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永庆全传
1732000000035

第35章 传承事业——破除富不过三代的诅咒(1)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说法里,贫穷和富有并不是永远伴随着某个家族的,所谓“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大家都能接受,因为它是让人向上的,而“富不过三代”就不容易被人接受,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能永远兴旺富足。然而,“富不过三代”这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就像个诅咒,很少有大富之家逃过此劫的。但是,王永庆却破除了这个诅咒……

商业巨子与红颜

王永庆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爱情故事也与一般人不同。他与三位夫人的爱情经历,也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艰辛、奋斗与成功的历程。

大夫人郭月兰是童养媳,没有为王永庆生下一男半女,长年念经拜佛,与世无争。二夫人廖娇本名姓杨,小时候因为被收养而改姓廖,但晚年的她又希望改回原姓,要大家叫她杨娇。

王永庆的第三位夫人李宝珠本出自烟花柳巷。其实,在过去,富贵人家纳青楼女子为妾是很常见的事,这其中不乏有不少真心相爱的人。

有人曾经问过,为什么诸多大人物多和青楼的女子发生感情呢?在中国古代,与青楼女子结下缘分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我们从宋词中就能看到这一点。

男人常常因事业屡屡受挫而沮丧,但作为男人,又不便四处去哭诉。于是,任何在事业上打拼的男人都想拥有一个能够做心灵沟通的红颜知己。而一般的女子通常没有经历过苦难,对事情的认识往往很肤浅,因此很难讨男人的欢心。而青楼女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人间的悲欢,受尽人生的折磨,因此她们更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她们受过苦,因此能够体会到别人的苦,理解许多别人无法理解的感受,这就很容易让那些一时落魄的人感动或被感动。

为了排遣工作上的辛劳和不快,王永庆经常到酒店、茶坊饮酒放松自己。

当时台北有一个“黑美人大酒店”,这家酒店很有名,商界巨贾、达官贵人都经常光顾这里。李宝珠就是这家大酒店的一个酒女,被唤作樱花小姐,在台北红极一时。

王永庆经常要樱花陪伴,他在樱花身上找到了释放压力的缺口,樱花的善解人意更让他认她为知己。

这时,王永庆的生意正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这一切都被樱花小姐看在了眼里,她决定助他一臂之力。她不但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还变卖了所有首饰和值钱的东西,并通过各种关系筹措资金。

有人说,她也许是在做一场赌注,在王永庆那儿赌她的下半辈子。也有人说,她也许是被王永庆的善良打动了,所以她才会如此地付出。其实女人一旦动了真情,是宁愿为自己心爱的男人付出一切的。更何况樱花小姐觉得王永庆诚实可靠,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那一段时间,樱花小姐像王永庆一样,也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除了筹款,就是陪王永庆说话。也亏了这个有情有义的女子,王永庆才渡过那一段难熬的日子。

在樱花小姐的帮助下,生意终于渡过了难关。王永庆因此对樱花小姐更加敬重,两人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无论遇到什么不快的事——生活上的烦恼,生意上的不顺,都可以在她这里化解。每次从她这里出去,心情都会平和许多。他觉得自己应该有这样一位妻子来扶助自己完成事业,于是将这一红颜知己娶进了王家大门。

其实,王永庆娶李宝珠还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迎娶李宝珠前,王永庆的母亲是坚决反对的。她觉得王永庆有妻有子,不需要再娶,何况李宝珠又是那样一个出身。但李宝珠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老夫人,老夫人也不好再难为儿子,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李宝珠很懂事,也很孝顺。除了照顾好王永庆的生活起居外,她还把老夫人伺候得很周到,这一点让王永庆很满意。因为平时老夫人一个人在家,虽然可以花钱请保姆,但毕竟是外人,不像自家人这样体贴。这下好了,有李宝珠在老太太身边,王永庆可以放心在外打拼了。

李宝珠是个有心人,为了使老夫人能在家里吃到可口的饭菜,她便特地去读烹饪班,学做各式菜肴,然后变着法儿做给老夫人吃。每当台塑全体职工举办运动大会,王永庆都会恭请母亲来参观。此时,总会见到三太太陪伴在老夫人左右,搀扶照料,十分周到。此外,她知道王老太太喜欢杨丽花主演的哥仔戏,于是就买了许多杨丽花主演哥仔戏的录像带放给婆婆欣赏。更为难得的是,她对大太太和二太太,像对待亲姐姐一样尊敬,三位夫人相处得非常和睦。

李宝珠过门后,便成了王永庆的好帮手。为了帮助丈夫减轻负担,她学得了一身好手艺。有了这样一位贤内助,王永庆就常常在家里招待客人了。

每次王永庆宴请客人时,李宝珠都亲自张罗。她又是个心思细腻的人,小到邀请函的填写,大到菜色的搭配都十分重视。

许多时候,为了让来过多次的宾客尝到不同的菜色,她会把来宾的姓名与当天食用的菜色输入计算机。这样,等下次再请客人吃饭时,从计算机上的资料即可查出这位来客吃过什么菜,用过哪一种餐,于是再给他换上与上一次不同的菜色来。

王永庆出国,她也总是陪在身边。为了让海外的员工吃到家乡的菜,她总是亲自下厨。她还带许多台湾的特产给员工,这让身在海外的台塑员工很感动。她在台塑集团没有担任任何管理职位,却得到了高层骨干的尊敬,因此被尊称为“三娘”。

而在亲友之间,三太太也发挥了她高超的手腕,凡是亲友之间的迎来送往,以及节庆的礼尚往来,都由她一手处理。王府的亲友们、长辈们、大人们、下人们,对三太太都是赞不绝口,有的甚至感激涕零。

李宝珠对丈夫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王永庆为了交往方便要学习外文,便请一些家教来讲课。上课时,李宝珠也坐在旁边,陪着一同学习,这样王永庆学习起来就有动力。

王永庆为了锻炼身体,总是凌晨4点就去打高尔夫球,她也没有任何怨言,总是提前准备好一切,全程奉陪,风雨无阻。

李宝珠就是这样一位任劳任怨、聪明贤惠的人,成为了王永庆最亲密的红颜知己、人生伴侣。

外表严肃的王永庆,其实感情世界很丰富,晚年出现在公开场合,最常陪在他身边的就是李宝珠,从年轻开始她就是王永庆身边的得力助手,台塑有名的招待所就是她一手打造的,二房杨则长期住在美国,现在得靠轮椅代步,但是遇到家族大事,她还是会现身支持。

2005年1月2日孙子的婚礼上,王永庆没有现身,倒是三房李宝珠代表到场祝福,因为晚年常伴王永庆身旁的都是她,即使被记者问到“外传你们去视察医院,去哪里?”时,也是由李宝珠代答。她说,“不是,没有,我们去香港玩。”不管是出国考察还是谈生意,李宝珠都跟在身旁,成了王永庆的最佳代言人。

早期陪着王永庆跑步,运动会上的5000米她从来不缺席,看到王永庆不太舒服,她马上拿出营养品,生活重心就只有他一个人,即使王永庆从来没有对外界松口谈论感情世界,他们的举动令外人不言自明。

言传身教好榜样

王永庆说:“如果每个父母都注意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做孩子的好榜样,社会就不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他认为,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应先从自己做起,言教不如身教。最大的说服力,莫过于实践力行。他一再强调: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他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以身作则的人。

王永庆的生活与他的财富极不相衬,虽有亿万家财,但他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奢华、不浪费,率先守着“节俭”的生活信条。虽已功成名就,并可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但他勤劳依旧,不敢稍有松懈。一个星期工作七天,每天忙碌十几个小时,凡事精益求精。身为人子,他事母至孝,在家里最大的就是王老夫人,王永庆经常亲自服侍母亲,以老人家的乐为乐。

王永庆在生活交际中,把诚实信用放在首位。在社会弥漫着强烈投机风气的今天,他始终坚持正派的经营理念,不赚不该赚的钱,不齿于从事扰乱社会金融秩序的投机行为。

王永庆处处为子女儿表率。他虽然生活中节俭成性,但有公益活动,只要认为应做的事,他绝不落后于人,出钱出力在所不辞。为了帮助盲人重见光明,他倡导捐赠眼角膜风气,并以身作则第一个在捐赠同意书上签字,预捐自己的眼角膜。他做事不喜欢空谈,喜欢彻底和实在,心中真正关怀盲人,就以实际的行动来印证。他的形象是一点一滴地用庄严的工作、端正的行为和正确的经营理念建造起来的。而在日常生活中,部属和家人时刻看到的他都是活力充沛,热爱工作,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凡事追求完美,好了以后还要更好、更进步。因此,他永远不停鞭策自己,向更高、更远、更灿烂的目标勇往直前。因为这样,所以他能够从一个贫苦的乡下孩子成为今日的“经营之神”。

王永庆认为,父母在儿女成长过程中,在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言传身教都要非常用心,能成为栋梁,一定树干最直,根基最正,父母时刻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的人格品性歪斜了。王永庆表示,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亲子间的教与学,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人生的宝贵道理,不只在教室、教堂里,许多时候就在日常生活中。这位凡事讲求追根究底、注重细节的企业家,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规律勤快的生活要从基本的生活做起,从行住坐卧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知道过正常的生活,才会有一个正常的人生。

王永庆相信任何成功都是从小地方点滴努力累积而成的。做人也一样,要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他对儿女极严,要求很高,非常注意他们的日常行为,偶有不对,马上加以纠正。因为他认为那不是小事,日常行动就是一个人思想和人格的说明,怎么能大意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王永庆很服膺这句名言。

在一般人眼里,富家子弟们都过着奢豪的生活,但王永庆的子女不是这样的。在王永庆的管教下,孩子们从小没有太多的零用钱,始终过着“勤劳朴实”的生活。他们做事认真,生活单纯,衣着朴素,待人谦和,毫无富家子女的习气。平常的一日三餐都是由李宝珠亲自掌厨,女儿就在身边帮忙,有客来访,王家女儿端茶待客是常事。在家居生活中,王永庆显露出来的是一位严格父亲的角色,而不是富有的爸爸。这样的生活为子女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从一文不名到当今世界的石化业巨人,王永庆历经坎坷而至显达,这种迥然两极的人生际遇,使他对世间的富贫成败有更深的感悟。他说:“人生是每个阶段都要用心尽力的,一个人并不是在失败的时候才须谨慎小心,成功得意时更要警惕,不能自满。否则,成功只是一时,无法久远。”

人的品质提升,不是可以速成的,要从简朴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去了解人生精义。一般人也许认为,以王永庆的财富,让孩子们享受一点有什么关系呢?但王永庆却仍坚持:在万物竞争的世界中,人生的意义是刻苦,是奋斗,而不是享受。

被人视为严格的“王永庆家教”,实际上交织着苦心和爱心,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吧,无不希望儿女坚强优秀,一代比一代有为。

王文洋说,父亲“点点滴滴求合理”的精神,确实是子女最有效的身教。

王永庆在1981年曾经接受《天下杂志》的访问,谈到他管教子女之道。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子女不是我教的,是有个道理,这道理是神创造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耕耘才有力量,才有结果,多一分精神苦干,就多一分力量出来。”

“有钱人的子女已经有资本、有条件了,做不做得好呢?偶尔做得好的很少。就是美国又有几家?日本的三菱、三井的创办人的后代,到现在连股东的名字都没有了,有成就的很少。天下就是这个样子,有钱的没学问,有学问的没钱,但开创者的话也有个道理,起码他懂得怎么样奋斗、刻苦才能有成就。他懂得这一点的话,对子女的教育,也应该知道要严格教训。”

“在美国也有这种企业家,晓得子女不吃苦不行,叫儿子送报纸。偏偏妈妈就是偷偷摸摸地把脚踏车放在汽车后面送他到报馆,到了以后送几份就坐汽车回来了。爸爸高高兴兴地说:‘我的乖儿子呀!你这样苦,送报纸回来了,以后一定会成功的。’他不晓得妈妈在后面搞的鬼,把这些都抵消了。”

“我跟日本人接触几十年了,看到孩子当社长的,大部分都是花花公子,装样子的。一问他,他会说:‘我比较专门,大政策我决定,小的我不晓得,我叫那个部长、那个课长来问。’很多这样的情形。老实讲,我看不起他。所以不是我不会教子女,环境的力量自然会塑造他。如果子女生在相对过得去的家庭,叫他去住贫民区也太不自然,他的妈妈也不会让他去。即使去了,他心里想:‘我爸爸、妈妈要我来吃苦的’,他知道有一天他还是会有钱,依赖性还是大。子女根本教养不出来的,严格要求他,他心里也不舒服。”

“另一方面,如果出生在贫穷的家庭,父母没有管教,但他晓得自己出身贫穷家庭,没有帮助,明天没有米吃了,糟糕了,看见父母这样辛苦,同情心自然而生,要努力把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使父母不要烦恼不会挨饿,来报答父母。这种心很强烈,自然就会努力,就会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