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可爱的80后
1719900000021

第21章 “80后”的理财观

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就在思考怎么找工作,怎么开公司,怎么赚钱,一切以市场为中心,推销自己,创造金钱的价值。物质时代深刻影响了他们,他们努力赚钱,也努力花钱。

月光族

“80后”由于对外面的大千世界充满着幻想和抱负,但对于现实的生活却没有了合理的规划。只求对眼前生活的满足与奢华,没有计划的消费使得他们背负了“月光族”的美名。月光族,是指他们将每月赚的钱都用光、花光,甚至有人打出口号:“洗光吃光,身体健康。”“80后”之所以被冠上“月光族”名称,是因为他们与父辈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同,“80后”喜欢追逐新潮,扮靓买靓衫,只要吃得开心,穿得漂亮,根本不在乎钱财。这个新生词最能体现“80后”的生活状况,随着社会物价上升,消费也日益攀升,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成为他们追求目标。

“80后”的单身们,没有孩子没有责任和负担,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使他们毫无顾虑的生活,满足个人的喜好。他们的生活并非乏味,同学、同事的聚会和交际上的应酬都需要参与,是他们的必要开支,这些活动不占少数。

出生于1983年的小王是位普通财务工作者,大学毕业后独自一人来到长春工作,每月一千元的收入使她月月落空,甚至有时还有外债。在外打工吃住是最大的开销,没有亲人的照顾只能自己来调节生活,和朋友时常的聚会成为她生活中的不可缺的一部分,既能改善一下伙食又能一解想家之愁。这样一来,每月的工资所剩无几,若是再加上有朋友结婚宴请,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他们在比较优裕的环境中长大,手里攥着亲人们给的零花钱,衣食无忧。一旦踏入社会,敢于超前消费、高档消费,大量的钱花到服装、化妆、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花到两手空空,再想新的办法。

小吴,在一家外企做事,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尽管已经工作三年了,但是小吴始终和父母住在一起,也从来不向父母交伙食费等,每天都在家赖吃赖喝。而她每月工资的一半是花在买衣服和化妆品上。衣服、鞋子都是要品牌的,化妆品甚至是坚持用一线品牌,CD、香奈儿、雅姿等品牌轮着用。

平时,小吴还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去吃饭、泡吧、蹦迪,不时还得打的,只好沦为“月光族”,有时出去旅游,还得向老妈要点赞助。小吴说,“能够这样消费,还因为我是一个女孩,不必惦记着买房买车的事,和父母同住,没有太大的压力,自己挣钱自己花,有时花完了,还可以向父母要。”

还有一类“月光族”就是那些已经结婚的“80后”们,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比单身轻松,虽说是两个人担起这个家的担子,可以分担一下,但生活上的事并不是那样简单能解决的。成家后双方的父母是彼此最大的责任,若是父母有社保的还可以减轻些负担;再就是住房的问题,房子买到手了,但还贷成为他们的压力;更主要的还是为下一代积累教育经费成为他们的生活目标。所以,这种月光族所背负的是另一种责任和负担。

出生于80年代初的张先生夫妇都是白领阶层,两人的月收入合起来近万元,提起自家的房子和车子,月收入将近6000元的张先生坦言:“还款的压力太大了。”

由于没有福利分房,夫妇俩以前都是租房子住。一年前,夫妇俩看中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豪宅,咬咬牙将工作五年以来积累的40多万元存款按揭购买了这套超百万的房子,每月再供3000多元。随后,张先生又每月贷款1000元供了车。

从此,张先生过上了有车有房、表面风光的高档生活,但是日子却一下子拮据起来,每月的钱光是还贷就已经去了一半,再加上每月养车钱需要支出2000元左右,给父母1000元,还要交一系列的家庭费用。说到这,张先生似乎后悔当初一掷千金买了那套豪宅。

从心理角度而言,“月光族”是虚荣心所致,现在年轻人的心态比较张扬,需要凭借手中拥有的物质来肯定自己的意义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花钱买的更是一种感受。专家分析,其实是不是“月光族”,不仅取决于收入,更取决于观念。一个持传统消费观念的人,无论收入是高是低,都不可能是一个“月光族”。 但事实证明,即使是有传统观念的人,在低工资的压力面前,他也是无能为力。

房奴

在前面的事例中,我们知道对于很多“80后”来说,房子是他们身上最沉重的负担之一。已经有很多人成为房奴,现如今“房奴”这个名词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通常来说,“房奴”就是指家庭月负债还款额超过家庭月收入50%以上的家庭,此类家庭因为负债率较高,已经影响了家庭生活的正常品质。

和小俊相熟的朋友最近都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曾经是“饭局”的积极组织者兼中流砥柱的他,开始以各种冠冕堂皇或者匪夷所思的借口拒绝参加“腐败”活动;不论什么时候打他的手机,无一例外都会听到一个甜美的女声说:“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过不多久,一个短信息蹒跚而至,“有什么事吗”;以前每周必去的泡吧和健身被取消,转而每月去银行一次——当然,是去还房贷按揭,而不是去银行泡吧或者健身。

“买了房之后,我的生活完全变了。最要命的是,这种改变不是一年半载,而是漫长的十五年!”小俊曾因为在同学中最早成为有房一族而被戏称为“钻石王老五”,可是提及现在的生活,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欣喜,显得颇有些无奈。“我是被逼出来的,”小俊说,“现在房价这么高,想不贷款买房,要么有个好爸爸,要么,就只能指望买彩票撞大运了。”小俊说这话时一脸的无奈。

一项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当地商品住宅期房均价每平方米6725元,居全国之冠。也就是说,收入还算不错的小俊,要不吃不喝整整十年,才能在北京买得起一处60平方米的小房子。

一个广为流传但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在中国,像小俊这样,生活被房贷按揭所改变的“80后”,大概有2600万。而一个确定的数字是,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元;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6万亿元。八年的时间,增加了近80倍。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与房子有关: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美国老太太满足地说,我来天堂之前,终于把我供的那套房子所欠的钱还清了。中国老太太也很骄傲,她说,我来天堂之前,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买了一套房子。

用今天的话来讲,这两个人都是典型的“房奴”,但却又是迥然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观。如果做“房奴”不可避免,换了是你,你更愿意是她们中的哪一个?

应该说“房奴”是一个经济现象。其实,在任何国家,不动产都是最为稀缺的,也是相对昂贵的,它并不能为所有人拥有。中国人有太强的不动产情结,“买地、置业、讨老婆、生儿子”曾经是几乎所有中国人一辈子必须要干的“大事”。这种传统价值观即使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是商业上重要的需求动力。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平均以每年10%的增速发展,其中80%转化成居民收入,居民收入中的40%又转化为储蓄,形成金融资产,并且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都转化成了不动产,全民置业的现实让人多地少的中国充满负荷。

在某种程度上,“房奴”还是个人口问题。随着60、70年代的人成为社会中坚,受到良好教育的80年代的人也开始提前登场。三个时代的人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的主流,这比中国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格外热闹。

“80后”的创造力,“80后”对生活的愿望,“80后”对生活意义的找寻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迫切,房子作为一种生活意义集成者很自然地就成了“不可承受之重”,中国人的置业周期被空前缩短和提前了。一代人一代人的梯度置业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历史,三代人一起在通过“房子”实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80后”猛然觉醒,我被那个“美国老太太忽悠了?!”

时尚“80后”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80后”这代人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主力。他们追求个性、自我、时尚,同时倾向于超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面对这样一个消费群体,人们到底是喜是忧?

毋庸置疑,“80后”一代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行为呈现出与其父辈迥然不同的特征对社会消费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

1984年出生的畅畅兴奋地在朋友面前摆弄着他新买的索尼PSP掌机,“能玩游戏,还能看电影、听歌、看小说,酷吧”。在畅畅身上总能找到最新的流行元素:手里是新款商务手机,口袋里塞着ipod播放器数码相机500万像素,IBM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

畅畅每天网上冲浪超过10小时,经常在网上买书、光碟、数码产品,闲时喜欢呼朋唤友去卡拉OK,假期会在网上寻找“驴(旅)友”共同出游。

像畅畅这样的“80后”,是时尚、个性的一代。传媒高度发达、信息高速流通、各种时尚元素充斥,营造了“时下最流行”的消费理念。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看重产品的夸耀性、符号性,许多产品的本身核心功能反而成了次要因素。对他们来说,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时尚的炫耀品。他们关注并第一时间拥有最新的电子产品。

受广告、海报、视频、互联网等传媒营造出的消费文化影响,“80后”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意念。以前的人看重“物质化消费”,有钱主要置办“家庭资产”,大到住房,小到冰箱、彩电等而“80后”则强调“感官型消费”买CD、上网、互动游戏、旅游、聚会、健身等。他们容易受到奢侈消费品的吸引,品牌意识鲜明,电脑、MP3、数码相机等电子数码类产品成为必需品,日常娱乐消费及旅游消费比重增加。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

与上一辈克勤克俭、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不同,“80后”超前消费意识崛起,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很少考虑为将来而储蓄,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26岁的娜娜在外企工作,收入不菲,却是“月光一族”。看看她每个月的花销饮食700元,房租1400元,交通费250元,健身、休闲400元,交际支出500元,电话费250元,水电煤气120元,共计3620元,加上购置名牌服饰、化妆品及更换手机、数码产品的费用,“赤字”对娜娜来说是很平常的。娜娜的想法很有代表性:“钱挣来就是为了花,虽然存款不多,甚至经常 ‘赤字’,但我的生活质量很高。再说了,以我现在的收入,得存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子、车子啊,还不如提前享受生活呢!”

除了花光自己的积蓄,“80后”信贷消费的比例也相当高,刷卡、透支已成为很多“80后”的日常经济行为。他们虽然经济能力不强,但敢于贷款买车、买房。随着一些银行在大学校园发行信用卡,一些大学生也步入信贷行列,用明天的钱为今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