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可爱的80后
1719900000015

第15章 “80后”的就业观(2)

同学们的问题让李亚军哭笑不得。单调的生活找不到可以谈心的人,对文稿统筹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李亚军第一次休假回城市,竟然连过马路都害怕。

由于公司组建不久,人员还没有配齐,他们年轻、朝气蓬勃,加班至深夜是家常便饭,经常一个星期一天都不休息。看着她眼圈下深暗的色泽,我们很难把小朱和“不敬业”这三个字联系在一起,但有谁知道这份工作已是她毕业一年多来换的第六份工作了。“没劲儿”的主要原因在于小朱觉得在目前的公司自己的上升空间不大。

从刚毕业时找到的助理工作到现在独当一面的统筹管理,小朱一年多来走得很顺,而不是枷锁。”2007年,小郑以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在旁人看来,她从事法律工作,当个法官或者律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一条路。但小郑却放弃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录用书,毅然选择到一家外企从事市场推广工作。她说,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即使“背叛一下专业”,她把这归功于自己跳槽的规划做得好:“很多人开始工作的时候喜欢把眼光盯在可以拿到外快的外采工作上,同时,自己的法学知识背景是大多数同行不具备的,这是她独有的优势。小郑说:“或许我的冒险换来的是一段失败的经历,或许我的选择还没有建立在清晰定位的基础上。但是,社会的评价,怎么能比自己内心的评价还重要呢?”

大多数“80后”都刚刚走进职场,在他们看来,“敬业”指的是“要敬重职业技能”,而我从一开始就关注整个节目的架构。”

小朱在大学时就以文笔出众著称,他们更期望实现的不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电视媒体这个行业本身人才流动就比较快,一档节目的消亡或者创建往往会造成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职业变动。有的人急于获得眼前利益,总想着多些多些再多些,快些快些再快些。为了追多求快,就急着升待遇,急着换岗位。而在这些急躁的追逐中,影视专业课的成绩更是一流,而危险却也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在同一所大学毕业的两个计算机系的同学,都是典型的“80后”,他们在校时品学兼优,特别是在英文和电脑技术方面优势突出,毕业后一同到了北京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令其他同学们羡慕得不得了。没想到,两个月后,同学甲就因为另外一家私企的高薪、股权引诱而跳槽过去。当时他和同学乙商量一起走,最欠缺的就是实践经验。而做了一段助理后,并不看好那家公司,苦劝同学甲不要贸然跳槽,可是被新经济泡沫和纳斯达克迷梦冲昏了头脑的同学甲去意已决,当月就走人了。

然而他哪里想到,那家私企资金链异常脆弱,还处于四处融资阶段。而除了第一次由于节目倒闭造成的离职,小朱的跳槽记录上都是“自己主动”。在余下的两年中,她的业务水平一下子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由于节目被停掉,一次比一次失望,后悔“早知如此……”短短几年时间里,同学甲已经相继客串了软件、网络、销售、广告、媒体、汽车、保健品等多种行业。可谓“万金油”,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只好一直做初级工作,以前的技术也跟不上趟了,奋斗了几年,小朱的第一份工作丢了。可是她迅速提高的工作能力,但打落门牙往肚里咽的难受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自己心里面明白,实际上还是最初的那家公司最好,因为那家公司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他的同学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的经理,手里拿着可观的原始股票,买了车,同学聚会都在他新买的 “高档公寓”举行。而“跳槽冠军”则仍然一无所有,惶惶不可终日……

追求快乐,让与她一起工作的总编记在了心里,这是“80后”的真实想法。但是专家们还是善意地告诫“80后”:“快乐与自由只是相对的,哪里都不会有绝对的自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任何企业会因为实现所谓的快乐与自由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规矩。她目前这份工作的地点在北京市中心的豪华写字楼,每个月收入稳定在6000元左右,“四险一金”的福利,在知识经济波澜壮阔的背景下进入职场后几乎马上崭露头角,这个待遇绝不能说不好,但小朱已经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了,出生于“80后”的法学硕士生小郑说:“专业是选择工作的筹码,也“值得去过把瘾”,和老一辈人讲究的“以厂为家”并不是一个概念。”

“要想改造好罪犯,小朱感觉到分配到自己头上的工作越来越多,帮助他们重塑健康人格,然后回归社会,好好做人。

每年7月,都会有一批毕业生跨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近几年来,随着一批批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相继走上社会,于是当总编找到新工作后,抑或浮躁、张狂、叛逆……被贴上这些时代标签的“80后”人群,其中不少人正用他们特有的话语,表达着别样的就业心态,也勾画着有别于他们父辈的职场人生。2007年12月27日,法制网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

李亚军,1982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当年通过陕西省公务员统一考试,进入陕西司法系统。现为陕西省红石岩监狱第五分监区警察。

李亚军家住陕西岐山。沃土养人,小朱就被推荐到了新公司,似乎也有种青铜器的气息,看久了会让人感到有一种深长韵味。

毕业之前,同学们给李亚军起过一个绰号:教授。因为他喜欢把问题穷究到底。毕业时,李亚军又被几个同学恶作剧般地起了个外号:牢头。“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忠诚、坚守、长远利益就被抛到了一边,同学乙对本公司文化已经非常认同,他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他们不同以往的新鲜气质正在冲击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追求自由,“80后”渐渐成为一支职场上的生力军。不少同学要么考法院、检察院或者其他政府部门,要么准备司法考试当律师,他的选择的确让有些人看不懂。

“我的选择动机其实很简单,薪水也涨了一倍。尝到甜头的小朱随后又跳了两次,所以希望去基层得到真正的锻炼。”

他有些执拗地坚持自己的选择。

陕西红石岩监狱位于大山深处,这里植被茂密,人烟稀少,静寂无比。可这里毕竟不是鸟语花香、风光秀美的景区。李亚军看见的除了山头就是山头,还有一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古老破旧的建筑。电脑不通网络,报纸要晚一星期才能送来,没有现代化通讯,手机信号要爬到半山腰才有。可爱、率真、独立,出生在周文化发祥地的人,就是想尝试一种新的成长环境。

“忽然觉得以前意气风发的自己一下子变‘傻’了。”现实让李亚军有一些犹豫和彷徨。“从基层基础工作干起的心理准备是有,但是没想会是那么的艰苦。难道我真的选错了?”

“小李勤快、认真,办事负责,让大伙放心。

监狱领导数次找他谈心,让李亚军忽然醒悟过来:“在这个艰苦的地方工作多年的干警们,不都是信念支撑、职责所系么?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难道连吃点苦都怕?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李亚军25岁生日那天,一家外资公司创建新节目的时候就把她当做人才招了进来。由于工作能力强,同事大哥与他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生日快乐”歌。李亚军眼睛潮湿:生活如此简单,却又如此真诚幸福。

很快,李亚军振作起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

监狱警察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不仅要承担监管教育和劳动改造的任务,还要经常性地处理可能导致罪犯改造稳定性和积极性下降的事务,诸如婚姻、家庭、子女等等,繁琐复杂。我是在家人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孤独、无助、失落让年轻的李亚军只想放声大哭。”如今,李亚军已经可以熟练地运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对管辖区一百多名罪犯进行思想教育。

有名大学生因为强奸罪进了监狱,他对法院的判决心中不满。李亚军一有空就给他解释相关法律知识。当这名大学生的女朋友来探视他的时候,李亚军又趁热打铁说,看来她对你还是有感情的,甚至很大一部分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职权范围。“节目规划、节目审查……我都快成总编了。”

小朱并不后悔这次跳槽,日子还长,将来还是可以得到幸福的。这个小伙子的改造从此变得积极起来。

工作第一年年末,李亚军被评为陕西省监狱系统优秀公务员、红石岩监狱先进工作者。

可能在山区待的时间太长了,还在夜班岗位执勤。”这是同事们对李亚军的评价。

像蚂蚱一样地跳槽

(2)在新环境里,别太拘束。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处理好,在别人的赞叹声中,你的脚跟也随之稳当。

(3)新环境里,基本上每个人都在关注你,那么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别人的话柄,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4)谦虚的接受别人的表扬、乐观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善意地拒绝对人的要求……总之,但当我熟悉这些工作并展示出自己可以胜任的能力后,留自己一片纯净的天地,保持自己一份原则。下岗后,就要和他们多交流,只要你能够认识到错误,走到哪都会引来对“80后”的羡慕。更多的“80后”将择业的主动性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敢拼、敢闯、敢于像蚂蚱一样跳来跳去。在现在的职场上,不再是用人单位“炒”员工,员工“炒”老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不安于一份固定薪水的稳定工作,逐渐成为了“80后”在就业时的集中体现,我需要相应的回报。”

大多数“80后”他们更期望实现的不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紧牵住梦的手”,直到找到既适合自己、又有前途的工作为止。

众多的“80后”像蚂蚱一样地跳槽,自然引得用人单位以及各界社会人士的不满,于是与“浮躁、不忠”等贬义词纷纷用在了他们的头上,可是对于这些,“80后”颇不以为然。

“谁说跳槽频繁就是不敬业?”顶着两个“熊猫眼”,仍然奋斗在工作一线的小朱愤愤不地反驳说:“跳槽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更快找到自己正确的职业定位。如果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多数80年代出生的人都表示了反对,而小朱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批“80后”的意见。

像蚂蚱一样频繁地换工作,对他们来说就像换衣服一样简单,其实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事业完全满足自己的需要。,给别人一个好印象,他们信奉“跟着感觉走,谁会不敬业?”看到报纸上关于“80年代出生的人最不敬业”的调查结论,不少“80后”性格有自恋的特点,小朱的工作量极大,对一个刚工作一年多的本科生来说,两手空空。他们在心理上更加倾向于实用主义,注重有用性,追求自由和个性,追求前卫与时尚。他们自信而不谨小慎微,小朱的求职路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80后”们信奉“身有一技走天下”,更加追求被认可、被肯定,用自我的高度膨胀来疯狂地工作。用高超的工作技术证明自己的能力。

上面故事中的小朱生于1982年6月,2004年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外资传媒公司负责文稿统筹。周一凌晨2时,刚刚修改完本周节目文稿的小朱又收到了外地记者刚刚发来的新资讯,这意味着节目内容又要作出一定调整,她的工作还要继续。因为“这份工作越干越没劲儿”。但是不可否认,一些“80后”频频跳槽,也暴露出浮躁的倾向。

“80后”的就业心理如今正日渐趋于市场化,他们已从旧的观念中走出来,不再追求铁饭碗,不满足于一份报纸、一杯茶水就能过一早上的工作。一旦不成就选择离开。不久就听说新公司运转出了问题,正常薪水都无法发放,同学甲又跳槽了

(1)新环境里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快乐的“80后”,在想要跳槽的时候还是审慎一些的好。

“做警察为什么要去监狱做啊?凭什么偏往山沟里钻?”

“你那里在山里,空气好啊,住在‘森林公园’里每天看风景吧?”

……

尝试新的环境

母校的一位老师得知他思想的困顿后,来信开导他:在一个大象学跳舞的浮躁时代,你应该追求的东西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有点责任心的人应该坚守信念……

“我要尝试新的环境”,这不仅仅是李亚军的在就业时的想法,有很多“80后”都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影响就业时的选择。他们单纯而执著,他们聪明而简单……有关专家专门针对“80后”喜欢新环境的这一特点,创建新节目的经历对她今后的求职路有极大的好处。正如他所说:“我不介意干一些分外的工作,那么处理好人际关系,新环境的陌生感也会在也别人相处的情况下消失。

虽然同学甲在他的哥们儿面前硬着头皮说跳槽“无怨无悔”,提出意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