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身份心理学
1731800000004

第4章 做秀心理学:切入点和表现模式都要好(3)

以下是记者在他的书房里所见:四处散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精致玩物,每个都有令人惊奇的特色,凌乱中不失协调。宽大的书桌上略有些杂乱地躺着登喜路和大卫杜夫的烟具。古色古香的雕空笔筒里插满了限量版的万宝龙笔,娟秀的信纸发出淡淡的清香,上面印有无锡万石钱氏的字样,一方质朴而精致的观砚静静地伺立在旁边,墙上立着几幅雄劲大气中透露着英雄话语的古字画,方寸之地,俨然一股古风弥散,浓浓的书香气沁人心扉。下面是一个貌似毫不起眼的古锈斑斑的西周时期青铜小鼎,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它的弥足珍贵。楼上楼下的保湿柜里都精心地呵护着主人的最爱----各种品牌的雪茄,楼梯拐角处更是插满了Honma、Titleist和Callaway的名牌高质球杆。

这个会客室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展览室。展出的是自己的丰富人生和良好品味。摆放着的每一个物品,都在张大着嘴巴,向观赏者诉说着主人的秘密:我的主人过着这样的生活,他有学问,有钱、有品位、有修养,出身书香门第,师承当代名家……

记者可能会因为职业的习惯,对周围的一切有着精细、全面而独特的观察。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普通大众就没有观察能力。事实上,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人们都睁大了眼睛,仔细打量着别人身边大大小小的每一份物品,并且会本能地根据这些静静地躺在那的物品所释放出来的信息,建立起或进一步丰富对它们的主人的形象判断。

任何人都拥有许多属于个人的物品,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物品被淘汰,换成了其他更新的、更多功能、更名贵的物品,不论如何,每个人的物品总量总是在不断增加。作为它们的主人,从你拥有它们之日起,就与它们建立了某种特定的联系,直到它们被彻底摧毁或者被你主动抛弃的那一天。不要以为它们都是沉默的、无生命的死物,事实上,它们都是积极的表演分子,有着精湛的演技,会自动地为主人说话,成为你的荣耀或者耻辱。正因如此,对一些有心人来说,它们都是可以利用来作秀的道具。从性质上来说,所有的高消费物品都可用来作秀,但是,最有利于你进行良好的自我表现的作秀道具莫过于书籍。

书籍是被人们使用最多的作秀工具。书越多,书的档次越高,越能证明主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品味高。在每个企业总裁的办公室里,几乎都可以看到巨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中外经典著作和某领域的专业图书、畅销图书,而且以精装本、套书居多。在众多的书籍面前和人交谈,老总们总是会格外的有底气,仿佛身后的那些作家都在为他撑腰。来访者也会感觉到,即使他称不上学者型领导、儒商,也不会是个暴发户。

不过,很多时候,老总们实在太忙了,根本抽不出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把这些书都一一过目,甚至根本就没有时间到书店里挑选自己想要读的书,更有甚者是无从知道哪些书最有档次、最能显示高层文化人的身份。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公司的秘书和书商这下可都有事做了,帮老板们填书橱成了一些人的职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体国民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收入也在不断上升,许多人的生活不再停留在温饱线上,不在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他们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的需求,价值的满足,要为了生活而活得精彩。所以,随着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把大书橱引进到家里。一般情况下,应当将它摆放在专用书房里,但是,当下,更流行的做法是在客厅里摆上个大书橱,让它成为视觉中心。这种摆设正发展成为装饰中的一种新概念(继硬装修、软装饰之后的文化装潢)。除了书籍之外,能够躺在大书橱里的摆设品还有传统的文房四宝、字画、古玩、工艺品、钢琴、发烧音响和CD架等。如有访客,在这样的文化装潢面前,是定要佩服一番的。

美国作家保罗·富塞尔在《格调》一书中说:“起居室里文化物品的陈设,对朋友和访客关于主人社会地位的看法,可能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

比如杂志,如果摆放的是《读者文摘》、《家庭圈》,就会大幅度地降低你的层次,他人会对你做出何种评价呢?没有品位、没有文化涵养的人。如果还有《史密森学会会刊》或者《艺术新闻》,就可以多少起到点平衡的作用。对应到中国,如果家中摆放的是《家庭医生》、《知音》,他人对你的评价就要大打折扣了。如果摆放的是《读者》、《时尚》或者《华夏旅游》之类,别人对你的评价就会上升很多。如果摆放的是《名牌》、《三联生活周刊》、《艺术世界》或者几本英文杂志,那你就会被看成是一个精英分子。

《格调》中说说:“在美国社会,原则上社会等级越高的家庭,电视机出现在起居室里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出于方便或没有别的地方摆放电视,可以通过滑稽陈设除去它令人不快的方面,表明你并没打算认真对待它,而仅仅把它当做摆放丑陋骇人的小雕塑、怪模怪样的纪念品、滑稽可笑的婚庆礼品之类东西的地方。”

符号象征,特殊物品更有表现性

除了上述过的名号、书籍、场所之外,还有许多彰显身份、提高阶层的作秀式自我表现的道具,如证件、卡、牌照、照片等具有特定符号象征意义的物品。

美国首都华盛顿被誉为自由之都。当地居民则称其为身份之都。华盛顿人显示身份的方式不光是把自己装在干净整洁的名牌西装里,把皮鞋擦的锃亮,喷上古龙香水,弄个保守的发型,他们还有各种证件以显示值得人昂首挺胸的身份地位。尤其是在国会、白宫和五角大楼等机构工作,人们的证件各不相同,有的只是简单的门卡,有的则是有特别象征意义的徽章。上班时佩戴证件,因为有条例规章的要求和规定,然而在下班后,总该取下来了吧?答案是不,典型的华盛顿人不管身在何时何地,总是戴着,特别是那些在权力机构工作的人。白宫办公厅曾专门为此做过一项规定,要求下班后不可以佩戴证件出入任何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但是从来没有人执行过。

显然,那些在政府机构工作的人希望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在大地方工作的人。特别是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的机会。也许,他们因此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优待。

在当下的中国,通过特定符号的象征,来彰显身份的做法更加普遍,且更多地是向他人暗示自己与某种权力的特殊关系。随便走进一家小店,也许你就能看到店主与某个官员或名人的合影照片,抬头一看,赫然发现,店名竟是某位领导或大师的墨宝。打开某个公司的网站或期刊,大人物的题词更是醒目地映入你的眼帘。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主持人会突然宣读刚收到的某位位高权重者发来的贺电。这些信息无不是在提醒着眼前的观众听众,这家公司、这个老板是有背景的,有靠山的,势力雄厚,是不会轻易垮掉,你也不要去招惹他,省得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惹一身麻烦。

汽车的黑牌照、白牌照和O字头牌照包含着一定的特权含义,因为这些是特定的用户(分别由外籍人士、军警系统、公安和党政机关使用)才能使用的,所以曾一度成为许多人想方设法获取的物品。开一辆挂着这类牌照的车出门,不论是豪华房车还是桑坦纳,总能诱导他人产生某些与权力相关的联想:这家伙肯定有来头,咱惹不起,得多尊敬他,多给他提供优惠才好。如果弄不到这样的牌照,没关系,那就在号码上多弄几个8吧,因为这是花钱或者找关系才能弄到的,所以也是有身份的象征。

照片是最直接、最生动的证据,能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可信度相对较高。是相当有效的作秀手段。

最近出国旅游了,结识了某位贵人,参加了某次高峰论坛,与某位重要人物同台竞技,这些高贵的镜头都不能错过,一定要请同行者拍摄下来保存好。这些不仅能证明你在人生的阶梯上又向上迈进了一步,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帮你在事业上更上一层。

策划人张一一讲述了自己到一家大公司拉业务的经历:

该公司董事长表明上对我很客气,实际上我分明能读出来他对我的怀疑。我知道这样下去,100万的业务就要泡汤。

我立马让助理打开手提电脑,让这位董事长看我们公司的一些大客户的名单和项目。然后,我不失时机地从电脑里调出我和世界百位设计大师中的第一位华人靳埭强先生、台湾设计界泰斗林磐耸先生等中国第一流CI专家的合影,并就他们做过的一些著名案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实,我与这几位大师专家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一个月,最多算是参与而已。但是由于我有着如此特殊的工作经历,他似乎觉得我年纪轻轻就和这些大师共同作业,一定是有真才实学的。

就这样,董事长把接待我的时间延长到30分钟,后来,他在董事会上力挺我们公司接手这个项目,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

照片是最普遍的,但也是最有力的视觉冲击,能让人在瞬间感到眼前的震撼,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一些现象,而不去过多考虑其真伪和可信性。

李开复跳槽到Google公司后不久,就在各个大学展开了大规模的招聘工作。2005年11月,他在浙江大学作了招聘演讲,会场气氛极其热烈,专门有20多名警察维持秩序,500多名未能进入场中的学生观众甚至和警察发生了冲突。随后他在安徽大学的招聘演讲,则被安排在一个露天体育场中,7000多名学生挤满了会场。李开复把这些照片发回Google总部。这些照片让他的老板们惊愕万分。李开复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验证。他的老板们会想,当初决定用上千万美元的代价挖来这个历史上最昂贵的人力资源总监,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