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1707200000035

第35章 做人要有防范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2)

确实是,我们不想害人,可也不能为人所害。只有提高警惕才可以保护自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从他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避免同样的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更不可因为贪图一点儿便宜而把自己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预防小人在身边坏你的事,多长一个心眼,是有好处的。

孟子在战国时期,名气很大,在他的府上经常有好多的客人,其中大多是慕名而来,求学问道,请求签名者都有。有一天,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王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孟子对这种人物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们,以防他们有什么阴谋。

齐王派人给孟子送赤金100两,说是齐王所赠的一点小意思,让孟子收下。无功不受禄,孟子感觉没什么好事,没有收齐王的馈赠。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50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感谢孟先生在薛国发生兵难的时候帮了大忙。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身边的人都感到非常的奇怪,为什么100两不收,而50两就收了呢?不知孟子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对这件事,陈臻也很不理解,他问孟子:“前天齐王送你那么多的金子,你都不肯收,今天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你却接受了。如果你前天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今天接受就是错了。”

孟子回答说:“都对。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设防,终于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为什么不应该受到物质奖励呢?而齐国人平白无故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不能因占一点小便宜就中人家的计,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戒备之心。

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防人就会被人所利用。有的借助领导的名义和威信去跑官、要官。有的人在竞争过程中,凡是与自己“对路”的人,一有机会就在领导面前极尽夸奖吹嘘之本事,凡与自己“背道而驰”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在领导面前打击诬陷。在单位,时时刻刻把自己置身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借领导之威利自己之事,搞得整个单位乌烟瘴气。所以,作为领导者千万要防范这些人。而防范这一类人,重要的一条是坚持原则,要用分析的眼光看待事物和人。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怎样防人。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皇帝们很聪明,他们为了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首先要惨淡经营不被臣属们欺蒙的生活与工作圈子,如若有人欺君,动辄就会砍头,就是再轻也要负责任。当代的领导者们,为了维护自己决策的严肃性和正确性,也必杜绝属下对自己的欺蒙。

防止被人欺骗还要靠自己的智慧。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位妇人同时争夺一个孩子,都说是自己亲生,难分难解,不知是哪一方欺骗。耶和华说:既然如此难以分辨,就把孩子劈成两段,你们各取一段吧!一位妇人表示同意,可见她是假的;另一妇人放开孩子,说:你抱走吧,孩子是你的,这位才是孩子的母亲。耶和华把孩子判给了后一位妇人,这就是智慧的力量。是智慧让我们防范了小人。

常言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训时有发生。推销员王某到大庆推销污水处理设备,在他正发愁时,电话铃声响起了,是一个自称姓曹的男子,自称与大庆联谊化工厂有关系。那里有他的好多朋友,他们要上污水处理设备,所以想和王某合作,并约好见面详谈,王某一听,非常高兴,立刻与曹某联系约定的地方。两个人一见面先说吃饭,曹某说已和联谊化工厂谈成买设备的事,对方要15000元钱好处费,并表示他和联谊管事的熟,一定能成。饭后曹向服务员要了两瓶饮料和一包白糖,说是喝了解酒。王赶紧去附近的银行取出15000元人民币。王某跟着曹某到了一个旅店,说要等科长来签合同。进入房间后,王某毫无提防地喝了曹某倒的饮料,大约十分钟后王某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曹某不在房间,钱也不见了,才知道自己被人骗了。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到,凡事都要留个心眼。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在的社会更不能随便相信人,不然的话总会被欺负。也不可胡乱猜疑他人,因为不是自己眼见的东西,是不能轻易做出决定的。

学者问孔子,道:“如果一个心胸仁厚的人遇到有人掉入井中,他会不会不顾一切地跳入井中救人?”孔子回答:“怎么会呢?你可以把一个君子骗到井边,却不能诱他跳入井中,因为君子是严守原则的。如果你强词夺理,虽能蒙蔽一时,却瞒不了永远。”不要猜测他人将加害自己,而应以诚待人而且信任他人。所以孔子说,能觉察他人之诚意的人,便是贤者。的确,只有贤者才能深知别人的诚意,而以浑厚之心来对待他人。

单纯的人一般对别人没有防备,当你坦诚于对方的时候,保不准对方是在利用你某些弱点或者特权乘虚而入而达到他的目的;你失利时,虽然他人表面还是装作与你怎样的友好,但你却不知他可能在伤害你。你绝对不可以感情用事,不能被欺骗,一定要有防人之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能光看表面,需要注意:有时你热心帮助他人,但他的背后却是十分恶毒的心。而那些小人往往是以“热心帮助人”的面貌出现在你的身边,他非常地会说,花言巧语,令你防不胜防,当然有时也给你一些“好”处,看似热心肠,结果确是想置你于死地。人们被坏人欺骗都是因为粗心大意,没有防人之心。所以,要诱敌深入,让他慢慢地充分暴露他的真实面孔,好让所有善良的人都认清他丑陋的面孔。

有这样两个女公务员,本来两人相处得很好。后来因为一人升职,另一个就恨之入骨,便在背后多次写诬告信,还向对方的老公诬陷其有外遇,本来是她拉着去吃饭,却对其老公说对方在和男人鬼混。被她诬陷的女人气得大病不起,但她还不知是谁在作怪。坏公务员还假惺惺地去看望。可见,越是超常热心帮助你的人,你越要多加小心才对。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待别人,不应该存有伤害之心,对于自己身边的人,也需要有所防备。凡事要“多留一个心眼”,实际就是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让人无法加害自己。

笑里藏刀,小心设防

笑里藏刀常用来比喻外表和气,心里阴险狠毒的人。人们对笑里藏刀人的行为解释也是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它看到樵夫,赶紧向他求救。樵夫让它躲在自己的小茅屋里。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一只狐狸经过?樵夫虽然说没有看到,手却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

可是猎人没有看到樵夫的手势,就离开了。狐狸看到猎人走了,立刻跑出来,没有向樵夫道谢就要离开。樵夫责备它不知感恩,狐狸回答说:“如果你的心口如一,我就会向你道谢了。”

笑里藏刀,言行不一致,便是两面人。故事中的樵夫嘴里想讨好狐狸,又想讨好猎人,想两边都得到好处是不可能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种两面人,在大家的面前假装很讲义气、够朋友,但在私底下却揭人隐私,到处告状。对待这种人,要小心设防。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约定时间谈议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表示赞同。

公孙鞅见昂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敲开了吴城城门,占领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这则故事,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虽然现代社会早不是那个你争我战的时代了,但人心难测,你不得不小心提防身边的人,小心那种“笑里藏刀”的人害你于无形之中。

以善意掩饰杀机,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是“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为了避免被秦国征服的命运,决计向秦始皇“示好”,派刺客荆轲、秦舞阳赴秦,献上燕国的督亢地图,及秦国叛将樊于期的头颅。谋刺行动瞒过了秦始皇,进行十分顺利,却在紧要关头,被秦舞阳坏了大事。这名杀人不眨眼的少年,没见过世面,有勇、无谋、没胆,临场惊怯,乱了步调,秦始皇起疑,要看秦舞阳手中的地图,荆轲被迫仓促出手行刺,功败垂成。这段鲜活、惊悚、悲壮的历程,为“笑里藏刀”做了最佳的注脚。

笑里藏刀的“笑”,是伪装的善意、是设诱、讨好、略施小惠,目的是先予后取。先诱人上钩,然后原形毕露。

记住,在你相信一个人之前,要学会对他进行全面地观察和考验,不要一味地给自己一个“对方是善良的”这类假设,因为每个人都有私心,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你无法阻止他们利用你的善良去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

那些喜欢笑里藏刀的人,一般喜欢低着头,不太去正视别人的眼睛,目光萎缩隐藏。生活中,要小心这类人,以免被其所害。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有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守口如瓶,防意如城;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告诉大家说话要谨慎。可是,缄口不言是做不到的,那就唯有小心谨慎而已。这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社会上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每天都在兴风做浪,把别人的短处和隐私,把人际间的是是非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不知由此种下了多少怨恨的种子。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说某某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像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如果贸然把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十有八九被认为是颠倒是非,混淆黑自。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当我们明白自己说错了时,我们还能把话从别人的耳朵里掏出来吗?

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应散布别人的是非,对自己的秘密也应该少开口为妙。每个人都有许多秘密,我们或许会一时冲动找别人倾诉苦衷。但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会把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在“抛出一片心”的同时说不定正好掉进了别人的陷阱。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天,狮子把羊叫过来问自己是否很臭,羊说:“是的。”狮子就把它的脑袋咬掉了。狮子又把狼叫来问同样的问题,狼说:“不臭。”狮子又把狼咬成了碎块。最后,狮子把狐狸叫来问,狐狸说:“我感冒得很厉害,闻不出来。”结果狐狸活了下来。可见,说话太诚实了不行,而只说好话奉承的也遭殃,而只说三分话的才是恰到好处的。

遇到合适的人,不是说话的时间只能随便聊两句,遇到刚好的人了时间也允许,但是地方不妥也不能大开座谈会。没遇上谈得来的人地方又不对,说三分话都已经太多了,倒是碰上有趣的谈话对象,如果只说三分反而正好引起对方的注意,再加上环境好时间好,那七分就有发挥的余地。

“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也许有人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呢?要明白,人与人之间只有在舍弃了竞争或明知竞争无用的情况下,才有真正的友谊。在竞争关系中交真心动真情,最终只会更加尴尬而自寻烦恼。这是人性的一种弱点,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

有些无原则性子比较直的人,总喜欢找一两个“靠得住”的朋友,这样一来,相互间有个照应,二来逢有什么“掖不住的话”时可以找个倾吐之处。但有关研究调查表明,对于社会里道出的个人秘密,只有不到1%的听者能恪守得住。这也难怪,现代社会四处都潜在着利益上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之下,能找到几个真正可以守密的朋友,这就好比“文人自古多相轻”,为什么相轻呢?还不是因为互相不服气?在同一境地里,多是相同利益、相同地位的朋友,如果利益和地位的天平出现失衡,那么原来的朋友就靠不住了,而鲜见利益互让的朋友。如果你对对方任友唯亲地无话不说,甚至暴露自己的隐私,你就无异于犯了一大“嘴忌”——他没有经过“艺术加工”后再给你传出去,这已经就算对得起你了。

所以,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里,你最好把自己的嘴管好,不要到处诉苦,更不要把同事之间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使自己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给老板留下不良印象。

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了斗争与矛盾,社会上到处都有小人。正所谓是“易退易涨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君子又斗不过小人,说话稍有不慎,便有被套进去任人宰割的危险。

知音难求,我们为了一时的畅快,对并非相知的人畅所欲言,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很可笑!如果双方关系浅薄甚至只有一面之交,我们把自己的秘密都谈出来,就显出我们没有修养。对方会认为我们不配与他深谈,觉得我们冒昧。我们对他肝胆相见,对方也许还不耐烦呢!

由此可见,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话必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我们对他能够说三分话,已经很是不少了。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和对方不是深交你也畅所欲言,海阔天空无所不谈,那就有些显得自己没有修养,首先你所说的话别人不一定感兴趣,第二就算别人有兴趣也不一定喜欢听你说,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当然也不是狡猾和不诚实了。

聪明人对于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轻率做出决定而没有实现就会惹来耻笑。一件事情只显现出他的三分而留七分在其后,不管事情发展如何你都会有足够的空间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