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7招赶超优等生
1731400000002

第2章 摆正学习态度(2)

两所长相视哈哈大笑:“哪里会什么‘水上漂’,只是这个池塘上本来有两排木桩子,这几天下雨涨水正好就被淹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有些学生就像笑话中的博士熊,看到技不如人,也不去问个明白,将本领学过来,而是选择去做闷葫芦,难以进步。

孔子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有些优点是你所不具备的,是你必须学习才可以学得到的,优等生就很明白这点,他们知道别人总有比自己强的地方,想要向别人看齐,最后超越别人,就必须具有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别人做了什么自己不做的事,就应该想想,我这样做对我有没有益处,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吗?”这是优等生学习别人的主要方法。

那么,对于你来说,不要刻意回避与比自己成绩好的人说话,他们有很多地方是你所没有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必要的时候厚脸皮一点,向比自己强的人多请教一些东西,探讨一些学习的方法。这些人往往是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他们无意的一句话,也许会使你茅塞顿开,这都说不准的。

比你成绩差的人未必处处比你差,他们之中也有你学习的地方,你必须分清什么样的是造成他们不如你的原因,就不要学。而提炼出来他们身上的精华。

王羲之曾经集合众家之长,才能尽变古体,被世人尊为书圣。《吕氏春秋》曾经集合诸子百家思想成为一字千金的难得好书。韩非子也曾集合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学到的知识尽为其所用,成为世代传诵的圣人。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的集大成者。发明者、创造者,都没有留下姓名,只有集合了那些发明创造创造出巨大的价值的,才是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学习所有的学习方法,尽为我们所用,才能够在成绩上有质的飞跃。

正确归因——不认为自己笨,而是不够努力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

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井上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对父亲说:“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己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我们可能改变不了风,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它们都是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因素。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改变对自己的要求,改变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程度。

这种改变是建立在对事件的正确看法上的。

学习失败者常把失败归结为自己脑子笨,智力不行等。这种看法使得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只能达到那个水平,努力不努力都一样,逐渐变得灰心丧气,对学习任务,特别是在困难面前缺乏坚持性,丧失了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处于落后状态,也心安理得,安于现状。他们安心于才智不行的误区。不愿意去认真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力争上游。

相反,优等生将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归因为自己努力的结果。这种正确的归因让优等生的信心越来越强,更加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加努力,取得更多的成绩,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

用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来讲,学习成败的原因可归之于外部的原因和内部的原因两类,外部归因的因素有机会、家庭、父母、教材、教师等客观条件;内部归因的影响因素有能力、努力程度、策略选择、情绪、动机、人格和心理状态等主观条件。归因还可以分为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稳定归因是将导致成败的因素归之为相对不变和不可控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部的家庭和环境条件、知识难度等。不稳定归因是将导致成败的因素归之于易变和可控制的因素,如内部的努力程度、策略选择、情绪和心理状态,以及外部的机遇等。

一般来说,学习正确的归因是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弄清内外因素的实际作用,总结出成败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正确的对策,从而获得成功,而不是片面地归之为外因或片面强调内因,甚至产生借口症,不利于战胜挫折,从而走向失败。

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人,比作外归因(如任务的难易、运气的好坏、有无他人的帮助等)的人,可以产生更高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且他们倾向于形成更高的成就动机,并做出更大的努力来。而经常把活动的结果归因于机遇、运气,归因于不稳定的外因的人,将使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习不愿意付出过多的精力和做出更大的努力,学习的动机将逐渐削弱。纵然是活动成功也不会使他们感到自豪、不会加强他们的成就动机、不会提高他们的努力程度——这是比能力以及其它个性特点更加能够随意控制的。

看来,你和优等生的差别只是你和他对结果的归因不同而已,你们的智力上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你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也不要高估他人的才智,不要没有信心,不要自贬身价。坚持你行,他行,我也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发掘个人的专长,坚持不懈,一定能取得成功。

迎难而上

小时候的牛顿觉得最不好学的科目是物理,因为他不喜欢它。一次他制作了一件心爱的玩具,被几个学习好的同学毁掉了,因为他们觉得牛顿是个物理不及格的学生,他不可能做出合乎物理原理的玩具。面对被毁坏的玩具,牛顿也承认自己不能说出玩具的物理原理。后来的牛顿作为近代物理的奠基者对大家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问一个伟大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的要诀。”

在学习上,不轻易服输,尤其在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优等生不会,他们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努力不懈,创造奇迹。从学习中不断体验到乐趣,实现自我的超越。

创造“世界本田”的本田宗一郎曾说过:“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事因为害怕失败而什么都不做。”

“就这么算了”之类的话只可以作为发泄的途径,有些人在几次的考试失败之后就对自己“盖棺定论”了,那么他就不配有再次获得成功的机会。困难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失望。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是不对自己失望的人。

面对困难、面对失败,优等生坚持“再来一次”的信念。即使在最消沉的时刻也不忘对自己说一声:“让我再来一次。”

优等生抱着快乐学习的心态,他们维持着开朗的心境,即使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也决不会怨天尤人,全盘否定自己。

许多看似偶然的东西其实包含着许多必然。优等生对于出现的错误敢于承认错误,直面错误。他们正视错误,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出对策,避免再次犯错。对于一些确实无法避免出现的错误,他们不会过分自责,超出自己的能力之外的问题,经过自己几番努力仍不能解决,就让他过去,不去因为这一点小事而否定自己。

而有些人不这样做,他们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只能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什么都害怕,什么都不敢尝试,什么都担心,没有勇气克服困难,整天陷于忧愁中直至无法自拔。

事实上,任何一门新的科目,“开始”是最难的。因此在学习一门课程的开始阶段,要学会忍受困难,一旦你度过学习初期的不适应阶段,后面的知识再难也只是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飞跃。“登堂入室”就是这个意思。

再加上,人与人在理解新问题、新知识上本来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人理解的快些,有的人会慢一些,但后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也更深刻。所以在学习阶段一开始的不适应,经过不断的努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遇到的困难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迎刃而解,因此,你大可不必一遇到不顺就放弃,优等生不轻言放弃,他们迎难而上的精神是你急需汲取的。

对待学习一丝不苟

1962年,美国发射了一艘飞往金星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根据预测,飞船起飞44分钟以后,9800个太阳能装置会自动开始工作;80天后电脑完成对航行的矫正工作;100天以后,飞船就可以环绕金星航行,开始拍照。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飞船起飞不到四分钟,就一头栽进大西洋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经过详细调查,发现当初在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给漏掉了,这样就使得负数变成了正数,以致影响了整个运算结果,使飞船计划失败。一个小小的负号,竟使得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一千万美元、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从前,医生常推荐儿童和康复的病人多吃菠菜,据说它里面含有大量的铁质,有养血、补血的功能。可是几年前,前联邦德国化学家劳尔赫在研究化肥对蔬菜的有害作用时,无意中发现,菠菜的实际含铁量并不像书上所讲的那么高,只有所宣传数据的十分之一!劳尔赫感到很诧异,他怀疑是不是他所实验的那种菠菜特殊,于是便进一步对多种菠菜叶子反复进行分析化验,但从未发现哪种菠菜的含铁量比别的蔬菜特别高的情况。于是他探索有关菠菜含铁很高的“神话”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最后发现,原来是90多年前,印刷厂在排版时,把菠菜含铁量的小数点向右错移了一位,从而使这个数据扩大了10倍。

这是两则真实的故事。

现实中,好多人对学习的准确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人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只错了一个符号,怎么算全错?怎么着也应该给我一半的分。”有人说:“小数点错了一位,为什么扣那么多的分?”还有人说:“这次应用题比赛我得了99分,只是在写除法计算的得数时余数忘写了。被扣了1分,这没啥大不了的,我反正会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