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1720900000034

第34章 远见决定远景(1)

忠告43:资源有效配置方略的制定

资本配置至关重要

巴菲特从多年投资经验中总结出,资本配置对企业和投资管理的重要性,资本配置能力是管理层最重要的能力。资本配置能力体现在管理层如何明智地决策,把大量资本投资于未来长期推动股东价值增长最大化的项目,可以说,资本配置上的远见,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远景。

巴菲特对管理层的资本配置能力非常重视,当他买入一家公司股票时,他会对这家公司20年的经营历史进行追踪,甚至追溯到公司有经营纪录可查的早期,他尤其检查目标公司现任管理层任职期间资本配置的过往记录,“我们从来不看什么公司战略规划,我们关注而且非常深入分析的是公司资本配置决策的历史记录。”

巴菲特凭借多年的投资经验发现,大部分管理层最缺乏的反而是资本配置决策能力。他认为公司管理层资本配置的基本准则是促进每股内在价值的增长。

巴菲特的观点与资本市场的普遍认识大大不同。人们普遍认为股票市场是短视的——股市系统性地高估公司的短期收益而低估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削减资本支出和研究开发费用以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希望借此推动股价上涨。

许多研究成果证明巴菲特是正确的,股票市场绝对不是短视,恰恰相反,股票市场同样非常看重公司管理层的资本配置能力,非常关注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对进行长期战略性资本投资来提升股东价值做出积极的反应。

麦康奈尔仔细研究美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后发现,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凡是增加有计划的资本性支出的公告往往伴随着普通股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而减少资本性支出的公告则往往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跌。

在一项受到高度好评的针对几百家美国上市公司战略性资本支出投资决策的股市反应的调查研究中,观察那些发布兼并、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开发新产品、扩张和现代化的资本性支出公告发布后,股票市场对这些公告做出积极的反应,股票价格显著上涨。

在多年的商业实践中,巴菲特发现那些正派、能干、经验丰富的经理人并不能理性地进行资本配置决策,他们无法摆脱一种机构强制力的巨大影响。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会得到巴菲特的青睐,巴菲特是不会向这样的公司投资的。

做一名出色的资本配置者

巴菲特领导的公司曾经连续五年被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评为全美十大最受尊崇的公司之一。巴菲特认为,充足的现金流对一家公司是至关重要的。

巴菲特曾经因为不买自己看不懂的网络股被讥笑为“旧经济”的代表。如今,当网络泡沫破裂,投资者再次把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奉为金科玉律。

巴菲特认为伯克希尔公司的发展壮大主要靠的不是炒股,而是增添新企业。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巴菲特把伯克希尔公司从一家基金公司发展成涵盖保险、金融服务、航空服务、制鞋、钢铁、家具等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公司。巴菲特通常买下整个公司,偶尔也会购买一部分股权。仅在2000年,他就买下了8家公司,并且都是全资收购。这些收购的完成,使得伯克希尔公司的员工也翻了一番,2000年的总收入达300亿美元。该公司第一次进入以收入计算的《财富500强企业》的前50位之列。

然而,巴菲特从未把跻身《财富500强企业》当作目标,他的思路与大多数公司主管是完全不同的。他并不关注本公司的股价情况。在特定的一天,他可能连本公司股价是多少都说不出来。他也不追求协同效应,他喜欢的是买入资质良好、而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做长线投资。

在伯克希尔公司中,占主体地位的保险公司——国民保障公司凭着出色的经营而为总公司提供了健康的现金流量。纽约的一位投资银行家曾对巴菲特说,他认为伯克希尔公司是全美国惟——家仅凭公司股权,就能拿出50亿美元的公司。公司的资产健康状况可见一斑。

巴菲特花大量的时间研究企业的素质,不去买那些变化快得自己无法把握的股票。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怠”。当然,他并不能绝对的保证自己常胜。1999年,网络科技大行其道,“新经济”、“旧经济”的争论喧嚣一时,一时间,“旧经济”被打入冷宫,以网络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投资经理人的最爱。巴菲特坚守自己的理念,不为时局左右,当年的回报率很低。幸运的是,福祸相依,当2000年4月份网络泡沫破裂、科技股崩盘后,人们才意识到,还是巴菲特的投资哲学经得起时间考验。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以保险业占主体的多元化企业。在美国投资界,巴菲特素有“股神”之称,伯克希尔公司则被誉为他的“价值制造机”。

忠告44:勇于开拓新领域

敢于尝试新领域

巴菲特对自己以往的投资活动做了一个总结,由于自己太过保守因此和美国科技股甚至于Intemet股狂飙所创造的财富擦身而过。从中,巴菲特体会到自己过去的错误,他要克服他的科技股恐惧症,勇敢的向陌生的科技股领域进军。

在美国SEC(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的一再督促下,由巴菲特执掌的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私人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最终公布了其最新的投资组合。在其新的组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菲特终于开始购买高科技的网络股,其新购进的股票为1690万美元的互联网软件公司微软,此后,巴菲特便大胆的和过去敬而远之的Intemet发生联系了。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以老牌公司为主,包括可口可乐、吉列和迪士尼,但是这些股票去年的表现不佳,巴菲特在今年股东大会发表的年报说,他去年的投资表现还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敢于开拓的精神自然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

学会“借鸡生蛋”

巴菲特认为赚钱最高明的手段,就是没钱也能赚到,就是所谓借鸡生蛋蛋生鸡。他自己正是这样的人,他能够用别人的钱来投资企业。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经营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宣布解散后,61岁的格雷厄姆决定退休了。巴菲特辞别老师,返回自己的家乡奥玛哈。准备大展宏图,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巴菲特便在亲朋好友的财力支持下,开始了他的有限合伙投资事业。这一年,他才25岁。

创业初期,由7个有限责任合伙人,共同出资10.5万美元。其中,主要合伙人巴菲特从100美元开始投资。以后的13年,巴菲特的资金以每年29.5%的速度向上增长。尽管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3年中,有5年是下跌的。在合伙期间内,巴菲特不只买下较冷门的股票,也尽量地保持对许多公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的兴趣。1961年,他买下了美国丹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的股票,1962年,他开始购买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股票,当时的伯克希尔正艰难地支撑其营运。沃伦·巴菲特看准了伯克希尔的长期效益及潜力,大胆地购买该企业的股票。随着投资人的陆续加入,越来越多的合伙关系也跟着建立起来。到了1963年,巴菲特决定重组合伙关系,使公司成为一个合伙体。到1965年之前,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体的资产已达到2600万美元。1969年,沃伦·巴菲特决定结束合伙投资。因为他发现市场里充斥着投机风气,但真正有价值的投资却相对难寻。合伙体解散的时候,一些合伙成员,包括巴菲特,将其股份投资在伯克希尔公司。当时,巴菲特的合伙持股已经成长到2500万美元,这使他足以控制伯克希尔投资公司。

在70年代末期,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已经开始怀疑他们继续投资纺织品业是否是明智的选择。到了80年代,年报显示出纺织部门未来的厄运。该年度美国纺织业失去了它在董事长致辞中所享有的声望和主导地位。1985年7月,巴菲特结束了纺织事业的投资,伯克希尔买下了一家保险公司,这是伯克希尔另一项辉煌业绩的开始。1967年3月,沃伦·巴菲特以总价860万美元购买了总部设在奥玛哈的两家绩优保险公司的股权,这两家公司是美国国家偿金公司和全国火水保险公司,这是伯克希尔传奇成功的开始。其实,沃伦·巴菲特就是依靠这些保险公司打下了江山。保险公司是一流的投资工具,保险客户支付保费,提供了经常性的流动现金。保险公司把现金加以投资,直到保户申请理赔为止。因为不能确定何时会发生理赔,保险公司倾向于投资表现能力较高的有价证券,主要是股票和债券。这样,沃伦·巴菲特不仅取得了稳健经营的保险公司,也获得了其后来投资所需的丰厚的资金来源。

1967年,美国国家偿金公司和全国火水保险公司已经拥有价值2470万美元的债券以及720万美元的股票投资组合。就在两年之内,沃伦·巴菲特使它们的股票和债券总值达到了4200万美元。对巴菲特而言,这是一次典型的成功运作。沃伦·巴菲特早期在保险业上的成功,使他更积极地发展这个领域。在70年代,巴菲特又买下了3家保险公司,并购并了其他5家保险公司。今天,在产业保险业界中,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组合净值已仅次于美国州农公司,排名第二。其次,是巴菲特不在意伯克希尔的投资承保保额的大小。在任何年度,他愿意承保保额为去年的5倍,或只有1/5的保单。

伯克希尔股份有限公司,以控股公司而闻名于世。除保险公司之外,伯克希尔还拥有报纸、家具、糖果、珠宝、百科全书出版社、真空吸尘器以及制造和销售服务的公司。这使巴菲特很快积累了除保险、股票之外的其他经验,毫无疑问,巴菲特是一个善于学习、敢于开拓进取的人,他的极高的投资天赋再加上他的谦虚谨慎不断学习的能力,最终成为了一代投资大师。

忠告45:不要因为股市变化而困惑

善于识别造市陷阱

巴菲特说,当今股票市场风云变幻,潮起潮落,投资者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分辨各种股票。他指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关键是要能识别造市陷阱。

造市是指某些股市大户人为制造股市行情,或升或跌,从中获得暴利。

美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密西西比股市操纵案。18世纪初,约翰·肖成立了密西西比公司。成立之初,以每股500法郎发行了1亿法郎股票。但股市不看好密西西比公司,于是股价迅速跌至每股300法郎。这时肖公布:他将以每股500法郎价格收回自己公司的股票。于是股市哗然,投资者认为,只要以低于每股500法郎价格购进密西西比股则可获利,于是股市上该种股票迅速成为抢购对象,股价迅速提升至接近500法郎/股水平。这时,肖又买通政府,宣布获得一系列贸易特权,并许诺借给政府15亿法郎,并且宣布投资者可分期付款支付该种股票。这样,密西西比股价飞涨,后来竟涨至每股1.8万法郎,而肖通过造假获得的暴利则为天文数字。后来密西西比股狂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由此可以看出,造市是股市中最可怕、最险恶的陷阱,从而也是投资者最应提防的股市陷阱。

巴菲特指出,总体而言,造市通常有以下做法:

1.对销。所谓对销,是指分别持有两个公司股票的大户互相购买对方手中股票,使这两种股票价格同时上涨,然后伺机抛售,大获其利。

2.虚抛。所谓虚抛,最后一笔交易的买方与卖方为同一个人,这样抬高股价,然后伺机抛售。

3.相配。所谓相配,是指一个交易者分别委托两个经纪人,按其限价由一方买进而由另一方卖出,以操纵市价。

4.大进大出。大进大出或大出大进是股市大户的最常用手法。具体做法是:利用自己的雄厚实力,在短期内大量买进,以刺激股价上涨;或是在短期内大量抛售,使股价下跌。

如何辨别股市陷阱,首先要判断大户是否在造市。从以下情况可以判断大户开始买进:

1.平日成交量不多的股票,突然大量被买进,可能是大户开始吃货。

2.出现大笔股票转帐,并且转至同一证券商,说明大户开始吐款吸票。

3.股价虽然偏低,但每天均以最高价收盘,说明大户正压价吸股。

从以下情况可以判断大户开始操纵股市:

1.成交量突然猛升。

2.股价突然上升。

3.平均每笔成交量数额很大。

4.证券商接受的低价买进委托数量较大。

从以下情况可以判断大户开始卖出:

1.在利多消息出现时,成交量突然大增。

2.股票涨到相当高时,成交量突然大增。

3.大户频频将股票让出。

4.大户接二连三宣称某种股票利多但自己不再大量买进。

判断大户卖出比判断大户买进要难一些,因为买进一般较慢,一般投资者可看出大户买进过程与买进迹象;相反,卖出则极为迅疾,往往在一瞬间卖出即告结束,待投资者醒过神时,股价暴跌已成为现实。

对付造市的方法主要是在判断大户造市后,跟从大户,顺势坐轿。股市中谣言极多,投资者切不可听信谣言,盲目跟从大户。

怎样远离股市陷阱

巴菲特指出,靠内幕消息炒股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是摆在普通投资公众面前的巨大陷阱。

内幕消息炒股是指某些投资者依靠从内幕人士处获得的消息,买进或卖出证券,从而获利。而内幕人士是指公司的经营者(包括董事长、董事、总经理与高级职员)及其他与公司经营有密切联系、能准确获知公司业务与财务情况的人。

巴菲特认为,股市强调机会平等、平等竞争;他还说过,快捷、准确的信息是股市赢家的法宝。内幕消息炒股实质上就是通过不正当途径提前获得有关信息;这样,就使那些没有获得信息的投资公众处于不平等的闭塞状态,从而使他们蒙受相应的损失。

股市中各种信息弥漫,其中有真实的信息,也有虚假的信息。还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则利用虚假信息炒股,从而牟取暴利。

如一家生产味精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宴请亲朋好友。其间,这位董事长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一些公司经营业绩,把自己的公司吹捧了一番;并神秘地说,这些消息传出后,他的公司股票价格肯定上涨。那些被请的宾客大喜过望,认为这是难得的第一手内幕消息,是赚钱的天赐良机。于是,他们纷纷要求董事长转让给他们一些股票。在再三请求之下,董事长勉强答应第二天按当天收盘价转给他们每人几万股,并再三叮嘱他们要保密,不可将消息外传。第二天,欣喜若狂的宾客们每人从董事长手中买走几万股,并在股市中收购其他人持有的公司股票。但就在当天下午,该公司股票暴跌。原来,董事长明知公司经营不好股价会下跌,于是制造虚假信息,借机出手股票,而吃亏上当的则是那些听信董事长制造的假信息的普通投资者了。

除了怀有阴谋者制造的虚假信息外,主要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