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1726300000015

第15章 当代社会交往的变革及对人的发展的影响(8)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交往主体对物的依赖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将个人对他人、个人对社会的依赖表现为对劳动产品之间的共同代表货币的依赖,要遵循市场运行机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原则,坚持人对物的联合占有和每个人自由而平等的发展原则,解除了资本主义因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建立了个体之间的团结协作、联合而自由平等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意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依然无法摆脱人对物的依赖,但这种依赖已经不是完全被动地、盲目地受物的支配,而是一方面要通过物来确证自己,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把物变成了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有机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对物的依赖表征的是人们通过创造财富,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物质基础,货币是一个矛盾体。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为人们共同占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奠定基础,并力图通过自己的自觉行为将对物的依赖性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就在于人对物的自觉依赖和人对物的能动占有,即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3.社会交往具有契约性

(1)市场经济中,人们按照契约关系进行交往

契约是契约主体之间的相互约定。契约关系是契约主体彼此遵守共同准则的承诺。人与人之间一旦建立起契约关系之后,契约主体就必须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能以自由为借口逃避契约的约束。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一般代表,它不仅可以和一切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相交换,而且可以和一切有用的东西相交换。契约关系是自由的契约主体经过协商共同制定的,一经形成就会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支持,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具有很强约束力的秩序。契约规定了契约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如此就形成了交往的秩序。

(2)契约关系的交往秩序与等级关系中的交往秩序根本不同

契约关系中的秩序与等级关系中的秩序有根本的不同。等级关系中的秩序是通过剥夺一部分人的自由而形成的秩序;契约关系中的秩序是在维护自由的前提下,经过自由选择形成的秩序。契约关系是契约主体共同意志的表现,必须得到契约主体的一致同意,人们之间直接的广泛的社会联系受到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种族、民族、语言、意识形态等种种因素制约。但是,才能建立对契约各方都有约束力的交往秩序。契约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人的交往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契约关系的建立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要求的权利义务的平等关系相联系的。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文中曾经说过:“通过交易获得财物的契约。……我在分析商品流通时就指出,还在不发达的物物交换情况下,参加交换的个人就已经默认彼此是平等的个人,是他们用来交换的财物的所有者;他们还在彼此提供自己的财物,相互进行交易的时候,就已经做到这一点了,这种通过交换和在交换中才产生的实际关系,后来获得了契约这样的法的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指出:“为了使这些物作为商品彼此发生关系,商品监护人必须作为有自己的意志体现在这些物中的人彼此发生关系,因此,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货币是财富总体的代表,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权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趋向一般、无限。”

(3)契约关系下的社会交往以交换关系的存在为基础

契约关系是以交换关系的存在为基础的。作为交换主体,彼此的人格是独立和平等的,“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

它不仅可以和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相交换,而且可以和货币持有者认为有用的一切东西相交换。这样,市场交换使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外部化、物化。市场经济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社会联系、社会关系总是表现为物的联系,物的社会关系。这种追求在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会使一些人陷入对货币的无止境的追求之中,沦为金钱的奴隶。

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以人作为独立的主体为基础,通过个人的自由意志或契约而产生,产生了以货币权力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关系在法权方面表现出来就是平等、自由的权利关系。契约关系的建立,使得人们之间的社会等级性差异逐步消失,全体社会成员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个人具有了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从而形成由“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变。

4.社会交往具有开放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放弃和部分放弃了一些社会资源的独占和直接支配权,因而一些自由流动资源产生和发展起来,并进入市场。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使得企业成为市场中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改变了过去作为政府行政部门附属物的角色,其所需要的资源主要从市场中获得。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也使得个体能够直接占有的社会资源已经越来越多。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壮大,应该具有购买全部商品、全部物质财富的能力;而作为一定的价值量的代表,到目前为止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相当的比重。

(1)资源获取途径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

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发展,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地理范围,形成了超越血缘、地域界限的新型交往关系。在这种新型人际关系中,交换双方完全无须再去考虑亲情、人情,而只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进行讨价还价的交易。既然人的谋利活动所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货币,而这种追求又总是获得有限数量的货币,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不断超出一定货币量的界限的欲望,通过商品、货币、市场,追求更多的货币量。商品交换以纯粹的、不受人情纠缠的方式实现。这样,个人从传统的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以独立自主的利益主体的身份广泛地同他人发生关系。

(2)网际交往的普及、推广,使社会交往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通信工具已经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它们具有向世界各地辐射的强大力量。现在,在网络化、信息化浪潮推动下,而是将人们之间的互相依赖表现为劳动产品之间的交换关系,一种新型的交往形式——网际交往正迅速普及、推广。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独立的新型人际交往关系正在形成。

首先,网络拓宽了现实的社会交往领域。网络化的交往突破了时空限制,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把全球不同角落的人们紧密联系起来。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以血缘关系为轴心的社会交往,已不再是社会关系的主导。网络不断冲破了人们交往范围的宗族羁绊和血缘的阻隔,使现代社会交往突破了传统血缘与族缘等“首属群体”的制约。网际交往彻底改变了基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传统的人际交往形式,实现了交往的最大范围的国际化。国家间的人际交往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那么快捷、便利。

其次,网络开辟了虚拟的交往领域。一切东西都可以买卖。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互作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受制于物理空间,定时定点,单向面窄。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虚拟社会”(Virtual Society)。相应地,使货币成了至高无上的主宰,网际交往则创建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新的交往领域。在这个虚拟的交往领域中,人与人的面对面直接交往被代之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多种交往形式。网络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空前频繁地在网络上交会、碰撞、竞争,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构成的虚拟世界里感受到全方位式的多角度交往。

$第三节 当代社会交往手段的变革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已经表明,在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或正在实现信息化的社会中,社会交往的手段实现革命,信息化的交往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交往活动的特殊交往活动系统。信息化的社会交往活动系统表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

一、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社会交往手段革命

交往的信息化最根本、最突出地表现为交往手段的信息化:在社会交往中通过电子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信息传输的高度网络化。交往手段信息化是当代交往手段革命的标志。交往手段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交往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2.社会交往具有限制性

(一)交往信息处理实现计算机化

1.社会交往必须进行信息处理

我们知道,任何交往无论是物质交往还是精神交往,归根到底都包括或直接就是人们之间的信息或意义的传递和共享活动。”货币的功能冲破物质生活的疆界,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渗透。然而不管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善假于物”始终是人的本性,交往活动也不例外。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在从事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通常都会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来进行。从古代社会人们的结绳记事、甲骨刻文、烽火传讯、串简成册、钉纸成书、邮递书信,到近现代社会的人们运用电报、电话、电影、传真和录像等一系列媒介进行交往,人类不断地提高着交往的信息储存和加工处理水平,从而不断地提高着交往水平与交往效率。

2.电子计算机使交往信息的处理发生根本性变革

在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前,人们在交往中对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处理基本上一直是依靠人工直接操作某些简单的辅助工具来进行的。这些简单的交往辅助工具不仅不能脱离人脑和人手而相对独立地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活动,而且即使这些简单工具与人相结合,也只能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信息处理活动,一旦面对稍微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便难以顺利完成,甚至根本无法完成。因此,作为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人脑和这些简单的交往辅助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人们进行复杂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客观需要。现代电子计算机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需要而诞生的。它的出现使交往中信息的储存和处理加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真正实现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电子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最先进的存储与加工信息的高科技手段,“社会的普遍物质变换不通过社会成员的个人接触就可以进行”。它不是通过直接的人的相互依赖而存在,从而使人们开始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及时地在全球范围内汲取新的知识,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与竞争。

计算机的功能可以归结为两句话:高密度和大容量地存储信息;高速度和高精确度地处理和加工信息。它与人们所创造和使用的其他一般性工具的最大区别表现在,它能作为相对独立的主体,根据人的意图自动、快速进行信息和知识的采集、存储和加工处理活动。因此,它在当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类交往活动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从货币身上看不出它是由什么东西变成的,那末,一切东西,不论是不是商品,都可以变成货币。

如今,在信息产业发达和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一切社会交往活动,包括经济交往活动、政治交往活动、军事交往活动和精神文化交往活动,甚至人们的日常交往活动,都与计算机和网络发生了密切联系。迄今,计算机的功能与作用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数值计算领域,成为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中所必须进行的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甚至已经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造乃至其他一切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在信息产业发达和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货币又只能购买有限数量的商品和财富。这种量的有限性“是同它的内在的一般性相矛盾的”。这就使得它要经常地越出自己的量上的界限,人们离开计算机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

(二)社会交往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交往是人们之间的实物和信息或意义的传递和共享活动。从人的交往过程中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来看,它至少应当包括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加工和提供五个环节。利用一台台独立存在的电子计算机存储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虽然也会极大地提高信息存储的容量,加快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的交往水平和交往效率,然而这还只是交往手段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只有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布置的一台台计算机“信息孤岛”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连成遍布全球的网络,才会真正使人的交往实现信息化。如同汽车需要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一样,信息也需要畅通无阻、四通八达的线路来高速传递。

1.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联姻”,实现了社会交往的信息化

人类能够通过电脑互联网来处理和传递信息,这使交往的信息化前进到了高一级的阶段,也是信息化交往手段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