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1721100000024

第24章 从心理学角度看婚姻(3)

(二)必须具备责任感结婚意味着责任、义务和忠实,不能太情绪化。热恋中的恋人吵架后可能好几天互不搭理,但夫妻两个吵得再凶,即使动手打起来,如果对方生病了却不能不管,家务该干的还是要干,饭该做的还是要做,老人孩子不能弃之不顾,客人来了还是要客客气气地一起接待。这就是责任和义务。正如日本学者国分康孝说的:“恋爱连孩子都会,结婚则非成年人不可。对于太幼稚的人来说,结婚是负担。结婚要讲伦理,负责任,要有很强的实际生活能力。”

(三)必须具有务实的精神恋爱的人可以摆脱一切虚荣与世故,不顾一切现实条件的束缚,达到某种程度上的超脱境界,洒脱奔放。可婚姻必须面对和接受社会现实:每天都要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要经常探望双方的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与前途……婚姻生活实实在在、点点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开务实精神如何应付呢?

◎充分理解婚姻与爱情的冲突具备了结婚的心理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婚姻与爱情的冲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婚姻生活。

(一)爱情更多的是权利与享受,而婚姻更多的是责任,会减少情爱的感受性在网上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比喻:爱情就像闪电一样,而婚姻就是为这闪电付电费的。一般来说,爱情基本上是自由的,爱谁不爱谁是你的权利,但是结了婚就不一样了。如果说结婚前是在选择你所爱的人,那么结婚后更多的是你得去爱你所选择的这个人。人在一生中或许不止爱恋一个异性,但和其中一位结婚之后就要克制对其他异性的爱。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婚姻革命》一书中写道:“毫无疑问,因为婚姻而拒绝来自他方的一切爱情,就意味着减少感受性、同情心以及和有价值的人接触的机会。”

(二)爱情是发展变化的,而婚姻是相对固定的法律契约结婚一段时间之后,爱情的高峰过去,双方身上的弱点暴露得越来越多,彼此的新鲜感逐渐消失,爱情之花逐渐枯萎,具有法律契约性的婚姻就可能变为无爱的折磨,它不会消失,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三)爱情更多的是一种失重,而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平衡谈恋爱的时候,基本上处于一种失重状态,晕晕乎乎的,很多时候忘乎所以,什么话都敢说。而如果结婚后还总是处在失重状态,你的婚姻肯定长久不了。所以说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平衡。有人说“恋爱期间人的智商都变得很低”,是很有道理的。结婚几年后,如果把你当初写的情书拿出来念给妻子听,或许她会诧异当初你怎么能说出那种肉麻的话来。

(四)爱情更多的是感觉,而婚姻更多的是事业爱情更多的是两个人的感觉,想怎么感觉就怎么感觉,可以跟着感觉走;而婚姻是事业,你需要在婚姻里靠打拼活下去,要给彼此以及你们的孩子、父母幸福,你必须去建设、去经营,靠感觉过不了日子。

(五)爱情更多的是两个人的私事,而婚姻是关涉到他人的结婚之前,你想爱谁就爱谁,不爱了可以分手,闹矛盾了往往自己去处理,不会有父母、亲戚等其他人的切身利害关系。婚姻是关涉到其他人的,并且是在法律契约的层面上,必须对双方家人及自己的孩子负起一定的责任。

准备结婚的人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爱情可能是婚姻的基础,但不是婚姻的全部。婚姻中除了爱情的因素,还有经济的、生育的、责任义务的因素。不要对婚姻中的爱情过于苛求,要准备迎接现实的挑战。幸福的婚姻很多,但需要你去努力地经营,正如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所说的:“婚姻本身(除了少数幸运或不幸的例外)无所谓好坏,成败全在于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答复你自己的问题。因为你在何种精神状态中准备结婚,只有你自己知道。‘婚姻不是一件定局的事,而是待你去做的事。’”

§§§第5节当婚姻中的双方不能事事如愿时

现实中的婚姻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不像文学故事或影视剧里面所描绘的完美夫妻一样,它并不能使夫妻双方事事如愿。婚后的人要懂得相互谦让爱人,控制甚至牺牲自己的一些欲求或希望。

◎冷静接受夫妻角色期待的失落结婚前,女性可能希望自己的恋人结婚后能够像自己的爸爸一样,无论自己怎么任性无理,他都能容忍;无论自己怎么啰嗦,他都能微笑地倾听;无论自己怎么对他不好,他依然对自己疼爱有加。婚前的男性则可能希望以后的妻子像妈妈一样给自己做饭、收拾碗筷、洗衣服,给自己里里外外打理事情。然而,结婚后,他们就会发现情况通常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美,丈夫比不了爸爸,妻子也不是妈妈,因而容易产生不满。结了婚就有了自己独立的家庭,虽说双方父母也会操些心,但主要靠小夫妻自己去工作、生活。双方必须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奋斗,才能经营出一个幸福的家。男女在准备结婚前就应该交流各自对对方的角色期待内容,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样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要懂得控制性欲望性生活是婚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和谐的性生活能够促进夫妻感情、婚姻幸福。但不要以为结了婚,就可以随便发泄性欲望,也要懂得克制。比如在妻子怀孕、一方身体不适、暂时出差外地、长期分离两地甚至一方去世的情况下,必须控制自己的性欲望。或者是由于外来原因、夫妻吵架等导致一方心情不好,不愿意过性生活的时候,另一方也要克制欲望,不可以霸王硬上弓。

◎要能够忍受琐碎的家务事据调查,现在许多家庭的家务是由夫妻双方共同分担的,但大部分情况下,丈夫做饭、刷碗、洗衣、扫地都是出于无奈。比如,有一位常在食堂吃饭的男教师,渴望结婚后妻子每天给他做饭、洗衣。自己可以告别食堂,吃上可口的住家饭,还可以每天换上干净的衣服,真是美不胜收。可是结婚后,情况恰恰相反,自己要给妻子做饭,还要洗妻子的衣服,心里很是不平衡:“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调查显示,实际上现在仍然是妻子担负了大部分的家务活。她们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回家还要买菜做饭,有了孩子之后还要照料孩子,双重负担往往会造成她们的心理压力。丈夫应该体贴妻子,放下大男子主义,主动分担妻子的负担。

◎有时候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一些爱好大部分妻子都喜欢逛街,而丈夫往往一听逛街就腿软,一进商店就头疼。也许是丈夫工作太过劳累,更可能天生不是逛街的料。因此不要强求丈夫,即使勉强去了也只会扫妻子的兴。丈夫可能喜欢下棋、打球、钓鱼,可妻子通常对这些不感兴趣,又或许还得陪孩子练琴,因此不得不放下自己的爱好。强压爱好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影响婚姻幸福。

◎情爱欲求的失落我国传统文化的陶之下,男人们都不喜欢将温柔、细腻的一面表露出来。在朋友面前对妻子可能会故意粗声粗气的,否则怕别人嘲笑自己不像个男子汉。妻子这时候要了解男人的这种心理,不要当着外人面和丈夫计较,等朋友走了再理论也不迟。奇怪的是,如果丈夫对妻子太依从和温柔,妻子也会不满,认为自己的男人缺乏阳刚之气。因此,妻子常陷于自我烦恼之中,要么觉得丈夫对自己太冷淡,要么觉得丈夫太女人味。

求爱的时候,男性都非常浪漫,而且温柔有加,对女朋友百依百顺,也将她们推进了不现实的想像王国。所以结婚后,当男人恢复而且必须恢复理性的时候,妻子们就感到委屈了,认为丈夫“恢复了本来面目”,自己上了他的当。丈夫则认为妻子很烦人,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养家,累得不行,回家还老是遭埋怨,因此也满腹不满。这样下去,婚姻如何能幸福呢?这时候,妻子应该多理解丈夫、理解生活,结婚和恋爱毕竟是有区别的,实实在在的家庭生活肯定不会像当初热恋时那么美好浪漫。有了家,男人们必须牺牲掉缠绵与温存去打拼养家,妻子应该关心、支持丈夫,而不是一味要求当初的浪漫。

◎性别差异带来的不满结婚后,女性会因为做家务、生育而耗去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会因此导致工作上没有成绩。丈夫却可以一直专心工作,容易出成绩,同时会因此而没有很多时间体贴妻子,妻子于是便会很不满了。比如,小刘和小冷是大学同学,两人又同时获得了硕士学位,对前途充满憧憬。结婚后,丈夫小冷到了一家研究所,成果斐然,很快升为主任研究员。而同样高学历的妻子小刘却到一个私企任职,后由于生育和抚养幼子耽误了工作,一直没有什么事业成就。丈夫又忙于工作而疏于照顾,她就非常不满,经常和丈夫闹矛盾。这种情况下,丈夫应该理解妻子的苦衷,工作再忙也要多拿出点时间来陪妻子,常给妻子点惊喜;而妻子呢,也应该多体谅丈夫,工作忙是为了养家,孩子是两个人爱的结晶,既有努力的丈夫又有可爱的孩子,不应该感到幸福吗?

◎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时,要相互接纳,取长补短许多夫妻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起争执。孩子考试不及格,丈夫会斥责甚至打孩子,妻子则护着孩子,和丈夫吵闹。不久孩子出去玩去了,夫妻两个却还战得正酣。又或者,妻子指责做错事的孩子,丈夫往往将矛头指向妻子:“还说孩子,先管好自己吧。不都是你宠的吗?”于是两人开战。教育孩子的时候,夫妻两个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从而燃起战火。这样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正确的做法是夫妻共同商议育儿大计、取长补短、互相忍让,即使忍不住要争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社交生活不可以像婚前那么随便喜欢社交的人结婚后可能感到很压抑,因为与同性朋友的往来不能像婚前那么自由了,与异性朋友的交往更得注意分寸。不喜欢社交的人也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因为逢年过节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应酬爱人的亲戚朋友。有位新婚不久的妻子,不喜欢应酬,可丈夫家人来探望的时候又不得不在一边陪着,说些有心没心的无聊话,如坐针毡。她不无感触地说:“恋爱的时候多好啊,两人世界很浪漫,可是结婚后不仅嫁给了他,还嫁给了他们全家人。”

§§§第6节试婚

◎试婚现象悄然流行所谓“试婚”,指的是男女双方不受法律约束,带有一定试验性质的同居行为。有人常把婚姻比作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穿了才知道。既然结婚像买鞋子,那么为什么不先试一试,看看合不合适,再决定是否常穿它呢?不合脚的话当然勉强不得。

“试婚”一词最早于1894年由美国法官本·B.林塞提出。他当时是研究少年犯罪问题的国际权威。他在《伴侣婚姻》一书中提出青年应当采取一种新的结婚形式,即“试婚”。这种婚姻与传统婚姻不同,青年夫妇要掌握最先进的避孕知识和技巧,在没有孩子而且妻子尚未怀孕的状态下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离婚”,“离婚”时妻子无权要求赡养费。很多青年拥护他的观点,试婚逐渐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流行起来,社会与家庭也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罗素在《婚姻革命》一书中写道:“试婚是一个明智的保守主义者的建议,其目的在于巩固青年的性关系,根除现存的乱交现象”,“如果要求人们在不知道他们在性的方面是否和谐的情况下就进入一种终身的关系,那是荒唐的。这就像一个人要买房子,但不能获许在成交之前看到房子一样荒唐。”罗素认为试婚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好处多多,“无论男女,如果他们从未有过性经历就想进入以孩子为目的的庄重婚姻,我是不敢苟同的”。

在我国的一些大都市里面,试婚现象正悄然流行,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据调查,上海市5个区20~35岁的青年中,未领结婚证书的“野鸳鸯”占19.8%;在上海100对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新婚夫妇中,有30%曾有过婚前同居生活。福建省某市妇联的调查表明,试婚者已占婚龄人口的22.8%,而且有“方兴未艾”之势。

◎试婚心理分析什么样的心理促使试婚现象发生呢?大概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原因:

1.有的人有过不幸的婚史,对不幸婚姻的痛苦刻骨铭心,对待第二次婚姻十分谨慎,甚至基本上就不想再次进入婚姻,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加入了试婚的行列。

2.有些人从小生长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目睹父母或周围人的不幸婚姻,从而对婚姻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但又渴望能拥有温馨幸福的家庭。因此,为了看彼此是否能长久相处,进行试婚。

3.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格言深信不疑。有些人特别强调自己的独立性,虽然也希望婚姻家庭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又不喜欢其成为套在脖子上的枷锁,使自己失去自我。所以,积极试婚。

4.以上的试婚者仍以婚姻为主要目的,但也不能排除打着试婚的幌子玩弄他人感情的骗子,这样的人以男性居多。在他们看来,试婚是个与多名女性保持性接触的好借口,既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又不需要有任何经济上、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的损失。

◎试婚可能付出的代价就像罗素一样,很多人认为,试婚有助于充分了解对方的性格、兴趣、生活习惯,使将来婚姻更加稳定;有助于预先感受性爱,了解彼此性能力,从而提高今后婚姻的质量。如果试婚双方都是朝着今后幸福婚姻的方向努力,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理智的话,那么试婚也可能作为一种恋爱向婚姻过渡的阶段。然而在我国,尽管已经改革开放多年,人们对各种新事物、新观念已经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可总体上,我们的社会仍有些“男尊女卑”。试婚如果失败,对于男性或许无所谓,可对于女性伤害就比较大了。其实,试婚失败后的分手其实也不会像事前想像的那么轻松洒脱。

婚后夫妻关系是否和谐、感情是否能够保鲜、生活是否稳定,短短一年半载的试婚期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出全面检验的。对于每一对要选择试婚的青年男女来说,不妨多些理智、少些冲动,多份责任感、少份游戏态度,以防为之付出不能承受的代价。

曾有这样一则试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