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1000问(超值金版)
1716500000038

第38章 近代史(15)

法拉第不仅有实验天才,还有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当时人们只知道万物均由原子构成,但他却提出电和磁不是由原子构成,而是以空间中场的形式存在的;电力和磁力的作用可以用场中的力线来表示;他还认为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力归根到底是统一的。他的这些新颖思想为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法拉第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勤奋工作,不图虚名。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章,但他却深深地收藏起来,连最亲近的朋友都未见过。有人问他喜欢不喜欢这些荣誉,他说:“我从来没有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难怪科学家麦克斯韦评价法拉第说:“法拉第是科学家中最有成就最高尚的典型。”

是谁集电磁场理论之大成?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场理论之大成的伟大科学家。1831年11月1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10岁时进入爱丁堡中学学习。184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1850年转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系学习,1856年在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任自然哲学教授。1860年到伦敦国王学院任自然哲学和天文学教授。于1873年出版了电磁场理论的经典巨著《电磁学通论》,1871年受聘为剑桥大学新设立的卡文迪许试验物理学教授,负责筹建卡文迪许实验室,1874年实验室建成后,他担任这个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直到1879年11月5日在剑桥逝世。

是谁被称为小提琴之王?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是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被人们称为“小提琴之王”。尼科罗·帕格尼尼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9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3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他的演奏将小提琴技巧发挥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将吉他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是谁发明了电池?

亚历山德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1745—1827)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

1792年他开始长途游历,到过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他访问了一些著名的同行,比如拉普拉斯和拉瓦锡,并和他们共同做实验。他当时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通讯院士,不久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

伏特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被后人称做“伏特电堆”的电池,这就是在铜板和锌板中间夹上卡纸和用盐水浸过的布片,一层一层堆起来的蓄电池。这种电池,今天仍然在使用。

伏特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的著名信件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

是谁发明了电灯?

1879年,在美国,人们奔走相告:在即将赴北极探险的“佳内特号”考察船上,装有由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的电灯。在“佳内特号”考察船出发的前夕,许多人涌向码头、踏上船,希望亲眼看看电灯的模样。

“那电灯比油灯、蜡烛亮多了!”

“这艘船装上这么个外形像茄子一样的玩意儿,像黑夜里有了一轮太阳!”

“这东西真是太神了,不可思议!”

人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激动、惊喜的心情溢于言表。

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内部装有炭做成的灯丝的灯泡,只不过比手电筒亮一点,但是,在当时,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在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暗的制约了。

是谁发明了电话?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美国(英国裔)发明家和企业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被世界誉为“电话之父”。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震动发出微弱的声音,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震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是谁发明了无线电?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塞尔维亚血统的他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克罗地亚。特斯拉被认为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发明家。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电和磁性的贡献也是知名的。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形式依据现代交变电流电力(AC)的系统,包括多相电力分配系统和AC马达,帮助了他带动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美国,特斯拉在历史上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发明家或科学家。1893年,他展示了无线通讯并成为电流之战的赢家之后,就成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子工程师之一,因而备受尊敬。许多他早期的成果变成现代电子工程的先驱,而且他的许多发现具有开创性意义。1943年,美国最高法院承认他为无线电的发明者。

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如何演变的?

1852年12月2日,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宣布恢复帝国,成为法兰西皇帝,称拿破仑三世。根据多次补充的帝国宪法,皇帝是国家元首,统率军队,有宣战、媾和、结盟、订立商约和特赦,任命政府与地方官员,批准公共建设工程,决定是否将法案送交立法团讨论等权力。帝国立法体制分成3部分:参政院由皇帝任命,约50人组成,任务是维护宪法与保证皇帝统治,它准备法案和审查法令修正案;凡年满21岁并在某地居住超过半年的法国男子皆有选举权,立法团由选举产生的 200多名议员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团仅有权讨论和表决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约100名亲王、元帅、主教组成,批准立法团通过的法令。大臣们执行皇帝命令,各自对皇帝负责。参政院对省长实行监督。地方政权掌握在省长手中,他们领导全省警察,控制社会舆论。帝国时期重要官员有内政大臣C.-A.-L.-J.de莫尔尼,财政大臣A.-M.富尔德,军事大臣A.J.L.de圣阿尔诺,后期有E.鲁埃和奥利维埃。

第二帝国经历了由专制统治向自由主义、议会政治演变的过程。帝国初期,拿破仑三世实行个人专权,致力于巩固资产阶级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内实行戒严,封闭共和派俱乐部,解散工人组织,查禁进步报刊,利用天主教会加强控制学校。60年代,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反动专制制度难于继续维持。因此,帝国后期开始实行改革,逐渐向自由主义政策演变,以求缓和国内矛盾,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皇帝经立法团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拨款,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勒霞白列法》等。1870年初,奥利维埃奉命组织自由主义内阁。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议会权力有所扩大。

1870年7月19日,拿破仑三世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企图通过对普鲁士的战争来加强对国内的控制,结果法军战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遂告瓦解。

巴黎公社是怎样成立的?

19世纪70年代初,巴黎工人为了谋取自身的解放,曾经多次举行起义,但是都失败了。严峻的现实使他们懂得:无产阶级要摧毁旧的国家机器,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武装,采取暴力革命,否则是没有出路的。1870年7月,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挑起了普法战争。结果是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直攻巴黎。在抗击普鲁士军队入侵的战斗中,巴黎工人迅速发展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建立“国民自卫军”。没有枪,工人们就搜集被帝国军队遗弃的枪支;没有炮,工人们自己集资,用教堂的铜钟和街头皇帝的铜像为材料,铸造了几十门大炮。他们还编写了《贱民之歌》、《人民的觉醒》、《为一块牛排出卖巴黎》等许多革命歌曲,揭露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和普鲁士反动政权相勾结,并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为保卫法兰西祖国而斗争。

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工人武装的发展害怕得要命。他们竟然放弃抵御外敌,回过头来先解除工人的武装。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毅然举行了起义,用革命武装粉碎了反革命武装,迅速掌握了整个巴黎。巴黎上空升起了无产阶级胜利的红旗,巴黎全城欢声雷动,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庆祝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成立。

《国际歌》的作者是谁?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公社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欧仁·鲍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转移到巴黎近郊的一个地方。在保卫公社的战斗中,他是街垒战中的一名英勇战士;在白色恐怖中,他没有屈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把他的思想照亮,把他的视野拓宽。一个极其重大的主题在向他不停地召唤,触动他的心弦,于是,一行行充满激情的诗句,如同火山爆发、海涛咆啸一样,奔泻而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的罪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鲍狄埃写完《国际歌》后不久,由于躲避敌人的追捕,逃到了英国和美国。但是,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战斗。在国外,他一方面和过去“巴黎公社”的社员联系,一方面参加工人运动。1880年,也就是“巴黎公社”起义失败9年之后,鲍狄埃才回到法国。回国后,他立即参加了工人党。为了号召工人阶级团结一致,向资产阶级政权进行斗争,他以诗歌为武器,写了两本诗,题目分别是“谁是疯子?”和“革命歌集”。1887年,就在鲍狄埃的第二本诗《革命歌集》出版不久,他就在贫困中病逝了。

狄盖特如何为《国际歌》谱曲?

在鲍狄埃逝世7个月之后,法国工人党展开纪念鲍狄埃的活动。法国里尔城的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Pierre Degeyter)得到了一本鲍狄埃的《革命歌集》,同伴们鼓励他创作出足以表达工人阶级心声的歌曲,以此作为对鲍狄埃的纪念。

当狄盖特打开《革命歌集》的时候,马上被《国际歌》深刻的政治内容,富有号召力的诗句所吸引、感动,他带着炽热的创作激情,回到他居住的地下室,急不可待地坐在那台破旧的风琴前,立即为《国际歌》谱曲。这时候,夜已经很深了,狄盖特心潮澎湃,一幅幅无产阶级斗争的气吞山河的壮丽画面,展现在他的眼前。随着琴键的跳动,一曲庄严、雄伟的旋律,犹如阵阵大海潮,汹涌奔腾而来。

经过一个不平静的夜晚,作曲家狄盖特为《国际歌》塑造了庄严、雄伟、深刻的音乐形象。第二天,狄盖特把刚谱好的《国际歌》曲谱交给了里尔城的“工人之声”合唱团。没几天,合唱团就在一次卖报工人的集会上首次演出了这首歌。《国际歌》很快就在工人当中传唱开了。

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的时候是40岁。后来他老了,只能做个煤气街灯的管理员惨度余生。每天傍晚和黎明,他沿街去点灯、熄灯。直到1922年,狄盖特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人们才知道他就是那位著名的《国际歌》作曲者。

德国三月革命是怎么回事?

1848年2月底至3月初,德国西南各邦爆发了革命。3月13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工人、学生和平民举行反政府示威,奥地利首相梅特涅调集军队镇压,人民迅速举行起义。梅特涅见势不妙,男扮女装仓皇逃往英国。奥地利国王被迫宣布成立自由资产阶级内阁,答应召开立宪国民议会,制定宪法。维也纳起义成功的消息,点燃了德国各地的革命烈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于是召开了一个立宪会议,允诺成立一个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在这个帝国中将会有一个民选的议会,国民拥有言论和出版自由。而人民群众却不满意,要求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并包围王宫。国王下令对群众开枪,愤怒的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战斗了10多个小时后取得胜利。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下令军队撤出柏林,答应立即召开国民议会,释放政治犯。德国三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1848年德国革命的发展。

英国为何自称“日不落帝国”?

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一般是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俄国、法国和英国。但是,16世纪葡萄牙的殖民霸权主要在东西航路一条线,而西班牙的殖民霸权主要在中南美洲那一片,而且都是沾了探索先行和罗马教皇圣谕的“光”,为时不长。17世纪,荷兰的殖民霸权靠转运贸易起家,也是昙花一现。至于16、17世纪俄国的殖民侵略,属于区域性的陆地蚕食。法国的霸业,目标在于欧洲大陆,尽管它到处侵略扩张,在海外也占领过广大的殖民地,但却处于配角的地位。只有英国,从事殖民掠夺的时间最长,占领的殖民地最多,维持殖民统治的时间最久。据统计,1914年,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4,占各列强殖民地总和的1/2,等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等于本国人口的9倍,殖民地范围包括各大洲,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因此自称为“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