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
1707700000029

第29章 把自己塑造成为说话高手(2)

在不同的谈判中以及谈判的不同阶段,谈判时所运用的语言是千变万化的,似乎没有一定的原则可循。但从众多高明的谈判者的成功经验来看,谈判中运用语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指在谈判中传递信息时,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运用恰当的语言为对方提供信服的证据。谈判中如果离开了客观性,无论一个人有多高的语言运用水平,他所讲的也只能是谎言,谈判也就没有存在和进行的必要。如在买卖谈判中,卖方必须对自己的产品作出客观的介绍,为使对方信服,还可现场试用或演示,反之,如果采取夸大其词、欺骗的做法,就会使自己失去信誉、最终也就失去买方。

2. 逻辑性原则

谈判中运用语言艺术,要求符合逻辑规律,具有说服力。要想提高谈判语言的逻辑性,谈判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学知识。同时,要详细占有资料,并加以认真整理,然后用逻辑语言表达出来。逻辑性在谈判中运用很广泛。如在陈述时,要注意术语概念的同一性,问题或事件及其前因后果的衔接性、全面性、本质性和具体性。提问时要注意察言观色,有目的性;回答时要切题,一般不要答非所问;说服对方时要使语言、声调、表情等恰如其分地反映人的逻辑思维过程。

3. 隐含性原则

在谈判中运用语言艺术,要求根据特定的环境与条件,委婉而含蓄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虽然运用语言艺术要遵循客观性、逻辑性原则,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直来直去,露而不遮,相反在谈判中根据不同条件,掌握和运用绕圈子、隐隐约约的语言表达方式,有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当你了解到谈判对手的父亲谢世不久,你想表示哀悼之情,这时如果你说:“听说你父亲死了,真是遗憾。”尽管这种说法直而明,但很不礼貌,也很伤感情。如果换种说法就大不一样。你可以说:“听说令尊不幸谢世,我们也深表悲痛,恰逢此时,你还能按时来讨论我们的议题,我们十分感激。”这种说法既礼貌又尊重对方,又可能使对方动恻隐之心,增加合作的诚意。隐含性原则除了表现在口头表达语言中外,还直接表现在无声语言之中,因为无声的行为语言本身就隐含着某种感情和信息。

◎ 谈判结束时的说话方式

如果双方都认为对方的让步已经达到极限,无法再有新的进展时,那就是该作最后决定并结束谈判的时候了,这往往需要靠事实或直觉来告诉我们,重要的是双方都已经妥协,生意即可成交。

此时,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适合的说话方式促成对方作出最后的决定。

(1)从正面进攻,重复签订合同的要求。比如说:“我们已经互相同意每件事情了,如果现在不签订合同,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2)不要说得太多。如果只顾说话,常会忽略倾听对方的意见,过多的谈话也会被对方看成一种焦虑的表示。

(3)假如对方不同意签订合同,你要询问问题所在,如果给对方一个说话的机会,他可能会解释给你听。

(4)公开向对方声明,现在结束谈判对他是最有利的,并告诉他一些理由。

(5)大胆地假设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如果你是买主,可以向卖主借一支钢笔来草写协定或询问他喜欢哪一种付款方式;如果你是卖主,可以询问买主愿意将货物运到哪个地方去。

(6)和对方商谈细则问题。例如,协定如何草拟或者送货的地方,表示主要的问题和价格都已经谈妥了。

(7)采取一种结束的实际行动。售货可以开始写售货单,买方则可以给卖方一个购货单,开始和他握手。这种实际行动有助于加强已经议定的承诺。

(8)告诉对方如果不早日签订合同,可能会发生利润损失。尽管有人不为利润所动,但也会尽量避免损失。作为买主,你可以向卖主指出,你做的这个慷慨的提议,已经超出权限之外了;如果延迟,你的老板可能会不同意的;买主也可以向卖主阐明如果早日签订合同,一切都能够做得更好些。卖主则可以用种种方法,例如时间上的限制,存货可能会不够,来向买主暗示,尽快作出决定。

(9)许诺某项特殊的优惠鼓励对方早日签订合同。例如打折扣、分期付款、附送零件或者特别额外的服务,迟了就没有了。

(10)暗示对方有人因为错过机会而陷入困境,让他充分了解现在是交易的最好时机。

这些十分有效的说话方式,一直被商业谈判者广泛地运用着。他们带着愉快、坚毅、主动但并不傲慢的态度,暗示对方赶快结束商谈,完成交易。

§§§第二节让演讲打动听众的心

一个演讲者要想让自己的演讲打动人,靠的往往并不全是他的口才,演讲固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更主要的是演讲的内容要明确而具体,要吸引人,同时演讲者本人要情真意切,如此才能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

◎ 把你的思想融入演讲中

准备演讲,是否就是将一些漂亮的词句写下来,并把这些词句拼凑在一起,然后脱口而出呢?不,远远不是!是不是把一些偶然出现,但对你个人没有真正意义的念头集合在一起?绝对不是!

所谓“准备”,就是把你的思想、你的念头、你的原动力集合在一起,而且你必须真的拥有这种思想和原动力。只要你脑子清醒,你每天都不会缺少它们。它们甚至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你的梦想中。在你的整个生命中,时时都充满了不同的感觉与经验。这些东西深深地藏在你的脑海深处,日积月累。

“准备”就是思考回忆和选择最能吸引你注意的事物,然后加以修饰,将它们整理出一个形态,成为你自己思想的精工制造品。这听起来好像一个很难实施的计划,其实并不困难。对于某一特定目标,只要你专心致志、善加思考,并付诸行动即可。

下面有几种办法可以帮助你组织自己演讲的材料,如果你遵循这些步骤去准备演讲,你便会获得听众的热切关注。

1. 演讲内容具体

一位温文儒雅的哲学博士和一个性格豪爽的流动小摊贩,同时参加了一次会议。但奇怪的是,在这次会议的发言过程中,那位小摊贩的演讲却远比哲学博士更吸引人。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位博士的演讲虽然语言华丽精练,台风温文儒雅,讲话也有条有理,但他的讲话过于空泛,不明确。然而,那位小摊贩却正好相反。他一开口,就立即触及了话题的核心。演讲内容明确,而且很具体、实在,让人一听便知其意,再加上他的热情洋溢,以及朴实的词句,使他的演讲十分吸引人。

这里并不是想比较一位博士与小摊贩之间的高低贵贱,而是想说明一点:一个人的讲话只有具体而明确,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

要想演讲获得成功,你就必须有具体的内容。例如,说“马丁·路德小时候‘既倔强又顽皮’”,就不如说“马丁·路德承认,他的老师经常打他手心,而且有时候‘在一个上午要打上15次之多’”更有趣、更能吸引观众注意。

古老的传记写作方法,常常要提及许多意思不明确的概括性的词句。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懦弱思想的避难所”。这真是一针见血,准确之至。新的写作方法则举出明确的事实,语意自然清晰。老式的传记作者说,约翰·杜伊有“穷苦但诚实的父母”。新的传记写法则是,“约翰·杜伊的父亲买不起鞋套,因此,下雪时他必须用麻布袋把鞋子包起来,保持两脚的干燥与暖和。但是,尽管他如此贫穷,却从未在牛奶中加水,也不曾把生病的马当做健康的马来出售。”很明显,后一种说法绝对让人一听就知道他的父母“穷苦但诚实”,不是吗?这不比说“穷苦但诚实”更加生动有趣吗?

这种方法既对现代传记作家有帮助,同样对于现代演讲家和我们每个开口讲话的人也十分有效。

2. 主题不要分散

题目一旦选好,就要定出自己演讲的范围,并一直将主题限定在这一范围内,不要试图去涵盖所有领域。

有个年轻的演讲者要讲两分钟,而他所谈论的题目却是“从五千年文明至现代社会”。这绝对是一种徒劳无功的行为!他才讲完三皇五帝,就没有时间了。他想在一场谈话中包含太多的东西,结果却什么也没让人明白。

许多演讲都因范围不明确,涵盖了太多的论点,以致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呢?因为人的思想不可能一直去注意一连串单调无味的事实。假使你的演讲听起来像是世界年鉴,你也无法把握听众的注意力。

选择一个题目,如《颐和园之旅》等,演讲者如果不肯遗漏半点东西地对园中每个景色说上一些,从这一景点游至另一景点。待你演讲完毕,存留在听众脑海之中的,就会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瀑布、山岭和喷泉。如果演讲者把内容限定在公园的某一方面,例如佛香阁或是十七孔桥,这场演讲肯定会令人难以忘怀!你便有时间向听众展示出一些生动的细节,使得颐和园以无穷的变化活现于听众眼前。即使听众从未去过,也能从演讲者的动人话语中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这个原则对于任何话题都同样适用,不管你所讲的是销售术、烤蛋糕、减免税赋,还是其他事物。在你开始演讲之前,你都必须先对所选的素材进行限制和选择,把话题缩小至某一范围,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据说,植物界的怪杰路德·伯班克培植了100万种植物,但他也只是从中培植出了一两种最高级的品种。演讲也应如此,围绕自己选定的主题汇集100种思想,然后舍去其中的90种。

浮光掠影的演讲,要比挖掘事实容易多了。如果你想选择一种容易的办法,那听众也只能获得一些少而浅的印象,甚至毫无印象。事实上,在短短的不超过5分钟的演讲里,也只能期望说明一两点而已。稍长一些的演讲,如30分钟的演讲,演讲者如果想包含四五个主要话题,也是很少能够成功的。

3. 储备力量

主题范围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提一些问题,以加深自己的了解,使自己准备充分,这样才能使自己以权威的口吻讲述自己所选择的主题,如:

(1)我为何相信这个?

(2)在现实生活中,我何时见过这一切并证实无误?

(3)我真正想要证明的是什么呢?它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回答了这一类题目的答案,你就可以为自己进行充分的准备了。

你要把要传达给听众的思想加以精练和修琢。将它千锤百炼,使自己成竹在胸。

◎ 演讲的语言艺术

演讲一般由4个要素构成,即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要素。无论多么深刻的主题,多么动人的素材,多么精巧的结构,多么高明的表现手法,都必须通过语言,特别是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没有语言,其他要素就无法表现。语言运用得好与差,对演讲质量有极大影响。这就要求演讲者必须重视演讲语言的运用。

1. 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1)要口语化。所谓口语化,就是要求演讲者,语言要“上口”“入耳”。“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上口”是对说的方面的要求,就是讲起话来与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入耳”是听的方面的效果,叫人听起来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如同听平时说话一样顺当。所以演讲者要经得起说与听的考验。

这里所说的口语化,并不是日常口头语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具有规范化、逻辑性的口头语言。比如有些演讲者的即兴讲话,常常出现重复、啰唆、凌乱、模糊和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词语搭配不当以及音节重沓、脱落、停顿、习惯上的口头语等问题,是不符合口语化规则的。

(2)要用通行的说法。叶圣陶先生说:“通行的说法是大多数人用来表达意思的,是大多数人说惯听惯了的,咱们拿来,就一丝不隔。语言出在咱们的口里心里,意思透进人家的耳里心里。不太通行的说法、绕一些弯子的说法就不然,即使意思没有错,人家总觉得有些生分,不自然。”

2. 善于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

好的演讲,语言一定生动。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的,那就算不上好的演讲。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那么,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

(1)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语言能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得有趣。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首先,可以选用形象化的词语,就是形象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其次,可以选用形象化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等都可以增强演讲语言的形象色彩。

(2)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增强演讲者演讲的表现力: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

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说笑话或用诙谐的语言。说笑话,用诙谐的语言可以使听众产生联想,从而生出幽默的情趣。

其次,用漫画式的描写。这种方法就是演讲者用语言画漫画。这种方法引导着听众用耳朵去听漫画,达到会心一笑的效果。

最后,用借代制造幽默感。借代是不出现本体而出现借体的一种修辞方法。以东借西,以南借北,既生动又形象,每个听众都能感受到气氛的活跃。

3. 运用美的语言

语言美,就是强调演讲者语言要有“音乐性”。

演讲语言的声音美,主要体现在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上。

(1)声调要和谐。汉语在声调上有平仄之分,如果在缀字造句时,能注意声调的搭配,就有抑扬顿挫的效果,产生语言美。

(2)节奏要鲜明。演讲语言的节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语言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回复往返构成了语言的节奏。

总之,有张有弛、有急有缓、有断有连、有伏有起,是演讲语言节奏的基本要求。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认真掌握,努力实践。

3. 要善于运用准确、朴素的语言

(1)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指演讲者演讲时所用的语言能够确切地讲述事物和道理,揭示它们的相互关系。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首先要对表达的对象熟悉了解,认识准确。其次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用词贴切,句子组织结构合理。

(2)语言的朴素性。朴素是指演讲者用普普通通的语言,明晰、通畅地表达演讲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在形式上追求词藻的华丽。

朴素的语言就是要在词语的锤炼上下工夫,把普普通通的词语用得巧妙,让它发出光彩。

◎ 演讲中随机应变

在演讲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影响演讲的正常进行。对这一点,演讲者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做到处变不惊、应变自如,用这种方法使自己摆脱困境,避免尴尬的场面出现。

1. 面对混乱,镇定自若

由于演讲的听众一般较多,因此出现局面上的混乱是难免的。演讲者一定要善于以特殊的方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会场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