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1729200000049

第49章 傅雷家书(2)

童年时代的达·芬奇,对色彩很敏感,同时,对画画也很有兴趣。有时候,他一个人蹲在草丛中,用心地观察着各种花草树木,饶有兴趣地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为了探索动物的秘密,他还经常钻山洞,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身上总是弄得很脏,并总要捉几只小动物出来,带回家里,以便按照小动物的样子进行描绘。开始时,他画得并不像,但是,时间久了,他就画什么像什么了,镇上的人们都称他小画家。

达·芬奇的父亲决心支持孩子去学习画画,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

1466年的一天,比埃罗同儿子去了佛罗伦萨。他们遍访名师,终于带着儿子找到了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和雕刻家罗基奥,向他说明了来意,并将达·芬奇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番。罗基奥看达·芬奇既有画画的天赋,又有画画的毅力,就答应收下这个小徒弟。达·芬奇实在太高兴了。

从此,他就在画家罗基奥的细心指导下,在罗基奥的画室里专心致志地学习画画。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

他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当时的绘画技艺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达·芬奇的成功,不乏名师的指导和他自身的勤奋,但是他的父亲比埃罗对达·芬奇好奇心的呵护起了重要作用,达·芬奇的故事,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更富于启发意义。

戴高乐夫妇和他们的女儿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不仅是法兰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值得称赞的父亲。

戴高乐夫人将要分娩的时候,不幸遇到了一场车祸,当场昏死了过去,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才终于转危为安。不久,他们的女儿小安娜便诞生了,可是遗憾的是,由于夫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了大量的药物,致使小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迟钝弱智的孩子。

这在当时引起的舆论是很大的,各种媒体纷纷传言戴高乐夫妇将会丢弃那个迟钝弱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戴高乐及夫人却没有一点厌烦、嫌弃的表示,她对丈夫说,宁可放弃自己所有的地位和金钱,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所拥有欢乐和幸福。戴高乐十分同意妻子的解释和观点,他激动地说:“不是安娜自己要求到人间的,这是我们两个人的责任,我们必须要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更祥和、更宁静、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节衣缩食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古怪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让安娜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是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孩子。

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是对这个女儿却十分温和、慈祥。他对安娜的每一个要求做到尽量满足,几乎是从不拒绝。随着小安娜的逐渐长大,每天吃过饭后,戴高乐总牵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还不时地为她讲故事、唱一些快乐美妙的歌儿。

有一次,小安娜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哭哭啼啼,不喝水,不吃饭,也不愿睡觉,戴高乐想了很多办法哄女儿,可是安娜却怎么也不肯安静下来。于是,戴高乐想,之前那些哄女儿的方法,恐怕安娜已经腻了。于是戴高乐绞尽脑汁地想,可是三天过去了,女儿的情绪还是没有好转。戴高乐想既然哄不好她,那就分散她的注意力吧,于是他手舞足蹈地乱比划一气,谁知——安娜竟看着看着竟然不哭了。戴高乐以为女儿的情绪好了,高兴极了,谁想他一放下手,小安娜又“哇哇”地大哭大闹起来。戴高乐仿佛又找到了小安娜的嗜好似的,立刻又充满激情地舞动起来,这次他不是乱舞,而是有情节、有表情、有节奏,像是一幕精彩的哑剧,看得小安娜发出“咯咯”的笑声。戴高乐也笑了,要知道让这样一个孩子发出一声快乐、幸福的笑声是多么不容易啊!从此,只要戴高乐一有空就陪女儿听音乐,给女儿表演自己独创的哑剧,甚至,他自己工作累了,也以给女儿表演哑剧来放松心情,因为他在享受一种叫“天伦之乐”的幸福。

戴高乐是唯一能使小安娜发笑的人,为了和女儿进行更好的沟通,戴高乐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去聋哑学校学一些标准的手势。回来后,他还教给女儿,他要让女儿学会和别人进行沟通。他还经常带安娜出去玩耍,安娜玩起来很疯,不管自己多累,每次戴高乐都坚持到最后,一直到小安娜玩得疲倦了,伏在爸爸的怀里甜甜地睡着。多少年如一日,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他也没忘记把女儿安娜带在自己身边。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作了抵押。

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肝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热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好像还有许多话要和孩子倾诉。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安娜去世后,戴高乐总统在痛苦中决定:将安娜生前住过的房子改建为“安娜·戴高乐基金会”办公处,决定继续帮助和女儿一样弱智的孩子。

小安娜是不幸的,她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弱智的孩子,小安娜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戴高乐这样的父亲。尽管戴高乐是一个国家的总统,尽管他日理万机,正是这种责任与爱的双重作用,让他的一生焕发着人性的光辉,他说:“要做好一个国家的总统,首先得做好一个孩子的父亲。”

诚然,这种不幸和幸运,其实都在于为人父母的一念之间。假如你的孩子也遭遇了这种不幸,你是选择让他幸运?还是让他更加不幸?这确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国总统的戴高乐,他的作为无疑会给他的政治生命加分。

■原文: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要让孩子要快乐学习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把教育比作一首美好的诗篇,那么也可以说,学生就是诗篇中美好的诗句。但是在一所中学调查了500名学生后显示:60%的学生认为上学的乐趣是由于有朋友玩;100%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不同的学习心理障碍;每年都有学生因非经济原因流失……

这些厌学、辍学的中学生犹如错行的诗句,引起家长和老师关注,厌学、辍学的症结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跨世纪培养目标是“学会生存”。那些厌学、辍学的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兴趣,而是生活的兴趣;他们放弃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机会。同时丢弃了面对生存挑战的勇气。

高一第一学期刚开学,秦莉就成天打不起精神,英语课被老师点了好几次名都回不过神来。班主任找秦莉谈心,秦莉沉默半晌,突然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什么?”班主任吃惊地跳起来,工作二十年,只有差生辍学,从没听说过像秦莉这样的优等生说不想上高中考大学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出什么事了?”

当她的父亲秦大力还满足于女儿的温顺时,却没有意识到她心里在暗暗下决心。中考填志愿,班主任找上门来,“秦莉不报高中,她想考职高美容美发!”班主任真心为秦莉感到可惜。在她看来,一个又聪明又听话的学生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道。

秦大力一听就火了:“马上给我改了!当年赶上‘文革’,你爸妈想上高中没机会,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念书,别想回这个家。”

也许是年纪太小,并不清楚自己未来的趋向,也许是习惯了听从家长的安排,也许是被父亲暴跳如雷的样子吓坏了,秦莉报考了高中。对女儿,他是发自内心的爱,但是,人们常常忘了,爱比恨更能理直气壮地扼杀一个人。

上了高中,初中轻而易举得第一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是考前10名也要费不少力气。秦大力很不满意:“别人能考第一,你为什么不能?我看你就是不专心,成天不知想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是不是搞对象了?”

从此之后,严加管束换来的却是消极抵抗的结果。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秦莉交了白卷。一天,政治课上老师问:“什么叫幸福?”有人答功成名就,有人说乐于奉献。秦莉小声说:“死了才幸福呢。”一时哄堂大笑。

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讲,厌学是腐蚀学生心灵的腐蚀剂。一个学生如果长期缺乏学习热情,感到精神疲倦,最终会对一切学习活动兴趣索然,从而出现逃学或者其他一些问题。

如何矫正孩子的厌学情绪呢?家长和老师需要针对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加以分析,采取具体的对策。比如,有的孩子厌学主要是家庭气氛不和、家庭环境不良、家长行为存在严重问题等。父母就应从孩子的前途出发,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改善家庭的不良环境和家庭气氛,给孩子温暖和理解,渐渐改变孩子的厌学状况,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有些孩子厌学是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很没劲。要解决这些孩子的学习动机问题,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要有正确的看法和评价,要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将来能为社会作贡献。要把这些道理讲细、讲清,对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会有帮助。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解决孩子厌学的重要方法。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自己爱学的科目入手,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少厌学的孩子学习方法不对头,他们既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不主动学习别的同学的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题海面前束手无策,产生厌学的情绪。各门功课的学习方法不同,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具体的学习内容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有了正确的方法,效率就会提高,也会培养起学习兴趣来。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追本溯源还在家长、老师的教育。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一入学老师就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学生一出现心理波动,家长、老师都能及时发现,科学地引导,学生厌学现象即使不会降为零,也不会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

作业不再是累赘

于菲菲已经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了,但是,她做作业却有一个有始无终的坏习惯。于菲菲做作业的情景经常是这样的:匆匆忙忙地将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将笔往桌上一扔,像脱离魔爪一样,迅速地离开书桌,跑向电视机前或奔向门外。

书桌上,满摊着作业本、练习册、课本以及笔。通常是菲菲的妈妈先将书桌整理清楚,将课本、铅笔盒等一一放好,然后再认真地将她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将错误的地方勾出来(通常总会有错误,而且不会太少),再将孩子叫回来改正。对于妈妈指出的错误,于菲菲想都不想,也不问为什么错了,拿过来就改。时常,改过的作业还是错的。当她再次被叫回来改错时,她就会不耐烦,大声嚷着:“你说应该怎么做?”

“写完”作业并不意味着作业的完成。实际上,作业的检查是完成作业中的―项重要工作,在上面这个的例子里,这项工作却由家长承担了。孩子的任务好像似乎只是把写作业写完而已,并不需要对作业的质量负责任。只是去完成,而不考虑作业的质量,这种作业也就丧失了它原来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能说于菲菲是独立完成作业的。许多家长检查完了孩子的作业,发现错处之后,就马上立即指出,并且说出答案让孩子改正。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孩子当然也就只管做作业,而不用去管做的对不对,因为反正都有爸爸妈妈为我“把关”。长期下去,孩子也就失去我判断作业正误的能力,导致丧失学习自信心。当孩子做完了答案之后,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不良的后果。

孩子的责任感和负责任的习惯是通过在学校、家庭、社会不断锻炼形成的。锻炼则意味着由孩子自己去承担某种活动,并明确这活动的目的、步骤以及要求等。这种锻炼机会在一开始的时候最初应当由家长来提供,并提出恰当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凯莉常常检查孩子的作业,对于孩子做错的地方,她从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订正。

一天深夜,凯莉结束工作后,像往常一样打开孩子的作业本,发现老师在一道题上打了个叉,写有“重做”两个字。凯莉向后看,这道题重做了。可重做的结果和原来一样,再检查运算过程,两次一样,是对的。为什么老师又打叉让他重做呢?找到课本一对,发现原来抄错题了。当时天气很冷,可凯莉还是立即把孩子从被窝里叫了起来。但没有说题抄错了,只说让他检查。孩子查了一遍,说:“没错。”

“没错?那老师怎么让你重做呢?”孩子认真检查并重做那道题,然后用奇怪而诧异的眼光看着凯莉:“没错嘛!”凯莉平静地说:“好好再想想。”孩子裹着棉衣两眼瞪着作业本,足足愣了20分钟后,猛然想起什么,打开课本,才知道抄错题了,并马上改正,凯莉表扬他。家长们要明白,这可不是简单地对抄错题的改正,实际上,这是对孩子独立思考的培养,自我判断能力、提高自信心的一―次锻炼。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仅仅是帮助孩子完成了一次家庭作业,对孩子其实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老师之所以让孩子做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发展,孩子单独做作业哪怕不是做得非常好,得分也不高,也都是无所谓的,作业的本质并不在此,而是在于让但孩子的能力却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所以学习要独立,不能依赖于任何人,这样最后的成功才能真正属于自己,孩子才能更快乐地学习。

学习可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前,有一个国王,年纪很大了才有一个儿子,这位小王子不肯专心学习,很让国王头疼。国王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唉,自己越来越老了,很快就不能再管理国家了,可是我的小王子还是什么都不肯学,将来,他可怎么治理国家啊!我得好好想个办法让他热爱学习,要不然,我们的国家可就完了。

小王子整天不学习,他在干什么呢?原来啊,他喜欢做木工活,天天跟着皇宫里的老木匠转。老国王看到儿子这样,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一天,国王把小王子叫到大殿上。大殿边上有一位侍卫右手举着,像在托着件什么东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国王对王子说:“我亲爱的儿子,刚才邻国送给我们一只神奇的鸟,你看,我让侍卫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