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1707200000021

第21章 做人要有进退心,既能急流勇进也能急流勇退(1)

毛羽不丰,暂时让步

过早的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来,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羽翼未丰时,要懂得让步,低调处之,不可四处张扬。《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在渊”,就是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轻举妄动。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他早有自己的盘算。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而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既要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其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让步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的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的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由此看来,暂时的让步,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多退一点,海阔天空

进退之学,历来为人重视,其隐含着做人办事之道。我们知道,人生中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凡人在初创崛起之时,不可无勇,不可以求平、求稳,而在成功得势的时候才可以求淡、求平、求退。这也是人生进退的一种成功哲学。

懂得后退是做人的哲学。为什么要后退?因为再往前面冲,就可能遭遇大麻烦,甚至大危险。换句话,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一步。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有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后退一步,总是想向前逼进,结果是适得其反。在做人之智中,后退哲学令人深思、反复玩味。

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是王闽运、郭嵩焘、李元度。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但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于是李元度第一个撰成,其联为:“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在《曾国藩日记》中也有多处戒勉李元度慎审的记载,虽不明记,但大体也是这件事。曾国藩死后,李元度曾哭之,并赋诗一首,其中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潜台词仍是这件事。在进退关系上,曾国藩把握得极好,他不愿只做一个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人,因为他相信这样一句话:“退身可安身,进身可危身。”

不善进退者,自然是败者。我们知道过于急进者,常会自以为聪明至极,从而在某一天突然遭到大败。因此,进是基于摸准对方心理的行为——只有摸准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行动,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有头脑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即摸透对手的弱点,以退为进,把“退功”发挥得淋漓尽致。

身处各种角逐场中的人,常会遭到意想不到的危机。我们从历史上看到,李斯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却死于秦二世手里,贾谊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却遭到一批老臣的排挤。有赤诚之心者,如比干、如屈原尽忠而死者比比皆是,因而留下了美名。文天祥的两句诗对此作了概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狡猾手段的如赵高,如后来的秦桧之流,虽然曾经一时得势,终究不能长久,也常常有大祸临头的时候。

进退之道是一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最稳妥的办法。也许,对于那些有头脑的人来说,暂时的退是为了下一次更猛烈的进。

退步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体育运动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是必须的。许多人对后退常常不理解,认为是一种倒退。事实上,在前进中,双方对峙势均力敌的时候,干耗不是出路。当有一方出现异常而后退时,他的目的很明显:打破僵局,争取最大的冲击力。同样,生活和学习也是一样,在走进犄角而不能摆脱时,我们把问题放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弃和精神松弛后,原本复杂的难题此时也许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以退为进,调换思维的结果。

身处弱势者,一定要巧妙避开对方的锋芒,从对方弱处找机会,寻找以退为攻的机会。

屈伸相对,屈可为退,伸可为进,合为躲闪之功。在较量的各种场合,都不能不注意屈伸,否则就会掉进悬崖。有人说,屈伸有度,进退自如行天下,这是明白人熬过难关的智举。

只有具备了长远眼光和全局观念,有屈有伸,善于斗争,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夺取最后的胜利。

路留一步,礼让三分

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要做很多事情,有时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就可能有许多不如意。不管在哪种情况下,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最终使命,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特别在不如意之时,要能承受别人的嘲笑,这是一种雅量,同时也是忍的标志。时刻要记住:让人三分不为输。

无论做什么事情,采取不甘示弱、针锋相对,或以牙还牙、以一报十的做法,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要想处理得好,就应该学会谅解,学会宽容,学会忍让,决不可为了一点功名拍案而起或拳脚相加,更不能为了蝇头小利反目成仇,导致兵戎相见。

有些人喜欢争强好胜,这是他固有的性格,在外表看来似乎是英姿勃发、颇具阳刚之气。其实不然,一个真正有气度的人,是善于忍耐的,在有理可争的情况下,他还学会了善待对方,而不是只求自己痛快而耀武扬威。有些人因芝麻大一点小事想夺回自己的面子便结伙成群,聚众欺人,或是干脆凭一时之勇而“提刀问斩”。在处理事情时,不可冲动,还是要学会忍耐。其实许多事在心静下来之后就很快能发现它是不应该的。

在战国时期,智伯麻痹卫国,就虚情假意地给卫君送去四百匹马和一块玉璧。卫君很高兴,群臣都来争相祝贺,只有大夫南文子面有忧色。卫君问他:“大国与我们交好,而你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南文子说:“无功而受赏,没出力而得到礼物,这是不能不明察的。送四百匹马和一块玉璧,是小国间的礼节。而大国这样做,大王就要有所提防了。”卫君听了南文子的话,要求边境部队注意,加强防范。后来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等到了边境,见到卫国早有准备,就回去了。智伯说:“卫国有贤人,已预先知道我的计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诸葛亮三气周瑜,都是因为周瑜心胸狭窄,多疑多虑,才会受诸葛之气。董卓霸气集身,吕布战无不胜,两人原本以为可成大事,结果却因为美女貂禅而一败涂地,英雄难过美人关,最终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可见小也要忍。

忍耐是意志的磨练,爆发力的积蓄,是用无声的奋斗冲破罗网,是用无形的烈焰融化坚冰。倔强的心灵在忍耐中发愤,在忍耐中拼搏。然而,生命的负累往往正是生命的光荣,高耸的丰碑、辉煌的业绩都诞生于忍耐之中。忍耐绝对不是消极颓废,我们要学会忍耐,在沉默中悄然降下信念的帆篷。颠沛的人生使人感到迷离恍惚,忍耐却把难熬的寂寞、忧忿、艰辛强压在心底,不让它偷偷钻出来,漫开去,甚至倾斜心灵的天平。

其实,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经常都可以看到这种场面:因为话不投机或者是为了蝇头小利,所以闹得面红耳赤,轻者怒目相视,重者大动干戈,事后都感到后悔不已,甚至带来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这些都是不知忍让的具体表现。或许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忍让的重要性,或许他们认为“忍”就有伤大雅,而忍让的对立面“冲动”就成了其寻衅滋事的最好理由。实际上,在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上能够做到忍而不发、淡泊于事,才真正不失君子风度。所以,凡事都要坚守心灵的“防护堤”,学会忍让,在大是大非面前更好地把握自己,永远坚持“让人三分”的态度,做一位心宽体胖的“忍”君子。

忍让是通向幸福的钥匙,忍让更是一段悠扬的旋律,更是一曲优美的赞歌。一直有一个感动我们的美好的故事:有一对人人非常羡慕的恩爱夫妻,一起共同走过了五十个春秋,彼此感情依旧。五十年的岁月竟不能让他们的爱情有一丝的褪色。有人问:五十年的相随岁月,是如何走过来的呢?她回答了一个字:忍。问他,他答一个字:让。

这真是不可思议,如此忍让度过一生,人生还有什么乐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人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不伤别人就伤自己。她慢慢地说,一点都不难嘛,凡事都要多为他人考虑一下,就没怨气可发了。问他怎样让,他说,很简单呀,她喜欢的事,就让她去做,总得给她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们生活在现实之中,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适度的忍让对我们保持愉快心情是大有好处的。适度的忍让才是善让,无限度、无原则的忍让是恶让。善让,可以以柔克刚,避免因恶而发生事端,恶让是无用者的别名,是和事佬的行为,是人性的退化,是对恶意竞争者的放纵。

因此,适度的忍让,是开明者的善让,是文明人的礼让,是虚心者的谦让,是识时务者的急流勇退。善于忍让,有助于爱情的美好,善于忍让,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善于忍让,更加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大文豪苏轼还曾经指出:“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他又说:“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朱熹也曾谈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血与火凝结而成的至理。

古语说:“用争斗的方法,你决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然而用让步的方法,收获会比预期的高出许多。”可见,忍让是一种境界,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天下有许多事,都不可能称心如意。一次,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然而却没有表达清楚。那人竟以为他不认识军队,就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的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其实,林肯的忍让精神,成就了他的一番事业。

俗话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有时宽容引导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上海市公交22路车队的售票员柯莉萍虽然受到乘客羞辱,但她依然文明服务。有一天,一名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5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板上。众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售票员。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纸细心地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

这时的男青年自感惭愧,终于向售票员道歉。在事后,柯莉萍获得了众多荣誉中最特殊的奖项——委屈奖。忍让者必能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