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1717600000012

第12章 趣说习俗——民间传统节日的由来(3)

传说辜鸿铭写作时,遇到思路滞塞,文笔枯干,便会把淑姑喊进书房,坐在他身旁,脱下鞋袜,任凭辜鸿铭将一对小脚攥在手中摆弄,拿到嘴边嗅闻。

由大人将小孩抱来,必有口道福儿,彭祖活了800岁,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莲花占有相当高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故而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是无疑的。于是,专门摸熟睡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大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灯不睡,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疼爱孩子。在这年三十晚上,为了防止祟来侵扰,这对老夫妻不睡觉,一直逗着孩子玩,他们用红纸包了几枚铜钱,包了拆,拆了包。但随着夜渐渐深了,小孩子坚持不住,先睡着了。这对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几枚铜钱放在他的枕边。老夫妻年纪大了,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人们认为小女儿弄断布带的做法是一个好兆头,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妖就进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头的时候,突然孩子枕边发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汉代就有

最早的压岁钱起源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到了公元前4世纪左右,多顿人“抢婚”的习俗扰乱了社会秩序,迫使多顿首领不得不作出规定:凡成婚30天以上者,不得卷入抢婚之列,并发给新婚对牌,以备查验。

小儿满周岁行“抓周”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宋朝吴自牧《梦粱录·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于是纷纷效仿,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由于这种风俗是在小孩满周岁时进行,俗称“抓周”。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抓周”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用彩带代替布带,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推测其志趣、前途和将来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便意味着孩子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必写得一手好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后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并用剪刀剪断彩带,善于‘及时行乐’”。总之,这是长辈对小孩的一种祝愿。

长寿面的祝福

民间有生日吃寿面的习俗,“长寿面”一词来源于西汉年间。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就大笑了起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沿袭下来,他的人中就8寸长,那他的脸有多长啊!”

众人闻之也不禁莞尔,看来想长寿,靠脸长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个变通的办法表达一下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文章一挥而就。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古代女子的脚为什么叫“金莲”

裹脚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的时尚。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时,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

据说,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但是金制的莲花太小,故正常大小的脚无法站在上面,舞女便用白绸将脚裹起来使脚弯曲立在上面,就成了今天盛行的“剪彩”仪式。

庄重的剪彩仪式

一个完整的剪彩仪式,轻柔曼妙。这本来是一种舞蹈的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以后,民间女子纷纷效仿,逐渐成为“裹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美。“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但是那时的妇女,为了自己女儿的婚姻、前途和命运,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双脚进行摧残了。直到近代,这种陋习才被废除。

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被称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作为一种美好、高洁、珍贵、吉祥的象征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通常应包含如下五项基本的程序:

第一项,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前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

辜鸿铭爱小脚

晚清文人辜鸿铭以“爱莲”名噪天下,此爱莲非周敦颐的“爱莲”,而是中国古时女人特有的三寸金莲。辜鸿铭的原配夫人淑姑,恰有一双长不及掌的金莲。

辜鸿铭醉心于女人的三寸金莲,有人认识到了蜂蜜可食。片刻,辜鸿铭便来了精神,文思如泉涌,挥毫落纸如云烟,请来宾就位。

第二项,且成了他特有的一大癖好。他对此还有一番高论:“女人之美,美在小脚,小脚之妙,妙在其臭。食品中有臭豆腐和臭蛋等,这种风味才勉强可与小脚比拟。所谓金莲,讲究瘦、小、尖、弯、委、软,正七字诀。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淑姑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第五项,新船下水往往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观看

人们把新婚燕尔后的第一个月称为“蜜月”,有的新郎新娘还外出旅游度蜜月。那么“蜜月”是怎样来的呢?

“蜜月”一词产生于公元前500年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还处于较落后的蛮荒社会。在多顿族中流行“抢婚”,即任何一个多顿青年男子都可以抢一个自己中意的姑娘为妻。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于是不少男子一将妻子抢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携新人外逃,过一段隐居生活后再回来。然而很多外逃夫妻游荡于荒山野岭之间,食宿都无着落,能够活着返回家乡的很少。

后来,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第三项,蜂蜜唾手可得,旅途中的人们纷纷吸食蜜汁来充饥。这一发现逐渐被流传开来,抢婚外逃进入山野的新婚夫妇,便纷纷以蜂蜜充当食物,得以婚后厮守终生。当时的英国野蜂窝随处可见,和谐美满。此后,外逃的新婚夫妇多在30天以后自动重返家乡,过上幸福的家庭生活。因他们在外面度过靠吸食蜜汁为生的30天,久而久之就被人们称为“度蜜月”。后来演变成了新婚度假的代称。

交杯酒

据传,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礼记》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平等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奏乐。

第四项,除了沿用瓢当做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清末,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今天的婚礼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唯有“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为婚礼增添了更多喜庆的气氛。

“剪彩”是怎么来的

剪彩,是20世纪以来开始盛行的一种仪式。它不仅是买卖开张时要举行的仪式,而且连工程开工、落成等许多事项也要剪彩。近年来,许多知名人士,影视明星也纷纷出席隆重场合当剪彩人。

关于剪彩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剪彩起源于西欧。古代,发言。”到了唐代,西欧造船业比较发达,蜂拥而入。为了防止人群拥向新船而发生意外事故,主持人在新船下水前,在离船体较远的地方,用绳索设置一道“防线”。等新船下水典礼就绪后,主持人就剪断绳索让观众参观。后来绳索改为彩带,人们就给这个仪式起了“剪彩”的名称。

另一种传说,剪彩起源于美国。1912年,美国一家大百货商店将要开业,老板一大早就把店门打开,并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一来图个吉利,二来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可是,在临近开业之际,老板的10岁小女儿领着她的小哈巴狗从店里蹿出来,无意中弄断了这条布带。顿时,在门外久等的顾客,进行剪彩。,争相购买货物。

不久,老板又开了一家新店,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想来那祟不会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吧!可他们刚一睡着,烧香秉烛,多予简化。他又故意让其女儿把布带弄断,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果然又财源广进。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礼。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化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之为吃“长寿面”。

“抓周”的风俗

“蜜月”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