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增订版)
1710600000024

第24章 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

蝉意

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

孔子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

老人笑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然后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不掉下来,捉蝉就像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到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

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成功只有两条路:契而不舍和专心一意。

走钢丝与赛马

一位走钢丝跨越峡谷的杂技演员,谈到他走钢丝时的体会说:“当一个人走钢丝时,他并不是非常刻板地僵硬不动。虽然他基本上保持可能直立的姿势,但为了保持运动中的整体平衡,他的身体总是轻轻地摆动和弯曲。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他的脚只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紧盯着的目标——钢丝的另一头,前进。”

一位女演员在成名后,回忆起父亲当年教育她的话。父亲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匹良种马。当良种马在奔跑时,它们是戴着眼罩的。这样一来,它们的目光就会保持向前直视,而不会受到其他马匹的影响,只会按照自己的跑道向前跑。”

走钢丝需要的是保持平衡和克服恐惧,赛马需要的是排除干扰和发挥速度,但这二者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必须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人生。

生命的三个支点

有一种很小的鸟,能够飞行几万里,跨越太平洋。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

一截树枝,一个愿望,一份执着。

我们不禁敬仰于鸟的智慧,羡慕于鸟的简单,惊讶于鸟的专注。智慧、简单、专注,于人,这也是生命的三个支点吧。

一个智障的孩子,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他的父母。他整天整天哭闹,并且做出吓人的模样,身体不停地扭动,没有人能够让他停止下来。父母必须二十四小时照顾他,否则他会破坏家里的一切。他每天只睡三个小时,而且在这三个小时里,还会突然醒来。他的父亲几次想把他送到社会福利院,就是无法下定决心。

孩子六岁的时候,还说不好一句话,连背诵一个单词都十分困难。而且他开始不愿见生人。医生诊断后告诉他的父母:“可怜的孩子,他得了自闭症。”

没有人能教育他,只得求助于康复中心。于是,父母把他带到一家儿童教养中心。那里的老师也无法管教他,因为他不停地在课堂上发出尖叫,让其他儿童惊吓不已。他的手不断在玩东西,一刻也不休息,连睡觉的时候也在动。

老师说这样的孩子没救了,让他自生自灭吧。有一天,孩子发现了地上有一枝水笔,就用它在地上画了一道线。然后,他不停地玩着这枝水笔,不断在地上画着线条,没有人阻止他这么干。

第二天,他继续画。细心的老师发现了他画的这些线条,惊呼:“天哪,他竟然会画画。”

其实,这些线条并不是画,只是一个智障儿童能画出圆形、方形的线条,它足以让人惊讶。

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夺走他手中的东西,而是在地上铺上白纸,让他在纸上画;又给他不同颜色的水笔,让他尝试着用它们。

这个白痴就一直抓着他的水笔,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都在作画。没有人指导他,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和水笔。

十年后,他的画被人拿到了拍卖会上,结果意外地卖出了,而且被许多资深画家看好。

他就这样一举成名。他的名字叫理查·范辅乐,苏格兰人。他的作品在欧洲和北美展出一百多次,已卖出一千多幅,每幅的售价是两千美元。

现在许多人在感叹一个智障的孩子竟然可以成为画家,但谁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他眼里没有其他的诱惑和干扰,只有他的水笔,即使在吃饭的时候还握着它。这有几个正常人能做到?

史泰龙的故事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五百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五百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五百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的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他拜访到第三百五十家电影公司的时候,老板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自己写的剧本。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不理会周边环境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以自信而轻松的姿态,去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才能顺理成章地达到终极目标。

老板说我前途无量

有一个男孩在一家公司工作,每天上班下班,平淡得出奇,一天天的日子就这样过去。有一天,男孩对他的朋友抱怨说:“老板真抠门,工资给的这么少,我拼死拼活地干,什么也没得到。我想离开这家公司,到更好的地方工作,你看怎么样?”他的朋友说道:“这是个好想法,我赞成你离开这家公司。不过你现在应该把这家公司方方面面的技能都学到,这样出去的话才更好办。”

于是,男孩听从了这位朋友的建议,每天上班都比公司里的其他同事要早,关注公司的每一件事情。为了学到一些技能,他努力与同事搞好关系,不懂就问。时间一天天过去,男孩没有离开这家公司,他觉得自己还需要学习和锻炼。终于有一天,他惊喜地对他的朋友说:“我被提升了,而且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我平时的刻苦和努力,再加上与同事、领导的良好关系,老板非常赏识我,说我前途无量……”

如果我们抛弃生活的平淡与辛苦,抛弃工作的压力与不利,专注做每一件事情,专心于每一个过程,执着于每一项工作,使自己得到一次次的锻炼提高,得到一次次的超越,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成功就在下一站。

智慧的精髓

2003年11月24日,对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卢柯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200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三十八岁的他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卢柯长得非常英俊,眼睛又大又亮,面貌清秀,个子高挑,是“美女杀手”一级的,不过比英俊更令人动心的还是他出类拔萃的智慧和始终如一的专注。

卢柯二十岁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同年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二十五岁,在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1月,不满二十八岁的他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刚刚三十岁,卢柯成为博士生导师;三十二岁,担任“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三十六岁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他成才的速度快得简直就像“神舟五号”。

卢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绝对离不开他聪颖的天资,这样的灵性不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但卢柯最有智慧之处在于他从不单纯依靠自己的聪明,而是让聪明与个人的某种“坚守”结合在一起。1989年,所里本来想送卢柯去日本攻读博士学位,这在一般人是求之不得的事,但卢柯居然选择了留在国内完成学业。他说:“就整体科技发展水平,我国是落后的;而就局部来说,有些方面不一定比国外差。在国内,特别是像金属所这样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完全有条件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这说明他的思路与别人不一样。卢柯极其敬业,他每天都要工作十二个小时,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有时甚至连住在一起的父亲见他一面也很难。工作之余,卢柯喜欢读书。有一次回母校做报告,有人问他是如何成功的,能否给一些建议,卢柯说了这样一段话:“十年前的今天,我在读书,现在我还在读书。我建议大家利用现在大学良好的环境,抓紧时间读书。”

卢柯智慧的精髓其实就在这里:独立思考,热爱自己的事业,广泛阅读,保持专注。因为独立思考,他发现了被别人忽视的东西;因为热爱自己的事业,他能够持之以恒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勤奋地阅读,他获得了广阔的专业视野,遇上难点、疑点,可以触类旁通;因为专注的力量,他可以心无旁骛地从事自己的研究,其智慧和勤奋的力量也找到了最佳的突破点。

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哪怕它很小,努力做得更好,总会有不寻常的收获。

飞舞的剪纸画

有一位妇女,来自农村,没读完小学,连用汉语表达意思都不太熟练。因为女儿在美国,她申请去美国从事户外工作。她到移民局提出申请时,申报的理由是有“技术特长”。移民官看了她的申请表,问她的“技术特长”是什么。她回答是会“剪纸画”。她从包里拿出剪刀,轻巧地在一张彩纸上飞舞,不到三分钟,就剪出一组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移民官员连声称赞,她申请赴美的事很快办妥,引得旁边和她一起申请而被拒签的人一阵羡慕。

一个人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但只要有一项特长,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往往走入了误区。有时候,一个人自诩有多种技能,但由于蜻蜓点水,钻研不透,反而不如拥有一项专长的人受青睐。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尽力把它做到无可挑剔,你可能比技能虽多但无专长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