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灾害对策全书
1729800000046

第46章 从东日本大震灾中学到了什么(1)

关西大学社会安全学部长·教授 河田惠昭

关键词:巨大自然灾害;巨大难应对灾害;巨大社会灾害;复合灾;大海啸

一、前  言

东日本大震灾的形式是地震-海啸-核灾害的大规模复合型灾害,这是日本第一次遭受这种组合式的连续冲击。这里,我们以震灾发生一个月后所明白的事情为中心,来描述这次震灾的特征。如果想要从这场灾害中重新站起来,我们整个社会有必要按照以下所记叙的内容来吸取经验教训。

二、东日本大震灾的特征

这次的大震灾,具有“巨大自然灾害”、“巨大难应对灾害”、“巨大社会灾害”三个方面。其中我们不熟悉所谓的“难应对灾害”和“社会灾害”。难应对灾害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很难马上作出应对,导致受灾程度进一步加大的灾害。而社会灾害是指灾害的起因并不只是地震、台风之类的自然现象,一些人为事故也是引发灾害的原因之一。不管是哪一种,它们对生活和经济产生的危害都具有大规模和长期性特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自然灾害的特征。

(一)巨大自然灾害

1. 超级广域灾害

在这次震灾和海啸中,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超过1/4的12个都道府县都有死亡发生。在这种大范围受灾的情况下,光靠地方自治体的力量对受灾者进行救助和保护是不够的,国家全面介入必不可少。

2. 复合灾害

被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事故连续冲击,受灾地的工厂、农业和渔业的生产活动被迫中止。加上物流中断、电力供应不足等原因影响,生产活动的停止出现了长期化的趋势。这种间接的危害不只是受灾当地,日本全国和海外地区也受到波及。

3. 长期化灾害

道路、铁路、电力、通信、排水系统等,这些被称为地区和城市生命线的基础设施长期处于机能不全状态,很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恢复到原先功能。在东京电力的管辖范围内,因为福岛第一原子能发电厂事故的影响,约100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不足。因此,东京电力采取了所谓计划供电的措施,强迫各地区轮流停电。这种决定本身就是错误的,政府应有权作出回应和应对,而不是让一个私企根据自己的状况对国家基础设施的生命线网络采取措施。

(二)巨大难应对灾害

4. 大规模海啸灾害

大规模的海啸加重了受灾情况。在这里我想指出一点,即使发出了海啸警报和避难劝告,但实际上去避难的人非常的少,这导致了受灾情况加重的后果。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日本,2010年2月在智利发生的海岸地震中,对168万人发出了避难劝告和指示,但实际去避难的只有6.4万人,只占全体的3.8%。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居民缺少预测能力。这次大震灾中,部分地区的海啸甚至涌到了距离海岸5~6千米的内陆地区。要提前预测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很困难的。由于并没有作出充分的预防对策,海啸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

5. 社会灾害

在受灾地区,因为人口减少、老龄化的原因,很多需要在家接受护理的老人受到灾害影响,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这次震灾,比起室外,在家中、单位或是车中这些所谓的“室内空间”里遇害的人数非常多。

6. 对策不全引发的灾害

比如说,因为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地预防海啸侵害,所以堤坝这些防灾设施并不能说已经足够安全。但即使不能百分之百地预防,也并不意味着就要陷进媒体所说的“0效果或是100效果”的议论中去。比如“堤坝没法防止海啸,所以没有堤坝也没关系”之类的言论。以堤坝为主的各种防灾设施实际上还是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如果从国家和地方自治体比较吃力的财政现状来考虑的话,比起新建防灾设施来说,维持好和管理好现存设施,使之在灾害时不至于全损并活用其功能来进行防灾——这样的做法明显更明智、更重要。

(三)巨大社会灾害

关于核电站的事故原因,已经确定是东京电力公司的过失了。虽然在事故发生之后,也有报道称海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这只是有意尽量不触及地震受害这一问题的情报操作而已。这次事故泄露的放射线是因为地震受损加上海啸引发浸水,导致发电机无法正常启动。被建在约10米高的高地上的1号机和6号机,在预测高度为14米的海啸中遭受了约4米的浸水灾害。如果这是真的话,袭来的海啸的高度约10米左右,按照卫星照片上的情况来看,现存的海岸堤坝和防护堤几乎没有受灾,可以推测它们已经减轻了海啸的影响。因为建在原子炉靠海一侧的涡轮和冷却炉并没有受到海啸的影响而全损。从上述情况便可证明东京电力公司在隐瞒过失。氢气爆炸、高浓度放射性污水漏出并从储水池中流入海中,所有原子炉本体和接合处以及冷却炉、混凝土制的储水池的受损,全都是由于震度6级的地震晃动而造成的。

3. 市町村重编灾害

平成行政合并调整之后,以前约3300个市町村缩减到现在的1750个,这意味着少数的职员在管理着较以前更大的地区。这次灾害暴露了这种制度的一些局限。因为职员人数不足,地震发生后,居民避难、受灾者救助、失踪人员确认、废墟撤离等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这也是灾害程度加重的原因之一。

4. 专家不足导致的灾害

因为市町村中的专家不足,导致受灾情况、基础设施恢复之类的情报无法充分传达给居民,受灾者救助等工作也不能及时开展。没有专家的危害不只局限于地方自治体,对于出事的东京电力福岛第一原子能发电厂来说,也一样是深受专家不足的危害。发电厂1号机的建成时间是60年代后半段,1971年开始投入使用。对于这个40年前建成的核电站,可能连去都没去过的研究者们虽然在媒体面前作了一大堆解释,但因为并不了解详细情况,所以根本没办法说清楚。东京电力和监督官厅的核能安全保安院虽然对所发生的一切情况向公众作了说明,但对于推测今后情况会怎么发展、要怎么防备这些问题,基本没能解释清楚。这是因为东京电力只负责核电站的运营,对于机械、系统方面知识技术并不了解。所以虽然人们期待核能研究者们能够对当前的事件进行说明,令其对不足的部分进行修缮补充,但很难说一定能实现,这加重了受灾地区居民的恐慌。

5. 物流灾害

日本的物流偏重于道路运输,原因是柴油比汽油更便宜。因为能够压低成本,所以以柴油为燃料的卡车是运输的主流。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汽油和柴油价格相差不大的国家占了大半,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汽油和柴油价格差能够达到日本这种地步。因为道路运输是主流,所以即使有像宫城县石卷市石卷港那样的几乎没受灾害的港湾,但因为平时就没有用于生活用品的道路物流运输,石卷港一样遭遇物流难题。因为道路断裂,即使用北海道制油所的小型游轮把汽油、柴油运到受害情况没那么严重的港湾去,也无法简单地实现。情报通信网络同样因为想要高效化而逐渐往集约型发展,比如电话网络断掉的话,就没有别的可以取得联络的通信手段了。应该从这些方面作出反省,将物流和通信情报网络往多线型发展,即使其中一个无法使用了,还可以有别的方法。

三、地震的构造学

这次地震是在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分界线上发生的逆断层地震。这条分界线有约长550米、宽200米的部分受到破坏。三陆海岸、福岛海岸、茨城海岸三个分裂板块同时活动,最终导致巨大地震的发生。所谓的分裂板块,可以理解成“因为一个震源而受到破坏的区域的大小”。像这样的连动型地震,历史上有北海道太平洋沿岸的十胜海岸、训路海岸、根室海岸的相隔500年的地震和以骏河湾为东端的南海地形上发生的东海·东南海·南海地震。东日本大地震是首次的三连动大地震。

首先,有研究者拿公元869年的贞观地震来比喻这次的巨大地震。但即使贞观地震再次发生,也肯定不会达到震度9级的程度。在没有地震记录的时代,板块分界地震的断层模型一般用残留的海啸痕迹、海啸堆积物来推定。在2011年2月28日出版的学术杂志《自然灾害科学》中,有人通过海啸数据的比较,推定了贞观地震的断层模型。另外从海啸堆积物的解析中推定出滑行量约是5.6米多一点。根据地震仪记录,这次的地震断层滑行量接近20米。如果是这样,这次必然比贞观地震的规模要大得多。

四、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