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炒股致富心理学:沃伦巴菲特笑傲股市的28个简单法则
1708100000008

第8章 巴菲特不愿投资的企业

商品型企业的顾客群不是消费者,而是其他的公司,因此,在巴菲特的投资视野里商品型的企业不会出现。

巴菲特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在商品型企业里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商品型企业的顾客群不是消费者,而是其他的公司。这些公司不像消费者有消费人性那样,会对品牌产品日久生情、变成情有独钟的现象。反之,它们完全是以价格和品质来作为采购标准的。一不小心,顾客就会转换供应商。这不是顾客不讲人情,而是如果他们讲太多的人情、向你进更贵的货,他们就会被自己的行业竞争者击败。

我们常看到,商品型的企业一不小心就会被取代。

更糟的是,商品型企业的命运并不完全是由自己主宰的。劳工成本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工业从先进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接着再转到落后国家的现象。

要想清楚了解巴菲特的思考模式,我们现在对这类企业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当我们谈到商品型的企业时,我们说的是:一个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价格是消费者最主要购买的因素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最简单而明显的商品型企业是:

纺织业;食品原料,如玉米和稻米;钢铁业;天然气和石油公司;木材业;制纸业。

这些公司所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面临强劲的竞争,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购的主要因素。

即使石油公司企图让我们相信某一个品牌比另外一个更好,然而当我们在买汽油的时候,仍然是以价格为依据。价格是决定性的因素,同样的产品还有水泥、木材、砖块、记忆体以及电脑的处理晶片。

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你所购买的玉米来自于何处并不重要,只要它是玉米,而且口味像玉米就可以了,由于玉米市场强大的竞争导致利润非常微薄。

在商品型的企业当中,低成本的公司将会取得领先的地位,这是因为低成本的公司在定价方面有较大的自由,成本愈低,利润就愈高,虽然这是个简单的概念,但是却有非常复杂的意义,因为要降低成本就表示公司在生产制造方面必须不断求进步,以保持领先的地位。这需要资金额外的支出,而消耗掉保留盈余,并因而造成研发新产品以及收购新企业速度的降低,而这两者能够增加公司产品的价格。

其中的过程通常是这样:A公司在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做了某些改进以降低成本并增加收益,于是A公司降低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增加边际效益,企图由B、C、D公司手中瓜分更多的市场。而B、C、D公司不愿将市场拱手让给A公司,因此它们只好和A公司一样不断改进生产过程,B、C、D公司于是开始降低价格,与A公司竞争,并削减了公司因为改善生产过程而得到的利润,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有时候对某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超过它所能供应的量,就像飓风扫过佛罗里达州,摧毁了数以千计的房舍,而使三夹板的价格一飞冲天的情况。此时,所有的厂商都能够得到收益,但是需求增加通常也会导致供应增加,一旦需求疲弱,过度供应也会造成价格和利润的再度下跌。

此外,商品型企业也要完全依赖管理阶层的品质与智慧去创造利润,如果管理阶层缺乏眼光,或是浪费公司宝贵的资产,误用公司的资源,就会丧失它的优势,而在强劲的竞争下失败。

首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商品型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非常小,由于价格的竞争,这些公司的利润一直很低,所以公司较缺乏经费扩充企业,或是投资更新设备。第二,就算他们设法开始赚钱,盈利通常用来更新工厂的设备,以保持竞争的能力。

商品型企业有时为创造市场空间,运用广告轰炸效应,让消费者以为它们的产品胜过竞争对手。在某些例子中,为保持产品领先优势,就必须做相当幅度的改进,然而问题是不论产品做多少改进,如果消费者选购的惟一标准就是价格,那只有低成本的公司会取得领先的地位,而其他的人只能不断挣扎求生。

巴菲特喜欢将柏林顿企业(Burlingten)的例子作为不良投资的典型。那是家纺织厂,是生产商品型产品的公司。

1964年,柏林顿企业的营业额是12亿美元,股票大约30美元一股。从1964至1985年间,公司的资本支出大约30亿美元,或是每股100美元,为提升公司的效率赚更多的钱,资本大部分的支出都用来改善成本、扩充设备。1985年公司的营业额是28亿美元,由于通货膨胀而丧失不少销售机会,收益也比1964年大幅减少,1985年股票每股34美元,只比1964年高一点,公司21年的营运以及花了投资人30亿美元,却只让股东的收益获得些微的增加。

柏林顿的管理阶层是纺织业界最能干的一群人,但是问题在于这个行业本身由于过度的竞争,使得经济层面表现不佳,而造成整个纺织业实质上的生产力过剩,这就表现在价格上的强烈竞争,形成较低的利润,股票因而表现不佳,使股东失望。

巴菲特喜欢说,当杰出的管理阶层碰上了不良的企业,通常是不良的企业依然保持原状。

要辨别商品型企业并不难,它们通常销售许多其他企业也在销售的产品,它们的特色包括如下七个方面:

(1)低利润:低利润是价格竞争的产物——一家公司降低产品价格,以便与另外一家公司竞争。

(2)低回收率:美国公司的回收率大约在12%,低于这个数字的企业就可能是属于商品型企业。

(3)缺乏对品牌的忠诚度:如果你所买的产品其品牌意义不大,你买的可说是商品型企业的产品。

(4)大量的生产者:走进任何一家汽车用品店,你会发现有七八种不同品牌的油品都卖同样的价格。由于有众多的生产商,产生了竞争,而竞争导致低价,低价又使得利润降低,而低利润就使股东的收益减少。

(5)实质生产力过剩:任何时候业界发生实质性生产力过剩的现象,就没有人能从需求增加当中真正获利,一直到生产力过剩的现象消失,价格才会开始回升,然后当价格开始回升的时候,管理阶层又蠢蠢欲动开始想要成长,在他们的脑海中企业帝国的伟大形象开始形成,由于口袋中有股东所托付的资本,管理阶层最后会为这些异象采取行动,他们会扩充生产能力,而造成生产力过剩。

问题是其他的企业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所有的人都开始扩充生产能力,生产力过剩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生产力过剩代表价格上的竞争,而价格竞争代表利润降低。

(6)变化不定的利润:真正能够让你辨识商品企业的方法是利润变动剧烈,研究公司过去7至10年间每股盈余变动的情形,你会发现它上下变化不定,这是在商品型企业中常有的现象。

(7)收益几乎完全仰赖管理阶层有效运用公司的资产,一旦公司的收益主要依赖公司运用资产的能力,譬如说工厂和设备,而不是依赖无形的专利、著作权以及商标,你就应该怀疑这家公司有可能是属于商品型企业。

巴菲特警告说,如果价格是选购商品惟一考量的因素,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和商品形态的企业交易,因此这家公司很可能长期所能提供给你的只是一般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