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
1707700000042

第42章 营销经理的说话技巧(2)

奉劝你不要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种做法让他人一猜便知。相反,如果你能得体地向对方说再见,会让对方十分满意。或者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讲明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很多时间听他在电话里讲。这时,你只需简单地说:“谢谢你打电话来。”

3. 传递坏消息

当你必须传递一些令人不快的消息时,大多数的经理认为电话并不是合适的工具,因为通过电话并不足以说明坏消息的严重性。然而,有时它却是唯一的工具。因此经理们不得不慎重选择他们的用词。有一位妇女儿童用品商店的销售经理讲述了自己对一件事情的体会:

当我打这类电话时,总是先竭力缓和紧张气氛,我可以说:“瞧,约克,我打电话来并不想让你烦恼,但我想你最好知道我们的生意有一些问题不尽人意。我已经写了一封信说明这些问题,几天后你就会收到。”

在电话里,我并没有说明事情的严重性,但是这个电话的确能使对方为即将接到的信作好思想准备。许多人认为坏消息知道得越晚越好,所以大多数人接到这类电话时,并不对细节问题寻根问底。

如果他们说:发生了什么事,给我点儿暗示吧。我的确会给他们一点儿暗示。但通常他们催我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不,我想你最好先看信。然后你就会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有所想法,在这以后我们再讨论商议解决的办法。”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的确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

§§§第二节说服时的说话技巧

对于营销经理来说,需要掌握说服人的艺术。所谓“说服人”,就是要使自己的想法变成他人的行动。这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时又依赖于说服者的创造性运用。它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又是一门奇妙无穷的艺术。

◎ 情理说服要打动人心

营销经理人从情与理两方面入手,既通过逻辑推理将道理讲清楚,又通过细致入微的情感渗透打动被说服者,使被说服者心服口服。

1. 逻辑说服

说服是进行思想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会经常遇到一些因有思想认识问题尚未解决而需要你出面进行劝导说服的人。

要想把道理讲得透彻明白,讲到对方心里去,让对方心服口服,往往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说服者的说服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语言的逻辑性则植根于说服者严密的逻辑思维。

所谓逻辑思维,就是运用逻辑基本规律进行的思维。在思维形成方面,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证明,这几种思维形式都有各自的法则;在思维基本规律方面,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要运用有逻辑性的语言对人进行说服,思维就必须严格遵循这些法则和基本规律。这是已被人们长期以来进行的说服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

实践证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够帮助说服者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并得以正确的表达和论证,从而有效地宣传真理,达到说服的目的。

严密的逻辑思维在说服中还是驳斥谬论和诡辩所必需的。诡辩是用似是而非的论证进行的强辩,形式上就是运用看似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是违背真理、硬将无理说成有理的狡辩。

真理是在同谬论和诡辩的斗争中发展和确立起来的。说服的正确思想必须是在战胜对方的谬论和诡辩的基础上,才能输入到说服对象头脑中去。

严密的逻辑思维,有助于说服者分析说服对象思想观点中的谬误及其抵御正确思想时所进行的诡辩症结之所在。一旦发现对方在进行诡辩,就要紧扣中心,组织正确的理论观点来分析破绽。通过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正反论证,据理反驳,直至对方理屈词穷,心服口服。

在我们的说服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当你批评其错误的时候,他不仅不接受批评,反而强词夺理,用偷梁换柱的方法进行诡辩。对此,说服者必须用符合同一律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其诡辩进行正确的辨析和有力的驳斥。

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努力钻研逻辑理论,在学习中力求弄清每一个基本概念和每一条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关于逻辑学理论的过程中,要尽量结合实际的思维材料去理解概念和原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注意分析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逻辑问题。

长此下去,就能逐步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逻辑知识,不断提高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归谬说服

归谬说服并不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而是先假设对方的观点言之有理,然后据此引申出一个连对方也不得不承认是荒谬的结论来,从而心甘情愿地放弃原有的错误观点和主张,无条件地接受说服者输出的思想信息。

实践已使许多人懂得,当我们面对固执己见的人,直接反驳其错误会有诸多的不便,而最有效、最巧妙的方法当属归谬说服方式了。

《伊索寓言·不忠实的受托人》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实在:“遇到谎言说得过于离题的时候,你如果想用论证来破其谬见,那么,未免太郑重其事了。”因为那样反而会纠缠在没有意义的细节上,显得愚拙,不如直接运用归谬方式,以争取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运用归谬方式使说服对象认识原来观点的错误,还可采用这样一套方式,即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对方谈自己的见解,即便对方说错了,也不要急于直接指出,而要不断地提出补充的问题,诱导对方由错误的前提推到显然荒谬的结论上,使之不得不承认其错误,然后再设法引导他随着你的正确的思维逻辑,一步一步通向你所主张的观点,达到劝导说服的目的。

3. 宽容说服

宽容大度既是说服者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做好说服工作的一种方法。

人们故意找“碴”出难题,或者犯了错误,内心深处其实是不安和内疚的,如果我们针锋相对,以牙还牙,或者一味训斥,严厉指责,只能加剧对方的反抗心理和对立情绪,使对方失去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的说服工作就会走入“死胡同”。

相反,我们在此时以超然的态度宽以待人,不立即批评,允许对方犯错误,并以言行去感动他,则对方必会产生强烈的感激和自责心理,从而主动认错,接受我们的劝导和说服。

在对方寻衅发难或犯有过错时,除进行必要的还击或批评外,宽容大度确实是更高明、更有效的一种说服方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允许人犯错误,更应允许人改正错误。有与我们不同的意见也是正常的,所以也不应当唯我独尊,搞“一言堂”。只有我们具有宽厚容忍的精神、“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家风度,才能真正做到“不但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也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更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

所以,要深刻认识“宽容大度”与正确待人处世的关系,就应明白,它决不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权术,而是自觉地培养豁达坦荡的胸怀的一种方法。我们在工作中如能真正做到与人为善,就能达到“治病救人”、团结大多数人的目的。

4. 耐心说服

说服中,一语惊醒梦中人是有的,也是最妙的。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就像少女陷入情网,并非总是一见钟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耐心、耐心又耐心。这就意味着,当你一时不能说服对方时,不要生气,不要气馁,更不能生自己的气。“算了,管他干什么?”这种想法是不应该有的。因此对于说服一个人,耐心是最重要的。今天挖一个角,明天铲一块土,逐步解决一些细节要点,如同蚕食桑叶,问题就会慢慢解决的。

有时候,说服一个人需要加强力量,从各方面增强说服的力度。这就要求说服者在说服时动员可以动员的一切因素,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凡是能起促进作用的,在关键之时,都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耐心、诚心、恒心,是不愁说不服人的。

当然,耐心地说服别人,也需要在说服时采取某些相应的策略,否则,耐心说服会使他人更不易接受。换句话说,仅有耐心是不够的。反反复复、苦口婆心地唠叨同样的问题,谁都会受不了。

所以,耐心加上技巧,在巧字上做透“耐”字的文章。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机会、场合,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语言,滴水穿石,总会化解问题的。

此外,耐心地说服别人,还应该具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并不是同意对方的观点,而是指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来考虑别人的想法。否则,如果没有同情心,当看到别人的错误和缺点时,就会反感,一点也不考虑别人情有可原之处。这种心理会造成说服别人的困难。

因为心存反感容易造成语气凌人,措辞尖刻。在别人面前自己俨然成了法官,将对方视为罪犯,这种心理会使你一开口,就造成对方不快,从而封闭了双方交流的途径。

因此,无论你的意见多么正确、多么高尚,都要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对待别人,体谅他们造成这种局面的不利因素。只有这样,你才能与人接近,你的态度才能像和风细雨一样,滋润别人的心田,洗净别人的眼睛,启迪别人的心灵。

当然,你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同情是一种帮助、教育人的方式,而不是目的。因此,在你的思想上,仍然要有鲜明的是非分界限,你的同情并不等于你同意对方的所作所为。

◎ 言辞说服要激发认同

所有的说服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这里的言辞说服是指语言本身的特色而言的。它包括语言的文采和感情色彩等,通过语言本身的特色,可以感染被说服者,激发其认同情绪,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一)格言说服

在我们丰富多彩的语言交流中,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精辟语言,我们通常称这类语言为格言、警句、箴言、锦语、谚语、俗语等。

这类语言精辟、隽永、言简意赅,教人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何处理生活中各种复杂的关系等,其文字虽少,却蕴涵丰富的哲理,有很强的启发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格言警句,都是各国人民的先辈从生活中提纯、凝练出来的,是从复杂的社会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富有哲理的语言精华,简单地说,都是千琢良玉,百炼精金。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崇尚道德、重视精神文明的国家,所以,闪烁着奇光异彩的格言警句、通俗化的民间谚语以及诗一般的锦语,无论在古代典籍还是在人民的口头流传中都俯拾即是,这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

这笔遗产对于后人来说,不应该成为案头的摆设,我们不仅应拿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而且也可以拿来运用到劝导说服之中,去开导、启发、鼓励和鞭策那些对生活困惑不解、对前途悲观失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在困难面前不思进取、在挫折之后一蹶不振、在胜利面前忘乎所以的人们。

劝导说服的语言虽不能句句都发人深思,更不能指望句句都是金子,“一句顶一万句”。但至少要有几句可以在对方心里打下烙印的话语,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灵活使用一些格言警句。

巧妙地使用格言警句,往往能一语道破“天机”,给对方以无穷的回味,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甚至能使他久久不忘,终生受益。这样的格言警句,可以说俯拾即是,而且每一句都能分别说明一个相应的问题。

当然,在运用格言警句进行劝导说服时,必须严格区分格言警句与语言垃圾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不健康的、带有浓重的消极颓废色彩的语言,虽然也被某些人当做座右铭而念念不忘,但它毕竟是腐蚀人们心灵的鸦片。

格言警句虽然有较强的表现力,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有针对性。就是首先把握住说服对象思想认识问题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格言警句,以提醒他,触动他,安慰他;其次是要把握住某一格言警句的本质内涵,避免张冠李戴。如果用之不当,缺乏针对性,不仅不能启发对方,反而会使对方不知所云。

二是要防止使用过滥。即不要罗列太多的格言警句,如果用了太多的现成说法,会使人听了觉得油腔滑调,华而不实。只有偶然地、在必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说上一两句格言警句,才会对说服工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会使语言显得生动而有力。

(二)怒言说服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发火动怒的情形时有发生,其后果似乎大多不妙。于是,人们便把动怒看做是“不老练”、“修养差”的表现,把怒言说成是交际之“大忌”。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如果分析一下怒言的动机和后果的话,就会发现:愤怒之言并不都是消极、有害的,在特定情况下,它也能产生积极的说服效果。

有句古语说得好:“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即是说,不应当有个人意气之怒,但为大义真理而动怒却是不可少的。这个道理很值得称道。

理义之怒的积极作用,一是劝说者的愤怒脸色、威严冷峻的仪态,是一种“有形有色”的语言。它传递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有助于烘托说服的气氛,暗示事情的严重性和不容忽视性,能引起对方心灵上的震颤和对所发生问题的重视与反思。

二是愤怒之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措辞严厉,语调高昂,情理并重,用以表达鲜明的态度和严正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震撼力,因而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因此,其特有的说服价值是不应否定和忽略的,若运用得当,会收到较好的说服效果。理义之怒,通常在以下情况运用:

首先,对于坏人坏事,理当拍案而起,给以怒斥。

其次,对于不良思想倾向,运用怒言说服有警策作用。这种怒言是针对不良倾向的,通常适用于长辈对晚辈的劝导。当晚辈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在岔道口徘徊,或向危险方向滑行的时候,父辈以高度的责任感,怒言教训,旗帜鲜明地亮明自己的态度立场,简明扼要地陈述是非利弊,往往有“警钟乍响”、“力挽狂澜”的扼制作用。用这种“投猛剂,起沉疴”的愤怒方式,严词管教,击一猛掌,能收到防患未然、促人猛醒的效果,其威力是和颜悦色的规劝所难以达到的。

再次,对于歪风邪气,运用怒言制止,能收到惩前毖后的制导作用。面对不良风气,一切有责任感的人都会发火动怒的。不过,此种情况下的怒言,更侧重于说理开导,对事不对人。它产生的不只是压力,而是导力。怒中寓理,“训”中有导。因此,对不良言行,不应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及时给以怒言批评,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怒言说服是一种感情强烈、情绪激动状态下的劝导方式,它如同一剂有强效的药物一样,用之得当,可以治“病”;用之过当,也可以伤人。为了追求“怒言”说服的最佳效果,应注意几个问题:

1. 良好的高尚的动机是怒言说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