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1708400000034

第34章 演讲技能的运用(6)

爱恨是人们最普遍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事物的一般看法。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演变可以导致他们之间的彼此对立和相互转化,所以在演讲过程中,演讲者爱与恨交织的情感抒发往往能够形成思想冲击波和心灵震撼力,使听众在爱与恨激荡的动情点上,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从苦与乐的人生价值观出发

“看着烈日下工地上那一张张黝黑的脸,一条条古铜色的臂膀,一碗碗粗淡的饭菜,一杯杯浑浊的凉水,我心中忍不住泛起一阵阵酸楚,眼眶里盈满了泪水!而他却是那样的豁达、那样的乐观,还笑眯眯地指着那正在铺设的铁轨对我说:‘比起灯红酒绿的城市,这里的条件是艰苦的。可你想过没有?这条铁路一旦在地图上出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便附着在上面了……’”

这是一位军人的妻子在“壮我国防,卫我中华”演讲比赛中说的一段话。演讲者从令人酸楚的戈壁滩工地的艰苦环境中感受到了工程兵豁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并引述丈夫的话表达了当代军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追求。这就从苦与乐交融的动情点上深深地感染了听众,使听众心中自然地涌动着对人民子弟兵的敬爱之情。

在演讲中设置能感动听众的要点,实质上就是选择能对听众的心理情绪最敏感部位传导情感信息的有效刺激点。由于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演讲的时境和听众也有差别,所以演讲者应根据具体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择取最佳“动情点”,并以此为辐射点,使演讲这一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发挥出更加强大的情感效能。

苦和乐是人们最基本的心理体验,也是客观事物引起人们的心理体验与情绪反应,同时也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正因为这样,演讲者在演讲中特意强化苦与乐的人生感受和价值取向,就会触动听众的心理情感,使他们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感受苦与乐交织的人生旋律,并获得情感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

75

演讲中的造势艺术

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会制造一定的心理氛围以吸引听众,服务主题,这是常见的演讲技巧,也是演讲者设置动情点的背景。对于演讲中的造势艺术,我们可以利用铺陈渲染,层层推进等方法把演讲推向高潮。

铺陈渲染推向高潮

王道正的《西部,我的家园》演讲中有这样一段演讲词:

“西部,这块神秘、广袤的大地,曾写下了多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史诗。美丽的西部,有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也有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奇观。而现在,母亲河年年断流,大西北黄沙漫天。西部,她还曾有过繁花似锦,丝绸之路,驼铃声声脆,商人交易欢;天府之国,物阜民丰足,富饶甲天下。而现在,西部还有很多人在同贫困抗争的道路上艰苦跋涉。多少年来,贫困和西部如影相随,挥之不去。西部,几乎成了贫困的代名词。

西部啊西部,你何时才能繁荣富庶?”

在这里,演讲者对祖国西部往昔悠久的文明、壮美的风光、丰富的物产与今日穷困、贫瘠、苍凉的情景进行了对比性的铺陈渲染,激起听众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演讲者尖锐地提出问题:“西部啊西部,你何时才能繁荣富庶?”为演讲的主题蓄势。至此,“西部大开发”的演讲主题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演讲者为了阐述自己对某种事物、事件的深刻见解,可以根据演讲主题的需要,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对该事物或事件进行铺陈渲染,以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把听众的思绪引入特定的演讲氛围。在此基础上,再阐述演讲者的思想观点,对听众进行宣传鼓动,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层层推进制作高潮

何伟的演讲《山之精魂》中的一段演讲词: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彭老总,一个没有儿女的慈祥父亲,一个共和国的将军!他用自己戎马一生、忠诚一生、坎坷一生,铸就了如山的精魂。在井冈山他是井冈之魂!在宝塔山他是宝塔之魂!那么,在他的家乡湘潭乌石山峰下,他就是那乌石之魂!——他把自己与大山一起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魂!”

在这一段演讲词中,演讲者用三个“一生”层层推进,再用“井冈之魂”、“宝塔之魂”、“乌石之魂”步步递升,讴歌了彭老总身上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魂,感情充沛,语势强烈,给听众以极大的精神感召力。

层层推进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似、字数大致相等的语句,把事理层层推进地表现出来的造势技巧。它可以使语言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形成一种“层次美”。在演讲中,运用这种造势技巧,可以使听众认识逐步深化,感情逐步激昂,印象逐步加深。

提前做铺垫

美国一位女官员在某高校做演讲,她先得介绍自己。按常理,她一上台直说自己姓甚名谁和从事什么职业就可以了。但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以吸引听众的问题考虑进去了。她想到了造势技术,于是,这样设计她的开场语:

我的生母是个聋哑人,因此没有办法说话,我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棉花地里去做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果情况不如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怎么样,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境况,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地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

我的名字是阿济·泰勒·摩尔顿,今天我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站在这里。

这段开场语,可谓叫绝。它让听众惊讶:“一个女性,出身低微,现任国家财政部长,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此人可不简单!”进而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听这种人的演讲很可能大有收获。”巧妙的蓄势,收到掷地有声的效果。

有些话直率地说出,一点也不产生魅力,如果通过铺垫和造势,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任何话说出之前,都可以找到铺垫和造势的话,这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知道何时需要造势,如何巧妙造势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请你记住这个故事,并好好玩味研究一下,争取拥有这个本事。

利用语义的转折来引发高潮

陈典福的演讲《我们也是伟人》中的一段精彩演讲词:

“什么人伟大,上至古帝尧舜,下至近豪鲁迅、孙文,外国的马克思、居里夫人,中国的毛泽东、钱学森,这些没有人说他们不伟大。是的,他们都是人类的精华,历史的骄子,亘古的伟人!但今天,伟大与平凡只有一步之遥,真正的平凡也是一种伟大。”

在这里,“但今天……”一句是构筑演讲气势的关键,有了这一语意上的转折,才使前面的压蓄与后面激越坦诚的表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效果,从而达到了提示演讲主题的目的,引起听众心灵的共鸣。

在演讲中,运用语意转折的方法,可以造成某种内容和情感上的“水位落差”,使演讲形成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产生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艺术魄力。

76

演讲中对比、类比的艺术

类比在平常的讲话中也经常遇到,类比一般形象生动,说理有力,如果能够用好类比,对拓展演讲艺术的空间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恰当地使用对比和类比对演讲的造势艺术非常重要。

演讲中对比的运用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参事会上所做的关于劳动情况的演讲,就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据说,他在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金表,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看着听众,在场者对他的举动迷惑不解。他一直停顿了1分12秒之久。就在听众几乎都坐不住的时候,他突然大声说道:“诸位适才所感觉的局促不安的72秒的长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赖白斯这里确实独具匠心,高人一筹。他巧妙地利用这种停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时间对比,形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收到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是对比。从内容上分,对比可分为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对立统一的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对比叫两体对比。存在于同一事物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对比,叫做一体两面对比。演讲中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能使形象突出,能较全面地表现演讲者的观点,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正义与邪恶、英勇与懦怯、伟大与渺小,一经对照,泾渭分明,给人印象极深。

河北省的一位中学生所做的《祖国需要奉献》的演讲,中间有这样一段:

“一位年近古稀、身患绝症的老人,主动拿出250元钱认购了三年才能归还的保值公债;一个年轻有为,在改革大潮中涌上浪尖的经理竟贪污受贿达17万元。

我哭了,是对奉献者的爱,对索取者的憎!”

这里把奉献者和索取者摆在一起,进行了强有力的对比,高尚与卑鄙泾渭分明,爱憎之情溢于言表。

除上述几种辞格之外,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拈连、移就等辞格在演讲中也常用到。人们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某层中心意思时,往往将多种辞格综合运用,以便取得多方面的修辞效果。

《到军校去》这篇演讲中有这样的话:

“亲爱的同学,您想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勇士吗?到军校去!年轻的战友,您想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吗?到军校去!敬爱的首长,您想把握未来战争的脉搏吗?到军校去!”

这里把“设问”、“排比”、“层递”、“反复”等修辞手法融在一起,使之具有不同辞格的特点,有着多种表达功能!“设问”引人入胜,“排比”气势磅礴,“层递”使感情逐步强化,“反复”更突出了“到军校去”的题旨。几种辞格融为一体,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

类比和对比不同,要想用好类比要关注下面一些内容。

演讲中类比的类型和运用

类比是演讲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说理有力。演讲中选择和运用好类比,无疑对拓展演讲艺术的空间有重要意义。观察许多演讲实例,可以看到类比物的选择与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常规类比

常规类比是指所选的类比物已经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一种类比。

例如,在一次地方“春蕾工程”基金筹措的动员会上,一个演讲者这样说:

“我们大家都来看看摆在讲台上的这一盆鲜花,它颜色鲜艳、形态美丽,还发出诱人的香味,它的美丽和芳香是品种优良、土壤肥沃、阳光雨露滋润、花匠辛勤劳动共同造就的。虽然它们是优良品种,但如果一旦失去土壤、阳光雨露和人们的精心呵护,它们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它们将没有机会绽放,它们将过早地枯萎,它们将无法给这个世界美丽与芬芳。现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区,有一些学龄女童,她们聪明、美丽、渴望读书,她们就像这盆花一样可爱,但是贫困使她们失学。她们就像失去肥沃土壤、阳光雨露的花儿一样,不能正常地生长,她们聪慧的大脑不能用于学习,她们不能学到谋生的技能和建设国家的知识……让我们敞开爱心,为她们做一点捐赠吧!我们的捐赠将使她们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获得正常成长的环境!”

这段演讲是选择在某些方面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类比物来进行类比推理的。选择和运用这种类比物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且类比物和演讲内容、主题十分协调,听众也很容易接受。这是演讲中使用频率较高,运用较为广泛,演讲者易于学习的类比方式。但是,选择和运用这种类型的类比物,往往难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难以让人深思,难以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力,有时甚至会使听众产生老生常谈的感觉。

二、神似类比

特定而神似的类比是演讲者用自己长期使用并对之产生感情的事物作类比物的一种类比。由于这种类比物不具有广泛意义,所以它是临时的选择和运用。这种类比物虽然不具有广泛意义和形似意义,但它是演讲者深切感怀的、具有特定意义和神似意义的类比。

一个单位的领导,在新年初进行了一次演讲,向在本单位兢兢业业工作多年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他选择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支钢笔做类比物。他说:

“我多年使用的这支笔是世界著名品牌的笔。它造型优美、性能良好、坚固耐用、品质超群。它书写着我人生和事业的答卷。它是我人生和事业的助手,它的价值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用数据来统计的。各位同人,多年来我和你们共事,和你们朝夕相处,和你们共患难共欢乐。我深深体会到你们和我的这支笔一样,你们品质超群,你们写下了中国建筑史上充满艰辛和辉煌的篇章,你们也是世界的著名品牌。多年来你们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水平无与伦比,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建了团结和奋进的风气,你们过硬的技术创造出一个个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你们多年来出色的工作,使我们公司誉满全球,居同行业前茅。你们贡献的最大价值是你们树立的榜样。你们以实实在在的为人风范告诉世人,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敬业精神,什么是精湛的技术。在你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无论怎样颂扬都难以穷尽的……我为你们感到荣耀,我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这段演讲的类比物显然不具有广泛的意义,钢笔和员工显然也不具有明显的形似。但这个类比物是演讲者十分熟悉的,所以信手拈来,亲切、自然,这个类比物又是演讲者深切感怀的,演讲者比较成功地挖掘了钢笔和他的员工内在品质上的相似点,做出了神似的类比。这种类比的临时性和非广泛性,使之具有广泛意义的类比所没有的个性化色彩和新奇性效果,不失为一种上佳的类比方式。

三、奇妙类比

奇妙类比,即所谓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类比,是指演讲者所选的类比物与他所要讲的本体事物似乎毫不相干。以这种类比物所进行的推理,似乎不符合一般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习惯,似乎与演讲的情景格格不入。总之,看上去这个类比物和本体事物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美国的威廉·穆尼在《演讲其实很容易》一书中,写到这样一个演讲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