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向胡雪岩借智慧
1714500000043

第43章 智 勇 神 强,胡雪岩驰骋商界狠招数(3)

面对风险,要的也就是一个勇字。解了麟桂的急,麟桂自然感激,知恩图报,不日捎话过来,他到江苏接任藩司,答应各省解往江南大营的协饷由阜康到上海开分号妥为办理。

就是说,只因这二万两银子的借款,阜康有了机会,稳稳当当把分号开到了上海!

这是胡雪岩生意发展史上颇为得意的一件事、一个契机。借了这个机会,阜康在同治到光绪初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钱庄。

3. 神就是精明、有远见

太平军被赶走了,杭州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由于胡雪岩的诚信,阜康钱庄的钱存得越来越多。有人就向胡雪岩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将钱庄的钱贷出去一部分。胡雪岩断然否决,那人不解。钱庄如果不贷钱,该如何生存?胡雪岩捻须一笑:“你们真是太平庸了。眼下战争刚刚结束,急于放贷,恐怕风险太大,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不是又成了死账吗?我们得开当铺,这个时候有钱的人可以将钱存钱庄,没钱的呢?家里面扒拉扒拉,还是能淘出一两件之前的古物,当成钱,正好做做小生意。”

这样一来,当铺就开张了。当铺的刘掌柜是个管事的人,很用心,不几日,当铺里的生意就好了起来。

有一天,店里来了个神气活现的人,手里捧个包囊,一看就知道是来典当了。那人进店后,寻个椅子一坐,就嚷开了:“快叫你们老板来,我有贵重的物件要存你们这儿了。”见这人气势,伙计们不敢怠慢,忙喊刘掌柜。刘掌柜从后堂赶来,那人已将包囊打开:着实是个不俗的古物,物件色泽不甚艳,但模样脱俗,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刘掌柜一时没有了主意。那人倒不慌张:“知道吗?这是商代的古物,我家祖传的。看来你们是不识货啊!若不要,我可要换别家了!”见来人不俗,刘掌柜忙拦住说:“你开个价吧!”那人开口就要了三百两,存了宝物,还说:“今儿是有急用,若是平时,一千两你都别想。”说完,转身就不见了踪影。

过了一会儿,刘掌柜感觉有点不对劲,幡然醒悟。上当了,凭那人临走的一句话就看出来了,真正有急用的怎会这么说呢?再想想来人那先声夺人的气势,刘掌柜明白自己完全是被骗了。再请人一验,果然是假的。

刘掌柜不敢怠慢,赶紧报告胡雪岩,坦白交代自己犯下了错误。胡雪岩不慌不忙,笑着说,错误是难免的嘛。随后,他布置刘掌柜做一件事情:摆上十桌宴席,宴请本地富绅名流,说是有一件商代的古董,要请他们来欣赏。刘掌柜暗自一怔:我们被人骗了,难道又要去骗人?心中很不解,但也只好依照吩咐去做。

三天后,胡雪岩大摆宴席。上完最后一道菜,他命人将商代宝物取来,众人拭目以待。那人小心翼翼捧来宝物,不曾想,半道上脚下一滑,竟摔倒在地。商代宝物摔个粉碎,众人皆十分惋惜。胡雪岩也觉得很可惜,但他还是安慰众人:“没事没事,今日没能让大家尽兴,实在遗憾。大家只要吃好喝好,就是给胡某面子了,都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吧。”

关于这件商代宝物的事情似乎就这样结束了。不曾想,事情竟传到了先前典当的那个人耳中。

几天后,那人又气势汹汹地来到店中,不过这回是将三百两银子往桌上一摔,命伙计去喊掌柜的,说是要取商代宝物回去。伙计跑到后堂,半晌没有回来,那人更嚣张了:“哼!拿不出我的宝物,这回没有一千两银子也甭想解决。”没办法,伙计又请来胡雪岩。胡雪岩命人验了银子的真假,收好后,叫人拿出那件商代的宝物。

那人顿时脸色煞白,嘴里不停地嗫嚅:“这是怎么回事?不是摔碎了吗?”胡雪岩笑了笑说,我摔碎的比你的还假。那人灰溜溜地逃了,刘掌柜更加佩服胡雪岩。

4. 强就是有所攻有所守

强就是有所守,讲的是商人的心理素质。眼看苦日子快熬到头了,好日子快来了,心理上却支撑不住,垮了,这就是“不能有所守”。反过来,不论眼下的局势如何变化不定,守定了自己的宗旨,事情才会有个好的了断。

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是绝对不输于人的。他选人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有耐性,是否能克制自己,有时甚至故意创造一些不利条件考验所选用的人。比如阿巧的弟弟,一来胡雪岩就让他上堂子找人,一试胆量,二试抵制群粉诱惑的能力。一关过后,又给足银子,让他去送信,试探他能否拿着钱不乱花,并且讲实话。

对于各种诱惑,对于各种灾难、危险,对于各种失败,一个从伙计做起的人,有足够的磨炼帮助他一一将其忍受下来,忍耐过去。

资助王有龄后,胡雪岩成了同行人见人避的“不规矩”人,他就去做苦力、吃门板饭,不给旧同事添任何麻烦。王有龄回来了,污点洗清了,他才像模像样地过起正常人的生活。

商业上的忍耐坚守更为沉重。

胡雪岩第一次联络庞二少爷,垄断上海丝市,以求外商屈服,从而获得一个较高的价格。但是,外商极为狡猾,到了年底,一分丝不收。表面上是国内丝满,暂不需要,实际上是盯紧了胡雪岩,要逼他降价。

辛辛苦苦做成的局面,胡雪岩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但是,要想不向洋商退却,就得垫头寸。

有能力给他帮助的,就是庞二。不过,庞二未必肯帮忙。胡雪岩下定决心,与其向洋人低头,不如在自己人面前丢脸。他派了刘不才专和庞二交涉。

难熬的日子!庞二如果开不出头寸,胡雪岩的钱庄就有可能发生挤兑,开业不久就有可能重新关门。

这种时候,自然是守的时候。心急如焚,都要装作若无其事,静静地等待结果,还得接待人,还得处理日常事务。

商业上的这种等待一个接一个,一次接一次。

决定着整个大局的,性命攸关的却只有那么几次。等着了全盘皆赢,等不着全盘皆输。押定于此一注,十有八九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只是,只要没成定局,随时都有可能变卦。

胡雪岩这次受的就是这种折磨。

好多人被类似的折磨整垮了。

胡雪岩还好,挺过来了。庞二答应拨头寸,虽有一半是死账,不过不要紧,只要是胡雪岩去要,总可以要过来。

和洋人做丝生意就需要这样用心守出来,苦不堪言,收获却是双重的:第一,赢得了厚利;第二,更重要的是,打垮了洋人,显示了团结的力量。

这种品质,面临绝境心不死,在四德中最难具备和实践。白圭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前面的一切辛苦都有可能是徒劳。既然如此,不具此德,给你讲经营方法有什么意义呢?

胡雪岩却是至死不退却。他的失败,众所周知,是和洋人斗法,积丝茧过多,压了本钱,资金周转不灵而引起的。因为他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机器开转,断了蚕农生路。

胡雪岩钱庄受到挤兑时,他正在赶往杭州的船上。到了杭州,人未下船,已有人上船报信来了。

他的处理很冷静,钱庄继续开业。一方面和官府打交道,讲明苦衷;一方面多方找出路,售出丝茧。各地的典当行,杭州的胡庆余堂也继续营业。目的很简单,多一分赢利就多一分希望。尽量让每一位储户都有银钱兑回,不致遭受损失。至于钱庄所存的官款,官府自然关心,要先提了去的。

他谆告自己手下雇员:“有句老话,叫做‘同舟共济’。一条船上不管有多少人,性命只有一条,要死大家死,要活大家活。遇到风浪,最怕自己人先乱。一个要往东,一个要往西;一个要回头,一个要照样向前。意见一多会乱,一乱就要翻船。所以,大家一定要稳下来。”

这也是一种守,是大难当头,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以一阛阓中人,表现出这等可贵的商人品性,没有辱没左宗棠的评语:“商贾中奇男子也。”

综白圭商业四德,胡雪岩唯在“取予”一节上晚年略有失,其余则一生践行,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三 只要稳准狠,生意场上任驰骋

胡雪岩这个人既好接近又难惹,既讲义气又圆滑,既不过分又不短分寸,他把古人的机谋与智变在为人处事上用到了极致。

胡雪岩曾有这样一句话:“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在我这方面说,挣钱靠眼光、靠手腕、靠精神。”

生意人的眼光要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深、看得远。

先要看准某一种行业,是否可以投资,是否有前途。对于有前途的行业,就要对它展开方方面面的了解和调查,对它有一个全局的认识,从总体上进行把握。

其次要看得深,对这一行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之后,对其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既然做了这个行业,就应是一个行家,至少也应是“半个专家”。

最后就是要看得远了,因为做了某个行业,并不能肯定以后就一帆风顺,当遇到阻力和困境时,停下来想一想,这个行业是否可以继续做下去,如果不行,是什么原因。如果找出来的原因并不能说明这个行业没有前途,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1.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

齐心,是就自己的商号内部而言的,就是说自己商号内部的职员都是一条心,有着相同的意志愿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商号的兴旺发达——而共同努力。人缘,是就商号的外部而言的,也就是说商号经营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购进卖出的经营活动中能较好地取得他人的支持、合作,形成良好的生意形象。齐心与人缘,可以说是一个商号生存发展的双桨,是立足商场的制胜之道。

胡雪岩善于笼络人心,统一人心——所谓“统一”,就是使双方的意志愿望向自己靠拢。当他的阜康钱庄开张时,他对新聘档手刘庆生,就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笼络手法。刘庆生原是另一钱庄的伙计,胡雪岩看中他是个人才,便“挖”了过来,算是破格提拔他。使用原来不熟悉的伙计给自己钱庄当档手,也可见胡雪岩高明:他原本想请自己当过伙计的信和钱庄的两个同事,但想到那两个人对自己的底细十分清楚,又是在一起玩笑惯了的,招来后自己当老板,他们当伙计,不但自己抹不下面子,对方也很难产生敬畏之心。对于年轻的刘庆生,他把家眷搬到杭州,一个月得十两银子开销,而胡雪岩一年给他二百两银子,并允诺年终还有花红。报酬出乎意外,刘庆生惊喜不已,从伙计升“档手”,喜从天降,当然愿意为胡雪岩效力。加之胡雪岩对他放手信任,胡雪岩多是靠含蓄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暗示给他,他觉得东家很体恤自己、照顾自己,对阜康钱庄更加竭忠尽智地效力。为了提高刘庆生在同行中的地位,胡雪岩还特地叫刘庆生拿着浙江巡抚的汇票到他当过伙计的钱庄里汇了一万两银子,此举令同行对刘庆生刮目相看,以为他与巡抚大人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刘庆生自是心照不宣,对胡雪岩的用心更是感佩不已。

胡雪岩为了在湖州开丝行(王有龄到湖州府任知府,而胡、王的关系已为世人所知,他不便公开出面),聘请小船主老张当老板。老张的妻子比较精明,对丝业较为了解,生意实际由她操持。当然,真正的老板是胡雪岩。老张为人老实本分,也有些人缘。看中这一点,也为了“指导”他,胡雪岩便将生意成败的关键总结为两条:“第一要齐心,第二要人缘。”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如果一个商号不能上下一心,以致个个“斗鸡”似的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一盘散沙,绝对不可能有生意的兴隆和稳定的发展。

因此,一个做统帅的人,在调度和使用自己手下人的时候,如何既能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又能使他们很好地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是一个需要花费心力去细致考虑的问题。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因而要请档手、伙计,因而就要做“齐心”的工作,把大家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店铺才有兴旺的可能。有了这个内部条件还不够,还要有“人缘”,也就是良好的外部环境。胡雪岩也是交结人缘的高手。例如,开阜康钱庄将不会挤占信和钱庄的生意,而是另外新辟门路,浙江海运局的钱款往来将按原来约定由信和钱庄经营。这样一来,信和钱庄不是多了一个对手,而是多了一个伙伴,自然疑虑全消,转而真心实意地支持阜康钱庄。对其他方面,尤其是官府的官僚们,胡雪岩也是极尽拉拢之手段,不时打点,加之他守信用、讲义气,渐渐赢得各方的信任。人缘,为胡雪岩一步步发迹提供了机遇。

2. 做事的目标是取得结果

结果是一个人言行的明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品质、能力与素质。所以,胡雪岩十分注重从结果上去反省自己,他说:“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由此可见,胡雪岩十分看重事情的结果。

左宗棠西征结束,回到朝廷入军机,以大学士管兵部,受醇亲王之托整顿蓝旗营,特地保荐新疆总兵王德榜教练火器、键锐两营。此时,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筹办南洋防务,为加强实力,需要至少四千支火枪。同时,招募来的新兵粮饷虽说有户部划拨,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笔开拔费总是不能少的,简略一算就是二十五万两。左宗棠西征时,在上海设了一个粮草转运局,由胡雪岩代领转运局的事务。这一个转运局,直到左宗棠西征结束回到朝廷,也并没有撤销。这个时候,左宗棠自然又想到了胡雪岩。

胡雪岩虽然答应这两件事情,但实际做起来却有些棘手。棘手之处首先还是一个钱字。左宗棠此前为粤闽协赈已经要求胡雪岩拨给二十万两现银,如今又加了二十五万两。同时,转运局存有的洋枪只有二千五百支,所缺之数要现买。按当时价格,每支纹银十八两,加上水脚,一千五百支需银三千两。几笔加起来,已近五十万两之多。若在平时,这五十万两银子胡雪岩也许并不会特别为难,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其一,由于中法纠纷,上海市面已经极其萧条,加之胡雪岩为控制生丝市场投入两千万两用于囤积生丝,致使阜康钱庄银根收紧,难有调动的头寸。其二,李鸿章为了排挤左宗棠,不让他在东南插足,已经定计在上海搞掉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台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这一部分协饷,有的是用来归还胡雪岩为左宗棠经手的最后一笔洋行贷款的。这一笔洋行贷款的第一期五十万两还款期限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