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
1717500000021

第21章 你的思维是否富有:尽早拥有富人的思维(1)

1.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

如果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如果他每年所存下来的钱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因而获得每年2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40年后,按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方式:1.4万(1+20%)^40,财富会成长为一亿零二百八十一万元。

——李嘉诚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依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出发了。

那领五千的,把钱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了。过了许久,国王远行回来,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于是夺过他的一千来,给了那有一万的仆人。”

这则小故事后来就演化成为了著名的“马太效应”,那么如何在经济生活中解释马太效应呢?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0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就初次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结为“马太效应”。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如今,马太效应在经济领域的延伸意义就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其实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在金钱方面也是如此:即使投资报答率相同,一个本钱比他人多十倍的人,收益也多十倍;股市里的大庄家可以兴风作浪,而小额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资本雄厚的企业可以纵情运用各种营销手腕推广自己的产品,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活。

既然经济领域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那么,你又是用何种方式来管理你的个人财产的呢?是放在银行存着吗?还是拿它来赚了更多的钱?你的财富,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有不少精明的投资者早就开始了他们的投资实践,以基金投资为例,那些在2001年即敢为天下先而购买了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以及那些在2002年股市尚处于漫漫熊途时果断买入了基金的投资者,只要他们采取长期投资的方式,必定能获得令人咋舌的收益,一定比刚刚开始基金投资的人们积累了更多的资本优势和投资经验,他们成为了那小部分享受马太正面效应的幸运儿。而如果他们采用红利再投资,而非现金分红的投资方式,那么他们可以利用复利的力量使资本增值的速度更快。爱因斯坦曾经感叹,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复利。复利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钱滚钱”,也就是本金所生的利息,再放回本金之中继续衍生利息。既然如此,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借助于这个最强大的力量为自己服务。

马太效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只要决定了,何时开始都不晚。同时长期持有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则。

想要知道自己的投资项目在几年之内可以增长一倍吗?其实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也就是我们金融界常提到的“72规则”——将72除以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这样就可以算出在您目前的储蓄或者投资回报率条件下,您需要多少年可将目前的本金翻一翻,也就是说把本金一元变成二元需要多少年?

若你的投资本金为10000元,如果全部存在活期储蓄内,需要90年本金才能涨一倍;如果全部投资于年均回报率为4%的国债,则本金只需18年便可增长至20000元;如果全部投资于年均回报率22%的股票型基金,则本金不到4年便可翻番。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储蓄”和“投资”是积累财富的两大主要途径。从表面上看储蓄似乎是最没有风险的,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殊不知在低利率时代仅靠储蓄不可能满足你积累财富的要求,它的作用甚至比把银子“包在手巾里存着”还不如,因为通货膨胀已经大大地削弱了那些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等你打开布包时发觉银子已经缺了一大块。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才能有效地抵御通胀的风险,因为通胀一方面会是货币贬值,另一方面会使以货币计量的资产增值,你持有了能够增值的资产,自然就不怕通胀对你资金购买力的侵蚀了。

当你有了投资的资本之后,就应该抓紧时机进行投资,而不能仅仅把资产增值的重任仅仅放工资性的收入上,应该让赚钱和投资两翼齐飞。

2.低头拉车更要懂得抬头看路

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江恩

美国一所著名学院的院长,继承了一大块贫瘠的土地。这块土地,没有具有商业价值的木材,没有矿产或其他贵重的附属物,因此,这块土地不但不能为他带来任何收入,反而成为支出的一项来源——他必须支付土地税。

州政府建造了一条公路从这块土地上经过。一位“未受教育”的人刚好开车经过,看到了这块贫瘠的土地正好位于一处山顶,可以观赏四周连绵几公里长的美丽景色。他同时还注意到,这块土地上长满了一层小松树及其他树苗。他以每亩10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块50亩的荒地。在靠近公路的地方,他盖建了一间独特的木造房屋,并附设一间很大的餐厅,在房子附近又建了一处加油站。他又在公路沿线建造了十几间单人木头房屋,以每人每晚3美元的价格出租给游客。餐厅、加油站及木头房屋,使他在第一年净赚15万美元。

第二年,他又大事扩张,增建了另外50栋木屋,每一栋木屋有三间房间。他现在把这些房子出租给附近城市的居民们,作为避暑别墅,租金为每季度150美元。

而这些木屋的建筑材料根本不必花他一毛钱,因为这些木材就长在他的土地上。

还有,这些木屋独特的外表正好成为他的扩建计划的最佳广告。一般人如果用如此原始的材料建造房屋,很可能被认为是疯子。

故事还没有结束,在距离这些木屋不到5公里处,这个人又买下占地150亩的一处古老而荒废的农场,每亩价格25美元,而卖主则相信这个价格是最高的了。

这个人马上建造了一座100米长的水坝,把一条小溪的流水引进一个占地15亩的湖泊,在湖中放养许多鱼,然后把这个农场以建房的价格出售给那些想在湖边避暑的人。这样简单的一转手,使他共赚进了2. 5万美元,而且只花了一个夏季的时间。

正是这个有远见及想象力的人,却未受过正规的“教育”。

且让我们牢记这项事实:只要能运用各种知识,立即可以变得有教养及有权势。

那人没有知识,但他把他的无知和50亩荒地混合在一起之后,所获得的年收益,却远超过很多人靠所谓的教育方式所赚取的五年总收入。

一般来说,勤奋是大多数成功者的不二法则,但是,如果仅仅只知道埋头拉磨,不懂得抬头,显然是不够的。

很多成功的经营者,他们对成功要素的理解与我们普通人是不同的。

他们认为,企业家不需要依靠个人的勤奋来争取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他是否有能力让他的下属更加勤奋。所以,他们的心思主要是放在如何将手上的资源最充分地加以利用,而不是对自己最充分地加以利用上。

一位下属在喝醉的时候曾经这样自嘲地对老板说:“讲到勤奋,你不如我;论成功,我根本不敢和你比!这是为什么呢?”老板听了,露出一脸的愕然,然后说道:“为什么你们会以为我应该比你们更加勤奋呢?为什么我非要比你们勤奋才能赚钱呢?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钱是靠勤奋赚来的。尽管我也曾经勤奋过,那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候,我替自己的老板工作。在那个年代,我比你们要勤奋、刻苦得多,却没有你们现在所挣的多。在这个社会,大部分的人都勤奋,但不是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发财!靠勤奋发不了财!”

下属诧异地问道:“发财不是靠勤奋,那靠什么呢?”

老板调侃着说:“既然大家都那么勤奋,难道缺我一个,地球就不转了吗?我的长处,是提供让别人有机会勤奋的工作职位,而不是我要比他们更加勤奋!”

我们有理由相信,勤奋只是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甚至只是人的一种品德,却肯定不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条件。

人类智慧的进步,让我们有可能既过得舒适,同时又能够享受富足的生活,不再依靠沉重的劳动强度,这要归功于建立在这种智慧基础上的技术和效率。现实早已经证明了这个真理——我们并不比自己的祖先勤劳得多,但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却是他们远远不能相比的!这要归功于什么呢?显然,勤劳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经营这种有别于一般性劳动的行为,为我们解开了其中的疑问,它也是我们要为经营歌功颂德的理由。

还是那句老话: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富翁亨利·福特说:“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3.“富口袋”来自于“富脑袋”

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李嘉诚

用富可敌国形容比尔·盖茨的财富一点也不夸张。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比尔·盖茨创造了财富史上的神话,他平均每周增加资产4亿美元。他的成功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往日的富豪们完全不同。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全球首富是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等企业巨子,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数不清的有形原料、产品,以及数代人的不懈奋斗之上的。而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既无高大的厂房,又无堆积如山的原料,有的只是知识和智慧,他们的产品就是一张张软盘。这虽然只是一个崭新的产业,可是,现如今,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的产值大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1996年全年新增产值的2/3是靠像微软公司这样的企业创造的。

可以说,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连续数年稳坐世界首富宝座,就是由于他有丰富的脑力方面的知识!

曾几何时,创造财富靠的是创业的激情、雄厚的资本,甚至是冒险和投机。可是,随着知识经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治了这个世界,在某一天早晨,当洛克菲勒、巴菲特这些昔日的富豪们睁开眼睛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富豪榜上竟然出现了比尔·盖茨等一批后起之秀,并且,他们就那样眼睁睁看着这些富豪们后来居上,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超越自己,跃居富豪榜榜首。

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关于穷与富的思考与争论成为了一个焦点。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在这个世界上攫取和创造了绝大多数财富的时代精英们,他们究竟凭的是什么?而更多徘徊在贫穷边缘的人们,是什么让他们与财富隔海相望?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说过:“工业社会的动力是金钱,但在资讯社会却是知识。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拥有资讯且不为人知的新阶层出现;这些人会拥有权力——但这种权力并非来自金钱,也不是来自土地,而是来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