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1718200000009

第9章 利率——告诉你现实社会中钱的价格(1)

利率就是钱的价格,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钱在不同市场,不同国家,不同的资产中,价格都是不同的。利率则是直接对现金的定价。各国央行会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制定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一、利率的含义

利率(Interest Rates),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而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凯恩斯则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货币的代价”。马克思认为,利率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二、利率决定理论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如果用i表示利率、用I表示利息额、用P表示本金,则利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i=I/P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建立在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理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西方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如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就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认为决定利率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则倾向于增加货币持有数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供给包括总储蓄和银行新增的货币量,需求包括总投资和新增的货币需求量,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三、利率的种类

各种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征。

1.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以年为计息周期计算的利息,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

以月为计息周期计算的利息,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

以日为计息周期计算的利息,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2.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确定的利率,也称法定利率,是相对于市场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言的。

公定利率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各种利率,有的由银行同业公会出面制定各会员银行必须遵守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受到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自由竞争,信贷资金的供求会逐渐趋于干衡,经济学家这将种状态的市场利率称为“均衡利率”。

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贷款利率一经选定,不再变动,无论贷款期限多长,也无论在贷款期限内银行利率发生多大变化。

浮动利率就是利率不固定,而是根据某个事先约定的利率,每过一段时间调整一次。

4.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长期利率是短期利率的对称。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利率,如各种中长期债券利率、各种中长期贷款利率等,是资本市场的利率。

一般来说,一年期以内的信用行为被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即为短期利率。

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就是在一定时点上对物价变动率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以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与非银行利率

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再贴现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央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按照约定条件存入银行帐户的货币,一定时间内利息额同贷出金额即本金的利率.有年/月/日利率之分。

贷款利率是指按一年期限计算支付贷款利息,并在归还贷款是一并支付利息。

贴现率又称折扣率,是信贷使用费,是在发放该笔贷款时,预先扣除的信贷使用费。

债券利率是指债券票面上载明的债券利息与券面金额之比。债券利率是公司衡量债券筹资成本的基本依据,也成为投资者确定投资与否的客观尺度。

7.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金融机构按一般标准发放贷款或者吸收存款所执行的利率,而优惠利率则是指低于一般标准的贷款利率和高于一般存款利率的利率。在国际借贷市场上,一般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为衡量标准,低于该标准的可被称之为优惠利率。

8.单利和复利

按计算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单利和复利。

单利的计算是仅在原有的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的利息不再计算利息。

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所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

四、利率对汇率的影响

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和其他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盗。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借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人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

Ri=Rj(利率平价条件)

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

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A种外汇,而卖出B种外汇。这种套汇,不存在任何风险。因而一旦两种货币的收益率不等时,套汇机制就会促使两种货币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均等化倾向和趋势,这是利率指标对外汇汇率走向影响的关键方面,也是我们解读和把握利率指标的关键。例如,1987年8月后,随着美元下跌,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英镑汇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为了限制英镑升势,在1988年5-6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随每次减息,英镑都会下跌。但是由于英镑贬值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随后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便英镑汇率又开始逐渐回升。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大大超过国际贸易额,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过去更为重要了。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征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这样,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人,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人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

五、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市场利率与社会总储蓄和总投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储蓄(资金供给)和投资(资金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均有较大的弹性。从长期来看,储蓄等于投资。因此,利率一方面影响现期的投资活动,同时又通过调节储蓄而影响未来的投资规模。

利率的这一作用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大力发挥而成为其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论的核心内容,凯恩斯认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如果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跌;如果利率下跌,则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与债券价格的这种关系,使得人们在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安排上可以在货币与债券之间进行选择,以期获利。如果预期利率将下跌(亦即债券价格将上涨)则人们愿意现在少存货币和多买债券,以便将来债券价格上涨时卖出债券获利;反之,预期利率的上升使得人们愿意多存货币和少存债券,即把手里的债券卖出,转换为货币,以避免将来债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从宏观角度来看,利率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表现为对投资规模、投资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