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1000问(超值金版)
1716500000006

第6章 上古史(5)

何谓“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巴比伦灭亡,耶路撒冷全城的犹太人都成了俘虏,被称为“巴比伦之囚”。60年以后,巴比伦又被波斯征服了。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但是,犹太人在回到耶路撒冷之后,并没有过上和平的生活,不时地遭到外族的侵犯。犹太人在绝望中,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弥赛亚”(救世主)的来临。在“巴比伦之囚”5个世纪之后的公元66年,罗马总督提图斯掠夺耶路撒冷神殿和宫殿里的宝物遭到犹太人的坚决反抗。斗争持续了4年,到公元70年,整个耶路撒冷被提图斯淹没在血泊中,他屠杀了全城的犹太人,另外有9.7万人被变卖为奴隶,有的送到矿山采矿,有的成了罗马斗兽场的角斗士。

此后,犹太人便离开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来到中国,居住在开封等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犹太民族仍然是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

古波斯帝国是怎样衰亡的?

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帝国。统治这个帝国的是阿契美尼斯家族,故又称阿契美尼德帝国。

伊朗西南部法尔斯地区的波斯人约公元前1000多年自中亚迁来,曾一度臣服于西北部的米底。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灭米底;进而向外扩张,建立波斯帝国。公元前546年,居鲁士二世灭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次第征服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各希腊城邦;公元前539年,灭新巴比伦王国。为了巩固帝国东北边境,他出征药杀水(今锡尔河)流域的马萨格泰人,公元前529年阵殁。

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前529—前522年在位)继位。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留驻埃及到公元前522年。等到得知有人夺取王位,仓卒赶回伊朗,中途被自己的剑误伤,因感染身亡。这时,他的万人不死军总指挥大流士率军奔回波斯,杀死发动政变的高马达,即王位,是为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以严密的制度和立法巩固他所继承的帝国,进而向外扩张。在东面,巩固了居鲁士二世业已征服的领土,更将印度河流域并入帝国版图;在西面,约在公元前513年,渡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亲征黑海西岸和北岸的斯基泰人,为征服希腊做准备。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派米底人达提斯入侵希腊,但在马拉松一役战败,被迫撤退。以后,其子薛西斯一世(前486~前465年在位)继续执行征服希腊的计划。结果,帝国的海军败于萨拉米,陆军败于普拉蒂亚,帝国在爱琴海上米卡莱角的战船被希腊人焚毁。此后,帝国再无力西侵。侵希战争的失败是波斯帝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后国势渐趋衰落。薛西斯一世以后诸王都比较懦弱。他们在位期间,宫廷阴谋和各地叛乱迭起。只是由于希腊内部有雅典和斯巴达争霸的矛盾,帝国利用金钱和外交手段时而支持一方,时而支持另一方,才得以保持对小亚细亚的控制。末王大流士三世(前337—前330年在位)虽非庸懦君主,但当时马其顿业已崛起,他不能抵御亚历山大大帝的东侵。公元前330年,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国灭亡。

祆教的创始人是谁?

祆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出身于波斯帝国建立前的一个波斯游牧部落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受到神的启示,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祆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琐罗亚斯德直到42岁时,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荐给国王,祆教才在大夏迅速传播。77岁时在一次战争中,琐罗亚斯德在神庙里被杀身亡。

祆教曾是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主要流行于波斯、中亚等地。最高主神是阿胡拉·玛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玛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拜火是该教的神圣职责,是祆教信徒最重要的祭祀。

祆教的教义大概是,世界是善恶正邪不断争斗的场所,世事实际成为善神阿胡拉·玛兹达(欧尔米兹德)与恶神安哥拉·曼纽特(阿里曼)之战斗。善恶掐架12000年后,善胜为王,恶败为寇。

祆教强调善行厚生。要生活富足,就必须努力农耕和畜牧,这是高尚的职业、宗教上的功德。祆教的理想生活是“成家立业,牲畜、妻室、子女都兴旺。旱地灌溉,洼地排水。”祆教反对斋戒禁食,理由是“宇宙以食而生,以不食而死”。这些要求,主要是为了达到发展伊朗高原当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的目的。

祆教认为尸体为不洁净物,故人死后,会被送至“天葬台”,任由飞禽走兽啄食。余下骨殖被收入石壶,另外埋葬。

祆教宣扬“生命之树常青”。人虽死,但还有五种不死之物:生命、信德、知识、灵魂和先知的诸魂。汉人也可能受祆教的影响,在坟头栽植常青树取意生命之树常青。

波斯帝国为谁所建?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人的首领,统一了波斯的10个部落。曾奉命处死居鲁士的大臣哈尔帕哥斯便开始与他联络,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则约为内应。原来,当初国王发现哈尔帕哥斯未杀死居鲁士,一气之下,把这个大臣13岁的独生子杀死,并烹成菜肴,让哈尔帕哥斯当面吃下。据上面提到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这位大臣“没有被吓住,也没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让他冷静思考如何报杀子之仇。

公元前553年,居鲁士起义反抗米底。为了说服波斯人追随自己,他命令全体波斯人带镰刀集合,让他们在一天之内将超过3公里见方的土地开垦出来。在完成这项任务之后,居鲁士发出第二道命令,让他们在次日沐浴更衣后集合。居鲁士宰杀了他父亲所有的绵羊、山羊和牛,并准备了酒和各种美食犒劳波斯全军。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尽情饮宴。此时,居鲁士问他们是喜欢第一天的劳苦还是第二天的享乐。听到大家都选择了后者,居鲁士说:“波斯人啊,如果你们听我的话,就会享受无数像今日这般的幸福;如果你们不肯听我的话,那就要受到无数像昨天那样的苦役。”

波斯人尊居鲁士为领袖,起兵攻打米底。征服米底的战争持续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鲁士终于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国。居鲁士属于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创立的帝国也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

温泉关血战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亲率波斯军十余万人、战船一千余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迅速占领北希腊,南下逼近温泉关。希腊联军统帅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闻讯后,急忙率领先期到达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扼守地势险要的温泉关。

起初,薛西斯一世以为凭着波斯军人多势众就能把希腊守军吓跑。但一连4天希腊人始终严阵以待。薛西斯见威慑不行,便下令进攻。波斯军虽人数众多,但在狭窄的通道上施展不开,一连几次进攻都被希腊守军击退。恼羞成怒的波斯王命令其精锐的“万人不死军”发起强攻也未奏效。希腊人越战越勇,顽强据守两天,波斯军屡攻不克,死伤甚众。

薛西斯一世一筹莫展,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当地一希腊人却跑来指给他通往温泉关背后的一条小路。薛西斯一世喜出望外,遂任命这位希腊人为向导,傍晚让他带领自己的精锐部队从温泉关背后包抄过去。守在这里的希腊部队因为一连几天无情况,以为波斯人根本不会知道这条小道,疏于戒备。待到波斯人的脚步声把他们惊醒时,再组织抵抗为时已晚。

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命令联军主力撤退,自己率领300名斯巴达人留下来拼死抵抗。第三天清晨,斯巴达人在列奥尼达指挥下与疯狂进攻的波斯军在中西门之间展开殊死搏斗。长矛断了用剑砍,剑折断了用石头砸,用拳头打,用牙咬。列奥尼达奋不顾身,勇猛杀敌,最终不幸阵亡。斯巴达人为了保护国王的尸体,击退波斯军四次冲击。最后,斯巴达人在波斯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全部壮烈牺牲,以自己的生命掩护了希腊联军主力的撤退。波斯军以损失2万人的代价攻破温泉关。

希腊人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在温泉关立起了石碑,上刻着:过客啊,去告诉我们的斯巴达人,我们矢忠死守,在这里粉身碎骨。

希波战争的结局如何?

波斯是古代西亚一个奴隶制国家,它是通过征服而发展起来的帝国。到大流士统治时期(前522—前486),波斯已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波斯军队的主要成分是骑兵和弓箭手,有若干个拥有1万人的师团。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小亚细亚西部沿岸希腊人建立的各城邦。公元前513年,国王大流士一世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与利益。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爆发反波斯起义,雅典等城邦相助。波斯帝国派重兵于公元前494年将起义镇压下去,米利都城被毁,同米利都一道举兵起义的一些希腊城邦也遭残酷洗劫。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援助米利都,于公元前492年夏,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

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至此结束。

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结果使希腊获得了自由、独立与和平,雅典一跃上升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夺取了爱琴海沿岸包括拜占庭在内的大量战略要地。希腊在爱琴海上称霸,对沿岸国家进行掠夺,获得了巨大利益。“人们似乎都一致被唤醒了”,他们纷纷效仿希腊雅典,大造舰艇和商船,积极发展海上力量,争夺海上霸权,向海岸国家倾销商品、开辟市场、攫取经济利益。

摩尼教是怎样形成的?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的一个宗教。摩尼在波斯传教时,与当时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相对抗,结果被国王巴拉姆一世处死,并禁止国人信奉摩尼教。从此,摩尼教徒闻风而逃,将教义传向各地,使摩尼教成为流行于伊朗、叙利亚、埃及、巴勒斯坦和北非、欧洲、小亚细亚、中亚细亚地区,以及中国内地的重要的世界性宗教。

摩尼教认为,在太初没有天地之际,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是互相对峙的两个王国或存在。光明在上方,黑暗在下方。在光明或善的王国里充满着爱、信、忠实、崇高(具足)、贤明、温顺(忍辱)、智慧、了解、秘诀、洞察等德行,主宰这个王国的最高神是大明尊(亦译察宛,zarvan,意为“永恒的时间”),他是清净、光明、威力和智慧四种德行的显现者,因此摩尼教徒称之为“四大尊严”或“四寂法身”。大明尊的僚属有五明子(五种光明的分子或元素),即净气(妙空)、妙风、明力(妙明)、妙水、妙火和十二使者等;在黑暗的王国里,弥漫着愚痴、淫欲、自大(自誉)、乱他、嗔恚、不净、破坏、消散、死亡、狂惑等罪愆。管理黑暗王国的是魔王及其所属的五类魔(五种黑暗的分子或元素)即浓雾、熄火、恶风、毒水、黑暗(暗气)等。在中际,魔王及其所属的五类魔等黑暗力量侵入了光明王国,从此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大明神为了对付黑暗力量的侵入,首先召唤了他的使者善母,善母创造了人类始祖的形式──原人。

在斗争中,光明与黑暗的分子相混合,构成了杂多的现实世界。光明之神在战胜黑暗的力量之后,用从五类魔的死尸中摆脱出来的光明分子造成了日月,把那些受到污染的黑暗分子造作了天上的星群,把其中解脱不出来的分子的皮造成了苍穹(“十天”),用他们的尸体造成了大地(“八地”),抽出他们的骨头筑成了山岳和江海。后际就是光明战胜黑暗,天地人伦从创造到劫灭而复归于初际的过程。在后际中“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两宗各复,两者交归”。

示巴女王与所罗门王有着怎样的关系?

所罗门王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据《圣经》记载,所罗门在20岁登基后,他在梦中向上帝祈求智慧,上帝不仅赐给他无比的智慧,还赐给他无尽的荣耀、财富,以及美德。

据《圣经·列王记》记载,示巴女王倾慕所罗门王的智慧,就带着臣仆、香料、宝石和黄金来到耶路撒冷觐见。会面时,她向所罗门王提了许多问题,所罗门王一一作了令她极为满意的回答。所罗门王的博学、其宫殿的豪华、其宴席的丰盛,甚至其臣仆的精美装束,均令示巴女王“诧异得神不守舍”。

示巴女王美丽而聪颖,所罗门王威武而机智。两人一见面,都被对方的容貌和才智所倾倒,油然而生爱恋之情。女王在回国途中生下一个混血儿,命名为埃布纳·哈基姆,意为“智慧之子”。这个儿子后来继承王位,称做孟尼利克一世。孟尼利克一世知道自己的身世,登基后曾专门到耶路撒冷谒见自己的生父所罗门王。他离开耶路撒冷回国时,所罗门王派遣一些年轻的以色列人护送。这些以色列人后来定居示巴王国,并与当地人通婚。孟尼利克一世以及这些以色列人的后代成为“贝塔以色列”的祖先。

时间和角度的单位为何都用60进位制?

公元前2100年左右,巴比伦人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研究天文和历法,涉及时间和角度。譬如研究昼夜的变化,就要观察地球的自转,这里自转的角度和时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历法需要的精确度较高,时间的单位“小时”、角度的单位“度”都嫌太大,必须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小数。时间和角度都要求它们的小数单位具有这样的性质: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为它的整数倍。以1/60作为单位,就正好具有这个性质。譬如:1/2等于30个1/60,1/3等于20个1/60,1/4等于15个1/60……

数学上习惯把这个1/60的单位叫做“分”,用符号“ ′ ”来表示;把1分的1/60的单位叫做“秒”,用符号“ ″ ”来表示。时间和角度都用分、秒做小数单位。

这个小数的进位制在表示有些数字时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进位制里要变成无限小数,但在60进位制中就是一个整数。

这种六十进位制(严格地说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数记数法,在天文历法方面已长久地为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所习惯,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