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1710000000030

第30章 只有爱,才能拯救自己(2)

弗洛姆指出,这一条件,无论是对爱的艺术来说,还是对其他艺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它看起来像是这么回事:如果权衡大师与爱好者之间的差异,那么爱的艺术,其爱好者的比例,比其他任何艺术爱好者的比例都要大得多。根据学会一门艺术的一般条件,作者就必须提出一个更为重要的观点。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一门艺术的,但是,可以这么说他是慢慢地学会的。

一个人在着手一门艺术本身之前,就必须学会许多其它的——并且常常看起来不很连贯的事情。一位木工徒弟一开始先要学会怎样放好木样;钢琴演奏艺术的新手,一开始就得练习指法;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艺术中的大师,他就必须一生致力于这门艺术之中,或者至少同它有关系。一个人的身体,在艺术实践中成为一种工具。同时,根据它所达到的特殊功能,他必须保持健康。就爱的艺术而言,任何一个渴望成为这门艺术中的大师的人,开始就必须实践约束感、专注感、忍耐性,乃至他一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这样做。

弗洛姆指出,有一种态度,对爱的艺术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只间接地提到它,既然这种态度是爱的实践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直接地讨论这种态度:活动性或积极性。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活动并不意味着“做某件事情”,而是一种内部的活动,是一个人的才能被创造性地使用。

二、爱:对生活意义的寻求

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博爱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这也是《圣经》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博爱是对所有人的爱,其特点是这种爱没有独占性。

1.爱他人若爱己

弗洛姆说,如果我具有爱的能力,我就会去爱我周围的人。在博爱中凝聚着同所有人的结合,人的团结和统一。博爱的基础是认识到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比,人与人之间在才能、智力和知识上的差别微不足道。要了解这种人共有的核心,必须要深入了解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如果我只看到一个人的表面,那我看到的主要是使我和他分开的差别。如果我了解到他的本质,我就会看到我们的共性,我们是兄弟这一事实。

这种从本心到本心而非表面上的关联,是一种“本心关联”,或者正如赛蒙·威尔曾经表述的那样:

同样的话(即丈夫对他的妻子说“我爱你”)可以是陈词滥调,也可以非同一般,这要按说这些话的方式而定。说话的方式则取决于这些话发自内心的深度,而不取决于个人意志。在双方息息相通的情况下,这些话会触动对方相等的内心深度。所以一个有能力区别的人就会听得出来这些话的份量究竟有多大!

博爱是同等人之间的爱。但虽然我们是同等的,事实上也往往不完全“同等”,因为我们是人,所以需要帮助。今天是我需要帮助,明天也许是你。有这种要求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弱小,另一个人强大。弱小是一种暂时状态,而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的能力才是永久共同的能力。

弗洛姆进一步认为,兄弟之爱源于对弱者的爱,对穷人的爱,对异乡人的爱。爱自己的骨肉不足为奇。每个动物都爱自己的后代并照料它们。软弱的人爱自己的主子,因为他靠主子为生;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需要他们。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

在《旧约》中,穷人是人爱的中心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不仅是穷人,还有陌生人、寡妇、孤儿、民族的敌人、埃及人和伊多姆人。在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产生同情的过程中,人开始发展他的博爱。在爱自己的同时,他也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爱那些虚弱和惶恐不安的生命。同情包含着了解和认识的因素。在《旧约》里这么写道:因为你们了解异乡人的心,因为你们也曾在埃及当过异乡人……所以你们也应该热爱异乡人!

2.母爱:生活的希望

弗洛姆认为,正如我们所知,母爱是对儿童的生活和需求做出的毫无保留的肯定。但这里还应该补充说明一点。对幼儿生命的肯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须关心幼儿并对其成长负有责任,以维护和发展弱小生命。另一方面则超出了维护生命的范围,那就是要使孩子热爱生活,要使他感到:活着是多么好!当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有多么好!在这个世界活着有多么好!

母爱的这两个方面在《圣经》的《创世纪》里表现得很明显。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这符合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但上帝所做的还不仅仅于此。在上帝创造人和世界以后的每一天里上帝都要了解情况,要知道一切是否都好。同样母爱的第二个方面也是要给孩子一种“诞生在这个世界是多么好”的感受。母亲要赋予孩子对生活的爱,而不仅仅是活下来的愿望。

弗洛姆指出,同样的思想,也表达在《圣经》的另一个象征性故事里。上帝所许之地里(土地始终是母亲的象征)流着乳汁和蜂蜜。乳汁象征母爱的第一个方面: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则象征生活的甘美,对生活的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

大多数的母亲有能力给予“乳汁”,但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乳汁外还能给予“蜂蜜”。为了能给予“蜂蜜”,她不仅应该是一个好母亲,同时也应该是个幸福的人,然而,这一目标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弗洛姆强调,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恐惧都具有传染性,两者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我们确实可以在孩子身上,也可以在成人身上看到,哪些人只得到乳汁,而哪些人既得到了乳汁,又得到了蜂蜜。

弗洛姆说,博爱和性爱是同等人之间的关系,与此相反,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是两个不平等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有一个人需要帮助,而另一个人给予这种帮助。基于母爱的这种忘我无私的特点,它一直被看作是爱情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但是看起来母爱中值得赞美的东西还不是母亲对婴儿的爱,而是母亲对成长着的孩子的爱。

大多数的母亲在她们的孩子尚还幼小,而且完全依赖她们的时候,她们确实很爱自己的孩子。大多数的妇女希望生孩子,由于孩子的诞生而感到幸福,而且急不可待地希望自己来照料孩子,尽管她们除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和满意的表情外一无所得。看起来母亲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是一种本能所致,这种本能同样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

但是不管这种本能的作用有多大,比这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痴情,很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另外一个根源也许是母亲的权力欲和占有欲。一个软弱无能、完全服从母亲的孩子,不言而喻是一个专制并有占有欲的母亲的自然对象。

弗洛姆指出,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母爱和性爱的区别。在性爱中两个迄今为止分开的人结合在一起,而在母爱中过去是一体的两个人分开了。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

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