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生活的909个禁忌
1734300000040

第40章 儿童的每日提醒——188个儿童生活中的健康陷阱(2)

温馨提醒:家长应每天在新生儿患眼的鼻梁内毗部,由上向下进行适度的泪囊区按摩,按摩时手指不要在皮肤上滑动或搓动,而是用拇指紧贴皮肤,将力用于皮下的泪囊区使之由上而下地滑动。这样的按摩每天可进行2—4次,同时应配合为新生儿点抗生素眼药水(如利福平、氯霉素眼药水等),每天3—4次,每次1~2滴。滴药水前应先用棉签将新生儿眼中的脓液擦拭干净。

▲新生儿皮下坏疽

专家分析: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常见的皮下感染病,以冬季发病较多,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见发病与气候及衣着等有关。此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皮下组织的广泛坏死,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变多见于身体受压部分,如臀部、背部。由于新生儿的皮肤在形态学上是不成熟的,极为娇嫩,局部免疫力不足,淋巴结的屏障功能不全,同时新生儿经常仰卧,很少改变体位,背部、臀部、骶尾部、枕部因受压造成淤血及局部营养障碍。此外,新生儿哭闹时会增强这些部位与衣服、尿布间的磨擦,以致皮肤磨损,再加上大小便的浸渍,即可造成感染。而新生儿对炎症缺乏抵抗能力,一旦感染,炎症就会迅速蔓延,容易出现皮下组织广泛坏死,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温馨提醒:应积极做好对此病的预防工作,做好产婴室的消毒隔离,减少新生儿的皮肤破损,切断感染途径,减少发病率。发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样可以提高治愈率。治疗上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勤清洗换药,有效抗菌素应用等疗法。

▲新生儿身上的怪味

专家分析:有些新生儿身上散发出一些奇怪的味道,如烂白菜味、脚汗味、猫尿味等。一些年轻的家长往往对此认识不清,容易忽视新生儿身上的这些怪味。其实,这可能是新生儿患有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的信号。

先天性代谢疾病与遗传有关。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某些酶或结构蛋白的缺陷,使体内的氨基酸或有机酸代谢发生障碍,产生异常代谢产物,堆积在新生儿身体内,并通过汗、尿排出,从而散发出各种怪味。例如,患枫糖尿症的新生儿可散发出枫糖味、烧焦糖味、咖啡味:患苯酮尿症的新生儿可散发出老鼠尿味,患高蛋氨酸症的新生儿可散发出煮白菜或腐败黄油味;患焦谷氨酸血症的新生儿可散发出脚汗味。这些代谢疾病最后都会导致新生儿发育障碍及痴呆。

温馨提醒:新生儿身上散发出的怪味也不仅仅是由代谢系统疾病导致的,也有可能是一些皮肤疾病。总之,家长应格外小心和留意新生儿身上的味道。

▲新生儿脱水热

专家分析:新生儿的脱水热是指新生儿在出生2—5天后体温突然升高到39℃~40℃,并且烦躁不安,哭闹不停,严重者皮肤发青、囟门下陷、口唇干裂。给新生儿喂水或输液后,体温会迅速下降,一切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炎热的环境中,由于新生儿体内大量水分通过皮肤和呼吸而丢失,血液浓缩使血液中钠的浓度相对升高而引起发热,因此不能对新生儿保暖过度,不要让新生儿穿过小的衣服,家长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来给新生儿添减衣物。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则应去医院诊治。

温馨提醒:如果新生儿发生了脱水热,应该立即解开包裹并为其洗澡,同时喂白开水5—15毫升,新生儿便可很快退热,家长千万不能乱喂退热药。

▲新生儿破伤风

专家分析: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4~12天,平均为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的说法。新生儿破伤风的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咀嚼肌痉挛所致),在发病早期,患病新生儿表现为想吃而不能吃,所以烦躁不安,啼哭不止。由于面肌痉挛导致牙关紧闭、眉头紧皱、口角上牵,新生儿会出现苦笑的面容,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全身抽搐的现象。这一过程在新生儿身上发展很快,多在24小时内完成。新生儿抽搐严重时则呈角弓反张,甚至造成窒息,膀胱及直肠痉挛角弓反张则可导致尿潴留及便秘。

温馨提醒:新生儿破伤风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积极的预防措施是推行新法接生,严格消毒断脐,如遇紧急情况,可用2.5%的碘酒涂抹剪刀,待干后剪断脐带,结扎脐带的线也先用2.5%的碘酒消毒,并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

▲新生儿感染

专家分析:新生儿的保健重点之一在于预防感染,新生儿感染往往可来自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多为宫内感染,母体内的肝炎、风疹等病毒通过血循环直接进入胎儿体内,也叫母婴垂直传播。产时感染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吸入了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多为大肠杆菌感染。产后感染多来源于外界环境、医护人员以及家人不干净的双手。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给新生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清洁的用具。在每次护理新生儿前均应洗手,以防将手上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而发生感染,如果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到感染。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在哺乳时间应禁止探视母亲及新生儿,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总之,一旦发现新生儿受到感染,必须立即送入医院治疗,绝不可存有侥幸的心理,因为时机的延误往往会造成日后的遗憾。

温馨提醒:在新生儿期,亲朋好友应该减少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探望次数,更要减少对新生儿的接触。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产妇在医院里也不要随便串门。

▲新生儿吸人性肺炎

专家分析:新生儿吸人性肺炎包括羊水吸人性肺炎、胎粪吸人性肺炎和乳汁吸人性肺炎。前两种肺炎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前和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后,会在子宫内产生呼吸动作,就可能吸入羊水和胎粪。这两种肺炎都比较严重,新生儿一出生就有明显的病症,如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等,需要住院治疗。更应该引起父母注意的是乳汁吸人性肺炎。由于新生儿(特别是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新生儿)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误吸入肺内,导致新生儿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

温馨提醒:母亲在给新生儿喂奶时一定要仔细,喂奶后应轻轻拍打新生儿背部,排出胃内的气体,然后再观察一会儿,发现有漾奶现象时,也应及时抱起新生儿,轻拍后背。如果新生儿的呛咳比较严重,并伴有憋闷、气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专家分析:新生儿患感染性肺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宫内感染,一种是生后感染。宫内感染肺炎是由于母亲在怀孕过程中感染了某些病毒或细菌,它们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然后又进入胎儿的血液,即在母亲怀孕期间,胎儿就患上了肺炎。而生后感染性肺炎则可能发生在新生儿期的任何时间。新生儿肺炎的表现与婴幼儿或年长儿童患肺炎的症状是很不同的,尤其是出生2周以内的新生儿,像发烧、咳嗽、咳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非常少见,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增快、不爱吃奶、吐奶或呛奶等,大多数患病新生儿不发烧,有的发低烧,接近满月的新生儿可出现咳嗽的症状。如果观察到这些现象,家长应及时带新生儿去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和拍肺部X线片做出诊断。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的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新生儿其他部位的感染,比如脐炎、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病菌也可以经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肺部而引起肺炎。

温馨提醒:一般新生儿肺炎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但如果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或是相互间有过密切接触的新生儿,就有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应注意隔离。

▲新生儿硬肿症

专家分析:新生儿容易局部或全身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变肿和变冷。皮下脂肪变硬先从大腿外侧开始,随后影响到下肢、臀部、下腹部、面颊部和上肢,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全身。这些部位的皮肤紧贴于皮下脂肪,像橡皮一样发硬并且浮肿,不容易被捏起,用手指压下去后有凹陷,皮肤颜色暗红。

新生儿易患硬肿症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1)新生儿皮下组织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多,当天气比较寒冷时,皮下脂肪就容易凝固变硬。

(2)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比较容易,这样就使体温不易上升。

(3)分娩时的窒息、缺氧以及出生后受到感染与新生儿的硬肿症也有—定的关系。

温馨提醒:新生儿硬肿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完全可以预防,预防措施有:

(1)注意保暖,使室内保持适宜温度。

(2)在为新生儿换衣服、换尿布时的动作要迅速,以免新生儿受凉。

(3)提倡母乳喂养,以保证为新生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母乳喂养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防止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湿疹

专家分析: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复杂的皮肤炎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它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病因一般认为与遗传、过敏体质、神经功能及物理因素等有关。另外,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强碱性肥皂)、营养过剩以及肠内异常发酵等因素也可引起本病。母体雄激素通过胎盆传给胎儿,导致新生儿皮脂增多,也容易导致脂溢性湿疹。

新生儿湿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然后逐渐蔓延至颈、肩、背、臀、四肢,甚至泛发全身。初起时为分散或成簇的小红丘疹或红斑,然后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瘤、黄白色鳞屑及痂皮,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患病新生儿常常烦躁不安、到处搔抓、夜间哭闹,从而影响睡眠。患湿疹的新生儿不可使用肥皂或用热水烫洗,并要避免太阳照晒和毛线衣或其他化纤织物与新生儿皮肤直接接触,局部皮肤不要随意用药。另外,乳母可暂停吃鸡蛋等富含异体蛋白质的食物,这样可能会逐渐减轻新生儿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