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永庆全传
1732000000023

第23章 养人育人,为己所用(3)

课长级人员的培训,是台塑非常重视的另一次培训。王永庆认为,在各阶层的人员培训当中,课长级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因为课长级人员的职务最具备承上启下的特性。课长级人员能否善尽职守,对于公司方针目标为达成,有至为密切的关系。

参加课长级管理培训班的主管们,必须先在原单位通过“基本管理培训班”,这实际上是“课长级管理培训班”的先修班,它的目的是先充实基本的管理知识,每期四周,每周上课8小时,结束此培训通过考试后,才有资格参加“课长级管理培训班”。

举办“课长级管理培训班”有3个目的:

1.灌输管理观念,促进管理机能的发挥;

2.充实与职务上相关的管理知识、管理制度的应用和实务作业,以提高课长级人员对事物的处理能力与效率;

3.加强成本分析的观念,培养工作分析和方法改善的能力,提高经营分析的水平。

在为期4周的培训中,学员们必须完成130个小时的课程,课程涉及经营观念、生产管理、资产及原材料管理、销售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电脑管理、人事管理、经营分析等9大项。授课的老师全部由台塑企业内资深而且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主管来担任。在教材方面,除了讲述各科目的专业知识外,还介绍台塑企业内管理制度的“实际个案的研讨”,这是课长级人员增进管理知识最有效的方法。

该培训班采取军事化的管理,除非遇到重大事故,经总经理核准外,一律不得请假。每周上课5天,每天上课8小时,周六上午进行每周考试与专题演讲。周一至周五不得外出或外宿,周六下午放假可返家,但在周日晚间11点以前要归队报到,同时实施严格的点名制度,把出勤状况列入受训期间品行的考核项目之一。

有关学员的寝室安排也是别具匠心,每间寝室里所住的4位学员,必须是担任不同性质工作的。如安排生产课长、资材课长、人事课长、工程课长等4个人一间寝室,再安排营业课长、财务课长、生产课长、电脑课长等4个人另一间寝室等。这便于不同工作职务的课长间的相互交流。在餐桌安排方面,也依照这样的方式,同时每周调整一次,其目的在于使学员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认识更多的学员,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为日后可能的业务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学员除了准备每周的考试之外,还要撰写心得报告,以备王永庆在培训结束时的“综合检讨会”上抽选10至15名学员,让他们当场发表感想。王永庆听取报告后,总是立即加以评鉴。

由于“综合检讨会”由王永庆亲自主持,学员们都兢兢业业,争相展示自己的才华,以至于在检讨会上发掘出了不少管理人才。学员们普遍表示,培训班虽然辛苦,但所带来的新知识、新观念,对于推动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1981年2月,台塑开始了第一期的课长级管理培训班,每期从台塑企业内调训80至100名课长级人员。至1985年2月第13期培训结束为止,在台塑的1600余位课长级人员,已有1200人受过这项严格培训。

台塑对于员工的培训,非常注意自己的特点。过去,台塑曾聘请过一些国内外专家来讲课,这当然多少有点益处,但收效不是很大。王永庆在总结这一方面的经验时说:“回想过去,我们也曾为追求新知识,聘请许多外国专家来做专题演讲,但其内容是否符合听课者的要求?短短几个小时的演讲是否能有详尽的阐述?听课者是否真的有收获?这些都是问题。所以,每次提到培训机构的设立,我们考虑的往往不是经费,而是师资的聘请如何才能真正获得效果。如何使各部门的工作中尚未改善之处通过培训来获得启发并得到解决,才是最困难和最迫切的问题。”

台塑举办各种员工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培训的人灌输工作上必备的知识,因此,他们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务作为教材,使受培训的人能够通过学习,吸收企业所积累的实务经验,以加强他们的工作绩效与潜能。这种培训和作为灌输基本知识的学校的教育,有着根本的差别。

因此,台塑的各种培训班中,现在主要都是由自己企业中的主管来担任师资,这些人有能力、有经验,又深知企业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有的放矢”的讲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台塑感到骄傲的一点,就是各种培训班的教材大多是由台塑人自己编写的。其内容以台塑管理制度的应用、实务作业、实例研讨等作为重点。他们认为,举办培训班的目的,既然是灌输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培训课程就不能脱离实际,而企业也必须有相当水平的管理实务基础,才能编得出实用的培训教材。

“五顾茅庐”请人才

大家对《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应该都很熟悉吧。当年,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不惜屈尊就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前请他,最终打动了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辅政。由此可见刘备的爱才之心。其实,王永庆对人才的渴求与怜惜,丝毫不啻于刘备,为了聘请丁瑞英,王永庆先后五次到丁瑞英家造访,终于打动了丁瑞英。

1974年,王永庆计划投资设立一个化学纤维公司,但台塑资金比较紧张,需要向银行贷款。以王永庆当时的声望和财力,还不足以得到巨额贷款,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位有银行背景的人来领衔承办此事。就在此时,王永庆的老朋友、台湾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陈逢源向他推荐了在金融圈内很有地位的丁瑞英先生,并说:“你若能得到丁先生的帮助,一定能如愿以偿。”

丁瑞英,出身台湾鹿港望族,早年毕业于著名的东京商科大学,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先后在台湾彤云公司、“省政府建设厅”、“财政厅”、“农林厅”任职,并在“中国生产力及贸易中心”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企业界及金融界都很有声望,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王永庆听了陈逢源的介绍后,心中暗自高兴,便亲自到丁先生家拜访,并诚恳地聘请他到台塑公司任职。丁先生当时已是大同公司的董事及大同工学院教授,觉得自己既在大同公司工作,再到台塑似乎不妥,因而婉拒了王永庆的邀请。

王永庆无计可施,只好又向陈逢源求助。

陈逢源举了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例子,并说丁先生也是一位“淡泊以明志”的“诸葛亮”。王永庆心领神会,决心仿效刘备“三顾茅庐”。

没想到,丁先生比诸葛亮还难请,王永庆去了三次,还是未能让他点头。无奈,王永庆又向陈逢源问计。

陈逢源一笑,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永庆顿然开悟,于是再度前去拜访丁先生。

这一次,王永庆没有提及金钱、待遇等问题,而是和丁先生畅谈台湾的工业前景以及自己发展台塑的计划和设想,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之情。

这一次,丁先生显得比前几次投机,他非常赞同王永庆的想法,在一些问题上还提出了与王永庆不同的观点。两人畅所欲言,不觉已是深夜。王永庆告辞出来时,虽然未得到丁先生的承诺,但已有七分把握。

事隔数日,王永庆又敲开了丁先生的家门。这一回,他们俨然是一对老朋友了。

谈了一会,王永庆又旧事重提。

丁先生摇头道:“丁某才疏学浅,而且年过花甲,只宜在庭院里摆弄花草,其他的事情实难胜任。”

王永庆诚恳地说:“丁先生的学识才能,我一直甚为仰慕,如能得到丁先生相助,台塑定能称雄塑胶行业。”

丁先生终于被王永庆的诚意所感动,很快就答应加盟台塑。王永庆考虑到丁先生对石化行业的业务较为生疏,在职位安排上,如果让他当总经理,不一定合适。于是,有意让丁先生出任副总经理,却担心丁先生对这个职位不满意。

事有凑巧,丁先生就职前夕,他在庭院里亲手种植的昙花居然在两三天里陆续绽放,共计300余朵,蔚为壮观。丁先生拍了许多照片留念,心里不禁想:这满院昙花种植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开放,现在,在我加盟台塑之时却竞相开放,莫非预示我事业生涯会有一番新的作为?他觉得加盟台塑可能是“天意”,并不计较职务高低,而且工作热情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