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1729900000001

第1章 中共一大人物的沉浮(1)

高中华

1921年7月23日至8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3名,分别是: 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湖南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湖北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他也是受陈独秀的派遣出席一大的),旅日代表周佛海。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有52人或53人两种说法)。据李达回忆:“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是以地区为标准,不是以党员人数为标准的。七个地区,每个地区产生两个代表,东京虽然只有两个党员,也产生两个代表,但其中只有一人回国,所以只有一个代表出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一共15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先后举行了六次会议,起初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由于第六次会议进行时遭到法国巡捕的搜查,为了安全,会议转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一致推选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任书记,李达、张国焘分别负责宣传和组织工作。

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在一大后走过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和革命道路:有的始终坚守无产阶级革命信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甚至革命未成身先死;有的背弃这一信仰,成为无产阶级阵营的叛徒;有的虽然一度脱离出党,但最后仍回到党的怀抱。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沉浮,有的是由于对党的认识不同,有的是目标理想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的人生结局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始至终领导中国革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代表性人物:毛泽东和董必武

(一)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或润芝、咏芝),笔名子任,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今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一个富足的中农家庭。1911年春,到湖南长沙湘乡驻省中学求学。1912年,考入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次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该校后来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1918年4月,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1918年夏,卒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7月,他在长沙创刊并主编了《湘江评论》(后被军阀张敬尧查封)。1920年在上海结识《新青年》主编陈独秀,陈独秀委托他在长沙销售《新青年》杂志,同时受到陈独秀的影响,毛泽东开始倾向共产主义。1921年6月,他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通知,即于6月29日下午与湖南另一位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他们到上海后,住在博文女校里面。据一大代表包惠僧后来回忆:“当街的两间中靠东的一间是张国焘、周佛海和我住的。张国焘也不常住在这里,他在外面租了房子。邓中夏到重庆参加暑假讲习会路过上海,也在这间住了几天。靠西的后面一间是王尽美、邓恩铭住,毛泽东是住在靠西的一间。这房屋很暗,他好像是一个人住。……除了毛泽东睡在一个单人的板床,是两条长凳架起来的,我们都是一人一张席子睡在地板上,靠东一边的几间房屋当时是空着的。”毛泽东当时之所以受到“特殊照顾”,一是个子较高,二是睡觉时爱打呼噜。

在中共一大上,毛泽东和刘仁静一起担任会议书记员。对于毛泽东参加一大时的表现,当时的代表有两种回忆:一种说他比较活跃,善于思辨;另一种则说他比较沉稳,勤于思考。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1979年3月刘仁静在答复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者关于毛泽东在一大会议上发言的内容是什么时说:“在‘一大’会议上,毛主席很少发言,但他十分注意听取别人发言。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当办事员时,就与我认识了,我当时觉得他对报纸很重视,无论什么报纸他都看,不管是反动的或进步的报纸。” “在我的记忆中,毛泽东在一大上采取谨慎谦虚态度,不轻易发表意见,也没有坚持什么特殊主张,很难将他突出来作为某种主张的代表。”

1921年8月,一大召开后毛泽东返回湖南。10月10日,建立中共湖南支部,任书记。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成立,任书记。7月,赴上海参加党的二大,因没有找到会议地址,未能出席会议。他也没有出席1925年的中共四大和1928年的中共六大。他在中共七大上讲话时说:“有些同志未能当选为代表,不能出席和旁听,很着急,其实这没什么,就拿我来说,我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逢双的大会我都没有参加。”在1923年广州召开的党的三大上,毛泽东被选入中央局,当选为中央局五个委员之一,并担任秘书,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2月,到上海,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上,毛泽东落选中央局委员。1925年9月,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1925年10月,毛泽东代理中国国民党宣传部部长。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再次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同邓演达等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是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不过在中央苏区初期,他在党内也几经沉浮,先后被免去了中央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和前敌委员会书记等职务,被剥夺了对红军的指挥权。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开始得到认可,被选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1943年3月20日,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设立了中央政治局主席一职,并推选毛泽东担任这一职务,同时由毛泽东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从而在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1942年2月,领导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45年中共七大上,设立了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推选毛泽东担任这一职务。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1959年,这一职务由***接任。此后,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关于毛泽东的历史评价。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概括了毛泽东的功绩:“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回想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认为,“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93年12月26日,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高度评价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功勋,他说:“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样,毛泽东的历史功勋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后,许多国家领导人纷纷发来唁电,欧洲共同体主席奥托利称毛泽东主席“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英国首相卡拉汉说:“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对他的无与伦比的纪念。”英国保守党领袖、前首相希思说:“历史将说,从他的人格和成就而言,他是现代最卓绝的人物之一。”法国总统德斯坦说:“由于毛泽东的去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瑞士联邦主席格内吉说:“他是一位举世无双的人物。”等等。

(二)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畬,号璧伍,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教师家中。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也是国民党的元老,在党内有很高威望。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董必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他总结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对比俄中两国革命成败的经验,认识到中国的独立,如果继续走孙中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走列宁的道路,他逐步实现了由激进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重大思想转变。1920年夏天,董必武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知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9月,董必武等人在武汉建立中国共产党湖北支部,并负责湖北党支部的工作。

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要求推选两名代表,出席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董必武曾自述参加中共一大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建立了支部的)每一省派两名代表参加,……湖北省派陈潭秋和我……这第一次大会的全部历史资料,都已失去了。我们决定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宣言,可是现在我们连党的这个最重要文件的抄本也没有。那时候,武汉中学是湖北省的共产主义中心。我们五个人成立了党支部,不久,在我的最进步的学生中,有十人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在党支部的五位发起人中,有三人后来脱离了党。一个成了自由主义者,一个现在在南京,还有一个在汉口当律师。只有陈潭秋和我保持着信仰。我不晓得陈潭秋现在下落如何,但我相信他仍在人世。没多时,武汉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共产主义据点了。我们计划开办一所外语学校,作为一个开展宣传工作的中心,一位名叫马马耶夫的俄国共产党员和他妻子到武汉来教外语,但这个计划没法实现,所以他们回上海去了。1921年,党扩展到工业中去。”

中共一大召开后,董必武历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担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国民党二大上,董必武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到日本,1928年赴莫斯科,在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董必武回国后来到瑞金,担任红军学校的政治指导员。后来,他负责办中共中央党校,出任教务长、副校长。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最高法院院长,并出任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随同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先后出任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抗战时期及抗战胜利后,董必武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率领下,同国民党先后在重庆、南京进行了长期的谈判。1945年,他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的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宪章》上签字。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他先后担任过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等职务。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