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1730400000023

第23章 军争第七(1)

战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临敌应变全靠指挥员审时度势,固势利军。

原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损。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组织民众编成军队,聚集军需,到开赴前线驻地扎营同敌人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莫过于两军争利,夺取制胜条件了。两军争利中最困难的地方,又在于把迂回曲折的弯路变为直路,化患害为有利。所以要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

所以两军相争是为了有利于自己,若率领大军而争,也会失利而有危险。全军带着所有装备辎重去争利,就会因行动迟缓而赶不上,放下装备辎重去争利,辎重就会损失。因此,卷甲急进,日夜不停,以加倍的行程连续行军,走上百里路程去与敌争利,三军将领都可能被俘,身体健壮的士兵先到了,体弱疲倦的士兵掉了队。采用这种作法,可能只有1/10的兵力赶到。走50里路程去与敌争利,先头部队将领就可能受挫折,用这种方法部队只有半数兵力赶到。走上30里路程去争利,只有2/3的兵力赶到。所以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运输不继就不能生存。

所以,不了解列国诸侯的战略计谋,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不能得到地利。

因此,用兵打仗要依靠诡诈多变为根本,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按照分散和集中来变化兵力的使用。所以军队行动快速时,像疾风;行动缓慢时像严整的森林;攻击时,像迅猛的烈火;驻守像山岳,屹立不动;隐蔽时,像阴云蔽天;冲锋时像万钧雷霆。掳掠乡邑,要分兵掠取;扩张疆土,要分兵扼守。权衡形势利害与得失,然后决定行动。事先懂得以迂为直,以直为迂的方法的就能制胜,这就是两军相争的原则。

《军政》上说:“因为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设置鼓铎;用动作指挥看不到,所以设置旌旗。”金鼓、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军队作战行动的,军队行动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能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多用旌旗。之所以变换这些信号,是为了适应士兵的视听能力。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它的锐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锐不可当,过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怠惰,到了最后就疲乏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竭,松懈疲惫,人心思归时,再去打击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急躁,这是掌握部队军心的方法。以自己部队的靠近战场来对付敌人的远道而来,以自己的安逸休整对付敌人的奔走疲劳,以自己部队的粮足食饱对付敌人的粮尽人饥,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强大的敌人,这就是掌握因敌变化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从正面进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对敌军精锐的部队不要去攻击;对敌军的以利引诱,不去理睬;对正在撤退回去的敌军,不要去正面拦阻;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对濒临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害它。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掌握的法则。

兵法精粹

军争之难

战争的法则是,将帅奉国君之命,编成军队,组织民众,投入战场,其中最难的事,莫过于和敌人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而争夺制胜条件最难的是,如何化迂回弯路为直线近路(以迂为直),如何化不利为有利(以患为利)。故意迂回绕道,并以小利引诱敌人,结果我军出发得迟,却到达得早,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

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危险,若携带全部装备辎重去行军作战,必定来不及到达目标;若留下辎重行动,则必然损失许多物资。假使轻装急行,日夜不停,以加倍速度行军,赶上100里路去争夺有利目标,结果强健的士兵先到,体弱的士兵落队,真正抵达目的地的只有1/10,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如果行军50里,去争夺有利目标,可能只有一半兵力能到达目的地,导致先锋部队受挫;如果行军30里可能有2/3的人可到达目的地。更何况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存就会败亡。

倘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企图,就不能展开外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等地理因素,便不能行军;不利用向导带路,便无法获知地处所在。

用兵必须诡诈欺敌才能成功,必须对我军有利才采取行动,必须依情况的变化决定兵力的集中或分散。军队行动时,须快速如风;静止时肃静如林木;进攻时,如火一般猛烈;防守时,如山一般稳固;隐蔽时,如乌云蔽天;行动时,如雷霆万钧。军队须把从占领区掠夺而来的资财,分配给士兵;把攻占的土地,分封给将士。能因应状况,相机而动,事先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将帅,才能得胜,这是争取制胜条件的原则。

四治之要诀

古代兵书上说:指挥大军,用口头传达命令听不见,所以使用金鼓;用动作传达讯息看不见,所以使用旗号。

以金鼓旗帜为号令,是为了使全军耳目统一,行动一致。这么一来,勇敢的人不致擅自向前,胆怯的人不致擅自后退,这是统帅大军的方法。至于夜间作战多使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多使用旗号,这些不同的指挥信号,是为了适应人的视听。

打击敌人,可以挫伤其士气;打击敌将可以动摇其决心。军队在初期作战时,士气旺盛;到了中期,逐渐怠惰,到了末期,便士气衰竭,归心似箭。所以长于用兵的人,能利用敌人的士气消长——敌人士气旺盛时,回避不战;等敌人士气低落时,再加以攻击,这是掌握敌人士气高低的方法(治气)。以自己的严整,对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对敌人的哗躁,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治心)。先到远战场,以等待敌人远道来攻,以逸待劳,以饱待机,这是掌握军队战斗的方法(治力)。不要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要攻击阵容严整,实力强大的敌人,这是掌握因敌而变的方法(治变)。

兵法八忌

(1)对居高临下之敌,不要仰攻。

(2)对自高处俯冲而下之敌,不要正面迎击。

(3)对假装退却之敌,不要追击。

(4)对士气正旺之敌,不要急于进攻。

(5)当敌以饵引诱我时,不要理他。

(6)当敌班师回国时,不要去阻击。

(7)包围敌人,要虚留缺口.

(8)对陷入绝境之敌,不要过分迫近。

这些都是用兵应掌握的原则。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兵家使用范例

北非龙虎斗

在战争中,必须对双方的有关情况做全面而综合的分析,看哪些因素对我有利,哪些因素对我有害,并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谋用兵,趋利而避危,以求克敌制胜。

兵法要求,“先胜而后战”。其意是说,要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其中,要准确地找出制胜之利和致败之危,这是不被敌人战胜的前提条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等于设计的谋略均成为无矢之的。

全面而综合地分析“军争为利”和“军争为危”,被历代兵家所强调。战场上两军对峙,互为制约。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成为分析和认识“利”与“危”的基本依据。对我有利的必然对敌有害,对我有害的必然对敌有利。所以,对于“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应作三个方面的理解:

首先,要看到作战的有利因素,也要看到潜在的危害。其次,既要看到对我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危害,也要看到对敌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危害,即做到“知彼知己”。最后,要把握“利”与“危”的转化,利用各种战术充分发挥我的有利因素,减少或避开危害;同时,遏制敌人的有利因素,同时扩大对敌人的危害,由此使对我的危害向有利转化,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的第八集团军和德国元帅隆美尔指挥的德意“非洲军团”,在北非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龙虎斗。这两位对垒的将军,都是本国能征善战的骁将,鹿死谁手,实难预料。素有“沙漠之狐”美称的隆美尔在阿莱曼战役中首战失利,被迫转入防御。但其防御工事的坚固程度在沙漠战场上前所未有,它不仅有宽而广的地雷场,而且没有公开暴露的侧翼。

为了进一步取得胜利,蒙哥马利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精心策划了代号为“轻盈”的反攻计划,意在彻底打垮隆美尔。为了迷惑敌军,蒙哥马利专门组建了一支用来惑敌的A部队。这支队伍中有商业银行家、药剂师、音乐厅的魔术师、电视剧作者、艺术家、情报人员和几名大学教师,是个纯粹的杂牌军。也正是这支杂牌军,凭着高超的伪装欺骗手段,有效地把将在北线上担任主攻任务的1 000辆坦克、1 000门火炮、81个步兵营、几千辆军车和数万吨物资伪装了起来,使之看上去就像是运送物资的大卡车,使德军误认为这些车辆只不过是英军前线步兵的军需补给车。在南线的佯攻方向上,A部队更做了大量文章。他们用音响、烟幕等模拟大部队的集结,并铺设了假输油管和假铁路,在沿途设下无数供水站,致使德军对英军将在南线发动主攻深信不疑。经过一系列的示假隐真后,英军开始从南北两线进攻。

由于英军的进攻出其不意,再加上隆美尔正抱病回国休养,致使德军前线指挥官施图姆搞不清英军的战略意图,不知所措。最后,施图姆综合战前的侦察情报和战时从前线发回的战况描述,更加确信英军的主攻方向在南线,遂把一个最精锐的师调出主战场。英军在主攻方向上的压力减轻后,进展相当顺利,将德军切割成独立的几段,使德军伤亡惨重。隆美尔匆忙返回战场,但已无回天之力,“非洲军团”处于劣势,最后只得败逃突尼斯。

商战使用范例

企业效率低下的通病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利与弊总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在商战方面同样如此,只有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调发展才能使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这当然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当管理机构设置不当时,就会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有一家制造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后来一位新任厂长经过多方面调查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制药厂组织机构臃肿,仅厂里设置的管理部门就多达30个,而一些可有可无的闲杂人员竟占了全体员工总数的15%。如此庞大的组织,导致制药厂内部职责不明、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新厂长为改变现状,首先精简机构,将管理部门从原有的30个一下子减少到3个。而将一些闲杂人员等从之前的100多个减到20多个。经过了机构和人员的精简,制药厂各部门职权明确,员工也都分工明确,效率因此大为提高,而制药厂的效益也一步步地攀升。

职权不分,管理机构混乱,这是企业效率低下的通病,例子中的这家制药厂正好犯了“举军而争利,则不及”的错误而导致了自身长期亏损。幸好新厂长摒除了这一弊病,才使药厂转亏为盈。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的道理也适用于市场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及时准确地把握竞争之“利”的“危”,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其“利”、避免其“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关键所在。为此,许多大企业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提供市场竞争中的“利”与“危”的信息,研究本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本企业所处地位,以调整经营结构,变有利因素为经济利益,变危害为有利或减小危害,使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处世使用范例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世上任何事都具有两面性,权力也不例外。在我国古代社会,登上皇帝的宝座曾经是多少人的梦想,他们甚至不惜为此血流成河、骨肉相残。坐在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上,不仅可以指点江山,领导三军,而且可以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不过一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下来,将可能粉身碎骨,身败名裂。

《吕氏春秋》曾有记载:越国王子搜看着越国人接连三次把自己的国君杀死,王子搜担心自己被立为国君后也会遭到如此下场,于是一个人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越国没有国君,越国人到处寻找王子搜,终于在山洞中找到了他。可是王子搜不肯出来,越国人就把艾草点燃放在洞口,用烟熏他,逼他出来。王子搜忍耐不住,被迫从山洞里钻出来,越人推搡着把他请上国君的车驾。

王子搜极其无奈地上了车,仰天长叹道:“老天啊!为什么你不能放过我?”

也许你会认为连国君都不肯做的人是傻子,其实,王子搜并不是不想做越国的国君,而是害怕做国君后将会带来的可怕后果。“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权力自古以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你带来你想不到的尊贵和财富,同样也许会给你带来没法想象的祸害。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