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1723200000027

第27章 1911~1918年:成型(下)(6)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是武大1993年确定的新校训,比较精彩。“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且武大前身即为“自强学堂”。“弘毅”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且武大30年代校训即为“明诚弘毅”。“求是”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优良的学术传统、浓郁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推动武汉大学取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社会效益显著,学术影响日益深远。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附文1]世界最美丽的大学

武汉大学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学校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有人写道:“珞伽山麓,东湖之滨,山水相宜,古今合谐,承传统中华园林之精妙;武测水院,咸归于斯,省府市府,治理整顿,创国立武汉大学之新风。”而使武大为“中国校园最漂亮的10所大学”之首。

我曾写道:国际著名学府武大位于“九省通衢”的华中武汉市,横跨长江、汉江,路通南北、东西,黄鹤楼屹立、龟蛇山静默,地理位置极为优越。而武大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地势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流溢;建筑独具风格,美仑美奂,为“中国十大高校风景名盘”之首。学校分成4个园子:樱、梅、桂、枫,尤以樱园为最美,正所谓“绕山逐雾赏樱来,春风轻拂游人面”。20世纪80年代的著名影片《女大学生宿舍》,那浪漫清新、朝气蓬勃的动人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原小说作者喻杉当时还是武大中文系一名富有才气的在读学生。几年前我出差武汉,就住在该校的“珞珈山庄”里,走在阴凉的山头,下眺浩淼的湖面,真有若以此为归宿虽九死也心甘之叹。

[附文2]数字武大

一个传统:宽容自由。武大悠久的历史,成就了她深厚的人文底蕴。百年沉淀下来的,是武大人心中坚守的宽容与自由。三四十年代,这里既有闻一多这样的斗士学者,也有陈源这样的绅士教授;有黄侃这样的国学大师,又有周鲠生这样的法学至尊。曾任武大教务长的美学家朱光潜,把教育的本质归结为“宽大自由”。他说过:“‘宽大自由教育’必以‘博学’为基,以‘守义’为本的。”武大的老师崇尚学术民主,崇尚学术自由,所以他们的观点永远百花齐放,见解往往标新立异;武大学子则塑造了校园里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情人坡晨读、在樟树林自习,学无定处,学无定时,学无止尽。

二种美丽: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凝重的建筑。东湖之滨、珞珈山下的武大校园,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建筑群历史古朴典雅,巍峨壮观;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气势雄伟。不少武大学者,在他们的学术论文后面都爱写下“于珞珈山”的字样。意思好像是说,于好山好水之间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染上几分山水自然的灵秀之气。20世纪30年代,曾在武大文学院任教多年的女作家苏雪林就说过,她的那些关于《红楼梦》的骇世惊俗的高论,都得益于己处珞珈山:没有山风呼啸,何来清逸高论?不过,相对于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武大人更愿意提及她古朴凝重的建筑、厚厚的墙体与灵巧景致的飞檐,使整个校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古典之美。再加之每个建筑背后必蕴藏着一段特殊的历史,人们走入其中,心里会不自觉地增添几分厚重与责任。

三月樱花。在许多人的眼中,樱花似乎已经成为武大的校花。路过买张明信片,也必须要买有樱花的。那些烂漫成串的樱花,将3月的武大映成粉色。十多天的花期,使她们的绚烂更显得弥足珍贵。只有亲自在樱花城堡下走过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那种浪漫。年复一年的,无数学子为她慕名而来。同样被樱花和老斋舍吸引着的,还有上万的武汉市民。樱花节期间的武大倒更像是一个公园,拥挤的人群不断涌入花树与街道之中。然而,武大以她广博的胸怀包容了这一切,无尽的人流,还有远去的历史。

四大名嘴。大学必有大师。进入武大以后,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大师比传说中的要更多。“名嘴”是民间的说法,四个也只是泛指。但被普遍认可的,是“唐诗宋词大师”李敬一、“西方哲学王子”赵林、“社会剖析师”尚重生和“德国史专家”李工真。他们的公共选修课,都会用上文理学部最大的教室,有时其余教室的板凳也会被借来一大半。通常,来听他们讲座的还有不少校外人士。

116 年历史。自1893年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至今已经历了116个春秋。这悠长的历史,纵观全国高校也难有几个能匹敌。这些年岁中有进步、有失败、有革命,更有发展。武大人心中那厚重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常常是其他大学的人无法拥有的。而校园中随处散发的文化底蕴,更仿佛是自然天成。

[附文3]武大名人榜

一、两院院士:

查全性:著名电化学家

杨弘远:著名生物学家

卓仁禧:著名高分子化学家

李德仁、张祖勋: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谢鉴衡:著名泥沙专家

张蔚榛、茆智:著名农田水利工程专家

宁津生、刘经南:著名大地测量专家

朱英国:著名植物遗传育种专家

二、著名社会科学家:

韩德培、李龙:著名法学家

马克昌:著名刑法学家

谭崇台:著名经济学家

彭斐章:著名图书馆学家

陶德麟: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冯天瑜:著名历史文化学家

刘纲纪: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三、校友代表:

胡代光:四川新都人,武大经济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何炼成:湖南浏阳人,武大经济系毕业,现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潘垣:湖北宜昌人,武大电机系毕业,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家铝:江西赣州人,武大物理系毕业,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易中天,湖南长沙人,武大中文系毕业,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熊召政:湖北英山人,武大中文系首届作家班毕业,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张晓刚:辽宁鞍山人,武大金属物理专业,现任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

池莉:湖北武汉人,武大中文系毕业,现任武汉市文联主席。

卡里姆·马西莫夫:武大国际法专业毕业,现任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

陈俊勇: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天文大地测量专业毕业,现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善广:湖南祁东人,武大数学系毕业,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陈文蔚:武大经济系毕业,1948年受聘任教于美国著名的玛瑞塔学院。

方辉煜:武大物理系毕业。现任中国航天科技委副主任、总设计师。

林宗坚: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毕业,曾留校任教,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王明庥:武大森林系毕业,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现任南京林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游效曾:武大化学系毕业,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东升:武大经济系毕业,现任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范云六:武大农化系毕业,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付向东:武大病毒学系毕业,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

江元生:武大化学系毕业,现任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雷军:武大计算机系毕业,现任金山公司总裁。

李方华:武大物理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京文:武大经济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位被评选为两院院士的社会科学专家。

李连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系毕业,现任深圳市科技局局长。

李锐:武大机械系毕业,中组部原副部长。

刘家恩:原湖北医科大学妇产科专业毕业,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单精子注射实验室终身主任,美国马里兰州大巴尔的摩医学中心生育医学中心研究室主任。

刘西尧:武大毕业,教育部原部长。

刘先林: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毕业,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田源:武大经济系毕业,现任中国诚通董事长,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

颜泽贤:武大物理系毕业,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

于刚:武大物理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

张明高:武大数学系毕业,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学知: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农田水利系毕业,现任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耀东:武大机械系毕业,曾任台湾经济部部长。

张培刚:武大经济系毕业,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柯俊:武大化学系毕业,曾任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成:武大化学系毕业,著名漫画艺术家。

黄孝宗:武大机械系毕业,曾任美国航天推进系统公司总工程师。

张效祥:武大电机系毕业,现任总参58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荣悌:武大化学系毕业,现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诗白:武大经济系毕业,曾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

王梓坤:武大数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辅礽:武大经济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邹节明:武大生物系毕业,现任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黄彰任:武大土木工程系毕业,曾任美国国会顾问、泰国森美实业公司总经理、泰国森美石油公司董事长、新加坡石油公司董事长。

端木正:武大政治系毕业,曾任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钟期荣:武大法律系毕业,现任香港树仁学院校长。

欧阳予:武大电机系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佛松:武大化学系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庹震:武大经济系毕业,现任《经济日报》副总编。

陆长生:武大中文系毕业,现任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上海公司总经理。

6、1913年B:此“登辉”非彼“登辉”

李登辉并不是后来的台湾国民党总统那个李登辉,而是复旦历史上在位最久的老校长。

李登辉(1873~1947年),祖籍福建同安,生于印尼爪哇,1887年转往新加坡读书,1891年赴美国留学,1897年于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并参加孙中山在海外倡导革命的宣传工作。受到孙先生帮助和鼓舞,他更加热爱祖国,于1905年回国,与留美同学颜惠庆等在上海创办“寰球中国学生会”,并参加曾少卿发起的为反对美帝虐待华侨、华工而斗争的抵制美货运动,从事国际宣传工作。时曾少卿又把他介绍给复旦公学创办人马相伯,担任复旦总教习,兼课中国公学。1907年清政府招收江南留学生,曾聘他兼任主试。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兼任英文《共和报》主笔,作国际宣传。辛亥革命军兴,武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邀他为外交部长,他以“不会做官”而婉拒之,仍在沪主持复旦教务。

1913年,复旦监督马相伯年老退休,校董会董事长孙中山推他继任。1917年复旦公学扩充为复旦大学,李登辉任校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主政前后达40年之久。他中年时儿女殇亡,后又丧偶,乃以校为家。国民党政府一再邀他为“立法委员”,他始终不就,而专心教育,1947年病逝沪寓。

在复旦创建和建设过程中,李登辉始终是实际负责人之一,编制教程,聘请教师,组建董事会,在帝国主义和清王朝压迫之下,披荆斩棘,克服种种困难,建设复旦。李多次向全体师生宣布其办学方针:一,为培养民治的能力,注重学生自治,反对封建专制;二,为复兴祖国民族,重视世界大势,提倡体育军训;三,为培植科教技术人才,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展开学术研究;四,为改革社会,须从个人做起,必须提倡德育,即人格教育云云。他的几句话“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更是你们的责任”,让多少复旦人铭记了一生。

五四运动前夕,不少革命党人,由于北洋军阀重重压迫,不得不退处上海一隅,继续进行革命工作。李登辉不怕南北军阀的嫌怨、社会绅富的指责,邀请他们来复旦教课。当时,胡汉民教伦理学,王宠惠教名学和法学,戴天仇教经济学,叶楚伧和邵力子教国文。还有曾任欧洲中国同盟会干部的薛仙舟教财政学和合作等课。复旦在李登辉主持之下,就像是革命党人的讲学会和逋逃薮一样。当时,孙中山的战友廖仲恺和朱执信等正在上海。李登辉也常请他们来校演讲,鼓吹革命,勉励青年。

李登辉还支持参加爱国运动的学生。

1919年五四运动时,上海第一届学联会长何葆仁系复旦华侨生,会址附设李登辉创办的寰球中国学生会。当时学联的重要决策,多向李校长和邵力子教授请示。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不准该校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把带头行动的学生代表江一平、章益等多人开除。复旦同学将此事报告了李校长。李当即召见并收容了他们,准予转入复旦,慰勉有加;叫他们仍当大胆为学联做事,继续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奋斗。同时李以中国国民外交后援会会长名义,向海外发表通电,反对巴黎和约。

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时,圣约翰校长卜舫济又开除爱国青年。李登辉仍应学生的要求,准予他们来复旦免试插班。他始终维护那些被教会大学无理开除的中国学生。李信奉基督教,而且与卜舫济有旧交。据闻卜舫济曾对一些中国教徒说:“清末李登辉回国后,‘圣约翰大学’特赠予名誉博士,这对他声望上很有帮助;但在每次学生骚动,‘圣约翰’整饬学风时,他总包庇那些野青年,一贯与‘圣约翰’为敌。这不是违背教义,为基督徒所极不应有的行为吗?”李登辉闻知后,对教友们说:“我爱宗教,我爱朋友,但我更爱祖国,更爱青年!”

李登辉办学最突出的缺点,是把美国大学的那些方式方法生搬硬套地搞到复旦里来。其次是长期拒不开放女禁,直到北伐打进上海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