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1729200000002

第2章 颜氏家训(1)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世作品,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书中阐述了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方法,其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并且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参考价值,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站

■原文: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①: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②,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③,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出自“教子第二”

注释:①胎教之法: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故孕妇须谨守礼仪,给胎儿良好影响,叫“胎教”。

②咳提:一作“孩提”,即幼儿。

③师保:古代担任教导皇室贵族子弟的官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译文:古时候,圣王有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太子三个月时,就搬到专设的房间居住,不看、不听有悖礼仪的事物。音乐、饮食,都遵循礼节。这种胎教的方法,书写在玉版上,珍藏在铜盒中。太子长到两三岁时,师保就已经确定了。从那时起对他进行孝、礼、仁、义的教习指导。平民百姓必然不能如此,但在婴儿能够辨识大人脸色,知晓大人喜怒时,就要加以教诲。大人让做的事情他才去做,大人不许做的事情就不去做。如此,当他长到几岁的时候,就能够省去对他进行打竹板式的训斥了。父母平素威严而又心怀慈爱,子女就会自然地敬畏谨慎,从而生发孝心。

■太任对周文王的胎教

周文王姬昌是我国历史上的贤君,管辖着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他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特别喜欢人才,经常礼贤下士。他拜姜子牙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在位五十年,为其子周武王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文王之所以能成为圣贤,与他从小接受的严格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姬昌的父亲名叫季历,母亲名叫太任,据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列女传》中记载:太任自从怀上姬昌以后,便“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其一切行动均须循礼而动,受礼节制。

怀胎七个多月后,太任移居分娩前的专门测室中,由宫廷内的乐官(太师)、膳夫(太宰)、卜筮官(太卜)分别拿着奏乐用的乐管、炊事用的斗器和卜筮用的蓍草、龟甲侍护王后。在以后的三个月当中,如王后对声乐和饮食等方面的要求有悖礼法时,他们就以“不习”“不敢”之类的托辞婉言拒绝,以保证王后胎教的质量。在当时,人们认为孕妇要特别注意所接触的事物,因为“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母亲接触真善美的东西,胎儿就有真善美的天性;母亲接触假恶丑的东西,胎儿就有假恶丑的天性。所以怀孕期间,妇女要做到“声音滋味,以礼节之”。

等姬昌出生了,太任在后宫挑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其中,“子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由她们共同负责孩子德性的培养与日常起居的照料。

据史书记载,等姬昌长大一点的时候,便由德高望重的人负责教导他懂得孝、仁、礼、义,并且反复去做。为了让他每天看到的都是正事,听到的都是正言,走的都是正道,将他周围的邪人赶走,使他的视野之内没有丑恶的行为。为了让他接触到的都是正人,又从各地挑选那些言行端方、懂得孝道的人作为他的伙伴,每天与这些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

凭着太任严格的教育,加上自身天资极高,聪慧明圣,智力超群,周文王最终成为一代圣人。

■原文: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出自“勉学第八”

译文: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

■司马池从小教导司马光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自幼就非常喜欢学习,尤其喜欢看《春秋左氏传》。司马光的成长与父母对他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家里很富,他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学者,他没有沉湎于富裕的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做法,来待人处事。司马光的母亲聂氏知书达理,才德俱佳。宋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光就诞生在这个书香门第的贵胄之家,在严父慈母的直接影响和教育下,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司马光6岁开始读书。起初,他对所学的东西不能理解,背书也记不住,往往都是同窗们都背会了,他还没背出来。父亲知道了,就告诉他:“读书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还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诵读与理解并重。”

于是,别人做游戏时,司马光不去,一个人找个清静的地方苦苦攻读,直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很快,他的学业进步了,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第二年,他开始学习《左氏春秋》,书不离手,句不离口,刚听完老师的课,他就能够明白书的大意,便讲给家里的人听。渐渐地他像着了迷一样,常常因学习忘了吃饭睡觉。

父亲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而且在做人上严格要求,以培养他的优秀品格。在司马光6岁时,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姐姐走开后,一个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他说是自己剥的。这个过程恰巧被父亲知道了,见他撒谎,就严厉地训斥他:“怎么能这样撒谎!”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却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此,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他总是十分诚实,不敢有半点虚假。

在父母的教诲下,司马光到了15岁便“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而且学到的知识都很扎实,以至终身不忘。后来,他经过历时19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冰心对女儿的教育

冰心有三个孩子。吴青是冰心最小的女儿,吴青从小就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受到冰心的教诲最多。

妈妈对女儿做人最有影响的就是教育她从小要讲真话。有一次,吴青偷拿家里的点心吃,妈妈发现后问她,她开始不承认,结果挨了一顿打。母亲对她说:“你想吃点心可以找大人要,但不能偷,更不能撒谎。”妈妈对吴青说脏话、假话有一种独特的惩罚办法:用肥皂水洗嘴,还要喝奎宁水。

吴青9岁时,父母带她到了日本。一次偶然的机会,吴青读了国人带去的一本书《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她看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种种暴行后非常气愤,便把在日本的中国孩子组织起来,到街上打日本孩子。

吴青准备了一个小药箱,如果中国孩子受了伤,她就用药箱里的药品和绷带给他治疗。那时候的吴青很天真。妈妈起先不知道她出去干这事,后来知道了就对她说:“尽管我们国家受日本****的欺辱,但日本人民的孩子是无辜的。”

冰心的一句名言是:“有女万事足。”号召女性要自强自立。吴青小时候非常淘气,她看电影里的飞行员跳伞的镜头后,回家便拿了一把伞,到外边站在很高的地方张开伞往下跳,结果磕破了腿,流了很多血。她以为回家后妈妈会打她,可谁知妈妈见状并没有生气,只是给她讲了一些跳伞的道理,让她知道雨伞和飞行员的降落伞是不一样的。

她们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说:“你们虽然是女孩子,但要有独立性,不能依附于别人。”这些话对女儿的幼小心灵触动很大,姐妹俩从小就养成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品质。吴青说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女孩子,也从来没想去依靠什么人,包括名气很大的母亲。

■原文: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出自“教子第二”

译文:我看这人世间,父母不知教育子女,只是一味溺爱的,往往不能如此。吃喝行动,任凭他为所欲为,须当训诫的却要夸奖,应该喝止的反倒面露笑容,到了子女懂事,就以为那样做是当然的了。骄纵傲慢的积习已经养成,才去纠正制止,即便到了鞭笞子女到死的地步,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信了,反倒使子女因为父母对自己的不待见,从而心生怨恨,终究成为道德沦丧的人。

■触詟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年),先王赵惠文王刚刚去世,新君孝成王年幼,就由赵太后代理执政。秦国趁着赵国新丧又是孤儿寡母住持国政的时机,加紧了对赵国的武力威胁。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把长安君送来作为人质,我国才能够派兵支援。”赵太后坚决不肯允诺这个条件,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同意送长安君去齐国当人质,以便求得援军,太后不留情面地告诉左右的人说:“有谁敢再来对我说要送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就要在他的脸面上吐口水。”

太后听说左师官触詟有进宫见她的请求,就气哼哼地等着他。触詟慢慢地小跑着进入了宫中,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老臣脚是老毛病了,终究不能快步走了。因此好久都没能来看望您了,我为了这件事很自责,还在心里自己说暂且原谅自己呢。但终究我还是怕您玉体欠安,所以依旧到宫中来看望您。”太后说道:“我的腿脚也不灵便了,时常虽也出去转转,但都必须依靠坐车来达成了。”触詟又问道:“您每天的饮食还和往常一样吗,食欲还好吧?”太后道:“现在吃不进去什么,不要说肉食了,就是饭菜也少得可怜,顶多喝点稀饭了。”触詟说:“我近来也是食欲不振,总是吃一点儿就觉得很撑了,但还是勉励自己坚持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人的身体要多活动,活动之后食欲也就随着稍稍增加了一些,身体也感觉舒畅了许多。”太后说:“可惜活动散步的事情我做不到啊。”随着和触詟闲聊生活上的琐事,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许,绷紧得那根关于长安君的神经也放松了许多。

触詟又说:“老臣的那个年岁最小的贱子舒祺,非常不成器,做什么都不像样子,然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却始终很怜爱他,总担心他在我老死之后没有个着落,在此我希望他能进宫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今天来就是特意为了这件事情冒死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詟道:“15岁了。虽然他还小,不过,我却希望在我活着的时候能把他托付给您。也请求您了却老臣这个心愿。”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詟答道:“要说起来,比起女人对自己的小儿子,男人要爱得更深呢!”太后答道:“女人才是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啊,那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啊。”触詟说:“但是在我的心里总感觉,在您这里,对女儿燕后的爱怜远远超过了对长安君的爱啊。”太后说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的爱啊!”触詟说道:“为自己的子女的长远利益进行考虑,才是父母疼爱自己孩子的表现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您十分悲伤,握着她的脚后跟,不断地为她哭泣,不愿意她离开您,远嫁到燕国去,此情此景至今回忆起来也足够感伤的了。燕后走了,虽然时间日复一日,但您心中对她的思念没有丝毫的衰减。可是每当祭祀时为她祝福,您都会祷告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难道不是为了她长远利益考虑才这样做的吗?希望她的子孙后代能在燕国相继为王吗?”太后答道:“确实是这样的。”

左师触詟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赵武灵王的时代,这时赵正式称王),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从赵烈侯到赵肃侯的时代),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那些承袭了祖先封爵子嗣们,还有拿着爵位风风光光的存活在世上的吗?”太后答道:“据我所知是没有了。”触詟又问:“不单单是赵国,其他的诸侯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至少我没听说过这种情况存在了。”触詟说道:“这大概就叫做:从近处说,要在自己身上产生祸患;往远一点说呢,子孙就会受到灾祸的牵累了。难道是因为这些继承爵位的人都是自身的问题才导致不能平安得活在世上吗?只不过是由于他们地位尊贵,但是对国家却没有什么功劳;拿着优厚的俸禄,但没有立下任何的政绩,而国家中的大量奇珍异宝却是被他们所占有的。这样的情形下,他们就危险了。当今您给予长安君如此尊贵的地位,又将赵国最肥沃的土地封给他,并且还赏赐给他许多宝物,然而不借着能让他为国立功的机会,树立功业,到了您的百年之后,长安君又能依靠什么在赵国立足呢?我觉得您在为长安君的考虑上目光太过于短浅了,因此我认为您对他的爱远远比不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要将长安君派往什么地方,就全由您做主了。”于是触詟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随即派兵支援了赵国。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那可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借没有功绩得来尊位存在世上、依靠没有勋劳得来的俸禄来守住财产与地位,更何况是臣子的后代们呢!”

陈景润教子有方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被誉为“他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巅上行走”。他不但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为广大家长留下了教育子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颇可借鉴的方式方法。

他和夫人由昆在结婚后生育有一子,取名叫陈由伟。“陈由伟”这个名字是陈景润起的。陈、由是他与夫人各自的姓,伟则希望儿子长大成人后对人类有伟大贡献的意思。这寄托了陈景润作为父亲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