和,产生1+1>2的效果。

◎ 两个项目协调员

孙某与刘某同一年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同时被聘为某公司的项目协调员。两人才力相当,业务水平难分高下,不同的是两人的处世态度。

每次讨论刘某设计的项目时,大伙只要提出点什么意见,他总是据理力争,一二三四五,说得别人无言以对。虽然大家都认为他言之有理,但总觉得他有点傲。领导有时极有风度地点拨其项目的某些缺陷,刘某便引经据典找依据,弄得理论水平不高的领导很难堪。

孙某的态度正好相反,对每个人的意见,都做认真的记录,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特别是领导的指示,他十分重视,有不清楚的地方,便反复讨教。参加孙某的项目讨论会,大家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而且大家都乐意将自己的宝贵意见送给他。孙某最后经过修改后的项目书,必定是博采众长,无可挑剔的。

结果呢,孙某每次做出的项目都获采用,而刘某做出的项目却极少被采用。业绩的不同拉开了他俩的差距,最近,孙某升任公司副总经理,而刘某早在两年前跳槽了,至今还是小职员。

故事解读

倾听他人意见本身比他人意见是否正确更重要。孙某比刘某更胜一筹的地方是他淡泊自我,永远尊重对方。管理不是滔滔不绝的演说,而是多多倾听。

◎ 马桶事件

一天,莱特公司的一位秘书找到车间主管,说:“迪克,女洗手间的马桶坐松了。”

“我马上派人去修。”迪克回答。接下来迪克按照规程找来保洁人员,让他们去处理这个问题。

两星期以后。秘书又对迪克说:“迪克,你知道吗?马桶座还没修好。”

迪克不相信。他立即跑到工程部找了一些工具,然后到女洗手间,敲门确认没有人之后,推门走了进去。虽然他身上还穿着三件套的西装,但他还是趴下来修理。他一定要在今天把问题解决。真是多亏了他,问题解决了。

故事解读

领导者要倾听意见。能够注意认真听取,是每一位成功领导者的特点。真正关心他的员工的人,都用心倾听员工的意见,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 鼓励

美国大文豪霍桑若不是妻子苏菲亚的全力支持,可能也无法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霍桑成名前是个海关的小职员,有天他垂头丧气地回家对太太说他被人炒鱿鱼了。他太太听了不但没有不满的表情,反而兴奋地叫了起来:“这样你就可以专心写书了。”“那样的话,”霍桑一脸苦笑地答道,“我光写书不干活,我们靠什么生活呀?”

这时苏菲亚打开抽屉,拿出一沓为数不少的钞票。

“这钱从哪里来的?”霍桑张大嘴,吃惊地问。

“我一直相信你有写作的才华,”苏菲亚解释道,“我相信有一天你会写出一部名著,所以每个星期我都把家庭费用省一点下来,现在这些钱够我们生活一年了。”

有了太太的精神与经济上的支持,霍桑一心扑在写作上,终于完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巨著——《红字》。

故事解读

一个人要想成功,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有一个人与你相伴而行,有人支持与鼓励你,你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 唱反调的人

戴高乐将军文笔优美,又勤于写作,因此,他和智囊团中的重要组成人员——“笔杆子”的关系就很特殊。他需要这些人,需要他们就指定的题目撰写发言稿和文章。但这些“笔杆子”为他撰写的东西,常常不能为他所用。

有一次,一位智囊为他起草了一份发言稿,自认为十分满意。可当第二天拿到戴高乐阅过的这份稿子时,他失望了。戴高乐已经把它改得面目全非。这位智囊诊断,这表明戴高乐对自己很不满意。已经面临着被辞之祸,于是尴尬地问:“我是不是还有必要留在总统府工作?”戴高乐淡然一笑说:“当然有必要了!我需要一份讲演稿,为的就是和你唱反调。”戴高乐就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身边的智囊进行运筹于帷幄中的较量,来加深和发展自己的思考,来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决断,来和自己想象中的论敌或政敌进行争斗。于是,他要求顾问和智囊不断地给他写报告、文件和备忘录。当他面对它们时,他就像面对能言善辩、勤于思考的饱学之士。

戴高乐是个来文必复的总统,他阅过的文件在第二天一定要退回给作者,在上面留有他的同意、否定、争论或是赞扬。而这些顾问和智囊们就会在戴高乐的简短的指示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戴高乐与智囊们的这种关系是由他终身所信守的一句格言决定的:为了思考,只需要宁静;而为了写作只需要一小块空间就够了。

故事解读

兼听则明。凡是有头脑的人,都具有自己的思想,但又不迷信自己的思想,总是在兼听他人的想法之后,来肯定或否定自己的决断,做出自己的结论——所以谁也不敢轻视这种人。

◎ 老总挨批

两年前一位记者朋友去一家乡镇企业采访,那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该企业董事长正坐在办公室生闷气。原来,上午在董事会上他再次提出上果汁生产项目,但又被否决了。

聊起企业的管理问题,他连连抱怨: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难管了。他说:“企业刚创立的时候,虽然规模小,员工文化素质也不高,但干什么都比较顺心,我指东,没有人往西。现在倒好,规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几番,又招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人才,按说,工作应该更得心应手了,可实际上呢,我的话现在不灵了,常常有人唱反调。就说生产果汁这件事吧,你知道,一瓶汇源或是茹梦,饭店卖十几、二十元。咱这个地方有的是果子,要是上了果汁生产线,你想想那利润!可几个副总愣是不同意,说果汁眼下走俏,但从长远来看却……”

两年后,这位董事长在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会,又与记者朋友见面了。闲聊时,记者朋友问他那个果汁加工项目后来是否上了,他长嘘一口气,说:“幸亏当初没上,如果上了的话,现在可就背包袱了。邻县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进去。”

他感慨地说,看来企业里有人说“不”,并不见得是坏事。

故事解读

作为老总,员工在你面前唯唯诺诺,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当有人向你说“不”时,应该庆贺才对。如果你总是按过去成功的道路走下去,接下来等着你的定是死路一条。

◎ 童言无忌

元朝大画家何澄根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故事绘制了一幅《陶母剪发图》。画的意思是说:晋国有一个叫陶侃的贫困青年,有一天,他的朋友陆逵来拜访他,因为没有钱买酒招待他,陶侃的母亲在仓促之间,便把她的头发剪下来去卖钱换酒。

这幅画被年仅八岁的岳柱看到了,便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画中矫情悖理之处:陶侃的母亲手上戴着金手镯,却要剪下头发去换取酒食,这是不合情理的。因为金首饰很值钱,完全可以用它去换酒,何必匆匆忙忙把头发剪了去换酒招待客人呢?

作为一个孩子,他根本不去考虑《陶母剪发图》所宣扬的魏晋名士风度,而是根据自己对生活、对人事有限的直观认识,去理解画面的意思,所以他的诘问一针见血,切中问题的要害。

故事解读

成年人总以为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其实有时年轻人独特的视角正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们所不及的。自以为是的主管常轻视成员的创意,从而关闭成功的大门。

◎ 远小人

武则天在位时,一次,大臣张德家生子添丁,私自宰羊祝贺。宴请的客人有位叫杜肃的大臣,他见有机可乘,便偷偷藏起一块羊肉,打报告呈送给皇帝,以邀功请赏。

翌日上朝,武则天叫着张德问:“闻卿生男,何从得肉?”张德叩头请罪。武则天说:“朕禁屠宰,吉凶不预(即红白喜事除外)。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随即把杜肃的报告给张过目。于是,这个以贺客面貌出现,吃了主人羊肉还偷肉作证,告主人宰羊阴状的杜先生十分尴尬,“肃大惭”。

故事解读

搬弄是非、爱打小报告的小人无处不在,这种人不但同事讨厌,大多数领导也烦他们,刘备遗嘱中就要儿子“亲贤臣,远小人”,喜爱这种人物的领导也好不了。

◎ 曹操的心眼

曹操从小就很有心机,幼年时喜好飞禽走兽,行为放荡不羁,叔父很不喜欢他,还常在他父亲曹嵩面前说他的坏话,为此,曹操经常遭到父亲的鞭挞。

曹操一直想找机会教训一下叔父。一天,他远远看到叔父向自己家走来,忽然心生一计,等叔父快走到自己跟前时,曹操口歪目斜,嘴吐白沫,像突然中风一般倒在了地上。叔父一看,赶紧跑去叫他父亲。

等叔父一进屋,曹操赶紧把衣服鞋袜弄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向家里走去。

他父亲听到儿子中风的消息赶紧跑出来,可一见曹操神采奕奕的样子很惊讶:“刚才你叔父说你中风倒地,怎么这么快就痊愈了?”

曹操显得很委屈地说:“孩儿从来没有得过这种病症,只因为叔父不喜欢我,所以经常被他诬陷啊!”

曹嵩相信了儿子的话,以后叔父再说曹操坏话,他父亲也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当一回事了。

故事解读

管理者是员工的评判官,管理者的偏听偏信会对员工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只不过,不是每个员工都像曹操幼小时那样,想出一招摆脱大人告恶状的办法。

◎ 妇人与狼

有一只饥饿的公狼,一大早就到处去找吃的。当它路过林中一个茅屋的窗前时,听到屋里一位母亲拍着孩子说:“别叫了,否则我把你丢到窗外,被狼吃掉!”这只狼听了十分高兴,就静坐在窗前。一直等到黄昏,那孩子也不哭叫了,妈妈又拍着孩子说:“真听话,果然不闹了,这回狼再来到我们房前,我们就拿枪打死它。”狼听到这话失望了,忍着饥寒回到自己的洞里。母狼很不满公狼没带吃的回来,这只公狼则无精打采地反省:“我真不该听那妇人的话!”

故事解读

管理是在倾听之中实现的,但如果你听什么就信什么,对讲话人的目的不加分析,那么你就很可能误入歧途。只有把讲话内容与讲话人的目的联系起来,才能作出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