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2
1710300000021

第21章 法则12:历练从三岁开始(2)

劳动促进智力发展。孩子在劳动中,通过观察客观世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智力和体力同时活动起来,从而促进两者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请你记住,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修养。”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要从小抓起,并且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学会每一种劳动技能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高兴地自己穿衣服的时候,等在一旁的父母实在耐不住性子,一把扯过衣服,三下两下就给孩子穿好了,而孩子的小嘴却撅得高高的。因为父母破坏了孩子自己做事情的积极性和兴趣。如果父母总是这样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的劳动欲望就会萎缩。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开始时,孩子可能做得不好,这不要紧,只要孩子肯做,多做几次就会成功的。

【情景剧场】

据报道,德国制定了法规,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从事家务劳动。6-10岁的孩子应帮助父母洗碗、买东西、扫地,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整修草坪园子的劳动,14-16岁的孩子要帮助清洗汽车、参加园艺劳动;16-18岁的孩子每周要参加一次家庭大扫除。据统计,美国孩子每日劳动1.15小时,泰国孩子每日劳动1.l8小时,韩国每日0.7小时,英国每日0.6小时,中国每日0.2小时。即中国孩子每日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中国的孩子在劳动时间上远远比不上其他国家的孩子,这对孩子将来的成材会有很大影响,父母要从现在开始,着手改变这一现状。

第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穿衣、洗脸、洗脚、洗红领巾和手帕,都应该学会自己做,孩子的衣服自己折好。父母要检查孩子自理的情况,加以指导,但不代替。在给孩子分配家务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些有危险的事,尤其是与电、煤气、开水等有关的劳动尽量不让孩子做,且在劳动强度和时间上也不宜过大和太久,以免使孩子厌烦或畏惧家务劳动。

第二,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肯定,父母应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孩子能力有限,做事往往不能尽善尽美,有时甚至还会好心办坏事,对此,父母不能嘲笑或呵斥,而应在表扬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要求。如“今天扫地扫得很干净,就是角落里忘了扫,明天你肯定会把地扫得更干净。”

第三,使孩子懂得人生的价值。千万不要忽视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爱劳动、会劳动的人。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可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有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因此,父母应重视利用家务劳动对孩子进行教育。

自我成长的历练

现在的孩子长期生活在顺境中,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为了培养孩子的技能,父母不妨陪孩子出去旅游,适当的时候接受艺术的熏陶,还可以让孩子出国学习来锻炼孩子。

【情景剧场】

曾有一位教自然课的老师担忧地说:“如今城市的孩子,整天待在‘围城’中,身边陪伴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玩的是电动玩具,看的是动画卡通,最激动的事就是电玩破关,最不屑一顾的便是天空和大地……”我国的一家媒体报道过这么一件事,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推出会员制,买一张价值人民币100元的年卡可在一年内不限次数地参观。如果是在欧洲,爸爸妈妈一定会带着孩子排队购票,然而统计资料显示,办年卡的会员中,一半以上是暂居上海的外国小孩。昆虫馆馆长陈先生说:“中国孩子来参观,大人会在一旁说,昆虫太脏,不要碰;很丑,不要看。”他说,外国孩子经常来,每次来都带着小本子做纪录,他们用好奇和探索的目光观察各种生物。

中西方孩子的对比显示出,中国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差,这与他们远离大自然、远离绿色不无关系。据相关机构研究表明,亲近大自然的孩子,情绪较稳定,遇到压力也容易缓解。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父母还是要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喜欢、最乐于研究的一本书。它能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能启发孩子的思维,能丰富孩子的想象空间,充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旅游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旅游可以让孩子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获得美的享受,陶冶性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旅游时还能吸进大量新鲜的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肌肉和关节得到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因此,对孩子来说,旅游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带孩子去旅游前,应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第一,旅游时间长短和旅游路线的确定,以让孩子不感到疲劳为宜。

第二,到什么地方旅游、乘什么交通工具,需带些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进餐、休息等,应事先同孩子共同商议,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还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第三,安排孩子做一些准备工作,如收拾水壶、背包、植物标本夹、画夹等。

第四,向孩子讲述一些旅游中的知识,并将即将去的旅游地的主要情况介绍给孩子,使之对旅游活动产生浓厚的情趣。

旅游中,父母要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应做耐心细致的诱导和讲解,如引导孩子去考察和研究引人入胜的历史古迹,观察和学会区别各种动植物,学会辨别方向、了解步行和登山的常识。这样,孩子在旅游中不仅会眼界大开,获得莫大的愉快,而且,还将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和本领。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森林的作品,结果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但那又怎样?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想象没有对和错!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在旅游中感受大自然丰富的变化:春天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夏天荷花飘香,蛙鸣蝉叫;秋天处处丰收,气候凉爽;冬天动物冬眠,滴水成冰。引导孩子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观察各种色彩,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里任意驰骋。另外,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对自然界中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什么都想知道,又很好问。如蜜蜂用什么采花蜜?桃子和李子是亲戚吗?花儿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如果父母能把这些知识讲得娓娓动听,将使孩子的兴趣高涨,不断地积累知识,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观察力也越来越强,思路更开阔。

另外,艺术对孩子也是一种历练。一个人的艺术才能的高低,虽受先天素质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方法的优劣。孩子的艺术才能如果能被早期发现,及时地给予恰当的培养,往往能促使孩子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否则,即使孩子具有较好的禀赋,如果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仍然可能被埋没。要尽早发现孩子“成才”的基础与条件,顺应孩子本身的素质和特点进行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必须在艺术的实践中去观察,去发现,因此,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早接触艺术,参加艺术欣赏活动,从事力所能及的艺术实践,并且在孩子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发现他的艺术才能,进一步予以培养。

艺术门类很多,各类艺术除了有共同的规律之外,还有他本身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在各类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孩子的艺术才能。如果孩子在听音乐时,有明显的情绪反应,能够记住听过的曲调,会伴随着音乐的节拍、速度和所表达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唱歌音调准确,能够表达感情,这说明孩子具备初步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记忆力、音乐感受力和节奏感等。如果孩子在绘画活动中,运用色彩鲜明,下笔大胆有力,画出的形象生动,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想象,这表示孩子有敏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对色彩、造型有辨识能力,注意力比较持久集中,可以引导孩子在绘画艺术方面发展。父母要尽量把孩子的文化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孩子有广泛地参加艺术活动的机会,以便于及时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使孩子的艺术才能得以早发现、早培养。

【成功导读】

小晓现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视觉传播专业就读。她被父母送去国外,主要是因为觉得中国的应试教育太苦了。

小晓原来是兰州某重点高中的孩子,性格内向,成绩优异。但接近高考时,大量的功课和学习压力,让孩子更加沉默,家人商量后决定放弃高考。父母认为,没有大学文凭也不要紧,女儿可以学喜欢的东西,像动漫、设计和外语,有一技傍身就行。不像在国内周围环境压力大,同时攀比心理强。如果考不上好大学,全家人都会感觉没面子。

小晓现在很快乐,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校的专业,选择了莫纳什大学。现在,父母每次与女儿通电话时,都能感觉到女儿的声音都是欢快的。

当世界已经变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地球村时,父母不应该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看世界,走出去会看到更真切、更精彩的风景。所以说出国也是锻炼孩子的一个不错的方式。

做父母的这一代可能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走出国门的机会少之又少,孩子这一代赶上了好时候,要出去不是太难,不过大部分孩子多是在国内读了本科甚至硕士才又考到国外重新当起大孩子,而其中有不少人要重新过语言关,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不说,专业学习也受了很大影响。并且人到了一定年龄,对不同区域的文化总会产生一些隔阂和抵触,如果18岁就出国留学,25岁学成归国,正是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大好年华,那样会觉得生命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延展。

出国留学对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孩子赴海外留学对孩子本身来说将是一种受益终身的经历。国外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经济,金融和IT行业的确有着优势,而且高中生语言学习能力和融入当地社会的能力较强,因此能更快适应国外的留学生活。接受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也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方国家很注重孩子创造性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孩子独立研究和工作的能力视为首要任务。同时,外国院校的学科设置侧重实效性。

留学属于高消费,只有从家庭经济实力出发,制订留学计划才可行。目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孩子,大多数是获得当地院校奖学金资助的。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留学费用比美国要低,适合留学群体当中家庭经济比较强的一部分,其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20-30万。每年收入在15万上下的家庭,可以考虑的留学国家有荷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一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留学生课外打工,也的确有中国的留学生依靠打工补贴了生活,但一般而言,打工收入不能成为留学资金的主要来源。

当然,要想让孩子留学,必须让孩子具有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与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在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下学习,面对巨大的文化差异,只有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应对。如果不能调节留学当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就难以完成学习计划,甚至半途而废。父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