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1分钟读懂顾客心理
1716700000021

第21章 读懂顾客求“舒适”的心理,换位思考做生意(2)

这位女服务员满脸微笑,眼疾手快,一刻也不闲着:上菜后即刻报菜名,见客人杯子空了马上添茶斟酒,见碟里的骨刺、皮壳多了随即就换,见湿巾用过后立即换新的,见碗里米饭没了赶紧添上……她站在两人旁边忙上忙下,并时不时用一两句英语礼貌地询问他们还有何需要。这让李强有些不高兴,原本想在餐桌上商议的几件事也都被服务员的“热情服务”打乱了。

吃了一会儿,外宾把刀叉放下,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盒香烟,抽出一支拿在手上,略显无奈地对李强说:“这里的服务真是太热情了,让人觉得有点……”可这位女服务员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外宾的不悦,她见外宾手里拿着香烟,忙跑到服务台拿了个打火机,走到外宾跟前说:“先生,请您抽烟。”说着,熟练地打着火,为他点烟。

“喔……好!好!好!”外宾忙把烟叼在嘴里迎上去点烟,样子有些无奈。

服务员给外宾点了烟后又用公筷给李强和外宾碗里夹菜。外宾见状,忙熄灭香烟,用手止住她说:“谢谢,还是让我自己来吧。”听到此话,她却说:“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说着就往他碗里夹菜。李强和外宾相视一下,笑着摇了摇头。李强压在心中的火气,都不知该如何表达。

见服务员实在太热情,外宾都有点透不过气来了。李强只得对外宾说:“我们还是赶快吃吧,这里的服务热情得有点过度,让人受不了。”听到此话,外宾很高兴地说:“好吧!”

于是,他们匆匆吃了几口,便结账离开了这家酒店,结束了这次压抑的“用餐苦旅”。

其实顾客的无需求本身也是一种需求,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客人的这种需求,适时地提供零干扰服务呢?

首先,服务员要留心观察客人当时的体态表情。这位服务员并未留心观察客人用餐时的体态表情,在外宾脸上已流露出不悦时,仍然热情地为其提供服务。殊不知,这种热情过度的服务反而易造成客人拘谨和压抑的感觉。

其次,服务员要注意分析客人的交谈言语或自言自语。客人的自言自语能够反映出客人的需求趋向。外宾已略显无奈地对李强说:“这里的服务真是太热情了,有点让人觉得……”服务员站在旁边服务,听到此交谈话语后,就应该领会客人的意思,站在远处为他们服务。然而这位女服务员不但没领悟,还继续热情地为客人服务,从而进一步引起客人的厌烦情绪。

再次,服务员要注意客人所处的场所。一般来讲,选择安静角落就餐的客人,希望服务员站得远一些,尽量少打扰他们。李强和外宾一开始就在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坐下,本来就不希望别人打扰。女服务员在向李强和外宾提供服务时,没有注意到客人就餐的场所,一味地按酒店规范提供服务,结果适得其反。

■ 巧妙发问,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

在销售过程中根据客人不同行为和语言反应运用不同的沟通手段,巧妙发问,把握消费者心理。在小品“卖拐”里面,赵本山对范伟心理把握的技巧令人叫绝。首先以“拐卖”的叫喊声引起范伟的注意,然后以“恐吓”引发范伟的深入关注,以“猜出来历”引起范伟的浓厚兴趣,环环相扣,恰到好处,充分掌握了范伟的心理。

赵本山:就这病发现就晚期!(恐吓引发其关注)

范 伟:你怎么回事你啊?大过年的说点好听的!怎么回事儿?

赵本山:别激动,看出点问题来,哎呀,说你也不信——(欲擒故纵)

范 伟:我信不信你得说出来哪,怎么回事儿啊?

赵本山:先不说病情,我知道你是干啥的!(转移话题,吊起范伟浓厚的兴趣,为下文做铺垫)

范 伟:咳咳,还知道我是干啥的,我是干啥的?

赵本山:你是大老板——(试探)

范 伟:啥?

赵本山:那是不可能的。(灵活转移)

赵本山:在饭店工作。

高秀敏:你咋知道他是在饭店呢?

赵本山:身上一股葱花味——是不是饭店的?(观察细节)

范 伟:那——你说我是饭店干啥的?

赵本山:厨师!

范 伟:咦?

赵本山:是不?

高秀敏:哎呀,你咋知道他是厨师呢?

赵本山: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是不?是厨师不?

那些闲逛走进门店的客人心理阶段和范伟也是一样,从随意的观察浏览,到对一件漂亮的衣服引起注意,到引发联想:自己穿上是如何的漂亮,再到试穿体验阶段,然后对比评价衣服的价值是否划算,一直到最后是否决定购买等,都是客人的各个心理阶段。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巧妙地发问,来洞悉顾客的需求。

通过询问客户来达到探寻客户需求的真正目的,这是营销人员最基本的销售技巧,在询问客户时,问题面要采用由宽到窄的方式逐渐进行深度探寻。如:“王经理,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贵公司今年总体的商品销售趋势和情况?”、“贵公司在哪些方面有重点需求?”、“贵公司对××产品的需求情况,您能介绍一下吗?”

适时地采用扩大询问法,可以让客户自由地发挥,让他多说,让我们知道更多的东西,而采用限定询问法,则让客户始终不远离会谈的主题,限定客户回答问题的方向,在询问客户时,营销人员经常会犯的毛病就是“封闭话题”。如:“王经理,贵公司的产品需求计划是如何报审的呢?”这就是一个扩大式的询问法;如:“王经理,像我们提交的一些供货计划,是需要通过您的审批后才能在下面的部门去落实吗?”这是一个典型的限定询问法;而营销人员千万不要采用封闭话题式的询问法,来代替客户作答,以造成对话的中止,如:“王经理,你们每个月销售××产品大概是六万元,对吧?”

通过直接性提问去发现顾客的需求与要求时,往往发现顾客会产生抗拒而不是坦诚相告。所以,提问一定要以有技巧、巧妙、不伤害顾客感情为原则。药店营业员可以提出几个经过精心选择的问题有礼貌地询问顾客,再加上有技巧的介绍药品和对顾客进行赞美,以引导顾客充分表达他们自身的真实想法。

所以在提问时,不要单方面的一味询问。缺乏经验的营业员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过多地询问顾客一些不太重要的问题或是接连不断的提问题,使顾客有种“被调查”的不良感觉,从而对营业员产生反感而不肯说实话。

同时要将询问与商品提示交替进行。因为“商品提示”和“询问”如同自行车上的两个轮子,共同推动着销售工作,营业员可以运用这种方式一点一点地往下探寻,就肯定能掌握顾客的真正需求。营业员可以从比较简单的问题着手,如“请问,您买这个是给谁用的?”或“您想买瓶装的还是盒装的?”然后通过顾客的表情和回答来观察判断是否需要再有选择地提一些深入的问题,就像上面的举例一样,逐渐地从一般性讨论缩小到购买核心,问到较敏感的问题时营业员可以稍微移开视线并轻松自如地观察顾客的表现与反应。

也可以通过向顾客推荐一两件商品,观看顾客的反应,就可以了解顾客的愿望了。例如,一位顾客正在仔细观看消炎药,如果顾客只是简单地应酬了一句,那么药店营业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探测这位顾客:

“这种消炎药很有效。”顾客:“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种,医生给我开的药,但已用光了,我又忘掉是哪一种了。”“您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告诉我,您也可以去问一下我们这里的坐堂医师。”“哦,我想起来了,是这一种。”

就这样,药店营业员一句试探性的话,就达成了一笔交易。仍以顾客所看的消炎药为话题,而是采用一般性的问话,如:“您要买什么?”顾客:“没什么,我先随便看看。”药店营业员:“假如您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叫我。”药店营业员没有得到任何关于顾客购买需要的线索。所以,药店营业员一定要仔细观察顾客的举动,再加上适当的询问和推荐,就会较快地把握顾客的需要了。

所以,询问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方法不对就会直接导致销售的失败。

■ 笑脸应对抱怨,切莫火上浇油

顾客始终正确,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就会有平和的心态来处理顾客的抱怨。应该认识到,有抱怨和不满的顾客是对企业仍有期望的顾客,对于顾客抱怨行为应该给予肯定、鼓励和感谢,并且尽可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与企业的沟通中,因为存在沟通的障碍而产生误解,即便如此,也决不能与顾客进行争辩,那样的话会失去顾客与生意。

当顾客投诉或抱怨时,不要忽略任何一个问题,因为每个问题都可能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顾客抱怨不仅可以增进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而且可以诊断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利用顾客的投诉与抱怨来发现企业需要改进的领域。

比如,一个顾客在某商场购物,对于他购买的产品基本满意,但是他发现了一个小问题,提出来替换,但是售货员不太礼貌地拒绝了他,这时他开始抱怨,投诉产品质量。但是事实上,他的抱怨中,更多的是售货员服务态度问题,而不是产品质量问题。

对于顾客的抱怨应该及时正确地处理,拖延时间,只会使顾客的抱怨变得越来越强烈,顾客感到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顾客抱怨产品质量不好,企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顾客的使用不当,这时应及时地通知顾客维修产品,告诉顾客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不能简单地认为与企业无关,不予理睬,虽然企业没有责任,这样也会失去顾客。如果经过调查,发现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应该给予赔偿,尽快告诉顾客处理的结果。

对于顾客的抱怨与解决情况,要做好记录,并且应定期总结。在处理顾客抱怨中发现问题,对产品质量问题,应该及时通知生产方;对服务态度与技巧问题,应该向管理部门提出,加强教育与培训。处理完顾客的抱怨之后,应与顾客积极沟通,了解顾客对于企业处理的态度和看法,增加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企业员工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除了依据顾客处理的一般程序之外,要注意与顾客的沟通,改善与顾客的关系。对于顾客的抱怨要有平常心态,顾客抱怨时常常都带有情绪或者比较冲动,作为企业的员工应该体谅顾客的心情,以平常心对待顾客的过激行为,不要把个人的情绪变化带到抱怨的处理之中。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员工真诚的微笑能化解顾客的坏情绪,满怀怨气的顾客在面对如春风般温暖的微笑中会不自觉地减少怨气,与企业友好合作,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

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应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问题,假设自己遭遇顾客的情形,将会怎么样做呢?这样能体会到顾客的真正感受,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大部分情况下,抱怨的顾客需要忠实的听者,喋喋不休的解释只会使顾客的情绪更差。面对顾客的抱怨,员工应掌握好聆听的技巧,从顾客的抱怨中找出顾客抱怨的真正原因以及顾客对于抱怨期望的结果。

聆听顾客抱怨时,积极运用非语言的沟通,促进对顾客的了解。比如,注意用眼神关注顾客,使他感觉到受到重视;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不时点头,表示肯定与支持。

这些都鼓励顾客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并且让顾客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当不是自己的过错时,人们不愿意道歉。为使顾客的情绪更加平静,即使顾客是错的,但道歉总是对的,一定要为顾客情绪上受的伤害表示歉意。顾客不完全是对的,但顾客就是顾客,他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向顾客表示歉意,不能口是心非、皮笑肉不笑,否则就会让顾客觉得是心不在焉的敷衍,自己被玩弄。当然,也不能一味地使用道歉的字眼儿来搪塞。

当道歉时,最大的诱惑之一就是说“我很抱歉,但是……”这个“但是”否定了前面说过的话,使道歉的效果大打折扣。差错的原因通常与内部管理有关,顾客并不想知晓。最经典的例子是,当一家餐厅说到“我很抱歉,但是我们太忙了”,“谁在乎?”这样往往只会被人认为是在推卸责任。

要为情形道歉,而不是去责备谁。即使在问题的归属上还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认定责任承担者时,也要首先向顾客表示歉意,但要注意,不要让顾客误以为公司/卖场已完全承认是自己的错误,我们只是为情形而道歉。例如可以用这样的语言:

“让您不方便,对不起。”

“给您添了麻烦,非常抱歉。”

这样道歉既有助于平息顾客的愤怒,又没有承担可导致顾客误解的具体责任。要用自己最真诚的微笑去面对顾客的抱怨,切实地去处理问题,服务人员的存在完全是为了服务顾客,因此,企业和服务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顾客消除他的抱怨,使顾客重新感到满意。在面对抱怨的同时,服务人员尤其不要慌张,要很冷静、很有自信地处理问题,坚信问题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