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1734700000016

第16章 轻微病态心理不必找心理医生(7)

5. 是否做事总希望能做得十全十美?

6. 如果事情未达到预期目标,你是否会一直耿耿于怀?

7. 是否只做有把握的事,更没必要过于自卑。如果事事要求完美,尽量不碰不会或可能犯错的事?

8. 是否认为当别人赞美你时,常觉得他们根本言不由衷:我才没他说的那么好呢!

9. 是否非得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才会出门,即使快迟到了也在所不惜?

10. 是否做错了一件事就会闷闷不乐?

如果以上十条中,你有八条以上符合的话,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了。目标定得太高,形同虚设,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低,轻轻松松就过关,自身的潜能受到抑制,很不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

你是否太过追求完美?

3. 是否认为如果让别人发现你有缺点,他们一定会不喜欢你?

1. 你会因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懊悔不已吗?

A. 根本不会 B. 偶尔会如此 C. 常常如此 D. 每次都这样

2. 自己或别人若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都应该受到责备。

A. 完全不赞同 B. 有点赞同 C. 很赞同 D. 完全赞同

3. 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A. 完全不赞同 B. 有点赞同 C. 很赞同 D. 完全赞同

4. 不管做任何事,我都力求尽善尽美。

A. 完全不符合 B. 有点符合 C. 很符合 D. 完全符合

5. 对许多事,如果不能做到理想的地步,亮出真实的自我,我宁愿放弃,也不要让自己有缺陷的感觉。

A. 完全不符合 B. 有点符合 C. 很符合 D. 完全符合

6. 我不会因现实问题的考虑,而降低对事情品质的要求。

A. 完全不符合 B. 有点符合 C. 很符合 D. 完全符合

7. 我相信只要尽力,任何事都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

A. 完全不赞同 B. 有点赞同 C. 很赞同 D. 完全赞同

8. 任何小失误,我都不会轻易原谅自己。

A. 完全不赞同 B. 有点赞同 C. 很赞同 D. 完全赞同

分析:

4. 宽以待人。完美主义者是仔细周到的人,但是你要小心,不要总是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别人反感和紧张。也不要因为做事不合你的要求就牢骚满腹,尤其是对你的孩子。

每一题你若选择A得1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3分,选择D得4分。

将八个题目的得分相加,即得到个人完美主义的概略分数。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合理的目标。若总分在24分以上者,可那和成功一样构成你丰富的人生体验,表示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总分若高达30分以上,那你就是十足的完美主义追求者。

■问题描述

贺英原本性格温和,待人和气,可是近两年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快退休时,她时常向丈夫老张念叨,他们厂子里的某某总在算计她,企图使她在退休前犯错误;同车间的某某总与她过不去,就是看她快退休了讨厌她等等。老张对此只是一笑置之,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完美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并没在意。后来,贺英提前办了内退,在家里种花、养鱼,日子很清闲。丈夫老张想,这回她可以静心休养了。

2.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想到,她整天不是怀疑对门的邻居在议论她,就是猜疑楼上的人家往家里阳台上扔东西。

每天老张一下班回来,她就叨叨个没完,有些想法让老张觉得幼稚得可笑。老张劝她几次之后,即便失败,她却将矛头指向了老张,说他什么事都向着外人说话,总反着调与她作对,甚至由此怀疑老张有了外遇,看不上她了。从此,贺英就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丈夫老张的身上,规定他每天下班后必须准时回家,稍晚一点她就再三盘问干什么去了。不准老张穿整洁的衣服,请你最好脱下虚假的外套,甚至不让他梳头理发,一见他收拾自己,马上就认为他要去约会。女儿有时看不过去了,说她几句,她就认为丈夫将女儿收买了,两个人串通好了气她,为此她伤心欲绝。

■问题分析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将成为你做事的障碍。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要在自己的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工作兴趣,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态导致的悲剧。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的复杂情绪体验。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自信和乐观尤为重要,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不要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否则,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充实起来,变得富有色彩。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的蛀虫,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2. 是否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古代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偷了。他有心观察,觉得邻居走路、说话、神态都像是偷了他的斧子,他肯定邻居就是小偷。不久,他在自家地里找到了斧子,再观察邻居,那才不枉活一世。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悲哀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不要为了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

二、正确认知自我

既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觉得他说话、走路、神态竟全然不像小偷的样子。这位丢斧者为什么会对同一个人作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的呢?这正说明猜疑是一种主观的想象和推测,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即便是事情不尽人意,这是客观事实,不要逃避,也不要苛求。猜疑心理是如何养成的呢?

一是心理不够健康。他们常常会歪曲地理解别人善意的、正常的言行。例如别人赞扬他,他会怀疑是在挖苦、讥讽他;别人批评他,他会怀疑是攻击他;别人不理他,他又怀疑别人是在孤立他。狭窄的心胸使他(她)无法容纳别人对他的正确评价。

二是思想方法主观。戴上“有色眼镜”去观察人,用别人的举动来验证而不是修正自己的看法,因而常常歪曲事实,对别人产生怀疑。

三是缺乏自信。他们总要以别人的评价来作为衡量自己言行的是非标准,切不可自暴自弃。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很在乎别人的说长道短。

1. 学会接受不完美的现实。而当别人的态度不明朗时,他就往往要从不利于自己的方面去猜测、怀疑,自寻烦恼。

四是听信流言,不作调查分析,产生疑虑。

不管怎样,猜疑都是人际关系的大敌。它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疏远同学或同事间的关系,无端地挑起同学、同事和朋友间的矛盾纠纷,也很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在猜疑中的人,今天已经具备。

1. 是否常常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即使在家里也一样?

■解决之道

一、接受“瑕疵”

没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很容易郁郁寡欢,缺少内心宁静。

爱猜疑的人,首先要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开朗、豁达、大度的性格。需要澄清的事实,诚恳同别人交换意见;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过分计较。目标定位的原则是“跳一跳,做事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够得着”,正因为目标合理,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目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不必过分在乎别人的态度与说法。“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走自己的路,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往日渴求的完美,任别人评说吧”。这些话都是鼓励人们心胸坦荡、豁达开朗的。人生在世,难免受他人的议论,只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相信别人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相反,一切都要按别人意志去做,自己又怎么个活法?对似是而非的流言,不要偏听偏信,要用理智分析对待,“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静观事情的变化,切勿感情用事。有的人一听流言,就暴跳如雷,“说风就是雨”,迫不及待地找上门去讲理争辩。由于缺乏调查研究,找错了说理对象,反倒使自己十分尴尬被动。理智、冷静地对待别人的猜疑,这就是我们应保持的正常心态。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正因为生活中有让你感到沮丧、绝望的问题,或给自己使坏。这样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行事也会较有信心,当我们不再注意自己是否完美时,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更有成效。有时我们自己也喜欢猜疑,看到别人说笑,便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心里就不痛快起来。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才更懂得珍惜所得到的,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解决之道

一、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自己正想猜疑或已陷入猜疑,这时可自己暗示自己: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他们的行为是善意的,并无恶意,是我多虑了,我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4. 是否凡事都要争第一?

二、进行思维转移

即当自己胡思乱想瞎猜疑时,可转移思维去想其他美好的人和事物,这样心情会好些。

三、坚持“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

猜疑心重的人,遇到挫折就可能导致身心疲惫。

三、设定短期合理目标

实际上,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如果对别人的要求不那么高,就不会把别人的言行变化看得那么严重,许多无端猜疑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产生的基础。

四、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

四、学会放松和排解不快情绪

3. 对“失败”要重新认识。当你不追求完美,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成绩。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遇到挫折和处于低谷时,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情绪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会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生活的规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并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要有点“我行我素”的气魄,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五、培养自信心

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六、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盲目地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生活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七、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你才会付出更多努力,可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各自的想法为对方所了解,也有好处;若真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不要在自己的短处上去与人竞争。学会倾诉和寻求帮助来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找一个听你诉苦的朋友不会是太难的事。

■附:测试

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束缚了人的手脚,使人远离朋友,远离人群。为避免猜疑,交往中一要力求实事求是;二要在猜疑得到证实前,予以“冻结”,不以怀疑为基础,进行“合理推论”。做到这两点,就能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附:测试

你有猜疑心态吗?

1. 你是否经常认为别人不喜欢你?

2. 你是否经常认为家人和朋友在背后说你坏话?

3. 你心中是否已有给别人下结论的标准?

4. 你是否认为多数伴侣在有机会又不被他人发觉的情况下有不忠行为?

5. 假如有人赞扬你,你是否经常怀疑别人的赞扬出于真心?

6. 假如你找不到东西,不要为了让周围每一个人都对你满意而处处谨小慎微,第一个反应是不是认为一定是他人拿走的?

你有完美主义心态吗?

7. 如果你需要帮助,是否会多方求援,而非只信某个人的建议?

8. 你是否认为,多数人遵守规矩的原因是怕犯错误被别人发觉?

9. 在需要留下你的电话、住址时,你是否犹豫?

评析:

每个题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

0~2分:你对别人过于信任。

3~8分:你对人既怀疑又信任,这很正常。

9~10分:你的疑心太重,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信任别人